机动二轮车.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786323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6996.2

申请日:

2010.08.24

公开号:

CN102001380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2J 6/02申请公布日:201104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J 6/02申请日:20100824|||公开

IPC分类号:

B62J6/02; B62J99/00(2009.01)I

主分类号:

B62J6/0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猪濑幸司; 中西孝文; 友松利晴; 鬼头玄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8.27 JP 2009-196731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贵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使安装在车把罩上且包括相互分离配置的前照灯和仪表单元的车把周边部的多个部件具有一体感。在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上设置前照灯(20),在后罩(18)上设置仪表单元(38)。在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之间配置仪表遮阳板(25)。在仪表遮阳板与前罩(17)之间配置有左右一对副罩(19)。副罩(19)与前照灯(20)、仪表遮阳板(25)、仪表单元(38)、前罩(17)及后罩(18)邻接。副罩(19)从前照灯(20)的左右后端延伸到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呈将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连结的外观。风挡玻璃支架(80)设置成上下贯通于副罩(19)。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备:车辆转向用的车把(7);车把罩(16),其覆盖该车把(7)的除了两端的把手部分(7a)以外的部分;前照灯(20),其安装在该车把罩(16)的前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仪表单元(38),其从所述前照灯(20)分离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16)的后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前方的透镜面,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左右一对副罩(19),所述一对副罩(19)由与所述车把罩(16)不同的构件形成,且与所述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邻接配置,所述副罩(19)前端与所述前照灯(20)的左右上端邻接且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38)的左右上端邻接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1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16)由前罩(17)和后罩(18)构成,所述机动二轮车在相互分离安装的所述前照灯(20)及所述仪表单元(38)之间具备前缘及后缘分别与该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邻接而安装的仪表遮阳板(25),在所述仪表遮阳板(25)的左右分别配置有所述一对副罩(1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38)具有向左右前方伸出的前部,所述前照灯(20)具有向左右后方伸出的后部,并且,所述副罩(19)的前端与所述前照灯(20)的所述后部抵接,所述副罩(19)的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38)的所述前部抵接而分别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38)具有在向左右前方伸出的所述前部之间设置的指示显示部(68),所述仪表遮阳板(25)包括具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68)的上表面对置的面的后缘部(157),在所述后缘部(157)上形成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68)包括的各个显示部(69、70、71)的上表面对置的多个开口(158、159、16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遮阳板(25)由从所述后缘部(157)向前上方扩展的后方面(156)和从该后方面(156)向前下方扩展的前方面(155)构成,在所述后方面(156)形成有具有中央部比该后方面(156)的左右两端部后退一个台阶的面的凹部(162)。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风挡玻璃(26),所述风挡玻璃(26)由配置成将所述副罩(19)上下贯通的风挡玻璃支架(80)支承,所述机动二轮车具有与所述风挡玻璃支架(80)的下端接合的托架(84),该托架(84)与接合于所述车把(7)侧的车把托架(82)连结。

说明书

机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尤其涉及包括车把罩的机动二轮车,该车把罩覆盖除了把手部分以外的转向用的车把。

背景技术

在机动二轮车等鞍座型车辆中,将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车把作为转向车把具备。并且,该转向车把由分别配置在车身前后的前罩及后罩构成的车把罩覆盖除了左右两端部(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在制作机动二轮车的设计的特征上,车把罩的视觉效果十分重要,需要进行各种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下述车把罩:在前罩上,在与前照灯左右邻接的部位形成有以与该左右部分相比成为低位的方式形成的阶梯部(段落ち部),在俯视观察下,车把罩呈该前罩的阶梯部的左右轮廓线与后罩的上壁部的左右轮廓线大致连续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591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把罩通过使前罩的阶梯部与后罩的上壁部的轮廓线连续,而具有前罩与后罩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前罩与后罩的交界线分明,因此缺乏前罩与后罩的一体感,并且没有考虑使位于前罩侧的前照灯与位于后罩侧的仪表单元具有连续性乃至一体感,作为车把罩周围的设计只不过给人留下一般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车把罩前部的前照灯与后部的仪表单元具有一体感,从而能够起到新的视觉效果的机动二轮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备:车把;车把罩,其覆盖该车把的除了两端的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前照灯,其安装在该车把罩的前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仪表单元,其从所述前照灯分离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的后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前方的透镜面,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第一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副罩,所述一对副罩由与所述车把罩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所述前照灯及仪表单元邻接配置,所述副罩前端与所述前照灯的左右上端邻接且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的左右上端邻接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上。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由前罩和后罩构成,所述机动二轮车在相互分离安装的所述前照灯及所述仪表单元之间具备前缘及后缘分别与前照灯及仪表单元邻接而安装的仪表遮阳板,在所述仪表遮阳板的左右分别配置有所述一对副罩。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具有向左右前方伸出的前部,所述前照灯具有向左右后方伸出的后部,并且,所述副罩的前端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后部抵接,所述副罩的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的所述前部抵接而分别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具有在向左右前方伸出的所述前部之间设置的指示显示部,所述仪表遮阳板包括具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的上表面对置的面的后缘部,在所述后缘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包括的各个显示部的上表面对置的多个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仪表遮阳板由从所述后缘部向前上方扩展的后方面和从该后方面向前下方扩展的前方面构成,在所述后方面形成有具有中央部比该后方面的左右两端部后退一个台阶的面的凹部。

进而,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风挡玻璃,所述风挡玻璃由配置成将所述副罩上下贯通的风挡玻璃支架支承,与所述风挡玻璃支架的下端接合的托架与接合于所述车把侧的车把托架连结而竖立设置在车把上。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第一特征的本发明,能够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分离配置的前照灯和仪表单元经由与车把罩不同的构件形成的副罩连结的外观,能够产生将前照灯和仪表单元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上的一体感。尤其是在机动二轮车中,通过采用使前照灯和仪表单元协同配合的设计上的新的技术思想,从而能够给从上方观察车把罩频率高的用户带来印象深刻的新的外观印象。

另外,根据具有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仪表遮阳板和副罩设置为在较广的范围内覆盖前罩及后罩的边界线,因此能够起到在从车辆上方观察仪表单元时使前罩与后罩的边界线不显眼的效果。

另外,根据具有第三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仪表单元和前照灯的外形形成为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伸出部,且该伸出部各自与副罩邻接,因此能够使仪表单元的外轮廓形状与前照灯的外轮廓形状具有连续性,能够进一步强调仪表单元与前照灯的一体感。

另外,根据具有第四特征的本发明,通过在仪表单元的前方伸出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配置指示显示部,能够使仪表单元紧凑化。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仪表遮阳板将在仪表单元上形成的指示显示部与配置有速度表等其它的仪表单元构成要素的区域区别开,因此能够使从车辆上方观察的外观良好,并实现包括仪表单元在内的车把周围的紧凑化。

另外,根据具有第五特征的本发明,在构成为在仪表遮阳板的前缘部设置开口从而能够观察到指示显示部的显示的情况下,使仪表遮阳板的后方面靠向车身前方下降一个台阶而形成凹部,因此,防止难以从车身上方观察到指示显示部的情况,能够确保指示显示部的可见性。

另外,根据具有第六特征的本发明,仅通过从车把罩取下副罩而进行更换或实施加工,就能够使车把罩与风挡玻璃安装时/非安装时对应。由此,例如,即使在从风挡玻璃的安装状态变更为非安装状态时,也无需将车把罩整体更换,仅更换副罩就能够将风挡玻璃支架的贯通孔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主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6是表示取下仪表遮阳板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取下前罩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前方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前罩形成的螺钉紧固用的凸起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前罩与后罩的结合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前罩的凸起与后罩的凸起的对置部的剖视图。

图11是仪表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仪表单元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图。

