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81996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1200.X

申请日:

2007.10.29

公开号:

CN101588963A

公开日:

2009.11.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3H 9/10申请公布日:20091125|||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3H9/10

主分类号:

B63H9/10

申请人:

维夏德公司

发明人:

塞巴斯蒂安·塔迪夫

地址:

法国梯也尔

优先权:

2006.11.7 FR 06097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4),包括主体(12),该主体装设有固定到特别是帆下桁或者操纵缆绳(10)上的固定装置(5)、以及主缆绳(6)的制动装置,主缆绳的末端被固定到或者引导到设置在帆船两边以纵向中轴线对称的两点上,其特征是,该制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主体(12)上的、使主缆绳(6)的环(20)穿过的第一开口(14,15,16),以及设置在主体(12)上的第二开口(18),该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14,15,16)基本上平行,并且第二开口内突起部件(19),该部件能够卡住绕过其的环(20)。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4),包括主体(12),该主体装设有固定到特别是帆下桁(2)或者操纵缆绳(10)上的固定装置(5)、以及主缆绳(6)的制动装置,主缆绳的末端被固定到或者引导到设置在帆船两边以纵向中轴线对称的两点上,其特征在于,该制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主体(12)上的、使主缆绳(6)的环(20)穿过的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15,16),以及设置在主体(12)上的第二开口(18),该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14,15,16)基本上平行,并且第二开口内突起部件(19),该部件能够卡住绕过其的环(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件(19)是由朝第二开口(18)的内部突起的突柱构成,该突起部件位于第一开口(14,15,16)的相对侧,沿该部件(19)的轴线方向,突起部件(19)的长度小于第二开口(18)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其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包括至少两个供主缆绳(6)的环(20)穿过的开口(14,15,16),且他们彼此是基本上平行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包括三个供主缆绳(6)的环(20)穿过的开口(14,15,16)。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2)是长的、扁平状,供主缆绳(6)的环(20)穿入的开口(14,15,16)是沿主体(12)的纵向中轴线A的方向彼此岔开的,且均以轴线A为中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穿入的开口(14,15,16)是长方形的,且由开口所确定的轴线基本上与主体(12)的纵向中轴线(A)相垂直。

7.
  根据权利要求5和6的其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被固定在主体(12)的一端上,且以纵向中轴线(A)为中心。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18)位于包括固定装置(5)的主体端部附近。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其中之一的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用主缆绳(6)形成环(20);
第二步,环(20)穿进主体(12)中的至少一个供穿入的开口(14,15,16)中;
第三步,将环(20)绕过突起部件(19)后从供穿入的开口(14,15,16)穿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从供穿入的开口(14,15,16)穿出的环(20)经过第二开口(18),然后穿过所述供穿入的开口(14,15,16)。

