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474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4746ACN101994746A21申请号200910167141122申请日20090826F16B39/22200601F16B23/00200601F16B43/0020060171申请人王国仲地址中国台湾云林县72发明人王国仲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固定装置57摘要本发明有关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有锁固体、对接套筒、弹簧及止挡垫圈,而锁固体所具的外套管内部容置空间收容有锁固元件、对接套筒,并以锁固元件上的旋动头端与外套管嵌设固定,且将弹簧套入锁固。
2、元件上后,再以旋动头端底面所向下延伸具螺接部的杆身穿入对接套筒内部的套合空间,俾将止挡垫圈沿着对接套筒内壁面处的斜面而抵持于弹簧呈弹性变形并迫紧于环槽内,使其二相对侧边的顶持面则分别抵持于弹簧与锁固元件所具螺接部上形成挡止定位,进而使锁固元件、对接套筒及止挡垫圈三者间呈现活动对锁状态,以此结构设计,在不增加弹簧所占用对接套筒空间高度下,可有效降低弹簧压缩后所需的高度,而使整体设计更具小型化的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CN101994751A1/1页21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有锁固体、对接套筒、弹簧及止挡垫圈,其特征在于该锁固。
3、体为包括有外套管及锁固元件,且外套管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收容锁固元件、对接套筒及弹簧的容置空间,而锁固元件具有与外套管结合定位的旋动头端,并于旋动头端底面向下延伸有具螺接部的杆身;该对接套筒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供锁固元件穿入活动位移的套合空间,且套合空间内壁面处设有环槽;该弹簧为定位于锁固元件与对接套筒间,并以弹簧一端抵持于旋动头端底面上、另端则伸入套合空间内;该止挡垫圈为收容于对接套筒的套合空间内,其二相对侧边分别形成有迫入于环槽内的顶持面,并以该顶持面分别抵持于弹簧与锁固元件所具螺接部上形成挡止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管的容置空间内壁面处设有接合槽,并于外套管。
4、外环面上形成有辅助旋动锁固元件进行锁接的旋动部,而锁固元件所具的旋动头端为与接合槽形成嵌设固定,且旋动头端顶面处设有供手工具对接锁转的内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接套筒的环槽朝前方开口方向形成有渐扩的斜面,而止挡垫圈为沿着斜面抵持于弹簧呈现弹性变形并迫紧于环槽内定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的旋动头端外侧处为利用塑胶射出成型有外套管,且该锁固元件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的旋动头端外侧处为利用卡扣嵌合或夹持定位组装方式嵌设固定有外套管,且该锁固元件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
5、,其特征在于,该对接套筒前缘处设有与外部产品所具第一板块上对应接合孔结合定位的结合部,并以结合部为与接合孔焊设结合成为一体,再由锁固元件锁接于第二板块上的锁孔,而使第一板块为与第二板块锁接固定后成为一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接套筒的结合部外侧形成有抵贴于接合孔周围锡膏表面上进行回焊制程的平整焊接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垫圈为呈一扁平状的C型扣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垫圈为呈一扁平状的圆环。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垫圈为黄铜、锌合金或铝金属材质所制成。权利要求书CN101994746ACN。
6、101994751A1/4页3固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尤指于一种外套管内部的容置空间收容有锁固元件、对接套筒,且锁固元件上套入有弹簧,将止挡垫圈迫紧于对接套筒内壁面环槽处,使其二相对侧边的顶持面分别抵持于弹簧与锁固元件所具螺接部上挡止定位而呈现活动对锁、整体设计更具小型化。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面板板对板进行组合时,为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其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而使螺钉锁入于第二面板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则使第一面板为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工作母机或是其他板对板作连接的板材上使用。0003然。
7、而,就以上述的工作母机的动力装置或速率调整装置来说,其都是设置于壳体所形成空间内部,而为了让使用者可在发生当机或故障、损坏时便于维修或调整其输出速率,则在工作母机的动力装置或速率调整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有一可供活动组装、拆卸的板材,但是板材与工作母机间的定位方式也是要以多个定位螺丝直接进行锁接固定,惟此种锁接固定方式往往于锁接过程中容易因使用者疏忽而于卸下板材的同时造成定位螺丝的遗失,且不便快速组装、拆卸。0004再者,便有业者研发出此种为由套帽、螺杆部及定位座所组成的固定装置,先将弹簧套接于螺杆部上再与定位座组装成为固定装置使用,并当固定装置的定位座扣固于板材的穿孔中,可利用螺杆部锁接于另一板材。