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图。

图15是图11的C-C向视图。

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图。

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图。

图18是图11的F-F向视图。

图19是仪表遮阳板左后方立体图。

图20是前照灯的侧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

2 主车架

7 车把

8 发动机

9 动力单元

16 车把罩

17 前罩

18 后罩

19 副罩

20 头管

25 仪表遮阳板

26 风挡玻璃

38 仪表单元

40 边界线

56 反射器

68 指示显示部

80 风挡玻璃支架

157 仪表遮阳板后缘部

162 仪表遮阳板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车把罩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若没有特别记载,则前后左右等方向与车辆的方向相同。

在图2中,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具有主车架2和座位导轨3。主车架2是侧视时为U字形状的构件,其由前端部与位于车身前部的头管5接合且大致垂直地向下方延伸的纵向部分21、从该纵向部分21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22以及从水平部分22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部分23构成。座位导轨3的前端与该主车架2的倾斜部分23接合。

头管5将在下端部与前叉6结合的转向轴7a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前叉6的下端部轴支承有前轮WF,在转向轴7a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7。在车把7的两端安装有把手7b。在前部具备发动机8的动力单元9的前部通过枢轴10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主车架2的后部,动力单元9的后部与从座位导轨3悬置的后缓冲件11连结。

动力装置9具备具有将发动机8的输出变速及减速的公知的结构未图示的变速器及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安装有后轮WR。在座位导轨3上载置有将乘员座位及同乘者座位形成为一体的串列座位12。在串列座位12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13且配置有能够收纳安全帽14的收纳箱15。

车把7周围的除了左右端的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由车把罩16覆盖。车把罩16由详细结构后述的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前罩17上装入有前照灯20,在后罩18上装入有仪表单元(后述)。在车把罩16的前罩17上具有用于安装前照灯20的前照灯开口,在后罩18上具有用于安装仪表单元的仪表单元开口。

在仪表单元及前照灯20的两侧(两侧方)设置有与前罩17及后罩18不同体形成的左右一对副罩19。即,前罩17、后罩18及副罩19为互相不同的部件。副罩19以前后端与在车身前后互相分离配置的仪表单元和前照灯20邻接的方式在从前罩17到后罩18的整个范围内延伸。

在前罩17的左右两端配置有后视镜24,在与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的上边相接的仪表遮阳板25的上方配置有风挡玻璃26。该风挡玻璃26安装在设置成将副罩19上下贯通的左右一对风挡玻璃支架(参照图6、7后述)上。

设置有包围头管5及主车架2的一部分的前罩27及腿遮护板28,还设置有包围主车架2的剩余部分的踏板29及下罩31。此外,还设置有包围座位导轨3的车身侧罩32及侧身后罩33。

在前叉6上设置有制动钳30。在前轮WF的上侧设置有前挡泥板34,在后轮WR的上侧设置有后挡泥板36。在动力单元9的上方配置有将导入发动机8的空气净化的清洁器37。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即车把的周围。图1是包括车把罩16的机动二轮车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主视立体图,图4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后方立体图,图5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在上述图中,相同符号表示同一部分。车把罩16由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车把罩16上安装有副罩19、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前罩17的后端部与后罩18的前端部对接而形成边界线40(参照图1、图5)。

并且,如图1所示,副罩19的左右外侧面面向前罩17及后罩18,副罩19的前端面与前照灯20的左右上端面对置。另一方面,副罩19的左右内侧面面向仪表遮阳板25的侧面,副罩19的后端面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面对置。也就是说,副罩19与前后罩17、18、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邻接配置。

即,通过设置副罩19将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及后罩18以及前罩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等彼此不同体的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副罩19与上述所有的构件邻接。尤其是通过使副罩19的前后与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面对抵接,从而能够使在车身的前后方向分离配置的上述两个部件具有一体感。

前罩17及后罩18的边界线40通过前罩17的前倾面与后罩18的后倾面会合而形成顶部(或棱线),副罩19也以跨该顶部的方式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具有顶部的山形(参照图5)。

在图4中,在后罩18的左侧部分从上方依次设置有变光开关41、喇叭开关42及方向指示开关43。另外,在后罩18的右侧部分中,在上部设置有发动机停止开关44、在下部设置有起动开关45。上述开关41~45以开关的操作部从形成于后罩18的开口面向后方即乘坐在座位12上的乘员侧的方式安装。

在图1中示出安装所述开关41~45前的车把罩16,能够观察到在后罩18上形成的开关41~45的安装用开口中的变光开关41用的开口46、喇叭开关42用的开口47、发动机停止开关44用的开口48。在后罩18上设置有向制动器供给制动液的主工作缸(未图示)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49。

在后罩18的左右侧面形成有车把用的开口50,以供车把7贯通且使把手部分向左右两侧伸出(参照图4)。在车把7的把手部分分别安装有把手7b、7b(参照图3)。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前罩1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制动杆用的开口52,以供制动杆51贯通而向左右两侧伸出。此外,在前罩17的后部形成有支承后视镜24的后视镜支架53能够贯通的开口54。该开口呈在边界线40侧打开的U字型。

如图1、图4所示,后罩18具有后方部(图中下部)窄且左右方向宽度朝向前方部(图中上部)方向扩大的V字型缘55,与后述的桥部72(参照图6)的缘共同形成仪表单元安装用的开口。并且,仪表单元38以后表面(图中下侧面)沿着该V字形缘55的方式配置。

在图3中,前照灯20的上缘与仪表遮阳板25及副罩19的前缘面对抵接,并且左右及下方与前罩17面对抵接。前照灯20具备反射器56,在反射器56的焦点位置配置有电子管57。前照灯20的前表面被透镜58覆盖。由图20可以理解,透镜58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在前罩17及后罩18上形成有在两者互相结合时使用的凸起和将两者分别与前照灯20和仪表单元38结合时使用的凸起等。

车把罩16的靠下端部以包围转向轴7a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体。在图4中,在形成所述车把罩16的筒状体的后半部分的后罩18的靠下端部形成有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59。并且,如图3所示,在前罩17上,在与后罩18的所述凸起59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具有使止动螺钉能够朝向后罩18贯通的孔的凹部60。

在前罩17的前照灯20的左右形成有向后罩18侧突出的凸起63。将能够从后罩18侧通过从前照灯20向左右伸出的托架(未图示)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该凸起63中。并且,在前罩17上形成有向后罩18侧突出的凸起17a,该凸起17a与从后罩18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18a(后述)的前端部对置。并且,在前罩17形成有供能够通过在前照灯20的上部形成的托架79的孔的止动螺钉(参照图20后述)拧入的凸起67。

在图4中,在后罩18上,在与仪表单元38的后方侧壁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仪表单元38侧突出的凸起61。将能够从仪表单元38侧通过在仪表单元38上形成的支架38A(与图11有关,后述)的孔的止动螺钉拧入该凸起61中。并且,在后罩18上形成有与油量确认开口49邻接且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62。该凸起62为了将后罩18与车把7结合而设置(结合方式与图7有关,后述)。

仪表遮阳板25通过两根止动螺钉66安装在后罩18上。如图3所示,在后罩18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具有供止动螺钉66拧入的孔的支架77(参照图3、图6)。

图6是示出将仪表遮阳板25及前罩17取下后的状态的车把罩16的后方立体图,图7是示出后罩18的主要部分内侧的立体图,与图1~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部分。在图1、图5及图6中,副罩19具有向面向仪表遮阳板25的一侧伸出的支架19a,在面向前罩17及后罩18侧具有向下伸出的垂下爪19b、19c及19d。支架19a具有孔64,如图5所示,止动螺钉65从下方通过该孔64,将该止动螺钉65拧入设置在仪表遮阳板25上的凸起25a,将副罩19与仪表遮阳板25结合。在前罩17的面向副罩19左右外侧的缘上,在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b、19c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两个槽,在后罩18的缘上,在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d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一个槽。由此,通过将所述垂下爪19b、19c及19d从上方插入与各自对应的前罩17及后罩18的槽,从而仪表遮阳板25与副罩19一体化后的组装件与所述前罩17及后罩18卡合。

