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液分离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81119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6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4153.4

申请日:

2009.04.13

公开号:

CN101559408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4C5/00

主分类号:

B04C5/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发明人:

坂谷亨; 神吉英次; 木村康正

地址:

日本兵库县

优先权:

2008.4.14 JP 2008-104493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贵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液分离装置,其不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能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其中,将具有吸音性能的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周侧。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压缩气体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该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被除雾器(6)降低,并且因除雾器(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而使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降低。另外,由除雾器(6)抑制分隔板(5)的壁面的压缩气体的反射,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润滑液分离装置,其通过在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中产生旋流,从而将所述润滑液从所述压缩气体分离回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空的框体;
压缩气体流入口,其设于所述框体的侧壁,且含有所述润滑液的压缩气体通过该压缩气体流入口流入所述框体内;
压缩气体排出口,其设于所述框体的上壁,且分离所述润滑液后的压缩气体通过该压缩气体排出口从所述框体内排出;
分隔板,其设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与所述上壁连接而包围所述压缩气体排出口;和
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侧或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向的部位,具有吸音性能,从含有所述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去除所述润滑液。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侧及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向的部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设于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向的部位,
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的下端位于与所述分隔板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所述分隔板的下端的下方。

说明书

润滑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油冷式空气压缩机、冷冻机、气体压缩机、水润滑式空气压缩机等中使用的从压缩气体分离回收润滑液的润滑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螺旋式或涡旋式的空气/气体压缩机、冷冻机等中,作为压缩部的转子彼此接触时的润滑剂和转子冷却剂使用油或水等液体。在这些气体压缩机中,为了使压缩的气体在与润滑用的液体(润滑液)混合的状态下被喷出,安装用于从压缩气体分离回收润滑液的润滑液分离装置。
润滑液分离装置在润滑液为油的情况下称为油回收器或油分离器,在润滑液为水的情况下被称为水回收器或水分离器。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原理是,通过使压缩气体从圆筒状的框体的侧面部沿着周方向流入,使压缩气体产生沿着框体的内壁面的旋流,从而因离心分离效应而使润滑液成分集中在框体的内壁面,与气体成分分离。
另外,根据离心分离效应而使去除某种程度的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从润滑液分离装置排出时,剩余的润滑液由被称为除雾器的金属制或纤维制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去除。众所周知,该除雾器具有规定的吸音性能。
在此,为了充分发挥离心分离效应,由于沿着润滑液分离装置的框体的内壁面产生的旋流的长度越长越好,所以通常压缩气体流入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压缩气体流入口尽量设于润滑液分离装置的框体的上侧。但是,在框体的下部存留沉下来的润滑液,所以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流入口从润滑液分离装置排出的压缩气体排出口也设于框体的上侧。因此,在竖直方向具有规定长度而包围压缩气体排出口的圆筒状的分隔板多设于框体内,以使从压缩气体流入口流入的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和从压缩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不混合。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分隔板的内侧配置有除雾器的分离装置。另一方面,也有不设置分隔板,而将框体内部上下两分而配置除雾器的情况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7-2674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分离装置中,由于使伴随压力脉动的压缩气体流入框体内,从而在框体内产生压缩机脉动噪音。由此,分离装置自身成为噪音源,成为气体压缩机等的噪音增大的主要原因。
这样,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油冷式压缩机的油分离器,在容器内部设置具有包围气体流入部的容器内侧的开口部的外壳和设于与该开口部相对的位置的具有通气性、耐热性的吸音材料层的消音部,从而使噪音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这样的油分离器,在制冷剂入口管的前端附近设置产生压力损失的部件,通过该部件吸收含于混合流体中的油,并且由该部件使混合流体的流速适度,从而抑制流体冲击容器主体的内壁时产生的声音。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这样的油分离器,将吸音材料设置在不具有分隔板的容器主体内的气体流入口下方并且在至少上面不浸渍到储存在储油部中的油的位置上,从而降低产生的噪音,并且油分离性能好,而且不会恶化压缩机的运转效率。该油分离器中,将容器主体内上下两分而配置除雾器。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283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98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327439号公报
另外,在除雾器中具有某种程度的吸音性能,但如专利文献1和4那样即使配置除雾器也几乎没有消音效果。另外,即使在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外部配置除雾器,除雾器也不是作为消音器设置的,所以没有消音效果。
但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油冷式压缩机的油分离器中,通过在容器内部设置消音部,从而部件数增加,产生成本提高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油分离器中,在制冷剂入口管的前端附近设置的产生压力损失的部件需要在高压喷出气体不飞散上下工夫。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油分离器中,由于不设置分隔板,所以从流入框体内的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多,分离效率降低。
