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尘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14931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 CN 102149311 B (21)申请号 200980135131.8 (22)申请日 2009.09.04 102008047235.2 2008.09.08 DE A47L 9/12(2006.01) A47L 5/36(2006.01) A47L 9/14(2006.01) (73)专利权人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地址 德国温嫩登 (72)发明人 斯特芬拉耶尔 贝恩德基斯林 马伊克汉瑟尔 乌尔里希劳莱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车文 樊卫。
2、民 US 6113663 A,2000.09.05,见说明书第2栏 第 32 行至第 4 栏第 13 行、 附图 1-5. CN 1413096 A,2003.04.23,见说明书第3页 第 27 行至第 4 页第 17 行, 第 6 页第 22-31 行、 附 图 5, 6a, 6b, 7. US 4726825 ,1988.02.23, 全文 . US 2004/0172782 A1,2004.09.09,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吸尘器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污物收集容器 (11) 和 可套装到污物收集容器上的抽吸头 (13) 的吸尘 器 (10), 该抽吸头具有至少一。
3、个抽吸机组, 该抽 吸机组通过抽吸入口 (30) 与污物收集容器保持 流体连接, 其中, 在抽吸入口上布置有沉入污物收 集容器中的过滤器保持架 (36), 在该过滤器保持 架上能够可拆卸地固定过滤器元件 (62)。为了以 如下方式改进所述吸尘器 (10), 即, 降低如下的 危险 : 使用者为了排空污物收集容器而将抽吸头 竖直取向地搁放在地表上, 按本发明提出, 支撑元 件 (54) 以在径向上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 线 (52) 错开的方式从过滤器保持架的底侧伸出。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1.03.08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
4、P2009/061505 2009.09.04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0/026237 DE 2010.03.11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赵士祯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149311 B CN 102149311 B 1/1 页 2 1. 吸尘器, 具有污物收集容器和能套装到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上的抽吸头, 所述抽吸头 具有至少一个抽吸机组, 所述抽吸机组通过抽吸入口与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保持流体连接,。
5、 其中, 在所述抽吸入口上布置有沉入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中的过滤器保持架, 在所述过滤器 保持架上能够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有过滤器元件, 其特征在于, 支撑元件 (54) 以在径向上 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中轴线 (52) 错开的方式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底侧伸 出, 当所述抽吸头 (13) 以竖直取向被搁放在地表上时, 所述支撑元件 (54) 为所述抽吸头 (13) 首先接触地表的部件。 2.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元件 (54) 呈栓状地构造。 3.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仅能在预先给定 的装。