在图6中,在仪表单元38的上部设置有指示显示部68。指示显示部68具备沿左右方向配置成一列的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及配置在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之间的前照灯20的点灯状态显示部71。

后罩18的一部分具有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向中央部延伸而横切指示显示部68的前方的桥部72,该桥72中向前方突出而形成凸起74,该凸起74用于将该桥72与仪表单元38的下壳体106的支架73(与图12有关,后述)结合而使用。桥部72具备贯通凸起74而拧入所述支架73的止动螺钉75所通过的孔76、用于使仪表遮阳板25与桥部72结合而在两个部位设置且止动螺钉(参照图10)能够贯通的带孔的凸起18a。

在凸起18a、18a的更靠左右外侧竖立设置有支架77、77。该支架77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止动螺钉66、66(参照图4)将仪表遮阳板25安装到后罩18上的螺纹孔。

在形成前照灯20的一部分的前照灯外壳78上突出有用于将该外壳78安装到仪表遮阳板25上的托架79。并且,在副罩19上分别贯通设置有支承风挡玻璃26的风挡玻璃支架80。风挡玻璃支架80在四个部位具有安装风挡玻璃26的朝向前方的卡紧用具(留め具)81。

在图7中,在车把7上接合有朝向前方的托架82,在该托架82上接合有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的另一托架83。在贯通副罩19的风挡玻璃支架80的下端部结合有托架84,将该托架84通过螺栓结合到车把侧的托架82上,由此使风挡玻璃26与车把7结合。符号85是从托架84侧插入的螺栓,符号86是与托架82的下表面接合的螺母。

托架83与形成在后罩18上的凸起62的前端面对置,止动螺钉87通过托架83而拧入凸起62,由此将后罩18与车把7结合。符号88是方向指示开关43用的安装孔。另外,符号89是将车把7与转向轴7a连结的连结构件。

图8是前罩17的凸起63的剖视图。在凸起63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自攻螺钉)拧入的孔63a。

图9是在前罩17上形成的凹部60的剖视图,一并表示后罩18的凸起59。在前罩17的凹部60的底部形成有止动螺钉90能够贯通的孔,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后罩18上的凸起59上形成有供该止动螺钉90拧入的螺纹孔。由此,通过将止动螺钉90从前罩17侧插入并拧入后罩18的凸起59,能够将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

图10是前罩17的凸起17a与后罩18的凸起18a的对置部的剖视图。在图10中,在由仪表遮阳板25覆盖的前罩17的部分上凸起17a向后罩18侧突出。该凸起17a的前端与形成在后罩18侧的凸起18a的前端对置。在后罩18侧的凸起18a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18c贯通的孔,在前罩17侧的凸起17a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18c拧入的螺纹孔。根据该结构,将止动螺钉18c从后罩18侧通过凸起18a并拧入凸起17a的螺纹孔,能够将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

接下来,详细说明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图11是仪表单元38的主视图,图12是仪表单元38的仰视图,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图。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图。图15是图11的C-C向视图。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图。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图。

在图11中,在主视观察下外形大致形成为倒三角形的仪表单元38由仪表部91和位于仪表部91的前方的指示显示部68构成。仪表部91包括速度表92、剩余燃料表93、冷却水温表94、行驶距离表95及时钟96。速度表92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中央后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下),剩余燃料表93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右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右上),冷却水温表94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左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左上),行驶距离表95及时钟96配置在剩余燃料表93及冷却水温表94的大致中间部分。

因此,仪表单元38整体来说形成在配置有速度表92的后方部左右宽度窄而在多个仪表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前方部左右宽度宽的倒三角形,尤其仪表部91为具有向左右前方(在图11中左右上方)伸出的区域38a、38b的变形倒三角形,以使剩余燃料表93和冷却水温表94的指针能够旋转。并且,在区域38a及38b之间即伸出部之间设置有指示显示部68。

在仪表部91上,除了仪表以外还设置有油量异常指示器97、ABS指示器98及防盗指示器99。另外,在仪表单元38的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使行驶距离表95显示里程的操作部100,在右侧设置有时钟设定用的操作部101。

仪表单元38的壳体由上壳体102及下壳体(后述)构成,操作部100、101是设置在上壳体102中的从左右缘向速度表92侧伸出的部分103、104上的橡胶制的部件。并且,上壳体102具有用于形成指示显示部68的伸出部分105。伸出部分103、104及105具有从仪表单元38的侧部朝向内侧伸出的水平部(在图11中示出的部分103、104)和从该水平部103、104向下方即向文字板110上垂下的折边部(見返し部)134。水平部即伸出部分103、104、105以及包括折边部134在内与覆盖仪表单元38的仪表部91的透明透镜107不同,由不透明构件形成。

在仪表单元38的透镜107的周围,图11中的上部(即车身前方侧部分)与伸出部分105邻接,在左右及下部具有从透镜107上表面降下一个台阶的台阶面107a,并且车把罩16(前罩17、后罩18)的缘部与该台阶面107a重叠。

另外,在仪表单元38的下壳体106的侧部设置有一对支架38A。该支架38A与后罩18的凸起62(参照图4)对置,其在通过将能够从支架38A侧通过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凸起62而将仪表单元38固定在后罩18上时被利用。

参照剖视图进一步说明仪表单元的结构。在图13~图16中,仪表单元38的壳体由上壳体102、下壳体106及透镜107构成。透镜107与上壳体102彼此通过镶嵌成形而接合。在下壳体106的前上方(在图13中为右上侧)伸出有支架73,使用将形成在后罩18的桥部72上的凸起74贯通的止动螺钉75来结合该支架73与后罩18的桥部72。这样,通过利用止动螺钉将该支架73和所述支架38A与后罩18结合,从而使仪表单元38保持在后罩18(桥部72)上。

透镜107嵌合于上壳体102,在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电路基板(以下,简称“基板”)108、内壳体109和文字板110。

基板108保持在从下壳体106朝向上方突出的肋部111上(参照图15、图16),通过多个止动螺钉112而安装在下壳体106上。另外,止动螺钉112贯通基板108,并拧入内壳体109。由此,基板108和内壳体109共同紧固在下壳体106上。文字板110使用止动螺钉113从上方安装在内壳体109上。

在基板108上设置有从背面向文字板110照射光而使文字板110上的显示清楚的LED(发光二极管)114、115、116、117、118、119、120及121。

在图15中,LED114是照射速度表92的外周部的部件,其向形成于内壳体109的导光路123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此外,LED115是向速度表92的内周(即速度表指针124的中心部)照射光的部件,其向由内壳体109包围的导光路125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

在图15中,在基板108的背面设置有插口146,插口146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电源向基板108上的部件供电或输出开关132等的检测信号的端子145。插口146贯通在下壳体106上形成的插口用开口147,且形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插头结合。

在图14、16中,LED116是照射冷却水温表94的外周部的部件,其向由内壳体109包围的导光路126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此外,LED117是向冷却水温表94的内周(即冷却水温表指针127的中心部)照射光的部件,其向由形成于内壳体109的导光路128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

在图14中,LED118是照射油量异常指示器的部件,其通过由内壳体109包围而成的导光路129而从背面照亮在文字板110上形成的油量异常显示用的透明部(图11中记载的油量异常指示器)97。此外,LED119是行驶距离表95及时钟96的背光源。另外,LED120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ABS指示器98。

在图13中,LED121通过由内壳体109包围而成的导光路122而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防盗指示器99。