另外,在利用离心分离效应的结构中,为了提高分离效率而需要增长框体的竖直方向长度,造成润滑液分离装置自身的成本上升,并且在一个壳体内配置压缩机主体和润滑液分离装置等时的空间也出现问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在分隔板的内侧配置除雾器,则压力损失增大造成气体压缩机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设置贯通除雾器的流路,则不仅不能期待除雾器的消音效果,且不能够实现除雾器本来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装置自身的大小过大化,而能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的润滑液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润滑液分离装置通过在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中产生旋流,从而将所述润滑液从所述压缩气体分离回收,其特征在于,一种润滑液分离装置,其通过在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中产生旋流,从而将所述润滑液从所述压缩气体分离回收,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框体;压缩气体流入口,其设于所述框体的侧壁,且含有所述润滑液的压缩气体通过该压缩气体流入口流入所述框体内;压缩气体排出口,其设于所述框体的上壁,且分离所述润滑液后的压缩气体通过该压缩气体排出口从所述框体内排出;分隔板,其设于所述框体的内部,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与所述上壁连接而包围所述压缩气体排出口;和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其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侧或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部位,具有吸音性能,从含有所述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去除所述润滑液。
根据该结构,从自压缩气体流入口流入框体内的压缩气体去除润滑液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设于分隔板的外表面侧或框体的侧壁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由此,流入框体内,并在由分隔板和侧壁的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由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降低,并且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所具有吸音性能降低流路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抑制压缩气体在框体和分隔板的壁面的反射,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进行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由此,不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能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润滑液分离装置中,可以使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分隔板的外表面侧和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部位。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分别设于分隔板的外表面侧和框体的侧壁的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由分隔板和侧壁的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并且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所具有的吸音性能,进一步降低流路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能够进一步抑制框体和分隔板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进一步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能够使迅速气体的旋流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润滑液的分离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润滑液分离装置中,可以使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设于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分隔板相对的部位,所述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的下端位于与所述分隔板的下端相同高度或所述分隔板的下端的下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于框体的侧壁的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的下端位于与分隔板的下端相同高度或分隔板的下端的下方,所以能够从压缩气体流入口到流路下端的范围合适地降低在由分隔板和侧壁中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流入口的压力脉动,并且能够从压缩气体流入口到流路的下端的范围充分降低流路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能够从压缩气体流入口到流路的下端的范围内合适地抑制框体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充分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能够使迅速气体的旋流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润滑液的分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b)是(a)的A-A剖面图。
图2是表示试验结果的曲线图。
图3(a)是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b)是(a)的A-A剖面图。
图4(a)是润滑液分离装置的剖面图,(b)是(a)的A-A剖面图。
图5(a)是图1(a)的A-A剖面图,(b)是图3(a)的A-A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1、31润滑液分离装置
2框体
3压缩气体流入口
4压缩气体排出口
5分隔板
6、26除雾器
7润滑液排出口
8润滑液储存部
9气体流入配管
10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润滑液分离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1。
(润滑液分离装置1的结构)
润滑液分离装置1与未图示的压缩机主体构成气体压缩机的一部分。润滑液分离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圆筒状的框体2。框体2是金属制或具有耐压性的树脂制。另外,框体2在竖直方向(纵方向)上立起的状态下设置。另外,框体2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椭圆状或多边柱形。框体2在其侧壁具有压缩气体流入口3。另外,在框体2内的底部设有润滑液储存部8。
压缩气体流入口3经由气体流入配管9与压缩机主体的未图示的喷出口连接。被压缩机主体压缩的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通过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如图1(a)的A-A剖面图即图1(b)所示,压缩气体流入口3与圆筒状的框体2的周面的切线平行设置。由此,通过压缩气体流入口3的压缩气体从框体2的侧面部沿着周方向流入框体2内,在压缩气体中产生沿着框体2的内壁面的旋流。并且,通过该旋流而在压缩气体产生离心分离效应(旋风效应)。另外,如图1(a)所示,压缩气体流入口3设于框体2的长度方向上靠上方。由此,压缩气体产生的旋流的长度变长,能够充分发挥使润滑液分离的离心分离效应。
另外,在框体2的上壁设有排出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的压缩气体排出口4。从压缩气体排出口4排出的压缩气体进入下一个工序。
另外,在框体2的内部设有分隔板5,该分隔板5在竖直方向具有规定长度,且与框体2的上壁连接并包围压缩气体排出口4的圆筒状。该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压缩气体流入口3的下方。这样,压缩气体流入口3和压缩气体排出口4被分隔板5分隔,由此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的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和从压缩气体排出口4排出的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不混合。另外,分隔板5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椭圆状或多边柱形。
在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设有从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中去除润滑液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除雾器)6。除雾器6由金属制或树脂制的纤维质的多孔质材料构成,具有吸音性能。这样,通过在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设置除雾器6,从而能够抑制分隔板5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的飞散。另外,由于除雾器6不会打扰压缩气体的旋流,所以不必担心压力损失增大使气体压缩机效率降低。
除雾器6的下端位于与分隔板5的下端相同高度或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上方。由此,附着在除雾器6上的润滑液不与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一起从压缩气体排出口4排出。
