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固定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固定件中的特别是反抗拔出方向的力对配置于西式服装或袋体等的拉带、拉绳或粗绳(以下将其统称为绳)进行固定的固定件。背景技术
图10示出现有绳固定件(日本实公昭64-92号)。该绳固定件50的本体呈块状,具有由空间部51隔开形成的带左右通孔52a的支承部52、连接于各支承部52下部并可由切口部53a、53b的存在而可弹性变形的连接体54、及位于空间部51内并从连接体54上面凸设地延伸到上方的推压体55。推压体55从上面朝下侧形成纵孔部56,由纵孔部56的底面56a接受插通于上述各通孔52a的绳60的途中部分60a。使用时,如图10(a)所示那样朝下对推压体55进行推压,形成通孔50a与纵孔部56连通的状态,将配置于西式服装等的绳60的端部插通到一方通孔50a、纵孔部56、另一方的通孔50a,之后,释放上述推压体55的推压。这样,推压体55如图10(b)所示那样由连接体54的弹性恢复力成为原来的状态。这样,绳60地处于两通孔50a间的途中部分60a由纵孔部56的底面56a抬起,防脱地受到固定。该固定力随底面56a离开通孔50a的距离而增大。
上述绳固定件虽然具有例如日本专利申请2000-184906号所公开那样的相对现有构造使构件数达到最小极限的优点,但在以下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即,在该构造中,推压体55、连接体54、切口部53a、53b都配置在高度方向上,所以,形成纵向伸长的块状。为此,在本体安装于西式服装的使用状态下,从安装面的伸出量大,形成为障碍,有损外观设计。另外,在该构造中,由于推压体55的弹性位移量与连接体54的壁厚和切口部53a、53b的大小等成比例,所以,当要增强对绳60的固定力时,必须增大切口部53a、53b,使本体自身变大。而且,推压体55为由手指对从空间部51凸出的上面55a进行推压而构成,从操作性考虑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增大其上面55a,由此使全体变大。同时,在本体安装于西式服装的使用状态下,难以对推压体55进行推压操作,存在推压体55的推力易于依原样传递到人体等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绳固定件,该绳固定件为由单一构件形成的类型,在对西式服装等的适合性、对绳的固定力、小型化、操作性方面都比现有产品好得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图1-图4的例所示那样,提供一种绳固定件1,该绳固定件1可抵抗配置于西式服装等的绳10的拔出方向的力将该绳10的端部固定于任意的位置;其特征在于:一体形成大体为平板状的底座部2、纵壁部3、及弹性推压片部4,该底座部2安装于上述西式服装等,该纵壁部3保持规定间隔成对地凸设于上述底座部2上并带有通孔6,该弹性推压片部4从上述底座部2上凸设于上述两纵壁部3间,朝垂直方向使插通于该两纵壁部3的各通孔6的绳10产生位移而将其固定。
以上的本发明由以下的改进消除了现有构造的缺点。即,该构造特征在于,将大体板状的底座部2作为主体,在该底座部2上设置插通绳10的纵壁部3和弹性推压片部4。这样,通过将平板状的底座部2接触在作为使用部位的西式服装等,可如形式例那样由缝制或两面胶粘带等容易地安装。同时,本发明产品在使用状态下,通过与过去相同地对弹性推压片部4进行推压操作,可根据使用者的爱好适当改变配置于西式服装的绳10的端部的拉出量。此时,对弹性推压片部4进行推压时的推力作用于平板状的底座部2,由人体从该宽面的底座部2接受,所以,可使加在人体的应力比现有产品更为分散从而将其减小。此外,这种绳固定件的伸出尺寸由推压部(图6的推压体或图1的推压片部等)从本体下面的凸出高度决定。本发明产品通过使弹性推压片部4从平板状的底座部2凸出,并将弹性推压片部4和纵壁部3设置到相同底座部2,可容易地减小全体高度,实现紧凑化。同时,弹性推压片部4的全体露出到底座部2,所以,易于增大推压面积,使得由手指推压时的操作性良好。
以上的本发明最好如以下那样具体化。
第1.将弹性推压片部4以单侧支承状设置到上述底座部2,在摆动端侧具有大体为U形的承接部4c,该承接部4c对插通到上述两纵壁部3的各通孔6的绳10的途中部分10a进行引导,或者,将推压片部14以单侧支承状设置到上述底座部12,在摆动端侧具有颈状的承接部14c,该承接部14c对插通到上述两纵壁部13的各通孔16的绳10的途中部分10a进行引导。其意义在于本发明的推压片部4、14成为露出于底座部2、12上的状态,可获得防止插通于两纵壁部3、13的各通孔6、16的绳10的途中部分10a无意中脱出的绳导向作用和以大体U形或颈状嵌合上述绳10的途中部分10a以使其不从弹性推压片部4、14外面伸出地产生一体感的外观处理作用。
