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镇流器和控制方法以及荧光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镇流器和控制方法以及荧光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镇流器的模块结构,镇流器1包括自激振荡式驱动芯片11以及与自激振荡式驱动芯片11连接的驱动电路12,其中自激振荡式驱动芯片11输出固定的PWM波给驱动电路12,驱动电路12将直流电压逆变成荧光灯2所需的高频交流电压输出并驱动荧光灯2实现灯管点亮。
当市电发生故障后,镇流器1将备用电池的电压升压到驱动电路12所需的直流电压,然后由驱动电路12驱动荧光灯2点亮。
现有技术的镇流器1存在以下缺点:不能确定镇流器1工作的当前状态是在应急状态、市电供电状态、发生异常的状态或者点亮单管和双管的切换状态,从而导致无法控制镇流器1的工作状态;另外每一个镇流器1都是独立工作的,无法进行远程控制,且不能对多个镇流器进行级联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镇流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确定镇流器的当前工作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镇流器,其包括供电电源输入部分,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相连的用于驱动荧光灯工作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工作的控制部分;所述镇流器的控制部分包括:
工作模式选择单元,用于设定镇流器的工作模式为应急模式或者照明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启动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和调频单元;
调频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并向所述驱动单元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CAN通讯单元,其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端,所述CAN通讯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外部的主控制设备,用于与外部主控设备实现通讯;
异常检测单元,用于采集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的工作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的检测结果,向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发出供电调整信号,并通过CAN通讯单元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报警信息。
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镇流器的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包括:由市电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和由应急供电电池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所述照明模式采用市电供电,所述应急模式采用应急供电电池供电。
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异常检测单元包括:电池异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以及市电异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市电输入是否存在,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调频单元集成与一片MCU芯片。
基于上述镇流器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镇流器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判断所述镇流器的工作模式,
若镇流器工作在照明模式,则采用由市电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并向驱动部分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若镇流器工作在应急模式,则采用由应急供电电池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并在市电检测不存在时,向驱动部分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B、采集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的工作情况,根据此工作情况向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发出供电调整信号,并通过CAN总线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报警信息。
另外,本发明还基于上述内容,提供了一种荧光灯控制系统,其包括主控制设备、与所述主控制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镇流器以及与所述镇流器连接的荧光灯;所述镇流器为上述的镇流器;所述镇流器通过CAN总线与所述主控制设备连接。
发明效果:
1、本发明的镇流器可以设定两中工作模式,照明模式适用于正常照明场所的灯具,应急工作模式可适用于消防应急灯用,一器两用,方便实用,从而不存在匹配难,器件选择难的问题;
2、本发明镇流器控制部分的控制单元与调频单元、以及CAN总线控制可集成与一片MCU芯片,通过编程设计实现各自的功能,避免了复杂模拟电路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了镇流器的数字化控制,并于多个镇流器级联,并且一片MCU可以输出多路PWM控制波,所以还可以实现对多个荧光灯灯灯具的驱动控制;