另外,除雾器也可以不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而设于框体2的侧壁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关于该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
另外,在作为润滑液储存部8的底部即框体2的下壁设有润滑液排出口7。润滑液排出口7是用于回收储存在润滑液储存部8中的润滑液的部件。从润滑液储存部8回收的润滑液返回压缩机主体。
(润滑液分离装置1的动作)
接着说明润滑液分离装置1的动作。
从压缩机主体通过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由于压缩气体流入口3和压缩气体排出口4被分隔板5分隔,所以通过由除雾器6和框体2的与除雾器6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由此,流入框体2内的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不会与从压缩气体排出口4排出的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混合。
在流路10中,通过使压缩气体产生沿着圆筒状的框体2的内壁面的旋流,从而在压缩气体中产生离心分离效应(旋风效应)。由此,从压缩气体分离润滑液。在此,在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通过与除雾器6冲击,而使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降低,并且通过除雾器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使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降低。
另外,由旋流去除润滑液后的压缩气体进一步通过除雾器6,从而润滑液被进一步去除。在此,通过除雾器6抑制分隔板5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变得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另外,由于除雾器6不干扰压缩气体的旋流,所以不必担心压力损失增大使气体压缩机效率降低。
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附着在框体2的侧壁的内侧的壁面上。由此,在壁面上由润滑液构成的液滴成长,成长的液滴因自重在框体2的壁面流下,从而润滑液储存在润滑液储存部8中。
另一方面,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从压缩气体排出口4排出,进行到下一个工序
这样,从自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压缩气体去除润滑液的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由此,流入框体2内并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被除雾器6降低,并且通过除雾器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使流路10中的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降低。另外,通过除雾器6抑制分隔板5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变得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由此,不会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
(试验结果)
接着,由现有结构的润滑液分离装置和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1中比较离开1m地点的噪音水平的试验结果示于图2。在此,现有结构的润滑液分离装置是在图1所示的润滑液分离装置1中不具有除雾器6的结构。
根据图2,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则可知能够降低噪音水平。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1通过在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中产生旋流,从而将润滑液从压缩气体分离回收,该润滑液分离装置1具有中空的框体2;设于框体2的侧壁,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在流入框体2内时通过的压缩气体流入口3;设于框体的上壁,润滑液被分离后的压缩气体在从框体2内排出时通过的压缩气体排出口4;设于框体2的内部,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与上壁连接而包围压缩气体排出口4的分隔板5;和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或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且具有吸音性能,从含有润滑液的压缩气体去除润滑液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除雾器6)。
根据该结构,从自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压缩气体去除润滑液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或框体2的侧壁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由此,流入框体2内,并在由分隔板5和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由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降低,并且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所具有吸音性能降低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抑制框体2和分隔板5的壁面的压缩气体的反射,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进行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由此,不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能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3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21。
(润滑液分离装置21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中润滑液分离装置21,如图3所示,除雾器26设于框体2的侧壁中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3(a)所示,除雾器26的下端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另外,除雾器26的下端也可以与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另外,如图3(a)的A-A剖面图即图3(b)所示,除雾器26不遮蔽压缩气体流入口3而配置。由此,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当降低。另外,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充分降低。另外,通过除雾器26而使框体2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当抑制,并充分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更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除雾器26不会干扰压缩气体的旋流,所以不必担心压力损失增大使压缩机效率降低。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润滑液分离装置21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21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是,通过除雾器26抑制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中的压缩气体的反射,并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的飞散。由此,使压缩气体的旋流更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
其他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其说明省略。
这样,从自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压缩气体去除润滑液后的除雾器26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由此,流入框体2内并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被除雾器26降低,并且通过除雾器2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使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降低。另外,通过除雾器26抑制框体2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变得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提高。由此,不会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