第2.上述纵壁部3、13形成为大体U字状的两边部分,而上述弹性推压片部4、14朝斜上方设于上述U字状的两边部分3a、13a的内侧,摆动端侧接近上述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13b地朝斜下方弯曲。两纵壁部3、13的形状由于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13b的存在而容易具有刚性地减薄纵壁部3、13,另外,使插通于各通孔6、16的绳10的途中部分10a位于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13b内侧,多少使有些部分不被看到。弹性推压片部4、14的形状通过朝着斜上方,可使推压操作性良好,另外,通过使摆动端侧朝着斜下方弯曲,可减小高度,增大弹性等。
第3.上述弹性推压片部4、14的摆动端侧朝通孔6、16的上侧产生位移,在将插通于上述通孔6、16的绳10的途中部分10a卡在上述承接部4c、14c的状态下,由产生于上述纵壁部3、13的通孔6、16间的剪切力对其进行固定。这已通过确认而明确。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形式的绳固定件的外观透视图。
图2为上述绳固定件的正面和背面图。
图3为从3个方向将上述绳固定件形成断面的图。
图4为示出上述绳固定件的使用要领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2形式的绳固定件的外观透视图。
图6为上述绳固定件的正面图和背面图。
图7为上述绳固定件的侧面和断面图。
图8为示出上述绳固定件的使用要领的图。
图9为示出上述各绳固定件的使用例的模式图。
图10为示出现有绳固定件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2个实施形式。图1-图4示出第1形式的绳固定件,图5-图8示出第2形式的绳固定件。其中,图1和图5为各形式的绳固定件的示意外观图,图2和图6的各(a)、(b)为各绳固定件的正面和背面图。图3示出图1的绳固定件的细部,图3(a)为图2(a)的A-A线断面图,图3(b)为B-B线断面图,图3(c)为C-C线断面图。图7示出图5的绳固定件的细部,图7(a)为侧面图,图7(b)为图6(a)的D-D线断面图,图7(c)为E-E线断面图。图4和图8示出各形式的绳固定件的作用例,图9示出各形式的绳固定件的使用例。在以下的说明中,由第1形式的例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由第2形式包含补充事项地说明。
(第1形式)该绳固定件1由树脂成形品构成,以底座部2为主体,具有一体形成于该底座部2上的成对的纵壁部3、3和弹性推压片部4。绳固定件1在绘图时进行了放大,但实际上例如在将该绳固定件1用于一般的西式服装的场合尺寸较小,底座部2的最大宽度为30-15mm,弹性推压片部4的最大凸出高度为15-3mm左右。
该底座部2呈横向伸长的大体矩形的平板状,具有贯通形成于两侧的安装孔2a和位于左右中间部将两纵壁部3、3间空出较大空间的切口部5。本发明的底座部2最好如形式例那样为平板状而且设有切口部5等,从而可相对西式服装等的平面部易于进行面接触。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多角形,但通过如形式例那样减小板厚并在矩形角部形成圆角,可在使用状态下不产生不谐调感地进行处理。各安装孔2a形成为长孔,可在西式服装等的平面部由缝制进行安装。但是,底座部2也可省略安装孔2a,或不省略,通过两面胶粘带等安装到被安装部。
两纵壁部3位于底座部2上,从各安装孔2a内侧沿着单侧边缘部凸设大体为U字状的立壁,由该U字状的两边部分3a、3a构成。作为其形状,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侧稍高,两边部分3a的端侧较低。另外,在该形式中,两纵壁部3由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连接,上述切口部5位于两边部分3a与中间边部分3b的内侧。在各纵壁部3相向地设置通孔6。该通孔6只要为具有余量地插通绳10的贯通孔则可。在该形式中,在纵壁部3中的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侧,如图2(b)等所示那样包含底座部2的一部分地位于切口部5上,另外,在孔上侧设有圆角。
弹性推压片部4如图3所示那样从底座部2朝斜上方凸出,设置成全体由于上述切口部5的存在而可从上和下侧看到的状态。即,弹性推压片部4将基部4a接合到与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相向的底座部2的对应部分,使中间部位于切口部5上地朝斜上方凸出。然后,前端附近即摆动端4b侧朝下弯曲,并形成为U形断面的承接部4c。承接部4c接近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3b,在弹性推压片部4的通常状态即不从上方受到推压的状态下,必须移动到上述各切口部5的上侧。另外,当朝下推压弹性推压片部4时,承接部4c的承接面可大体与各通孔6横向对齐。
(第2形式)该绳固定件11也由树脂成形品构成,以底座部12为主体,具有一体凸设于该底座部12上的成对的纵壁部13、13和弹性推压片部14。从设计考虑,如图9例示的那样,上述第1形式设想了相对西式服装类朝横向的配置,而第2形式设想的是纵向配置。
