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背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减压背包.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42565.2 (22)申请日 2017.12.12 (73)专利权人 吴柏涛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 路232号14A02房 (72)发明人 吴柏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颜希文 黄华莲 (51)Int.Cl. A45F 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减压背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压背包, 包括背包 本体、 减压组件和两根肩带; 减压组件包括壳体、 与。
2、肩带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减压单元, 壳体可 拆卸地安装在背包本体的后部; 每个减压单元均 包括压缩弹簧和伸缩杆; 压缩弹簧套装且限位在 与其相对应的伸缩杆上; 每个伸缩杆均包括两 端, 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个伸缩杆的第一端 均和与其相对应的肩带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壳体 内设有滑道单元, 滑道单元包括与减压单元数量 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道; 每个减压单元中的伸缩 杆的第二端和压缩弹簧均限位在与其相对应的 滑道内, 伸缩杆的第一端位于滑道外且能相对壳 体上下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减压背包, 通过更换 减压组件可以满足不同负载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855289。
3、 U 2018.09.14 CN 207855289 U 1.一种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背包本体、 减压组件和两根肩带; 所述减压组件包 括壳体、 与所述肩带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减压单元, 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背包 本体的后部; 每个所述减压单元均包括压缩弹簧和伸缩杆; 所述压缩弹簧套装且限位在与其相对应 的所述伸缩杆上; 每个所述伸缩杆均包括两端, 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个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均和与 其相对应的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壳体内设有滑道单元, 所述滑道单元包括与所述减压单元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 滑道; 每个所述减压单元中的伸缩杆的第二端和压缩弹簧均限位在与其。
4、相对应的所述滑道 内,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滑道外且能相对所述壳体上下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夹具, 每个所述夹具 的内壁均向外凸起形成凹腔; 两个所述夹具相对设置以使两者上的凹腔组合形成所述滑道 单元; 两个所述夹具分别记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 所述第一夹具固定安装在所述背包本体 的后部, 且其上的凹腔背离所述背包本体; 所述第二夹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夹具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夹具上的凹腔均呈倒 “八” 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的底部设有 。
5、底座, 所述底座限位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滑道内。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的顶部设有 上下方向的凹槽, 所述肩带的下端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拆 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的上部还水平设有用于通过 连接件使所述肩带的下端与所述伸缩杆的凹槽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包本体的后部靠近背部的 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肩带的下端前后、 左右运动的定位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为开。
6、口朝上的口袋, 所述减 压组件和所述肩带的下端均设于所述口袋中, 且所述减压单元和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沿所述 口袋做上下伸缩运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压背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包本体的后部靠近背部的一侧还 设有两个护垫, 两个所述护垫分别设于所述口袋的两侧, 且两个所述护垫均为相对于所述 口袋的凸起。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55289 U 2 一种减压背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减压背包。 背景技术 0002 双肩背包作为一种生活日常用品, 人们双肩背着背包时, 肩带是背包时负重的主 要部位, 时间一长会容易使人的双肩产。