3、本发明提供的镇流器通过控制单元对直流供电电源以及交流供电电源的采集,并进行判断,可实时通过CAN总线向外部控制设备反馈荧光灯的异常情况,实现实时监控,当电量过低或者荧光灯发生异常时,通过CAN通讯单元将镇流器的状态反馈给主控制设备,实现了对镇流器的当前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CAN总线对镇流器进行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镇流器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中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地镇流器中市电异常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中电池低压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中CAN通讯单元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中反馈检测单元接口模块的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荧光灯控制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镇流器3包括:供电电源输入部分、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相连的用于驱动荧光灯工作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驱动单元工作的控制部分。这里的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由市电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整流稳压电路,将市电依次通过整流、滤波、稳压等处理为,为驱动单元提供母线供电电压;
2、由应急供电电池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主要是将应急供电电池提供的电压通过直流升压电路后,为驱动单元提供母线供电电压。
而本发明主要是在控制电路上有所改进,所以本发明镇流器控制部分包括以下几部分:
1、工作模式选择单元38,用于设定镇流器的工作模式为应急模式或者照明模式;若镇流器工作在照明模式,则采用由市电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为驱动单元供电,这种情况可适用于正常照明场所;若镇流器工作在应急模式,则采用由应急供电电池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并在市电检测不存在时,为驱动单元提供工作电压,这种情况可适用于消防应急照明场所;
2、控制单元31,用于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启动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和调频单元;
3、调频单元35,用于接收控制单元31的控制信号,并向驱动单元36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4、CAN通讯单元34,其一端连接至控制单元31的控制端,CAN通讯单元34的另一端连接至外部的主控制设备,用于与外部主控设备实现通讯;
5、异常检测单元,用于采集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的工作情况,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31根据反馈的检测结果,向上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发出供电调整信号,并通过CAN通讯单元34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报警信息。
上述控制单元31和调频单元35可集成与一片MCU来实现,可以方便镇流器的级联,并且一片MCU可以输出多路PWM波,可用于驱动多个荧光灯工作。上述工作模式选择单元38可以采用与MCU相连的拨码开关来实现,CAN通讯单元34可以采用常用的CAN总线收发器。
如图2所示,上述异常检测单元包括:电池异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单元31;以及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用于检测市电输入是否存在,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单元31。
基于上述镇流器的机构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判断镇流器的工作模式,若镇流器工作在照明模式,则执行步骤S11,采用由市电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并向驱动部分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若镇流器工作在应急模式,则执行步骤S12,采用由应急供电电池供电的电源输入部分,并在市电检测不存在时,向驱动部分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步骤S20、采集供电电源输入部分的工作情况,根据此工作情况向所述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发出供电调整信号,并通过CAN总线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报警信息。
以图9为例具体说明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如下所示:
当镇流器工作在照明模式,所述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市电输入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返回步骤S10;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02、控制单元发出用于启动应急供电电池输出的供电调整信号,并通过CAN总线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表征市电断电的报警信息;
步骤S203、检测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电压,判断此输出电压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电压;若是,则执行步骤S204,通过CAN总线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表征电池过量放电的报警信息;若否,则继续通过应急供电电池供电,返回至步骤S201。
当镇流器工作在应急模式,所述步骤S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1、检测市电输入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返回步骤S10;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S212;
步骤S212、向驱动部分输出PWM脉冲控制信号;
步骤S213、检测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电压,判断此输出电压是否低于设定的阈值电压;若是,则通过CAN总线向外部主控设备反馈表征电池过量放电的报警信息;若否,则继续通过应急供电电池供电,返回至步骤S211。
不管镇流器工作在什么工作模式,都可以对荧光灯的工作电流进行实时监控,当其超过一定范围时,也可由控制单元切断荧光灯工作,并通过CAN总线上传报警信息,用于保护灯源,避免灯源损坏。此功能可以由图2中的反馈检测单元来实现。