6、配位置中固定在所述抽吸入口 (30) 上, 在所述装配位置中, 所述支撑元件 (54) 关于所 述中轴线 (52) 占据预先确定的角度位置。 4. 按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在包围所述抽吸入口 (30) 的装配边缘 (32) 上以及在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面向所述装配边缘 (32) 的端部段 (38) 上, 布置有 彼此互补地构造的、 相互交错嵌接的突起部和容纳部 (42、 44) , 所述突起部和容纳部 (42、 44) 预先规定了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装配位置。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边缘 (32) 是环形凸缘 (32。
7、) , 所述 抽吸入口 (30) 由环形凸缘 (32) 包围,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端部段 (38) 沉入所述 环形凸缘 (32) 中, 其中, 在所述环形凸缘 (32) 上以及在所述端部段 (38) 上, 一方面布置有 所述突起部 (42) 并且另一方面布置有容纳所述突起部 (42) 的所述容纳部 (44) 。 6. 按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布置在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端 部段 (38) 上的所述突起部 (42) 布置于在直径方向上与所述支撑元件 (54) 相对置的侧上。 7.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
8、36) 在所述过滤器 保持架 (36) 的外周的部分区域上由挡板 (56) 包围, 并且所述支撑元件 (54) 在所述抽吸头 (13) 的仰视图中布置在由所述挡板 (56) 叠盖的角度范围内。 8. 按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元件 (54) 在所述抽吸头 (13) 的 仰视图中布置在由所述挡板 (56) 叠盖的角度范围的角度半分部上。 9.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中轴线 (52) 与所述抽吸头 (13) 的中轴线 (59) 错开地布置。 10. 按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元件 (5。
9、4) 关于所述抽吸头的所 述中轴线 (59) 在直径方向上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中轴线 (52) 相对置。 11. 按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头 (13) 的所述中轴线 (59) 、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的所述中轴线 (52) 以及所述支撑元件 (54) 布置在所述抽吸头 (13) 的、 共同的竖直中间平面 (60) 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49311 B 2 1/6 页 3 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污物收集容器和可套装到污物收集容器上的抽吸头的吸尘 器, 该抽吸头具有至少一个抽吸机组, 该抽吸机组通过抽。
10、吸入口与污物收集容器保持流体 连接, 其中, 在抽吸入口上布置有沉入污物收集容器中的过滤器保持架, 在该过滤器保持架 上能够可拆卸地固定有过滤器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吸尘器实现了吸净表面, 例如地表。为此, 可以由至少一个抽吸机组对污物 收集容器加载低压。所述抽吸机组是可套装到污物收集容器上的抽吸头的组成部分, 并 且通过抽吸头的抽吸入口与污物收集容器保持流体连接。所述污物收集容器具有抽吸连 接部, 抽吸软管能够连接到该抽吸连接部上, 抽吸软管在自由的端部上带有嘴, 以用于对 吸净表面。由所述至少一个抽吸机组产生抽吸流, 从而通过抽吸软管能够将携带有污物 颗粒的抽吸空气吸入污物收集容。
11、器中。抽吸空气自污物收集容器穿流过滤器元件, 过滤 器元件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在过滤器保持架上, 该过滤器保持架布置在抽吸入口处。经过 滤的抽吸空气随后流至至少一个抽吸机组, 并且从该抽吸机组通过至少一个布置在抽吸 头上的抽吸出口排出到周围环境中。在许多情况下, 将吸尘器设计成湿式干燥吸尘装置 (Nass-Trockensauger) , 从而不仅能够吸取干的抽吸空气, 而且也能够从表面吸走液体, 并 且转移到污物收集容器中。 0003 为了排空所述污物收集容器, 能够从污物收集容器上取下抽吸头。 在此, 存在如下 危险, 即, 使用者将从污物收集容器上取下的抽吸头竖直取向地也就是以向下伸出的过 。
