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324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3245A21申请号201410411305122申请日20140820C04B28/00200601C04B111/2720060171申请人青岛骏泽盛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路196号国际商务港办公42372发明人王武54发明名称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2560份;碳酸钙230份;硅灰530份;粉煤灰1040份;硬脂酸为13份;聚丙烯蜡38份;膨润土1020份;石英砂2835份;乳酸钙52。
2、0份;氯化钙540份;和胶粉110份。本发明性能完全满足GB184452001标准要求,并且其NA2O和K2O含量低于1,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水和防潮处理,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3245ACN104193245A1/1页21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2560份;碳酸钙230份;硅灰530份;粉煤灰1040份;硬脂酸为13份;聚丙烯蜡38份;膨润土1020份;石英砂2835份;乳酸钙520份;氯化。
3、钙540份;和胶粉110份。权利要求书CN104193245A1/2页3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背景技术0002混凝土是一种疏松多孔的混合物,因此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渗漏问题,即水分透过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不规则裂缝,进而发生大面积洇湿、渗漏,极大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并可能危及结构安全。虽然通过卷材、涂料等材料的运用,可达到一定程度的治理效果,但是存在材料费用较高、使用寿命较短、维护手段繁杂等问题。面对这一行业难题,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能够利用化学活性物质在水泥砂浆中的孔隙中扩散渗透,从而生成聚集。
4、状结晶物质,堵塞水渗漏所经渠道,以达到防水效果。当前市场上,现有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基本上是由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英砂或硅砂、带有活性功能物质如硅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组成。遇水后,活性物质与混凝土中的CAOH2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以此来堵塞混凝土毛细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是其组成成分多含有无机钠盐或有机钠盐,容易导致碱集料反应,存在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建筑防水行业需要一种防水效果优异、少含乃至不含NA2O和K2O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研究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无碱型水泥。
5、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2560份;碳酸钙230份;硅灰530份;粉煤灰1040份;硬脂酸为13份;聚丙烯蜡38份;膨润土1020份;石英砂2835份;乳酸钙520份;氯化钙540份;和胶粉110份。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性能完全满足GB184452001标准要求,并且其NA2O和K2O含量低于1,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于建。
6、筑物和构筑物的防水和防潮处理,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7实施例1,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50份;碳酸钙25份;硅灰25份;粉煤灰30份;硬脂酸为2份;聚丙烯蜡5份;膨润土15份;石英砂30份;乳酸钙15份;氯化钙30份;和胶粉5份。0008实施例2,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说明书CN104193245A2/2页4泥60份;碳酸钙30份;硅灰30份;粉煤灰40份;硬脂酸为3份;聚丙烯蜡8份;膨润土20份;石英砂35份;乳酸钙20份;氯化钙40份;和胶粉10份。0009实施例3,一种无碱型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泥25份;碳酸钙15份;硅灰15份;粉煤灰10份;硬脂酸为1份;聚丙烯蜡8份;膨润土10份;石英砂28份;乳酸钙10份;氯化钙20份;和胶粉5份。001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9324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