速度表92及冷却水温表94由驱动部130、131及通过驱动部130、131分别驱动转动的指针124、127构成。剩余燃料表93也具有同样的驱动部及指针。

在图15、16中,在基板108上设置有对使速度表显示里程的操作进行检测的开关132。在开关132的检测部上设置有由内壳体109保持为上下移动自如的杆133,所述操作部100的下端位于该杆133的上方。根据该结构,若从上方对操作部100进行按压操作,则操作部100向下方变位而按压杆133,通过该动作使开关132进行接通动作。虽未图示,但与进行时钟96的设定的操作部101对应也设置有同样的开关和杆。

设置有操作部100的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3具有折边部(即垂直壁)134,由于具有该垂直壁134,使得不会从外部通过透镜107观察到开关132的操作部、即操作部100的下部分和杆133以及支承杆133的内壳体109的部分等,从而避免了外观的繁杂。

内壳体109的支承所述杆133的部分上下贯通文字板110具有的孔。为了在文字板110的区域内容易配置操作件110、101等,该孔可以为从外周侧朝向内侧形成的切口部110a。

此外,通过垂直壁134能够将设置有速度表92的区域38c和设置有冷却水温表94的区域38a明确地划分。在设置有操作部101的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4和指示显示部68上也同样设置有折边部,它们具有与垂直壁134同样的功能。

伸出部分103及伸出部分104的前缘103a、104a及后缘103b、104b与表示在后罩18上形成的弯曲面的线170、171及172、173连续,呈现出能够感到仪表单元38与后罩18的连续性的特有的外观(参照图4)。

在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5上设置有垂直壁135和更靠内侧的垂直壁136,在由上述垂直壁135、136及上壳体102的外壁137包围的区域中形成有指示显示部68。也就是说,在伸出部分105的水平部的三个开口部158、159、160(在图13中仅图示160,其他参照图17、图19)分别嵌入透镜138,在透镜138的下方设置有与基板108不同体且比基板108更靠上方位置的LED基板140,在该基板140上安装有LED139。

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在内壳体109上的比速度表92和防盗指示器99靠后方(图11中为下侧,图13中为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标牌141。标牌141以收纳在内壳体109的上部形成的凹部109a中的方式通过粘接等安装在凹部109a的底部。文字板110在与凹部109a对应的位置开口。并且,在将文字板110安装在内壳体109上的状态下,凹部109a的上端面与文字板110的背面密接。由此,防盗指示器99用的LED121的光不会向标牌141侧漏出。此外,在安装标牌141时,能够在将文字板110安装到内壳体109后,通过文字板110的开口将标牌141粘贴到凹部109a上,并且利用凹部109a的壁能够容易地进行标牌141的对位。

在图17中,构成指示显示部68的LED基板140通过止动螺钉142固定在下壳体106上。透镜138及LED139分别设置成方向指示用及前照灯点灯显示用。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定方向指示用及前照灯点灯显示用的划分的垂直壁143。并且,安装有具有开口部158、159、160的仪表遮阳板25,来覆盖除了与透镜138的上方对置的部分的指示显示部68。也就是说,开口部158、159和开口部160与各显示部69~71对应设置,其中开口部158、159使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能够被观察到,开口部160使点灯状态显示部71能够被观察到。

在图13~17中,例如,参照图16可知,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的对合部包括:减厚部148,其在上壳体102的下缘形成;槽149,其以从两面夹着减厚部148的方式形成在下壳体106的上缘;密封件150,其收纳于槽149的底部,在装配后的状态下被减厚部148朝向槽149的底部按压。

图18是图11的F-F向视剖视图,示出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结合部。在图18中,形成有从上壳体102向外周伸出并向下壳体106侧延长的凸起151,在下壳体106上形成有从上缘向下延伸且下端部向外侧水平伸出的托架152。凸起151的下端面与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的上表面对置。在凸起151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螺纹孔153,在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上形成有止动螺钉154能够上下贯通的孔。根据该结构,若将从下向上通过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的止动螺钉154拧入凸起151的螺纹孔153中,则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通过密封件150以密封状态相互装配到一起。另外,包括水平伸出部的托架152和止动螺钉154在图12中也有记载。

图19是仪表遮阳板25的左后方立体图。一并参照图4、图13来进一步说明仪表遮阳板25的形状。仪表遮阳板25在前罩17与后罩18的边界线40附近具有顶部25p,由从该顶部25p向靠前方下降的前方面155、从所述顶部向靠后方下降的后方面156和从后方面156向仪表单元38侧伸出而构成指示显示部68的罩的后缘部157构成。后方面156大致铅直配置,后缘部157是与仪表单元的文字板110大致平行配置的面。后缘部157具有与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和与点灯状态显示部71的上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开口158、159及160。

后方面156包括左右两侧的部分161、161和由两侧部分161、161夹着的中央部分162,中央部分162形成为从两侧部分161、161向前方侧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并且,后缘部157的所述开口158~160的前方区域延长到后方面156的中央部分即凹部162。另外,在两侧部分161、161形成有用于插入止动螺钉66、66的孔163和座164。

如此,通过具有从指示显示部68向前方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162,仪表遮阳板25的后方面156不会遮挡看到指示显示部68的视野,能够提高指示器的可见性。

图20是前照灯20的纵剖视图。如上所述,前照灯20具有反射器56、电子管57、透镜58及收容电子管57和反射器56的前照灯外壳78。在前照灯外壳78的顶部突出有托架79,形成在前罩17上的凸起67与托架79的前表面对置。橡胶衬套凸起(ゴムブツシユボス)174嵌入托架79中,止动螺钉175通过形成在该橡胶衬套凸起上的孔拧入凸起67中。与托架79同样的托架被设置成向前照灯外壳78的左右伸出,使用止动螺钉使该托架与所述凸起63结合。透镜58的后端部与前照灯外壳78的前端部结合。

反射器56具有左右延伸的对准轴(エ一ミング軸)176,反射器56和支承在反射器56上的电子管57通过对准轴176支承在前照灯外壳78上且能够上下摆动。在前照灯罩78的前部螺合插入有对准螺栓(エ一ミングボルト)177,该对准螺栓177的前端形成为球体。另一方面,形成有从反射器56的下部朝向下方伸出的托架178,对准螺栓177的前端球体部嵌合于在该托架178上设置的球体支承部179而形成万向接头。

在该结构中,通过将对准螺栓177相对于前照灯外壳78取出或插入,反射器56根据对准螺栓177的进给而以对准轴176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调整前照灯20的照射方向。图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反射器56的摆动位置。

覆盖电子管57的后方的盖180安装在前照灯外壳78的后部。在盖18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向电子管57供电的线缆(未图示)能够贯通的筒状的线缆保持部181。

参照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或应用。例如,机动二轮车不局限于内燃发动机驱动形式的车辆,对于将内燃发动机和电动机混合使用的混合动力型车辆或电动车辆等的车把也能够同样适用。因此,设置在车把罩16上的开关或设置在仪表单元38上的仪表以及指示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变更为适合于车辆的种类,在不具有风挡玻璃的车辆中也可以去掉贯通副罩19的风挡玻璃支架80。

机动二轮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动二轮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机动二轮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二轮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二轮车.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1380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1380ACN102001380A21申请号201010266996222申请日20100824200919673120090827JPB62J6/02200601B62J99/0020090171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猪濑幸司中西孝文友松利晴鬼头玄一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李贵亮54发明名称机动二轮车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使安装在车把罩上且包括相互分离配置的前照灯和仪表单元的车把周边部的多个部件具有一体感。在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上。

2、设置前照灯20,在后罩18上设置仪表单元38。在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之间配置仪表遮阳板25。在仪表遮阳板与前罩17之间配置有左右一对副罩19。副罩19与前照灯20、仪表遮阳板25、仪表单元38、前罩17及后罩18邻接。副罩19从前照灯20的左右后端延伸到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呈将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连结的外观。风挡玻璃支架80设置成上下贯通于副罩19。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附图17页CN102001390A1/1页2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备车辆转向用的车把7;车把罩16,其覆盖该车把7的除了两端的把手部分。