12、滤器保持架被搁放在地表上。这带来了如下风险, 即, 抽吸头随后翻倒并且损坏, 因为过滤 器保持架仅实现了抽吸头非常不稳定的搁放。不将抽吸头搁放在过滤器保持架上, 而是使 用者应该将抽吸头倾翻并且在纵向侧上搁放到地表上。 虽然在吸尘器的使用说明书中向使 用者指出, 由于缺乏稳定性, 抽吸头不应该搁放在过滤器保持架上, 但还是存在如下风险, 即, 使用者没有注意到所述指示并且仍然尝试将抽吸头竖直取向地以指向下的过滤器保持 架来搁放在地表上。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 本发明的任务是, 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吸尘器, 从而降低如下危险, 即, 使用 者为了排空污物收集容器而将抽吸头竖直取向地搁放在地表。
13、上。 0005 所述任务在开头所述类型的吸尘器中按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即, 支撑元 件以在径向上与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错开的方式从过滤器保持架的底侧伸出。 如果使用 者尝试将抽吸头以竖直取向, 也就是以指向下的过滤器保持架搁放在地表上, 那么该支撑 元件首先接触地表。地表与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在径向上错开地布置。这导致倾翻力矩 作用于抽吸头上, 并且由此使用者不能将抽吸头竖直取向地搁放。而是强制使用者使抽吸 头倾翻, 并且在纵向侧上放置到地表上。也就是通过使用与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错开布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3 2/6 页 4 置的支撑元件, 防止使用者会将抽吸头。
14、竖直取向地搁放在地表上。 即不会发生的是 : 抽吸头 自不稳定的位置无意发生倾翻, 并且可能损坏。 0006 具体地, 本发明提供吸尘器, 具有污物收集容器和能套装到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上 的抽吸头, 所述抽吸头具有至少一个抽吸机组, 所述抽吸机组通过抽吸入口与所述污物收 集容器保持流体连接, 其中, 在所述抽吸入口上布置有沉入所述污物收集容器中的过滤器 保持架, 在所述过滤器保持架上能够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有过滤器元件, 其特征在于, 支撑 元件以在径向上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错开的方式从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底侧伸 出, 当所述抽吸头以竖直取向被搁放在地表上时, 所述支撑元件为所述抽吸头首先接触。
15、地 表的部件。 0007 所述支撑元件例如可以设计成栓状或者销状。 0008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优选设计成圆柱形。在这种情况下,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 线与其圆柱轴线一致。 0009 有利的是, 当所述过滤器保持架只能在预先给定的装配位置中固定在抽吸入口上 时, 在该装配位置中, 该支撑元件关于中轴线占据确定的角度位置。 通过预先规定对于支撑 元件确定的角度位置, 确保了 : 抽吸头在尝试将其搁放在支撑元件上时, 受到朝向结构上预 先给定方向的倾翻力矩, 从而抽吸头由使用者毫无困难地放到预先给定的侧位置中, 在该 侧位置中, 所述抽吸头搁放在地表上。所述支撑元件的预先给定的取向必须在将过滤器保。
16、 持架装配在抽吸入口上时加以关注。 因此, 有利的是,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干脆仅能以预先给 定的装配位置固定在抽吸入口上, 这是因为由此一开始就避免了过滤器保持架有错误的取 向。 0010 有利的是, 在包围抽吸入口的装配边缘上以及在过滤器保持架的面向装配边缘的 端部段上布置有彼此互补构造的、 相互交错嵌接的编码元件, 所述编码元件预先规定了过 滤器保持架的装配位置。所述编码元件例如能够呈突起部和所属的容纳部的形式来构造。 优选所述编码元件形状配合地相互交错嵌接。 所述编码元件例如能够平行于过滤器保持架 的中轴线地取向或者垂直于该中轴线地取向。 0011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抽吸入。