参照上述方法流程,为了实现上述电池检测,则上述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以下举例说明:
第一种实现方式是:由控制单元来实现电压阈值的判断,这时,电池异常检测单元包括:图2中的电池低压检测单元33,其输入端连接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其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31的直流电源检测端;电池低压检测单元33通过采样电路实时获取应急供电电池的工作电压,并将该工作电压反馈给控制单元31,当电池工作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电压时,控制单元31输出报警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CAN通讯单元反馈给外部的主控制设备。这里的采样电路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电阻采样电路来实时获取应急供电电池的工作电压,比如电阻R8、电阻R7通过分压获取应急供电电池的工作电压,并在电阻R7的两端并联电容C5实现滤波,电阻R8和电阻R7的串联结点作为电池低压检测单元33的输出连接至控制单元31的直流电源检测端DC-test。
第二种实现方式是:电压采样和阈值判断统一由模拟电路来实现,比如,采用电阻分压采用电路获取应急供电电池的工作电压,然后通过比较器,将采样获取的工作电压与一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然后向上述控制单元31输出比较结果,控制单元31输出报警控制信号。这种方式也可实现实时监控应急供电电池,并在电池工作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电压时,控制单元31通过所述CAN通讯单元反馈给外部的主控制设备。
上述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的具体电路如图4所示,详述如下:
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包括:光电耦合器U2、二极管D1、D2,电容C1、C2、C3和C4,分压电阻R1、R2、R3和R4,电阻R5,电阻R6,三极管Q1和Q2;其中光电耦合器U2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交流电源(如220V)的一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2中二极管的阳极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R1、R2、R3和R4连接至交流电源(如220V)的另一输入端,分压电阻R1、R2、R3和R4构成分压电阻串;二极管D1和电容C1串联连接在交流电源的两输入端之间,二极管D1和电容C1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光电耦合器U2中二极管的阳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一偏置电压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至光电耦合器U2中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均连接至光电耦合器U2中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电阻R5和电容C2并联连接在光电耦合器U2中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之间;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至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的连接端,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的输出端连接至控制单元31的交流电源检测端AC-test;电阻R6与二极管D2并联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容C3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容C4接地。上述由三极管Q1和Q2组成的双三极管推挽电路,双三极管推挽电路的输入端即三极管Q1和Q2的基极相连端,双三极管推挽电路电源端即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双三极管推挽电路的输出端即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结点端。220V交流电源经过分压、滤波被光电耦合器U2隔离后输出方波,经过由三极管Q1和Q2组成的推挽电路后输出交流电压采样信号。当然,本发明的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也不限于只采用此中电路实现。
如图3至图7所示,以下给出了本发明的一最优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1和调频单元35集成在一起构成了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Unit,MCU),该MCU可以采用型号为STM32F103C6的控制芯片,工作模式选择单元采用拨码开关K来实现。图3示出了控制单元31以及工作模式选择单元的电路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控制单元31包括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其中U1的VBAT引脚通过电阻R12连接3.3V电压,U1的PC13-TAMPER-RTC引脚、PC14-OSC32_IN引脚以及PC15-OSC32_OUT引脚均悬空不接,U1的PD0OSC_IN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至U1的PD1 OSC_OUT引脚,U1的PD0 OSC_IN引脚还通过晶振Y1连接至U1的PD1 OSC_OUT引脚,U1的PD0 OSC_IN引脚还通过电容C9接地,U1的PD1 OSC_OUT引脚还通过电容C10接地,电阻R14与电容C11串联连接在电压3.3V与地之间,电阻R14与电容C11的串联连接端S0连接至U1的NRST引脚,电阻R14与电容C11的串联连接端S0还通过开关K1接地,U1的VSSA引脚通过电阻R15接地,U1的VDDA引脚通过电阻R16连接至3.3V电压,电容C17连接在U1的VSSA引脚与U1的VDDA引脚之间,U1的PA0-WKUP引脚、PA1引脚、PA2引脚、PA6引脚均悬空不接,U1的PA3引脚和PA4引脚分别与J3接口连接,U1的PA5引脚引出DC-test端,作为接收直流电源检测端;U1的PA7引脚引出T2-PB0端,U1的PA7引脚还通过电容C15接地,二极管D5与电容C15并联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至U1的PA7引脚,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U1的PB0引脚引出T1-PB1端,U1的PB0引脚还通过电容C16接地,二极管D6与电容C16并联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至U1的PB0引脚,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U1的PB2引脚接地;U1的PB 