7、生疲劳, 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肩带过硬会使 人的肩膀产生较大的负重感甚至会使人不适, 而肩带过软则强度不足以承载重物。 0003 为了减少背包对肩部的压力, 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在双肩背包的下端安装一副腰 带, 在背包时将腰带扣紧在腰部。 采用安装腰带的方法只能有限地减轻人体肩部负荷; 而且 在背包装有重物时, 腰带与胯骨会产生摩擦, 给人以不适感。 0004 目前出现了效果较好的解决方法: 利用反重力进行减压, 提高使用者在背包过程 中的舒适度, 如专利申请文件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CN105747477A)中公开的技术方案, 通 过设置减压板、 第一弹性带和长度固定带, 使用者在背包过程。
8、中, 背包产生上下振动, 为使 用者带来缓冲效果, 可良好地缓解由于负荷传递到使用者肩部的压力感, 借助弹性带所产 生的回弹力减少使用者需要付出的力, 也减轻肩膀的负重, 让使用者如置身于反重力的空 间, 由此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令使用者可以走得既轻快又省力。 0005 但是, 此类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弹性带、 减压板、 固定带能够稳定可靠安全地工作, 必须使减压板、 第一弹性带、 长度固定带、 背包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方式为固定连接。 但是, 由于背包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负重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当上述部件, 特别是第一弹性带在 不同使用环境下无法更换时, 也会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如当背包的负载。
9、超过额定载荷时, 第一弹性带会严重变形拉长, 此时背包本体原来与(人体)背部相接触受力的部位可能会下 降, (人体)在背包过程中, 背部可能由于施力不当会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的减压背包无法适应多种不同负载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减压背包, 其可通过更换减压组件来满足不同负载使用要求。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压背包, 包括背包本体、 减压组件和 两根肩带; 所述减压组件包括壳体、 与所述肩带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减压单元, 所述壳体 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背包本体的后部; 0008 每个所述减压单元均包括压缩弹簧和伸缩杆。
10、; 所述压缩弹簧套装且限位在与其相 对应的所述伸缩杆上; 0009 每个所述伸缩杆均包括两端, 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个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均 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0010 所述壳体内设有滑道单元, 所述滑道单元包括与所述减压单元数量相同且一一对 应的滑道; 0011 每个所述减压单元中的伸缩杆的第二端和压缩弹簧均限位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855289 U 3 滑道内,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滑道外且能相对所述壳体上下伸缩。 0012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壳体包括两个夹具, 每个所述夹具的内壁均向外凸起形成 凹腔; 两个所述夹具。
11、相对设置以使两者上的凹腔组合形成所述滑道单元; 0013 两个所述夹具分别记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 所述第一夹具固定安装在所述背包 本体的后部, 且其上的凹腔背离所述背包本体; 所述第二夹具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夹 具上。 0014 上述减压背包中, 每个所述夹具上的凹腔均呈倒 “八” 形。 0015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的底部设有底座, 所述底座限位在与其相 对应的所述滑道内。 0016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的顶部设有上下方向的凹槽, 所述肩带的 下端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0017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伸缩。
12、杆的上部还水平设有用于通过连接件使所述肩带的下 端与所述伸缩杆的凹槽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 0018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背包本体的后部靠近背部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肩带 的下端前后、 左右运动的定位部。 0019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定位部为开口朝上的口袋, 所述减压组件和所述肩带的下 端均设于所述口袋中, 且所述减压单元和所述肩带的下端可沿所述口袋做上下伸缩运动。 0020 上述减压背包中, 所述背包本体的后部靠近背部的一侧还设有两个护垫, 两个所 述护垫分别设于所述口袋的两侧, 且两个所述护垫均为相对于所述口袋的凸起。 002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
13、022 由于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背包本体的后部, 每个减压单元中的伸缩杆的第一端均 和与其相对应的肩带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减压背包需要在其他负载环境 (如超重载荷)下使用时, 使用者可以把原减压组件从背包本体上拆除, 然后将新的、 能够承 受该其他负载环境(如超重载荷)使用要求的减压组件安装到背包本体上即可, 所以本实用 新型的减压背包通过更换减压组件可以满足不同负载使用要求; 0023 而且, 由于每个肩带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减压单元, 当使用者单肩背包时, 与该单肩 背包所使用的肩带相对应的减压单元可单独工作进行减压。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压背包对减压组。