17、口由环形凸缘包围, 过滤器保持架的 端部段沉入该环形凸缘中, 其中, 在环形凸缘上以及在端部段上, 一方面布置有突起部并且 另一方面布置有容纳该突起部的容纳部。 所述突起部例如能够布置在过滤器保持架的端部 段上, 并且所属的容纳部能够定位在环形凸缘上。所述环形凸缘在装配的状态下包围过滤 器元件的端部段, 并且构成了装配边缘, 该装配边缘简化了过滤器元件在抽吸入口上的装 配。 0012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 通过以下所述实现了过滤器保持架的特别简单的装配, 即, 将布置于过滤器保持架端部段上的编码元件布置在沿直径方向与支撑元件相对置的侧上。 由此,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编码元件背向所述支撑元件。证。
18、实了由此为装配工简化了过滤 器保持架在抽吸入口上的固定。 0013 尤其是在将按本发明的吸尘器构造成湿式干燥吸尘装置的设计方案中, 有利的 是,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在其外周的部分区域上由挡板包围, 并且支撑元件在抽吸头的仰视 图中布置在由挡板叠盖的角度范围内。所述支撑元件沿竖直方向突出于挡板的下端部。如 果使用者错误地将抽吸头搁放在支撑元件上, 那么抽吸头就受到朝向背向挡板的方向的倾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4 3/6 页 5 翻力矩, 这是因为支撑元件关于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布置在与挡板相同的侧上。在所述 抽吸头的仰视图中, 所述支撑元件占据了由挡板叠盖的角度范围内的位置。如。
19、果使用者尝 试将抽吸头搁放在支撑元件上, 那么抽吸头的重力就朝向背向挡板的方向施加倾翻力矩, 使得使用者毫无困难地将抽吸头在纵向侧上在背向挡板的侧上搁放在地表上。由此, 以结 构上简单的方式防止在搁放抽吸头时造成挡板损坏。 0014 优选的是, 所述支撑元件在抽吸头的仰视图中, 布置在由挡板叠盖的角度范围的 角度半分部上。 0015 可以设置为,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与抽吸头的中轴线对准。在过滤器保持 架的这种取向中, 通过支撑元件与过滤器保持件的中轴线错开的布置方案, 来确保 : 所述抽 吸头不能稳定地搁放在支撑元件上。但特别有利的是,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与抽吸 头的中轴线错开地布。
20、置。 0016 例如可以设置为, 所述支撑元件关于抽吸头的中轴线在直径方向上与过滤器保持 架的中轴线相对置。在这种取向的情况下,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布置在抽吸头的中 轴线的其中一侧上, 并且所述支撑元件定位于在直径方向上相对置的那侧上。 0017 证实特别有利的是, 所述抽吸头的中轴线、 过滤器保持架的中轴线以及支撑元件 布置在抽吸头的、 共同的竖直中间平面内。 在所述吸尘器的使用位置中, 所述中间平面竖直 地取向, 并且过滤器保持架和抽吸头的中轴线还有支撑元件都沿该中间平面分布。 附图说明 0018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用于结合附图进行更详细的阐释。其中 : 0019 图 。
21、1 示出具有污物收集容器和抽吸头的按本发明的吸尘器的侧视图 ; 0020 图 2 示出图 1 中的抽吸头的侧视图 ; 0021 图 3 示出图 1 中的抽吸头的仰视图 ; 0022 图 4 示出抽吸头从下方倾斜来看的透视图 ; 0023 图 5 示出抽吸头的过滤器保持架的透视图 ; 以及 0024 图 6 依照分解图示出图 1 中的抽吸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污物收集容器11的按本发明的吸尘器10, 污物收集容 器 11 能够借助于行驶机架 12 移动, 并且在污物收集容器 11 上套装有抽吸头 13。该行驶机 架 12 具有两个后轮 14、 15 和两个。
22、可转向的前轮 16、 17 以及具有推动弓形件 18。借助于行 驶机架 12 能够沿着地表移动吸尘器 10。能够以常见的方式将抽吸软管连接到污物收集容 器 11 的抽吸连接部 19 上。抽吸软管在附图中没有示出。 0026 可以从污物收集容器 11 中取下抽吸头 13。抽吸头 13 包括圆形的底板 20, 在底板 20的底侧上固定有漏斗形的、 在仰视图中呈心形构造的抽吸入口部件22。 抽吸入口部件22 具有凸缘状地从底板 20 的底侧伸出的上边缘区域 24, 该上边缘区域 24 限定了抽吸入口部 件 22 的心形外轮廓, 并且通过变细区域 26 与背向底板 20 的端壁 28 连接。端壁 28。
23、 具有中 心的开口, 所述开口构成了抽吸入口30。 在背向底板20的底侧上, 端壁28承载了向下伸出 的环形凸缘 32。所述抽吸入口 30 由栅格 34 叠盖。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5 4/6 页 6 0027 过滤器保持架 36 可拆卸地保持在抽吸入口 30 上。过滤器保持架 36 具有凸缘状 的端部段 38, 端部段 38 形状配合地沉入环形凸缘 32 中。呈突起部 42 形式的编码元件从端 部段 38 的自由边缘 40 径向向外伸出, 突起部 42 由环形凸缘 32 的呈径向容纳部 44 形式的 另外的编码元件容纳。由此, 确保了 :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只能以。