该底座部12呈上下伸长的大体矩形的平板状,具有贯通形成到下侧的安装孔12a和位于左右中间部将两纵壁部13、13间形成较大空间的切口部15。形状方面的主要内容与上述底座部2相同,另外,可在西式服装等的平面部通过安装孔12a由缝制进行安装。在该场合,也可省略安装孔12a,通过两面胶粘带等安装到被安装部。也就是说,安装孔2a和安装孔12a可在由缝制进行安装的形式时加以利用。
两纵壁部13位于底座部12上,从两侧沿上侧缘部凸设大体为U字状的立壁,由该U字状的两边部分13a、13a构成。作为其形状,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13b侧稍高,两边部分13a的下侧较低。另外,在该形式中,以下几点等与第1形式相同,即,两纵壁部13由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13b连接,上述切口部15位于两边部分13a与中间边部分13b的内侧,在各纵壁部13相向地设置通孔16,该通孔16位于纵壁部13中的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13b侧,如图6(b)等所示那样包含底座部12一部分地位于切口部15上。但是,该中间边部分13b如图7(b)所示那样形成切口地将下侧形成为片状。这样的U字形的中间边部分3b、13b兼有加强底座部2、12和纵壁部3、13的各刚性的肋作用、即使朝下方过大地推压弹性推压片部4、14也可使绳10的对应部即途中部分10a与该处接触从而防止过多地下降到下方的止动作用、及外观的改善处理作用。
弹性推压片部14如图7所示那样从底座部12朝斜上方凸出,设置成全体由于上述切口部15的存在而可从前后侧看到的状态。即,弹性推压片部14将基部14a接合到与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13b相向的底座部12的对应部分,使中间部位于切口部15上地朝斜上方凸出。前端附近即摆动端14b侧朝下弯曲,并形成为从板两侧部分形成切口的颈状的承接部14c。该承接部14c与第1形式相同地接近U字状的中间边部分13b,在弹性推压片部14的通常状态即不从上方受到推压的状态下,至少必须移动到上述各通孔16的上侧。另外,当朝下推压弹性推压片部14时,承接部14c的颈状部分可大体与各通孔16横向对齐。
这样的承接部14c相比于第1形式的承接部4c由于将绳10的对应部即途中部分10a限制于颈状的凹下部位,所以,更为确实地防止无意间的脱开。然而,第1形式的承接部4c在本发明产品的使用形式中,当要如图4(c)所示那样朝箭头Y方向进一步拉出绳10的端部时,由手指推下弹性推压片部4即可进行调整,这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在承接部14c的场合,同样地将弹性推压片部14压下较难拉出绳10的端部,而是需要如图8(b)所示那样,先从上游侧的通孔16将途中部分10a拉出所需长度,然后,对绳10的端部进行拉扯,可朝下游侧的通孔16即该图中的箭头Y方向拉出。
(使用例)图9为将以上的各形式的绳固定件1、11安装于衣类的使用例。该衣类绕颈部和腰部分别配置绳10,绕符号X1的颈安装上述绳固定件1,绕符号X2的腰安装上述绳固定件11。各绳固定件1、11对应于各绳10的两端拉出口由两面胶粘带等进行安装。这样,本发明产品以在安装于衣类和西式服装等的状态下使用为前提。绳10不限于图9的使用例那样两端为自由端的形式,也可将一方端部固定于衣类和西式服装等。在前者中,本发明产品相对1根绳10使用2个。在后者,相对1根绳10使用1个。
以上的各绳固定件1、11在对绳10的防脱或固定作用方面相同。下面由第1形式的图4说明这一点。绳10从一方的通孔6通到另一方的通孔6,同时,途中部分10a在由弹性推压片部4的承接部4c支承的状态下朝各通孔6上侧移动。绳10的固定力在利用由该上侧位移产生于各纵壁部3与弹性推压片部4之间的剪切力这一点上,与过去相同。在本发明产品中,途中部分10a的两侧即朝着各通孔6的部分易于如图4(c)所示那样成为夹在承接部4c两侧与纵壁部3之间的状态,可由该夹入稳定地保持和加强上述剪切力。
本发明的绳固定件只要具有所述第1方面限定的构成要素即可,例如,通孔6、16的大小和形状等可相应于绳10的断面形状变化。另外,作为底座部2、12,只要为易于安装于西式服装类那样的平板状即可。该平板状当然包含具有切口部5、15的形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由于本发明的绳固定件在大体平板状的底座部上附设插通绳的纵壁部和弹性推压片部,所以,在作为使用部位的西式服装等的安装性良好,另外,由于对推压片部进行推压时的推力由底座部分散,所以,可减小加在人体的应力。另外,通过将推压片部和两纵壁部同样地设置到平板状的底座部上,可减小全体的高度,实现紧凑化,同时,可增大推压片部的推压面积,获得良好的操作性。这样,本发明产品相对现有产品使用方便、质量优良,消除了应用上的制约,可扩大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