8、上形成固定,且在使用者卸下板材时,固定装置仍可通过定位座固定于板材的穿孔中而不会因使用者疏忽造成遗失,但因常用固定装置的套帽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且螺杆部收容于套帽内部的容置空间后,还需要通过加工机具进行压合套帽产生卡扣凸点后才可由卡扣凸点予以嵌扣于螺杆部上,除了需要作二次加工组装作业程序,使其整体所耗费组装工时与成本相对提高,而于组装配合时也必须相当精准对位,否则即容易产生过度挤压变形,影响整体组配且定位效果也不确实。0005因此,要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的缺失与不足,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0007本发明的一。
9、种固定装置,包括有锁固体、对接套筒、弹簧及止挡垫圈,该锁固体为包括有外套管及锁固元件,且外套管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收容锁固元件、对接套筒及弹簧的容置空间,而锁固元件具有与外套管结合定位的旋动头端,并于旋动头端底面向下延伸有具螺接部的杆身;该对接套筒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供锁固元件穿入活动位移的套合空间,且套合空间内壁面处设有环槽;该弹簧为定位于锁固元件与对接套筒间,并以弹簧一端抵持于旋动头端底面上、另端则伸入套合空间内;该止挡垫圈为收容于对接套筒的套合说明书CN101994746ACN101994751A2/4页4空间内,其二相对侧边分别形成有迫入于环槽内的顶持面,并以该顶持面分别抵持于弹簧与锁。
10、固元件所具螺接部上形成挡止定位。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止挡垫圈为迫紧于对接套筒内壁面处的环槽,使其二相对侧边的顶持面分别抵持于弹簧与锁固元件所具螺接部上形成挡止定位后,进而使锁固元件、对接套筒及可呈扁平状C型扣环或圆环的止挡垫圈三者间呈现活动对锁状态,以此环槽配合止挡垫圈的结构设计,在不增加弹簧空间高度下,可有效降低弹簧受挤压力、压缩变形后所需的高度,且整体设计更具小型化,并达到组装、对位确实以及简易操作的效果。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0010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0011图3为本发明组装前的立体剖面图;0012图4为本发明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一;0013图5为本发明。
11、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二;0014图6为本发明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0015图7为本发明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0016图8为本发明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0017附图标记说明00181锁固体;11外套管;121旋动头端;110容置空间;1211内凹槽;111接合槽;122杆身;112旋动部;123螺接部;12锁固元件;2对接套筒;20套合空间;23结合部;21环槽;24焊接面;22斜面;3弹簧;4止挡垫圈;41顶持面;42顶持面;5第一板块;51接合孔;52锡膏;6第二板块;61锁孔。具体实施方式0019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
12、下,以利完全了解。0020请参阅图1、2、3、4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组装前的立体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为包括有锁固体1、对接套筒2、弹簧3及止挡垫圈4,其中0021该锁固体1为包括有外套管11及锁固元件12,其中外套管11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可供收容锁固元件12、对接套筒2及弹簧3的容置空间110,且容置空间110内壁面处设有接合槽111,并于外套管11外环面上形成有旋动部112;而锁固元件12为具有可与接合槽111形成嵌设固定的旋动头端121,且旋动头端121底面向下延伸有具螺接部123的杆身122;另,旋动头端121顶面处设有可供手工。
13、具对接锁转的内凹槽1211。0022该对接套筒2的中空管体内部形成有可供锁固元件12杆身122穿入呈一活动位移的套合空间20,且套合空间20内壁面处设有环槽21,并接着环槽21朝前方开口方向形成有渐扩状的斜面22;再者,对接套筒2前缘处设有外径较小的结合部23,且结合部23外侧周边上则形成有平整焊接面24。0023该弹簧3为定位于锁固元件12与对接套筒2间,并以弹簧3一端抵持于旋动头端说明书CN101994746ACN101994751A3/4页5121底面上、另端则伸入套合空间20内。0024该止挡垫圈4为收容于对接套筒2的套合空间20内,而止挡垫圈4二相对侧边分别形成有可迫入于环槽21内的。