24、预先给定的取向装配在 抽吸入口 30 上。 0028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36与端部段38相距地具有端部帽件46, 端部帽件46包括大量 缺口48并且通过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布置的轴向撑条50与端部段38一体地连接。 所述过滤 器保持架 36 呈圆柱形对称地构造并且限定了圆柱轴线 52, 圆柱轴线 52 构成了过滤器保持 架 36 的中轴线。呈支撑销 54 形式的支撑元件以平行于圆柱轴线 52 取向的方式从端部帽 件 46 的背向端部段 38 的底侧伸出。该支撑销 54 关于圆柱轴线 52 与所述突起部 42 在直 径方向上相对置。所述支撑销 54 形成了抽吸头 13 的下端部。如果从污物收集容器 1。
25、1 上 取下抽吸头 13 并且竖直取向地搁放在地表上, 那么首先所述支撑销 54 与地表相碰触。因 为所述支撑销 54 相对于圆柱轴线 52 错开地布置, 所以由于抽吸头 13 的重力使得倾翻力矩 作用到该抽吸头 13 上。这使得竖直取向的抽吸头 13 不能占据稳定的位置。因此, 使用者 将抽吸头 13 在纵向侧上搁放在地表上, 使得抽吸头 13 在地表上占据稳定的位置。随后, 使 用者能够将污物收集容器 11 从行驶机架 13 上取下, 并且将污物收集容器 11 排空。 0029 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在其外周的部分区域之上由挡板 56 包围。该挡板 56 在周 向上在大约 135的角度范。
26、围内延伸。所述圆柱轴线 52 和支撑销 54 同样像突起部 52 一样 布置在挡板 56 的角度半分部 58 上。圆柱轴线 52 和支撑销 54 限定了吸尘器 10 的竖直的 中间平面 60, 这从图 3 中清楚地看出。 0030 过滤器元件 62 能够在轴向上套装到过滤器保持架 36 上, 过滤器元件 36 能够可拆 卸地与过滤器保持架 36 相固定, 并且在周向上包围过滤器保持架 36。所述过滤器保持架 36 又包围浮子 (Schwimmer) 64。浮子 64 在污物收集容器 11 的相应的填充状态下密封地贴 靠到抽吸入口 30 上, 并且由此中断了污物收集容器 11 与抽吸头 13 之。
27、间的流体连接。这种 浮子 6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并且因此不需要在此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0031 所述抽吸头 13 总共具有三个抽吸机组 66、 67、 68, 由所述抽吸机组 66、 67、 68 能够 通过唯一的抽吸入口 30 对污物收集容器 11 加载低压。所述底板 20 对于每个抽吸机组 66、 67、 68 具有圆柱形的凹陷部 70、 71、 72, 相应的抽吸机组 66、 67 或 68 的端侧的端部区域能够 插入所述凹陷部 70、 71、 72 中。所述凹陷部 70、 71、 72 分别包括中心的抽吸开口 74、 75 或 76, 抽吸机组 66、 67、 68 。
28、通过所述抽吸开口 74、 75 或 76 与抽吸入口部件 22 保持流体连接。 0032 环形壁 78 在上侧从底板 20 呈凸缘状地伸出, 环形壁 78 具有第一环形壁段 79 和 第二环形壁段 80, 所述第一环形壁段 79 在周向上最大部分地包围所述凹陷部 70、 71, 所述 第二环形壁段 80 在所述凹陷部 72 的背向第一环形壁段 79 的侧上包围凹陷部 72。在所述 两个环形壁段 79、 80 的自由的端部上分别成型有侧壁 81、 82、 83、 84。所述两个侧壁 81、 82 限定了第一抽吸出口通道 86, 并且所述两个侧壁 83、 84 限定了第二抽吸出口通道 88。在所 。
29、述两个抽吸出口通道86、 88中分别布置有横向于侧壁81、 82或83、 84取向的转向壁90、 91。 0033 在面向所述凹陷部 70、 71、 72 的侧上, 所述底板 20 与环形壁段 79 和 80 相距地以 及与转向壁 90、 91 相距地承载了大量相互相距布置的保持销 93。在保持销 93 与环形壁段 79、 80之间同样像在保持销93与转向壁90、 91之间一样插入了呈隔音泡沫95、 96形式的隔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6 5/6 页 7 音元件。 0034 将具有三个穿通开口 101、 102 和 103 的中间壁 100 安置到底板 20 上, 抽吸机组。