14、件所对应区域的口袋进行局部剖视 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压背包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 1、 背包本体; 11、 口袋; 12、 护垫; 3、 减压单元; 31、 压缩弹簧; 32、 伸缩杆; 321、 伸缩杆的第一端; 322、 伸缩杆的第二端; 324、 底座; 325、 凹槽; 326、 连接孔; 33、 壳体; 331、 第 二夹具; 4、 肩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
15、207855289 U 4 0028 结合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减压背包, 包括背包本体1、 减压组 件和两根肩带4; 减压组件包括壳体33、 与肩带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减压单元3, 壳体33 可拆卸地安装在背包本体1的后部; 0029 每个减压单元3均包括压缩弹簧31和伸缩杆32, 压缩弹簧31套装且限位在与其相 对应的伸缩杆32上; 0030 每个伸缩杆32均包括两端, 分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个伸缩杆的第一端321均和与 其相对应的肩带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0031 壳体33内设有滑道单元, 滑道单元包括与减压单元3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道; 0032 每个减压单元3。
16、中的伸缩杆的第二端322和压缩弹簧31均限位在与其相对应的滑 道内, 伸缩杆的第一端321位于滑道外且能相对壳体33上下伸缩。 0033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壳体33包括两个夹具, 每个夹具的内壁均向外凸起形成凹腔; 两个夹具相对设置以使两者上的凹腔组合形成上述滑道单元; 优选地, 两个夹具的结构相 同或大致相同, 以保证两个凹腔形成的上述滑道单元能够使伸缩杆32做自由伸缩运动; 0034 为了便于说明两个夹具的安装位置关系, 在此把两个夹具分别记为第一夹具和第 二夹具331, 第一夹具固定安装在背包本体1的后部, 且其上的凹腔背离背包本体1, 第二夹 具331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夹具331。
17、上; 0035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每个夹具上的凹腔均呈倒 “八” 形, 这样符合背包肩带的受力 趋势, 方便减压单元进行减压工作。 0036 如图2所示, 优选地, 伸缩杆的第二端322的底部设有底座324, 底座324限位在与其 相对应的滑道内, 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压背包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 0037 如图2所示, 优选地, 伸缩杆的第一端321的顶部设有上下方向的凹槽325, 肩带4的 下端的厚度与凹槽325的宽度相匹配, 肩带4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凹槽325内; 通过设置凹 槽325不仅可以实现肩带4与减压组件可拆分的技术目的, 而且还能保证肩带4与伸缩杆32 连接后的稳。
18、定可靠性, 保证背包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0038 如图2所示, 伸缩杆32的上部还水平设有用于通过连接件使肩带4的下端与伸缩杆 的凹槽325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孔326; 优选地, 连接孔326为两个或者多个, 这样可以在 保证减压单元3可拆卸的情况下, 最大限位地保证背包的安全性能。 0039 如图1所示, 背包本体1的后部靠近(使用者)背部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肩带4的 下端前后、 左右运动的定位部; 0040 优选地, 定位部为开口朝上的口袋11, 减压组件和肩带4的下端均设于口袋11中, 且减压单元3和肩带4的下端可沿口袋11做上下伸缩运动。 0041 如图1所示, 背包本体1的后部。
19、靠近(使用者)背部的一侧还设有两个护垫12, 两个 护垫12分别设于口袋11的两侧; 优选地, 护垫12为相对于口袋11的凸起; 这样可以保证使用 在背包过程中, 有气流能够从背包与使用者背部之间渡过, 保证背包的透气性, 以增大背包 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0042 综上, 本实用新型的减压背包, 由于壳体33可拆卸地安装在背包本体1的后部, 每 个减压单元3中的伸缩杆的第一端321均和与其相对应的肩带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所以当 本实用新型的减压背包需要在其他负载环境(如超重载荷)下使用时, 使用者可以把原减压 组件从背包本体1上拆除, 然后将新的、 能够承受该其他负载环境(如超重载荷)使。
20、用要求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855289 U 5 减压组件安装到背包本体1上即可,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减压背包通过更换减压组件可以满 足不同负载使用要求; 0043 而且, 由于每个肩带4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减压单元3, 当使用者单肩背包时, 与该单 肩背包所使用的肩带4相对应的减压单元3可单独工作进行减压。 0044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 这些改进和 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855289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855289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855289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