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的除雾器26的下端与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或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所以,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宜降低。另外,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充分降低。另外,通过除雾器而使框体2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当抑制,并充分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更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21中,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除雾器26)设于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上,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的下端位于与分隔板5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
根据上述结构,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的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26的下端与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或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所以,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宜降低。另外,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充分降低。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而使框体2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宜抑制,并充分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更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4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31。
(润滑液分离装置31的结构和动作)
第三实施方式中润滑液分离装置31,如图4所示,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并且除雾器26设于框体2的侧壁中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这一点上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a)所示,除雾器26的下端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另外,除雾器26的下端也可以与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另外,如图4(a)的A-A剖面图即图4(b)所示,除雾器26不遮蔽压缩气体流入口3而配置。
其他结构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样,由于除雾器6、26分别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上,所以能够得到比其他实施方式显著的效果。即,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由分隔板5和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并且通过除雾器6、2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能够进一步降低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除雾器6、26能够进一步抑制框体2和分隔板5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进一步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能够使迅速气体的旋流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润滑液的分离性能。
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的除雾器26的下端与分隔板5的下端位于相同高度或位于分隔板5的下端的下方,所以,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宜降低。另外,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充分降低。另外,通过除雾器26而使框体2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在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到流路10的下端的范围内被适宜抑制,并充分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压缩气体的旋流更顺畅,润滑液的分离性能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液分离装置31中,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除雾器6、26)分别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和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上。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和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上,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由分隔板5和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的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并且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所具有的吸音性能,能够进一步降低流路10中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脉动噪音。另外,通过润滑液成分去除过滤器能够进一步抑制框体2和分隔板5的壁面中压缩气体的反射,并进一步抑制从压缩气体分离的润滑液的飞散,所以能够使迅速气体的旋流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润滑液的分离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不过是例示其具体例子而已,不对本发明进行特别限定,具体的结构能够进行适宜变更。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记载的作用和效果也不过是列举根据本发明产生的最佳合适的作用和效果,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记载。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整周上,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如图1(a)的A-A剖面图即图5(a)所示,也可以设于分隔板5的外表面侧的一定区域上。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除雾器26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的整周上,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如图3(a)的A-A剖面图即图5(b)所示,也可以设于框体2的侧壁的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上的一定区域上。第三实施方式也与此相同。

润滑液分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润滑液分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润滑液分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润滑液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滑液分离装置.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液分离装置,其不使装置自身过大化,而能将压缩机脉动噪音有效消音,提高分离性能。其中,将具有吸音性能的除雾器(6)设于分隔板(5)的外周侧。从压缩气体流入口(3)流入框体(2)内的压缩气体在由分隔板(5)和框体(2)的侧壁与分隔板(5)相对的部位之间构成的流路(10)中进行旋流。该压缩气体的压力脉动被除雾器(6)降低,并且因除雾器(6)所具有的吸音性能而使伴随压缩气体的旋流的压缩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用于实现物理或化学工艺过程的离心装置或离心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