3、7A以外的部分;前照灯20,其安装在该车把罩16的前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仪表单元38,其从所述前照灯20分离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16的后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前方的透镜面,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左右一对副罩19,所述一对副罩19由与所述车把罩16不同的构件形成,且与所述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邻接配置,所述副罩19前端与所述前照灯20的左右上端邻接且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38的左右上端邻接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1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16由前罩17和后罩18构成,所述机动二轮车在相互分离安装的所述前照灯20及所述仪。

4、表单元38之间具备前缘及后缘分别与该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邻接而安装的仪表遮阳板25,在所述仪表遮阳板25的左右分别配置有所述一对副罩19。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38具有向左右前方伸出的前部,所述前照灯20具有向左右后方伸出的后部,并且,所述副罩19的前端与所述前照灯20的所述后部抵接,所述副罩19的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38的所述前部抵接而分别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38具有在向左右前方伸出的所述前部之间设置的指示显示部68,所述仪表遮阳板25包括具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68的上表面对置的面的后缘部157,在所述后缘部。

5、157上形成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68包括的各个显示部69、70、71的上表面对置的多个开口158、159、16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遮阳板25由从所述后缘部157向前上方扩展的后方面156和从该后方面156向前下方扩展的前方面155构成,在所述后方面156形成有具有中央部比该后方面156的左右两端部后退一个台阶的面的凹部162。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风挡玻璃26,所述风挡玻璃26由配置成将所述副罩19上下贯通的风挡玻璃支架80支承,所述机动二轮车具有与所述风挡玻璃支架80的下端接合的托架84,该托架84与接合。

6、于所述车把7侧的车把托架82连结。权利要求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1/11页3机动二轮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尤其涉及包括车把罩的机动二轮车,该车把罩覆盖除了把手部分以外的转向用的车把。背景技术0002在机动二轮车等鞍座型车辆中,将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管状的车把作为转向车把具备。并且,该转向车把由分别配置在车身前后的前罩及后罩构成的车把罩覆盖除了左右两端部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在制作机动二轮车的设计的特征上,车把罩的视觉效果十分重要,需要进行各种研究。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下述车把罩在前罩上,在与前照灯左右邻接的部位形成有以与该左右部分相比成。

7、为低位的方式形成的阶梯部段落部,在俯视观察下,车把罩呈该前罩的阶梯部的左右轮廓线与后罩的上壁部的左右轮廓线大致连续的形状。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591号公报0005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把罩通过使前罩的阶梯部与后罩的上壁部的轮廓线连续,而具有前罩与后罩的连续性,但是,由于前罩与后罩的交界线分明,因此缺乏前罩与后罩的一体感,并且没有考虑使位于前罩侧的前照灯与位于后罩侧的仪表单元具有连续性乃至一体感,作为车把罩周围的设计只不过给人留下一般印象。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车把罩前部的前照灯与后部的仪表单元具有一体感,从而能够起到新的视觉效果的机动二轮车。0007为了。

8、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备车把;车把罩,其覆盖该车把的除了两端的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前照灯,其安装在该车把罩的前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的透镜面;仪表单元,其从所述前照灯分离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的后部,且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前方的透镜面,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第一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副罩,所述一对副罩由与所述车把罩不同的构件形成,并与所述前照灯及仪表单元邻接配置,所述副罩前端与所述前照灯的左右上端邻接且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的左右上端邻接而安装在所述车把罩上。0008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罩由前罩和后罩构成,所述机动二轮车在相互分离安装的所述前照灯及所述仪表单。

9、元之间具备前缘及后缘分别与前照灯及仪表单元邻接而安装的仪表遮阳板,在所述仪表遮阳板的左右分别配置有所述一对副罩。0009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具有向左右前方伸出的前部,所述前照灯具有向左右后方伸出的后部,并且,所述副罩的前端与所述前照灯的所述后部抵接,所述副罩的后端与所述仪表单元的所述前部抵接而分别安装。0010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具有在向左右前方伸出的所述前部之间设置的指示显示部,所述仪表遮阳板包括具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的上表面对置的面的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2/11页4后缘部,在所述后缘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指示显示部包括的各个。

10、显示部的上表面对置的多个开口。0011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所述仪表遮阳板由从所述后缘部向前上方扩展的后方面和从该后方面向前下方扩展的前方面构成,在所述后方面形成有具有中央部比该后方面的左右两端部后退一个台阶的面的凹部。0012进而,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机动二轮车具备风挡玻璃,所述风挡玻璃由配置成将所述副罩上下贯通的风挡玻璃支架支承,与所述风挡玻璃支架的下端接合的托架与接合于所述车把侧的车把托架连结而竖立设置在车把上。0013发明效果0014根据具有第一特征的本发明,能够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分离配置的前照灯和仪表单元经由与车把罩不同的构件形成的副罩连结的外观,能够产生将前照灯和仪表单。

11、元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上的一体感。尤其是在机动二轮车中,通过采用使前照灯和仪表单元协同配合的设计上的新的技术思想,从而能够给从上方观察车把罩频率高的用户带来印象深刻的新的外观印象。0015另外,根据具有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仪表遮阳板和副罩设置为在较广的范围内覆盖前罩及后罩的边界线,因此能够起到在从车辆上方观察仪表单元时使前罩与后罩的边界线不显眼的效果。0016另外,根据具有第三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仪表单元和前照灯的外形形成为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伸出部,且该伸出部各自与副罩邻接,因此能够使仪表单元的外轮廓形状与前照灯的外轮廓形状具有连续性,能够进一步强调仪表单元与前照灯的一体感。0017另外,根据具。

12、有第四特征的本发明,通过在仪表单元的前方伸出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配置指示显示部,能够使仪表单元紧凑化。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仪表遮阳板将在仪表单元上形成的指示显示部与配置有速度表等其它的仪表单元构成要素的区域区别开,因此能够使从车辆上方观察的外观良好,并实现包括仪表单元在内的车把周围的紧凑化。0018另外,根据具有第五特征的本发明,在构成为在仪表遮阳板的前缘部设置开口从而能够观察到指示显示部的显示的情况下,使仪表遮阳板的后方面靠向车身前方下降一个台阶而形成凹部,因此,防止难以从车身上方观察到指示显示部的情况,能够确保指示显示部的可见性。0019另外,根据具有第六特征的本发明,仅通过从车把罩取下副罩而。

13、进行更换或实施加工,就能够使车把罩与风挡玻璃安装时/非安装时对应。由此,例如,即使在从风挡玻璃的安装状态变更为非安装状态时,也无需将车把罩整体更换,仅更换副罩就能够将风挡玻璃支架的贯通孔修复。附图说明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0021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0022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主视立体图。002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0024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侧视图。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3/11。

14、页50025图6是表示取下仪表遮阳板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后方立体图。0026图7是表示取下前罩的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左前方立体图。0027图8是表示在前罩形成的螺钉紧固用的凸起的剖视图。0028图9是表示前罩与后罩的结合部的例子的剖视图。0029图10是前罩的凸起与后罩的凸起的对置部的剖视图。0030图11是仪表单元的主视图。0031图12是仪表单元的仰视图。0032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图。0033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图。0034图15是图11的CC向视图。0035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图。0036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图。0037图18是图11的FF向视图。0038图19是。

15、仪表遮阳板左后方立体图。0039图20是前照灯的侧视剖视图。0040符号说明00411机动二轮车00422主车架00437车把00448发动机00459动力单元004616车把罩004717前罩004818后罩004919副罩005020头管005125仪表遮阳板005226风挡玻璃005338仪表单元005440边界线005556反射器005668指示显示部005780风挡玻璃支架0058157仪表遮阳板后缘部0059162仪表遮阳板凹部具体实施方式0060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具有车把罩的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若没。