1引脚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7和电容C12接地,电阻R17和电容C12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拨码开关K2的第1引脚;U1的PB10引脚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8和电容C13接地,电阻R18和电容C13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拨码开关K2的第2引脚;U1的PB11引脚通过依次串联连接的电阻R19和电容C14接地;电阻R19和电容C14的串联连接端连接至拨码开关K2的第3引脚;拨码开关K2的第4引脚和第5引脚均悬空不接;拨码开关K2的第6引脚、第7引脚和第8引脚均接地;U1的VSS_1引脚、VSS_2引脚、VSS_3引脚均接地;U1的VDD_1引脚、VDD_2引脚、VDD_3引脚均连接至3.3V电压;U1的PB12引脚、PB15引脚、PA10引脚、PA13引脚、PA15引脚、PA14引脚、PB3引脚、PB4引脚和PB5引脚均悬空不接;U1的PB13引脚引出PWM-PB14-T1端;U1的PB14引脚引出PWM-PB14-T2端;U1的PA8引脚引出PWM-PA8-T1端;U1的PA9引脚引出PWM-PA9-T2端;U1的PA11引脚引出CON-chdc端,用于控制直流电源供电部分的开启,比如此端连接图2中直流升压电路的控制端;U1的PA12引脚引出AC-test端,作为交流电源检测端,U1的PA12引脚还通过电阻R20连接至3.3V电压;U1的PB8引脚引出CAN-PB8端,U1的PB9引脚引出CAN-PB9端。
上述芯片U1的PB8和PB9引脚引出的CAN-PB8端和CAN-PB9端连接图6所示的CAN通讯单元34。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CAN通讯单元34可以采用CAN通讯芯片,比如型号为PCA82C250的高速CAN收发器,其具体电路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CAN通讯单元34包括芯片U4以及电阻R21、R22、R23,其中芯片U4的VCC引脚连接3.3V电压,芯片U4的GND引脚接地,芯片U4的RS引脚接地,芯片U4的VREF引脚悬空不接,芯片U4的CANH引脚连接J4接口的一端,芯片U4的CANL引脚连接J4接口(即总线接口)的另一端,电阻R21连接在芯片U4的CANH引脚与芯片U4的CANL引脚之间,芯片U4的D引脚通过电阻R22连接至U1的CAN-PB9端,芯片U4的R引脚通过电阻R23连接至U9的CAN-PB8端。由于芯片U1的内部集成了CAN控制器;因此芯片U4的作用是为了将芯片U1内部集成的CAN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同时也将CAN控制器输出的LVTTL电平转换成标准的CAN信号电平,从而便于与外部的主控制设备通信。
上述芯片U1的PB13引脚引出的PWM-PB14-T1端,PB14引脚引出的PWM-PB14-T2端,PA8引脚引出的PWM-PA8-T1端,PA9引脚引出的PWM-PA9-T2端分别输出两路PWM脉冲控制信号,用以驱动驱动单元36。驱动单元36采用常用的驱动方式,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1可以输出至少一对带死区的互不对称的高频PWM信号,PWM信号通过调频单元35后控制驱动单元36的一对互补对称的高频MOS管导通关断,驱动单元36将400V直流电压逆变成高频交流电压,此电压通过电管使荧光灯2的灯管两端产生高频振荡电压,将灯管启辉点亮。
上述芯片U1的T1-PB1,T2-PB0端口是用于接收反馈检测单元37的输入,反馈检测单元37也属于异常检测单元的一部分。此反馈检测单元37从待检测灯管一端采集灯管电流,将灯管电流转换成电压,然后进行整流分压,通过端口T1-PB1,T2-PB0连接到控制单元31内部ADC的输入口,ADC控制器将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31的内核处理。当荧光灯2发生异常时,灯管电流会突然增大,当检测到此信号后,控制单元31首先启动异常保护控制,然后通过CAN通讯单元34发出电路异常信号,直至外部的主控制设备接受为止。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在上述结构的基础,还在镇流器的控制部分增加了一反馈检测单元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反馈检测单元37的接口模块的具体电路如7和图3所示;其中,反馈检测单元37包括接口模块JP1以及电容C15、电容C16、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其中接口模块JP1的第1引脚接地,JP1的第2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PWM-PB13-T1端,JP1的第3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PWM-PA8-T1端,JP1的第4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T1-PB1端,T1-PB1端通过电容C16接地,二极管D6与电容C16并联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至T1-PB 1端,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JP1的第5引脚接地,JP1的第6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T2-PB0端,T2-PB0端通过电容C15接地,二极管D5与电容C15并联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至T2-PB0端,二极管D5的阳极接地;JP1的第7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PWM-PA9-T2端,JP1的第8引脚连接至U1芯片的PWM-PB14-T2端。从此电路可以看出,本实施可以实现两路驱动,并实现对两路输出的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所属控制芯片的工作电压可以通过稳压电路来实现,如图2所示,当市电供电电源输入部分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二稳压电路从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获取直流电压,进行稳压转换后为控制芯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或者当应急供电电池工作时,可以通过第一稳压电路从应急供电电池的输出获取直流电压,进行稳压转换后为控制芯片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这里的第一稳压电路和第二稳压电路均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电路来实现。