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机导电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焊机,尤其涉及一种电焊机导电轴。
背景技术:
目前,电焊机导电轴的冷却采用单一的串联水路,冷却液通过铜管首先进入电极部分,冷却电极后流回导电轴内部,经总回口流出,此时流出电极的冷却液温度较之流入温度有明显的提升,冷却效果不好。导电轴及电极易于发热,影响使用寿命及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导电轴冷却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使焊接电极及导电轴分别冷却,加强冷却效果的电焊机导电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焊机导电轴,包括基体、铜管、封堵,基体上部一侧设置有与基体内部的轴向中心孔连通的冷却液总回口,铜管置于所述轴向中心孔内,其上端外壁与基体焊接固定,其下端外壁与封堵焊接固定,铜管上管口为冷却液进口,铜管下管口与设置在封堵上的冷却液出口连通,该封堵上设置有与基体内部的轴向中心孔连通的冷却液回口。所述基体外侧套装有与其固为一体的压套,其上开有两组环状沟槽,该环状沟槽与所述压套之间构成密封环状管道,其中一组环状管道上端口与设置在基体内的轴向管道连通,该轴向管道上端口为冷却液进口,该组环状管道下端口与另一组环状管道下端口连通,该另一组环状管道上端口与所述基体内部的轴向中心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冷却液循环管路两路布局,分别对焊接电极及导电轴进行冷却,使焊接产生的热量快速被冷却液带走,延长导电轴及电极使用寿命,减少设备重要零部件的更换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图。
图中:基体1,铜管2,压套3,封堵4,冷却液回口5,冷却液出口6,轴向中心孔7,环状管道8,轴向管道9,第二路冷却液进口10,第一路冷却液进口11,冷却液总回口12,管套13,冷却液总进口14,铜瓦15,电极16,冷却管道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电焊机导电轴,由基体1、铜管2、压套3、封堵4四部分构成,基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与基体1内部的轴向中心孔7连通的冷却液总回口12,铜管2置于所述轴向中心孔7内,其上端外壁与基体1焊接固定,其下端外壁与封堵4焊接固定,铜管2上管口为第一路冷却液进口11,铜管2下管口与设置在封堵4上的冷却液出口6连通,该封堵4上设置有与基体1内部的轴向中心孔7连通的冷却液回口5;基体1外侧套装有与其固为一体的压套3,其上开有两组环状沟槽。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环状沟槽对称布置于基体1外侧两半圆状地表体上,该环状沟槽与所述压套3之间构成密封环状管道,其中一组环状管道上端口与设置在基体1内的轴向管道9连通,该轴向管道9上端口为第二路冷却液进口10,该组环状管道下端口与另一组环状管道下端口连通,该另一组环状管道上端口与所述基体1内部的轴向中心孔7连通。
参见图2,本发明使用时,导电轴与铜瓦15接触导电,管套13与铜瓦15连接,电极16与导电轴连接。
冷却液由设置在管套13上端的冷却液总进口14流入第一路冷却液进口115及第二路冷却液进口10,进入第一路冷却液进口11的冷却液流经铜管2进入电极16内部的冷却管道17入口,冷却电极16后,通过冷却管道16的出口经封堵4上的冷却液出口6流回基体1内部的轴向中心孔7,最后经冷却液总回口12流出;进入第二路冷却液进口10的冷却液首先进入轴向管道9,再由上至下流经图2中右侧环状管道8,最后进入图2中左侧环状管道8,再由下至上流经左侧环状管道8后进入轴向中心孔7,最终由冷却液总回口12流出。
在设备旋转导电过程中,导电轴外壁与外侧铜瓦15摩擦生热,很容易使铜瓦15发生“咬死”现象,而本发明中的第二路冷却液循环管路,可以直接冷却导电轴基体1外壁,避免了铜瓦15的“咬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