16、有特别记载,则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4/11页6前后左右等方向与车辆的方向相同。0061在图2中,机动二轮车1的车架具有主车架2和座位导轨3。主车架2是侧视时为U字形状的构件,其由前端部与位于车身前部的头管5接合且大致垂直地向下方延伸的纵向部分21、从该纵向部分21水平延伸的水平部分22以及从水平部分22向后上方延伸的倾斜部分23构成。座位导轨3的前端与该主车架2的倾斜部分23接合。0062头管5将在下端部与前叉6结合的转向轴7A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前叉6的下端部轴支承有前轮WF,在转向轴7A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7。在车把7的两端安装有把手7B。在前部具备发动机8的。

17、动力单元9的前部通过枢轴10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主车架2的后部,动力单元9的后部与从座位导轨3悬置的后缓冲件11连结。0063动力装置9具备具有将发动机8的输出变速及减速的公知的结构未图示的变速器及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安装有后轮WR。在座位导轨3上载置有将乘员座位及同乘者座位形成为一体的串列座位12。在串列座位12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13且配置有能够收纳安全帽14的收纳箱15。0064车把7周围的除了左右端的把手部分以外的部分由车把罩16覆盖。车把罩16由详细结构后述的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前罩17上装入有前照灯20,在后罩18上装入有仪表单元后述。在车把罩16的前罩17上具有用。

18、于安装前照灯20的前照灯开口,在后罩18上具有用于安装仪表单元的仪表单元开口。0065在仪表单元及前照灯20的两侧两侧方设置有与前罩17及后罩18不同体形成的左右一对副罩19。即,前罩17、后罩18及副罩19为互相不同的部件。副罩19以前后端与在车身前后互相分离配置的仪表单元和前照灯20邻接的方式在从前罩17到后罩18的整个范围内延伸。0066在前罩17的左右两端配置有后视镜24,在与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的上边相接的仪表遮阳板25的上方配置有风挡玻璃26。该风挡玻璃26安装在设置成将副罩19上下贯通的左右一对风挡玻璃支架参照图6、7后述上。0067设置有包围头管5及主车架2的一部分的前罩27及。

19、腿遮护板28,还设置有包围主车架2的剩余部分的踏板29及下罩31。此外,还设置有包围座位导轨3的车身侧罩32及侧身后罩33。0068在前叉6上设置有制动钳30。在前轮WF的上侧设置有前挡泥板34,在后轮WR的上侧设置有后挡泥板36。在动力单元9的上方配置有将导入发动机8的空气净化的清洁器37。0069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即车把的周围。图1是包括车把罩16的机动二轮车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主视立体图,图4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后方立体图,图5是该机动二轮车1的左侧视图。在上述图中,相同符号表示同一部分。车把罩16由前罩17及后罩18构成,在车把罩16上安装。

20、有副罩19、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前罩17的后端部与后罩18的前端部对接而形成边界线40参照图1、图5。0070并且,如图1所示,副罩19的左右外侧面面向前罩17及后罩18,副罩19的前端面与前照灯20的左右上端面对置。另一方面,副罩19的左右内侧面面向仪表遮阳板25的侧面,副罩19的后端面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面对置。也就是说,副罩19与前后罩17、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5/11页718、前照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邻接配置。0071即,通过设置副罩19将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及后罩18以及前罩灯20、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

21、板25等彼此不同体的部件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副罩19与上述所有的构件邻接。尤其是通过使副罩19的前后与前照灯20及仪表单元38面对抵接,从而能够使在车身的前后方向分离配置的上述两个部件具有一体感。0072前罩17及后罩18的边界线40通过前罩17的前倾面与后罩18的后倾面会合而形成顶部或棱线,副罩19也以跨该顶部的方式形成为在侧视观察下具有顶部的山形参照图5。0073在图4中,在后罩18的左侧部分从上方依次设置有变光开关41、喇叭开关42及方向指示开关43。另外,在后罩18的右侧部分中,在上部设置有发动机停止开关44、在下部设置有起动开关45。上述开关4145以开关的操作部从形成于后罩18的开口。

22、面向后方即乘坐在座位12上的乘员侧的方式安装。0074在图1中示出安装所述开关4145前的车把罩16,能够观察到在后罩18上形成的开关4145的安装用开口中的变光开关41用的开口46、喇叭开关42用的开口47、发动机停止开关44用的开口48。在后罩18上设置有向制动器供给制动液的主工作缸未图示的油量确认用开口49、49。0075在后罩18的左右侧面形成有车把用的开口50,以供车把7贯通且使把手部分向左右两侧伸出参照图4。在车把7的把手部分分别安装有把手7B、7B参照图3。0076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前罩17的左右侧面形成有制动杆用的开口52,以供制动杆51贯通而向左右两侧伸出。此外,在前。

23、罩17的后部形成有支承后视镜24的后视镜支架53能够贯通的开口54。该开口呈在边界线40侧打开的U字型。0077如图1、图4所示,后罩18具有后方部图中下部窄且左右方向宽度朝向前方部图中上部方向扩大的V字型缘55,与后述的桥部72参照图6的缘共同形成仪表单元安装用的开口。并且,仪表单元38以后表面图中下侧面沿着该V字形缘55的方式配置。0078在图3中,前照灯20的上缘与仪表遮阳板25及副罩19的前缘面对抵接,并且左右及下方与前罩17面对抵接。前照灯20具备反射器56,在反射器56的焦点位置配置有电子管57。前照灯20的前表面被透镜58覆盖。由图20可以理解,透镜58具有上端相对于下端位于后方。

24、的透镜面。在前罩17及后罩18上形成有在两者互相结合时使用的凸起和将两者分别与前照灯20和仪表单元38结合时使用的凸起等。0079车把罩16的靠下端部以包围转向轴7A的方式形成为筒状体。在图4中,在形成所述车把罩16的筒状体的后半部分的后罩18的靠下端部形成有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59。并且,如图3所示,在前罩17上,在与后罩18的所述凸起59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具有使止动螺钉能够朝向后罩18贯通的孔的凹部60。0080在前罩17的前照灯20的左右形成有向后罩18侧突出的凸起63。将能够从后罩18侧通过从前照灯20向左右伸出的托架未图示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该凸起63中。并且,在前罩17上形成有向后。

25、罩18侧突出的凸起17A,该凸起17A与从后罩18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18A后述的前端部对置。并且,在前罩17形成有供能够通过在前照灯20的上部形成的托架79的孔的止动螺钉参照图20后述拧入的凸起67。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6/11页80081在图4中,在后罩18上,在与仪表单元38的后方侧壁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仪表单元38侧突出的凸起61。将能够从仪表单元38侧通过在仪表单元38上形成的支架38A与图11有关,后述的孔的止动螺钉拧入该凸起61中。并且,在后罩18上形成有与油量确认开口49邻接且向前罩17侧突出的凸起62。该凸起62为了将后罩18与车把7结合而设。

26、置结合方式与图7有关,后述。0082仪表遮阳板25通过两根止动螺钉66安装在后罩18上。如图3所示,在后罩18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具有供止动螺钉66拧入的孔的支架77参照图3、图6。0083图6是示出将仪表遮阳板25及前罩17取下后的状态的车把罩16的后方立体图,图7是示出后罩18的主要部分内侧的立体图,与图1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部分。在图1、图5及图6中,副罩19具有向面向仪表遮阳板25的一侧伸出的支架19A,在面向前罩17及后罩18侧具有向下伸出的垂下爪19B、19C及19D。支架19A具有孔64,如图5所示,止动螺钉65从下方通过该孔64,将该止动螺钉65拧入设置在仪表遮阳板25上的凸起2。