30、 66、 67、 68 分别能够插入所述穿通开口 101、 102 和 103 中。在所述转向壁 90、 91 的上方, 中 间壁 100 形成了呈第一拱起部 105 和第二拱起部 106 形式的空气引导部件, 所述空气引导 部件叠盖了相应的转向壁 90 或 91。 0035 将帽件 110 安置到所述中间壁 100 上, 帽件 110 具有平行于中间壁 100 分布的顶 壁 111, 壳罩 112 从该顶壁出发面向污物收集容器 11 地向下伸出。所述壳罩 112 围住所述 中间壁 100 还有底板 20。在所述第一抽吸出口通道 86 的高度上, 所述壳罩 112 具有第一抽 吸出口 114,。
31、 并且在第二抽吸出口通道 88 的高度上, 所述壳罩 112 具有第二抽吸出口 116。 所述壳罩 112 在第一抽吸出口 114 与第二抽吸出口 116 之间在周向上限定了冷却空气出口 118。 0036 将抽吸头 13 的盖件 120 安置到所述帽件 110 上。该盖件在抽吸头 13 的相互背向 的外侧上限定了两个冷却空气入口, 其中, 在附图中只示出了一个冷却空气入口 121。所述 抽吸头 13 的内腔由中间壁 100 分成 : 布置在中间壁 100 与底板 20 之间的抽吸空气腔以及 布置在中间壁 100 与盖件 120 之间的冷却空气腔。冷却空气腔由顶壁 111 分成 : 布置在顶 。
32、壁 111 与盖件 120 之间的冷却空气入口区域以及布置在顶壁 111 与中间壁 100 之间的冷却 空气出口区域。 0037 所述抽吸机组 66、 67、 68 分别包括用外来空气冷却的电动机 125、 126、 127, 该电动 机 125、 126、 127 对轴向 - 径向通气机 129、 130 或 131 进行驱动。相应的轴向 - 径向通气机 129、 130 或 131 沉入底板 20 的所属的凹陷部 70、 71 或 72 中, 并且一直延伸至中间壁 100 的 高度。 在该中间壁100的上方, 布置有电动机125、 126、 127, 其中, 所述电动机在其背向相应 轴向 。
33、- 径向通气机 129、 130、 131 的背侧上分别带有通气机叶轮, 为了实现更好的清晰起见 没有在附图中示出所述通气机叶轮。借助于所述通气机叶轮, 能够从布置在顶壁 111 与盖 件 120 之间的冷却空气入口区域中吸入冷却空气。所述冷却空气随后沿轴向穿流相应的电 动机125、 126、 127, 并且在冷却空气出口区域中再在顶壁111与中间壁100之间排出。 冷却 空气能够通过冷却空气入口 121 吸入, 并且冷却空气通过冷却空气出口 118 排出。 0038 在吸尘器10运行期间, 借助于所述三个抽吸机组66、 67、 68实现强大的抽吸流。 由 此, 向污物收集容器11的内腔加载低。
34、压, 从而能够通过连接到抽吸连接部19上的抽吸软管 吸取携带有污物颗粒和液滴的抽吸空气。 抽吸空气在污物收集容器的内部碰到与抽吸连接 部 19 相距布置的挡板 56 上, 在该挡板 56 上分离绝大部分液滴, 所述液滴随后从挡板 56 上 滴落。抽吸空气绕流挡板 56 并且在径向上穿流布置于过滤器保持架 36 上的过滤器元件, 以便随后通过抽吸入口 30 和抽吸入口部件 22 穿过抽吸开口 74、 75、 76 到达抽吸机组 66、 67、 68。抽吸空气从这里通过抽吸出口通道 86、 88 和抽吸出口 114、 116 排出到周围环境中。 抽吸空气在抽吸出口通道 86、 88 的内部碰到转向。
35、壁 90、 91 上, 抽吸空气在转向壁 91 上朝竖 直方向发生转向。于是, 抽吸空气碰到布置于转向壁 90、 91 上方的拱起部 105 或 106, 在所 述拱起部 105 或 106 上, 抽吸空气沿着朝各自相邻布置的抽吸出口 114 或 116 的方向经历 了另一次弧形的转向。抽吸空气在抽吸出口通道 86、 88 的范围内的竖直转向起到了显著降 低噪音的效果。 0039 如果要排空所述污物收集容器 11, 那么使用者能够从污物收集容器 11 上取下抽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7 6/6 页 8 吸头 13。如果使用者将抽吸头 13 竖直取向地搁放在地表上, 那么抽吸。
36、头 13 由于与圆柱轴 线 52 错开布置的支撑销 54 而具有倾翻力矩。由此, 提醒使用者将抽吸头在纵向侧上以稳 定的位置搁放在地表上。因此, 不存在如下危险, 即, 抽吸头 13 在排空污物收集容器 11 时 无意地位于不稳定的位置上。 说 明 书 CN 102149311 B 8 1/6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9 2/6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10 3/6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11 4/6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12 5/6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13 6/6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9311 B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