14、顶持面41、42,并以顶持面41、42分别抵持于弹簧3与锁固元件12所具螺接部123上形成挡止定位,用以防止锁固元件12脱出于对接套筒2之外。0025上述锁固元件12为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并于锁固元件12的旋动头端121外侧处利用塑胶包覆射出成型的加工方式一体成型有外套管11,也可利用卡扣嵌合、夹持定位等组装的方式,而使锁固元件12为与外套管11结合成为一体,同时可通过旋动头端121所具的多个倒刺、啮齿或尖锥体为与接合槽111内壁面交互啮合而形成嵌设固定,再利用外套管11上的旋动部112来辅助使用者可方便、快速旋动于锁固元件12进行锁接动作;此外,止挡垫圈4可为黄铜、锌合金、铝或是其他具良好延展。
15、性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并呈一扁平状的C型扣环或圆环,其仅只需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且可确实抵持于弹簧3与锁固元件12所具的螺接部123上形成挡止定位即可,因此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0026请同时参阅图3、4、5、6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组装前的立体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一、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二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为于组装时,先将弹簧3套入锁固元件12且一端抵持于旋动头端121底面上,并以对接套筒2穿入外套管11内部的容置空间110后,即可将弹簧3另端则伸入于对接套筒2的套合空间20内,同时使。
16、锁固元件12末端的螺接部123穿出于对接套筒2前方开口处,再利用外部压接元件图中未示出辅以将止挡垫圈4套接于锁固元件12上,使其沿着斜面22而抵持于弹簧3呈现弹性压缩变形状态,且待通过螺接部123后,再加压推入至杆身122位置,此时,便可藉由将外部压接元件移出,且通过弹簧3弹性复位力使锁固元件12所具的螺接部123活动位移、退回至对接套筒2的套合空间20内,并推挤止挡垫圈4为迫紧于环槽21内,使其二相对侧边的顶持面41、42分别抵持于弹簧3与锁固元件12所具螺接部123上形成挡止定位,用以防止锁固元件12松动或脱出于对接套筒2之外,进而使锁固元件12、对接套筒2及止挡垫圈4三者间呈现活动对锁状。
17、态,并达到组装、对位确实以及简易操作的效果,便完成本发明整体的组装。0027另当锁固元件12、对接套筒2组装过程中,由于弹簧3为抵持于止挡垫圈4上,并以止挡垫圈4迫紧于环槽21内与锁固元件12所具的螺接部123形成挡止定位,以此环槽21配合止挡垫圈4结构设计,在不增加弹簧3所占用对接套筒2空间高度下,可有效降低弹簧3受挤压力、压缩变形后所需的高度,而使锁固体1及对接套筒2整体设计更具有小型化的效果。0028再请继续参阅图7、8所示,分别为本发明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于使用时,先将对接套筒2前缘的结合部23为迫紧于外部产品所具的第一板块5上对应接合孔51。
18、内稳固结合定位,而本发明较佳的可行实施例因此自动化机械取件方式将对接套筒2取起,同时也使对接套筒2移动后对正于第一板块5表面上的接合孔51内,使其结合部23外侧上的平整焊接面24即抵贴于接合孔51周围所刷覆的锡膏52表面上,再进行后续的回焊制程,或是经由镀锡后,则使对接套筒2的结合部23便可稳固牢靠、焊设于第一板块5的接合孔51内结合成为一体。0029而后将第一板块5为盖合于第二板块6上,同时使锁固元件12对正于第二板块6说明书CN101994746ACN101994751A4/4页6所具的锁孔61后,便可由手动的方式来快速按压、转动于外套管11上的旋动部112,并连动锁固元件12所具的螺接部。
19、123预先作对位锁接于锁孔61内后,再以手工具如起子对接于锁固元件12旋动头端121顶面处的内凹槽1211快速锁转,且施加适当扭转力量紧密锁固,以此达到将第一板块5与第二板块6锁接固定成为一体呈现稳固、牢靠组装定位效果;此外,若使用者欲将第一板块5为拆卸于第二板块6上时,只需通过手动的方式快速反向旋动于外套管11使锁固元件12的螺接部123与第二板块6上的锁孔61形成分离,即可将第一板块5简易拆卸于第二板块6外侧处,进而可达到快速拆卸且确实组装后形成结构稳定的效果。0030因此,本发明主要保护重点在于本发明止挡垫圈4可为黄铜、锌合金、铝或其他具良好延展性的金属材质所制成,并呈一扁平状的C型扣环。
20、或圆环,并以止挡垫圈4迫紧于对接套筒2内壁面处的环槽21内,使其二相对侧边的顶持面41、42即分别抵持于弹簧3与锁固元件12所具螺接部123上形成挡止定位,用以防止锁固元件12脱出于对接套筒2外,同时可有效降低弹簧3压缩后所需的高度,而使整体设计可更具小型化,并达到组装对位确实、简易操作的效果。0031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1994746ACN101994751A1/7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2/7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3/7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4/7页10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5/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6/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CN101994751A7/7页13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947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