说明书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装置在进行转桁停驶操作时是尤其有效的。当帆船顺风航行时,或者当帆下桁伸到了帆船的外边时,最后都可以发挥作用。转桁停驶的操作旨在通过帆船船尾使其克服风向的影响而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改变航向。
在这种情况下,当帆船快速行驶时,如果操作者不操作或者操作不当,帆下桁就会从一边猛地冲向另一边,更何况遇上大风或者海上的巨浪。这时帆下桁就可能撞上固定用的支索系并折断,或者折断桅杆与帆下桁相连的铰链活结。
同样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当一个船员停留在甲板上时,可能被快速移动的帆下桁撞到,这通常会引起严重的创伤,尤其是在头部。
为了使转桁停驶的操作更加安全,众所周知帆下桁制动器的使用可以降低其移动的速度。
于是主缆绳的端部被固定或者被导引到帆船的两边、例如侧支索下端的铁柱上。缆绳从制动装置中穿过,制动装置被固定在帆桁的下部。
此类装置在下列文献中已有公开:EP0630806,US4941420,GB2299798,US4138962和GB2358847。
这些装置都包括一个主体,该主体装设有固定到特别是帆下桁或者操纵缆绳上的固定装置,以及主缆绳的制动装置,该主缆绳的末端被固定到或者引导到设置在帆船两边沿纵向中轴线对称的两点上。
这些制动装置通常很复杂,由多个部件构成,体积大且价格昂贵。此外,使用时还需要使缆绳的一端穿过制动装置。因此这些装置不能被直接安装在缆绳的中间。这些装置使用时太耗时,令人感到乏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改进原有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价格便宜,重量轻,体积小且容易安装的制动装置。
事实上,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述类型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器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主体上的、使主缆绳的环穿过的第一穿入开口,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基本上平行,并且第二开口中包括能够卡住绕过其的环的突起的部件。
使用者可通过简单地将主缆绳上形成的环穿入到穿入开口中,再将该环环绕在该突起部件的周围。
缆绳与主体的摩擦会增加缆绳的各种曲率以及施加在其上的张拉力。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突起部件是由朝第二开口的内部突起的突柱构成,该突起部件位于第一开口的对面,沿该部件的轴线方向,突起部件的长度小于第二开口的长度。
有利的是,主体包括至少两个供主缆绳的环穿过的开口,且他们彼此是基本上平行的。
制动效能比缆绳曲率值和缆绳曲率表面积更为重要。因此,缆绳穿过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可增加装置的制动效能。
优选地,主体包括三个供主缆绳的环穿过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主体是长的、扁平状,供主缆绳的环穿过的开口是沿主体的纵向中轴线A的方向彼此岔开的,且均以轴线A为中心。
本发明的一种可能情况是,供缆绳穿过的开口是长方形的,且由开口所确定的轴线基本上与主体的纵向中轴线相垂直。
有利的是,固定装置被固定在主体的一端,且以纵向中轴线为中心。
优选地,第二开口位于包括有固定装置的主体端部附近。
本发明还涉及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用主缆绳形成环;
第二步,环穿进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供穿入的开口中;
第三步,将环绕过突起部件后从供穿入的开口穿出。
本发明的一种可能情况是,在第二与第三步之间,环从供穿入的开口中穿出,接着穿过第二开口,再穿入到供穿入的开口中。
因此,环被卷绕在供穿入的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主体的区域周围,这样就可以通过摩擦力增大制动的效能。
附图说明
无论如何,本发明将借助以下对附图的描述对发明内容做出更为详实的解释,本发明只是以附图为例但不仅限于附图的情况,附图只是该制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2示出了装设有本发明制动装置的帆船,分别显示了制动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种使用方式;
图3至5显示了主缆绳安装到制动装置中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一系列步骤;
图6至8显示了主缆绳的不同的安装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中示出了包含有桅杆1的一条帆船,桅杆1上装有帆下桁2和帆3。
制动装置4也被称为帆下桁制动器,它被安装在帆下桁2的下方,并借助于钩环5与其固定。
图1中示出了制动装置4的第一种使用方式,主缆绳6被系在制动装置4上,其两端借助于回转滑轮8被引导到尾部舵手座处,回转滑轮8被固定在帆船两边每一边的侧支索下方的铁柱上。
缆绳张拉力能在靠近尾部舵手座处被调整。
图2中示出了制动装置的另一种使用方式,主缆绳6的末端被直接固定到侧支索下方的铁柱上。制动装置4连接到操纵缆绳10的第一端,其中,张拉力可按照预先定义的方式进行调整。操纵缆绳的第二端通过回转滑轮11被引入到尾部舵手座。
施加在制动装置4处的张拉力会影响主缆绳6的张拉力,因此也影响到制动效能。
如图3所示,该制动装置4包括由金属材料锻造而成的一个独立的主体12,主体12形成长且扁平状,固定钩环5设置在靠近主体12的上端13处。
主体中包括长方形的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第二供穿入的开口15,以及第三供穿入的开口16,且各个供穿入的开口沿主体12的纵向中轴线A从主体12的上端13到下端17彼此岔开,均以轴线A为中心。
由每个供穿入的开口14,15,16所确定的轴线几乎垂直于主体A的轴线。
主体还包括一个设置在主体12的供穿入的开口14,15,16与上端13之间的开口18,该开口的内部沿主体的轴线A指向上端13方向上有一个与主体12一起锻造出来的突柱19。
沿轴线A方向,突柱19的长度小于开口18的长度。突柱19的自由端与主体12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至少等于穿过其的缆绳的直径。
值得注意的是,供穿入的开口的数量可以依据不同的使用而变化,本制动装置可以被装配在一个拥有表面积接近40m2的帆的帆船上。
以下将描述将制动装置装到主缆绳上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的一系列步骤。
图3示出了第一个步骤,在主缆绳6上形成环20。图4示出了第二个步骤,环20穿过一个供穿入的开口。这种安装方式涉及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
图5示出了第三个步骤,环20从供穿入的开口14穿出,并绕过突柱19设置在位于主体12上端13附近的第二开口18中。
因此制动装置4能够不需要卸下制动装置4或者主缆绳的各个末端就可以被安装到主缆绳6上。
图6描述了第二种安装方式,环20穿过第二供穿入的开口15,再穿入到供穿入的开口14中,最后绕过突柱19。
图7描述了第三种安装方式,环20依次穿过第三供穿入的开口16,第二供穿入的开口15,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最后绕过突柱19。
图8描述了第四种安装方式。与图4相类似,环20依次穿过第三供穿入的开口16、第二供穿入的开口15、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设有突柱的开口18,再一次穿过第一供穿入的开口14,然后再绕过突柱19。
显而易见由于以上的描述将派生出各种明显的安装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局限于其实施例中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安装方式,相反,包括了所有变体的情况。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帆船帆下桁的制动装置(4),包括主体(12),该主体装设有固定到特别是帆下桁或者操纵缆绳(10)上的固定装置(5)、以及主缆绳(6)的制动装置,主缆绳的末端被固定到或者引导到设置在帆船两边以纵向中轴线对称的两点上,其特征是,该制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主体(12)上的、使主缆绳(6)的环(20)穿过的第一开口(14,15,16),以及设置在主体(12)上的第二开口(18),该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