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3、Q4,电阻R9、R10、R11,电容C6、C7、C8,二极管D4以及三端稳压器U3;其中二极管D3的阳极通过电阻R9连接至接口J9的一端,接口J9的另一端连接至芯片U1的CON-chdc端,即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直流电源输入的检测信息通过CON-chdc端发出控制信号,用于关断直流电源(比如电池)的输入,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还通过电容C6接地,二极管D3的阴极还依次通过电阻R10和二极管D4接地,二极管D3的阴极还连接至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0与二极管D4的串联连接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连接至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至三端稳压器U3的输入端IN,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还通过电容C7接地,三端稳压器U3的地端GND接地,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OUT输出3.3V电压,电容C8连接在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与地之间;三端稳压器U3输出的3.3V电压用于给U1芯片提供稳定的3.3V电压。当检测到的电池电压低于7.5V时,电池低压检测单元33将切断给控制单元31的供电,从而保护了电池的过耗;控制单元31的控制端输出报警控制信号并通过CAN通讯单元34反馈给外部的主控制设备。采用不同的三端稳压器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出电压参数,或者可以采用可调三端稳压器,或者在三端稳压芯片侧添加可变电阻,来实现对三端稳压器输出电压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控制芯片的需求。
从上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镇流器3定时反馈当前工作状态,荧光灯2的点亮是通过不断输出PWM信号进行控制发光的,每一对互不对称的两路PWM控制一支荧光灯2。通过对MCU的PWM控制器的检测,查看PWM有几路输出就可以检测到有几支灯管在工作,通过选择工作模式可以使本发明的镇流器工作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并根据选择的工作模式实现如9所示的控制流程,及时向外部控制设备反馈监控信息。监控信息可编制成一个状态数据包,通过CAN通讯单元34定时反馈给主控制设备;这样就可以实时监控镇流器3的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控制单元31代替了自激振荡式驱动芯片,使得对镇流器3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同时控制单元31还集成了电量检测控制器和CAN通讯控制器,提高了集成度,使模块更加简化,同时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确定镇流器工作状态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单个镇流器的改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将多个镇流器3进行级联后再连接至主控制设备100,通过主控制设备100可以同时对多个镇流器3的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图8示出了荧光灯控制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荧光灯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设备100、多个并联连接的镇流器3以及荧光灯2;通过主控制设备100对多个级联的镇流器3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主控制设备100发出控制命令,通过CAN通讯控制器发送给挂载在CAN通讯总线上的多个镇流器;每一个镇流器都有唯一的ID地址,通过对地址的匹配,可以实现对单个镇流器的控制或一组镇流器的控制,这样可以通过主控制设备100对对多个级联的镇流器3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且能通过一台主控制设备同时控制多个镇流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主控制设备100可以通过CAN总线与镇流器3连接,采用CAN总线协议进行通讯,可以进行实时通讯和远程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1通过市电异常检测单元32对交流市电电压进行采样,以及通过电池低压检测单元33采集应急供电电池的工作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某一阈值时,切断给控制单元31的供电,控制单元31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CAN通讯单元34反馈给主控制设备100;或者控制单元31检测是否有工频市电,如果有就进行关闭直流升压电路控制,此时控制单元31是通过市电供电;如果控制单元31检测没有市电供电,则启动直流升压电路控制,此时控制单元31通过电池供电;然后,控制单元31通过调频单元35输出两对PWM信号给驱动单元36,通过驱动单元36使荧光灯2发光,实现荧光灯2灯管的正常点亮。同时控制单元31又通过反馈检测单元37检测荧光灯2的异常情况,如果荧光灯2发生异常,控制单元31就控制调频单元35关闭PWM信号,同时控制单元31发出信号给CAN通讯单元34,CAN通讯单元34将异常情况反馈给主控制设备100,主控制设备100可以远程显示荧光灯的异常情况,并通过远程控制使得荧光灯消除障碍;在控制镇流器3的同时CAN通讯单元34实时的检测远程传输的控制信号。本发明最优的控制方法可参见图9所示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镇流器通过控制单元31对市电、应急供电电池进行检测和判断,以及通过反馈检测单元对荧光灯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当电量过低或者荧光灯发生异常时,通过CAN通讯单元将镇流器的状态反馈给主控制设备,实现了对镇流器的当前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CAN总线对镇流器进行远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