27、5A,将副罩19与仪表遮阳板25结合。在前罩17的面向副罩19左右外侧的缘上,在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B、19C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两个槽,在后罩18的缘上,在从上方插入所述垂下爪19D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一个槽。由此,通过将所述垂下爪19B、19C及19D从上方插入与各自对应的前罩17及后罩18的槽,从而仪表遮阳板25与副罩19一体化后的组装件与所述前罩17及后罩18卡合。0084在图6中,在仪表单元38的上部设置有指示显示部68。指示显示部68具备沿左右方向配置成一列的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及配置在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之间的前照灯20的点灯状态显示部71。0085后罩18的一部分具。

28、有从仪表单元38的左右向中央部延伸而横切指示显示部68的前方的桥部72,该桥72中向前方突出而形成凸起74,该凸起74用于将该桥72与仪表单元38的下壳体106的支架73与图12有关,后述结合而使用。桥部72具备贯通凸起74而拧入所述支架73的止动螺钉75所通过的孔76、用于使仪表遮阳板25与桥部72结合而在两个部位设置且止动螺钉参照图10能够贯通的带孔的凸起18A。0086在凸起18A、18A的更靠左右外侧竖立设置有支架77、77。该支架77具有用于通过所述止动螺钉66、66参照图4将仪表遮阳板25安装到后罩18上的螺纹孔。0087在形成前照灯20的一部分的前照灯外壳78上突出有用于将该外壳。

29、78安装到仪表遮阳板25上的托架79。并且,在副罩19上分别贯通设置有支承风挡玻璃26的风挡玻璃支架80。风挡玻璃支架80在四个部位具有安装风挡玻璃26的朝向前方的卡紧用具留具81。0088在图7中,在车把7上接合有朝向前方的托架82,在该托架82上接合有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的另一托架83。在贯通副罩19的风挡玻璃支架80的下端部结合有托架84,将该托架84通过螺栓结合到车把侧的托架82上,由此使风挡玻璃26与车把7结合。符号85是从托架84侧插入的螺栓,符号86是与托架82的下表面接合的螺母。0089托架83与形成在后罩18上的凸起62的前端面对置,止动螺钉87通过托架83而拧入凸起62,由此将。

30、后罩18与车把7结合。符号88是方向指示开关43用的安装孔。另外,符号89是将车把7与转向轴7A连结的连结构件。0090图8是前罩17的凸起63的剖视图。在凸起63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自攻螺钉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7/11页9拧入的孔63A。0091图9是在前罩17上形成的凹部60的剖视图,一并表示后罩18的凸起59。在前罩17的凹部60的底部形成有止动螺钉90能够贯通的孔,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后罩18上的凸起59上形成有供该止动螺钉90拧入的螺纹孔。由此,通过将止动螺钉90从前罩17侧插入并拧入后罩18的凸起59,能够将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0092图10是前罩。

31、17的凸起17A与后罩18的凸起18A的对置部的剖视图。在图10中,在由仪表遮阳板25覆盖的前罩17的部分上凸起17A向后罩18侧突出。该凸起17A的前端与形成在后罩18侧的凸起18A的前端对置。在后罩18侧的凸起18A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18C贯通的孔,在前罩17侧的凸起17A上形成有供止动螺钉18C拧入的螺纹孔。根据该结构,将止动螺钉18C从后罩18侧通过凸起18A并拧入凸起17A的螺纹孔,能够将前罩17与后罩18结合。0093接下来,详细说明仪表单元38及仪表遮阳板25。图11是仪表单元38的主视图,图12是仪表单元38的仰视图,图13是图11的AA向视图。图14是图11的BB向视图。图1。

32、5是图11的CC向视图。图16是图11的DD向视图。图17是图11的EE向视图。0094在图11中,在主视观察下外形大致形成为倒三角形的仪表单元38由仪表部91和位于仪表部91的前方的指示显示部68构成。仪表部91包括速度表92、剩余燃料表93、冷却水温表94、行驶距离表95及时钟96。速度表92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中央后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下,剩余燃料表93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右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右上,冷却水温表94配置在仪表单元38的靠左前方的位置在图11中靠左上,行驶距离表95及时钟96配置在剩余燃料表93及冷却水温表94的大致中间部分。0095因此,仪表单元38整体来说形成在配。

33、置有速度表92的后方部左右宽度窄而在多个仪表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前方部左右宽度宽的倒三角形,尤其仪表部91为具有向左右前方在图11中左右上方伸出的区域38A、38B的变形倒三角形,以使剩余燃料表93和冷却水温表94的指针能够旋转。并且,在区域38A及38B之间即伸出部之间设置有指示显示部68。0096在仪表部91上,除了仪表以外还设置有油量异常指示器97、ABS指示器98及防盗指示器99。另外,在仪表单元38的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使行驶距离表95显示里程的操作部100,在右侧设置有时钟设定用的操作部101。0097仪表单元38的壳体由上壳体102及下壳体后述构成,操作部100、101是设置在上壳。

34、体102中的从左右缘向速度表92侧伸出的部分103、104上的橡胶制的部件。并且,上壳体102具有用于形成指示显示部68的伸出部分105。伸出部分103、104及105具有从仪表单元38的侧部朝向内侧伸出的水平部在图11中示出的部分103、104和从该水平部103、104向下方即向文字板110上垂下的折边部見返部134。水平部即伸出部分103、104、105以及包括折边部134在内与覆盖仪表单元38的仪表部91的透明透镜107不同,由不透明构件形成。0098在仪表单元38的透镜107的周围,图11中的上部即车身前方侧部分与伸出部分105邻接,在左右及下部具有从透镜107上表面降下一个台阶的台阶。

35、面107A,并且车把罩16前罩17、后罩18的缘部与该台阶面107A重叠。0099另外,在仪表单元38的下壳体106的侧部设置有一对支架38A。该支架38A与后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8/11页10罩18的凸起62参照图4对置,其在通过将能够从支架38A侧通过的止动螺钉未图示拧入凸起62而将仪表单元38固定在后罩18上时被利用。0100参照剖视图进一步说明仪表单元的结构。在图13图16中,仪表单元38的壳体由上壳体102、下壳体106及透镜107构成。透镜107与上壳体102彼此通过镶嵌成形而接合。在下壳体106的前上方在图13中为右上侧伸出有支架73,使用将形成。

36、在后罩18的桥部72上的凸起74贯通的止动螺钉75来结合该支架73与后罩18的桥部72。这样,通过利用止动螺钉将该支架73和所述支架38A与后罩18结合,从而使仪表单元38保持在后罩18桥部72上。0101透镜107嵌合于上壳体102,在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电路基板以下,简称“基板”108、内壳体109和文字板110。0102基板108保持在从下壳体106朝向上方突出的肋部111上参照图15、图16,通过多个止动螺钉112而安装在下壳体106上。另外,止动螺钉112贯通基板108,并拧入内壳体109。由此,基板108和内壳体109共同紧固在下壳体106上。文字板110使。

37、用止动螺钉113从上方安装在内壳体109上。0103在基板108上设置有从背面向文字板110照射光而使文字板110上的显示清楚的LED发光二极管114、115、116、117、118、119、120及121。0104在图15中,LED114是照射速度表92的外周部的部件,其向形成于内壳体109的导光路123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此外,LED115是向速度表92的内周即速度表指针124的中心部照射光的部件,其向由内壳体109包围的导光路125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0105在图15中,在基板108的背面设置有插口146,插口146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电源向基板108上的部件供电或输出开关132等的检测信。

38、号的端子145。插口146贯通在下壳体106上形成的插口用开口147,且形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插头结合。0106在图14、16中,LED116是照射冷却水温表94的外周部的部件,其向由内壳体109包围的导光路126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此外,LED117是向冷却水温表94的内周即冷却水温表指针127的中心部照射光的部件,其向由形成于内壳体109的导光路128所限定的区域照射光。0107在图14中,LED118是照射油量异常指示器的部件,其通过由内壳体109包围而成的导光路129而从背面照亮在文字板110上形成的油量异常显示用的透明部图11中记载的油量异常指示器97。此外,LED119是行驶距离表9。

39、5及时钟96的背光源。另外,LED120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ABS指示器98。0108在图13中,LED121通过由内壳体109包围而成的导光路122而从背面照亮文字板110上的防盗指示器99。0109速度表92及冷却水温表94由驱动部130、131及通过驱动部130、131分别驱动转动的指针124、127构成。剩余燃料表93也具有同样的驱动部及指针。0110在图15、16中,在基板108上设置有对使速度表显示里程的操作进行检测的开关132。在开关132的检测部上设置有由内壳体109保持为上下移动自如的杆133,所述操作部100的下端位于该杆133的上方。根据该结构,若从上方对操作部10。

40、0进行按压操作,则操作部100向下方变位而按压杆133,通过该动作使开关132进行接通动作。虽未图示,但与进行时钟96的设定的操作部101对应也设置有同样的开关和杆。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9/11页110111设置有操作部100的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3具有折边部即垂直壁134,由于具有该垂直壁134,使得不会从外部通过透镜107观察到开关132的操作部、即操作部100的下部分和杆133以及支承杆133的内壳体109的部分等,从而避免了外观的繁杂。0112内壳体109的支承所述杆133的部分上下贯通文字板110具有的孔。为了在文字板110的区域内容易配置操作。

41、件110、101等,该孔可以为从外周侧朝向内侧形成的切口部110A。0113此外,通过垂直壁134能够将设置有速度表92的区域38C和设置有冷却水温表94的区域38A明确地划分。在设置有操作部101的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4和指示显示部68上也同样设置有折边部,它们具有与垂直壁134同样的功能。0114伸出部分103及伸出部分104的前缘103A、104A及后缘103B、104B与表示在后罩18上形成的弯曲面的线170、171及172、173连续,呈现出能够感到仪表单元38与后罩18的连续性的特有的外观参照图4。0115在上壳体102的伸出部分105上设置有垂直壁135和更靠内侧的垂直壁1。

42、36,在由上述垂直壁135、136及上壳体102的外壁137包围的区域中形成有指示显示部68。也就是说,在伸出部分105的水平部的三个开口部158、159、160在图13中仅图示160,其他参照图17、图19分别嵌入透镜138,在透镜138的下方设置有与基板108不同体且比基板108更靠上方位置的LED基板140,在该基板140上安装有LED139。0116另外,如图11、图13所示,在内壳体109上的比速度表92和防盗指示器99靠后方图11中为下侧,图13中为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标牌141。标牌141以收纳在内壳体109的上部形成的凹部109A中的方式通过粘接等安装在凹部109A的底部。文字板1。

43、10在与凹部109A对应的位置开口。并且,在将文字板110安装在内壳体109上的状态下,凹部109A的上端面与文字板110的背面密接。由此,防盗指示器99用的LED121的光不会向标牌141侧漏出。此外,在安装标牌141时,能够在将文字板110安装到内壳体109后,通过文字板110的开口将标牌141粘贴到凹部109A上,并且利用凹部109A的壁能够容易地进行标牌141的对位。0117在图17中,构成指示显示部68的LED基板140通过止动螺钉142固定在下壳体106上。透镜138及LED139分别设置成方向指示用及前照灯点灯显示用。在上壳体10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定方向指示用及前照灯点灯显示用。

44、的划分的垂直壁143。并且,安装有具有开口部158、159、160的仪表遮阳板25,来覆盖除了与透镜138的上方对置的部分的指示显示部68。也就是说,开口部158、159和开口部160与各显示部6971对应设置,其中开口部158、159使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能够被观察到,开口部160使点灯状态显示部71能够被观察到。0118在图1317中,例如,参照图16可知,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的对合部包括减厚部148,其在上壳体102的下缘形成;槽149,其以从两面夹着减厚部148的方式形成在下壳体106的上缘;密封件150,其收纳于槽149的底部,在装配后的状态下被减厚部148朝向槽149的底。

45、部按压。0119图18是图11的FF向视剖视图,示出上壳体及下壳体的结合部。在图18中,形成有从上壳体102向外周伸出并向下壳体106侧延长的凸起151,在下壳体106上形成有从上缘向下延伸且下端部向外侧水平伸出的托架152。凸起151的下端面与托架152的水平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10/11页12伸出部的上表面对置。在凸起151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螺纹孔153,在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上形成有止动螺钉154能够上下贯通的孔。根据该结构,若将从下向上通过托架152的水平伸出部的止动螺钉154拧入凸起151的螺纹孔153中,则上壳体102与下壳体106通过密封件15。

46、0以密封状态相互装配到一起。另外,包括水平伸出部的托架152和止动螺钉154在图12中也有记载。0120图19是仪表遮阳板25的左后方立体图。一并参照图4、图13来进一步说明仪表遮阳板25的形状。仪表遮阳板25在前罩17与后罩18的边界线40附近具有顶部25P,由从该顶部25P向靠前方下降的前方面155、从所述顶部向靠后方下降的后方面156和从后方面156向仪表单元38侧伸出而构成指示显示部68的罩的后缘部157构成。后方面156大致铅直配置,后缘部157是与仪表单元的文字板110大致平行配置的面。后缘部157具有与方向指示显示部69、70和与点灯状态显示部71的上表面对应的形状的开口158、。

47、159及160。0121后方面156包括左右两侧的部分161、161和由两侧部分161、161夹着的中央部分162,中央部分162形成为从两侧部分161、161向前方侧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并且,后缘部157的所述开口158160的前方区域延长到后方面156的中央部分即凹部162。另外,在两侧部分161、161形成有用于插入止动螺钉66、66的孔163和座164。0122如此,通过具有从指示显示部68向前方下降一个台阶的凹部162,仪表遮阳板25的后方面156不会遮挡看到指示显示部68的视野,能够提高指示器的可见性。0123图20是前照灯20的纵剖视图。如上所述,前照灯20具有反射器56、电子管。

48、57、透镜58及收容电子管57和反射器56的前照灯外壳78。在前照灯外壳78的顶部突出有托架79,形成在前罩17上的凸起67与托架79的前表面对置。橡胶衬套凸起174嵌入托架79中,止动螺钉175通过形成在该橡胶衬套凸起上的孔拧入凸起67中。与托架79同样的托架被设置成向前照灯外壳78的左右伸出,使用止动螺钉使该托架与所述凸起63结合。透镜58的后端部与前照灯外壳78的前端部结合。0124反射器56具有左右延伸的对准轴一軸176,反射器56和支承在反射器56上的电子管57通过对准轴176支承在前照灯外壳78上且能够上下摆动。在前照灯罩78的前部螺合插入有对准螺栓一177,该对准螺栓177的前端。

49、形成为球体。另一方面,形成有从反射器56的下部朝向下方伸出的托架178,对准螺栓177的前端球体部嵌合于在该托架178上设置的球体支承部179而形成万向接头。0125在该结构中,通过将对准螺栓177相对于前照灯外壳78取出或插入,反射器56根据对准螺栓177的进给而以对准轴176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调整前照灯20的照射方向。图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反射器56的摆动位置。0126覆盖电子管57的后方的盖180安装在前照灯外壳78的后部。在盖180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向电子管57供电的线缆未图示能够贯通的筒状的线缆保持部181。0127参照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形或应用。例如,机动二轮车不局限于内燃发动机驱动形式的车辆,对于将内燃发动机和电动机混合使用的混合动力型车辆或电动车辆等的车把也能够同样适用。因此,设置在车把罩16上的开关或设置在仪表单元38上的仪表以及指示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变更为适合于车辆的种类,在不具有风挡玻璃的车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11/11页13辆中也可以去掉贯通副罩19的风挡玻璃支架80。说明书CN102001380ACN102001390A1/17页14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0138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