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棋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体化棋盘.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562223.0 (22)申请日 2018.04.19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彩牌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碧岭街 道沙湖社区锦龙大道南2-10号云谷 124室 (72)发明人 陆佩佩 赵朝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邓义华 廖苑滨 (51)Int.Cl. A63F 3/02(2006.01) A63F 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体化棋盘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
2、了一种一体化棋盘, 包括棋 盘本体和若干个棋子, 棋盘本体上开设有凹槽, 所述棋子固设在凹槽内; 所述棋子包括至少一个 第一子棋, 所述第一子棋的下端面设有区分对手 的标识; 所述凹槽内还设有使第一子棋翻转以显 示不同标识的转动部件。 通过将棋子与棋盘固定 连接, 棋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棋且通过翻转第 一子棋即可完成整个下棋游戏的动作, 结构及操 作均简单, 棋子形状和标识的可变性有效提升棋 类游戏的趣味性, 尤其适用于儿童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8097339 U 2018.11.16 CN 208097339 U 1.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包括棋盘本体。
3、和若干个棋子, 棋盘本体上开设有凹槽, 所 述棋子固设在凹槽内; 所述棋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棋, 所述第一子棋的下端面设有区分 对手的标识; 所述凹槽内还设有使第一子棋翻转以显示不同标识的转动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棋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 部, 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通过转动部件翻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棋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标 识, 所述第一分部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标识, 所述第二分部的下端面设有第三标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棋下方的第二子 棋, 所述第二子棋的上端面、。
4、 与第一分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二标识, 所述第二子棋的上端 面、 与第二分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三标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件呈拱形, 至少两个第一 子棋滑动地串设在转动部件上; 下棋前所述第一子棋均设置在转动部件的一端, 所述第一 子棋具有标识的一端面朝下; 下棋时第一子棋滑动到转动部件的另一端, 第一子棋具有标 识的一端面朝上。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棋为片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用以使第 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紧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
5、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分部内的 铁质件和设置在第二分部内的磁性件。 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体化棋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棋子的高度低于凹槽的高度, 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端还设有与标识对应的标记。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97339 U 2 一体化棋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用品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一体化棋盘。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棋类产品一般包括棋盘以及与棋盘配套的棋子, 由于棋子较多容易丢失、 不便收纳, 且下棋时需要频繁地拿起放下, 操作不便。 针对该问题, 棋类产品生产厂家也作 出了一些改进, 比如用磁性作用吸附、 移。
6、动棋子和设计盖板盖住棋子以防止丢失, 但该类结 构复杂, 一方面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结构的增加多少都会使下棋游戏产生局限性, 降 低使用者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 操作均简单, 提升下 棋乐趣的一体化棋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体化棋盘, 包括棋盘本体 和若干个棋子, 棋盘本体上开设有凹槽, 所述棋子固设在凹槽内; 所述棋子包括至少一个第 一子棋, 所述第一子棋的下端面设有区分对手的标识; 所述凹槽内还设有使第一子棋翻转 以显示不同标识的转动部件。 0005 优选地, 所述第一子棋包。
7、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 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通过转动 部件翻转。 0006 优选地, 所述第一子棋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分部的下端面设有第二 标识, 所述第二分部的下端面设有第三标识。 0007 优选地, 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子棋下方的第二子棋, 所述第二子棋的上端面、 与第一 分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二标识, 所述第二子棋的上端面、 与第二分部相对应的区域设有 第三标识。 0008 优选地, 所述转动部件呈拱形, 至少两个第一子棋滑动地串设在转动部件上; 下棋 前所述第一子棋均设置在转动部件的一端, 所述第一子棋具有标识的一端面朝下; 下棋时 第一子棋滑动到转动部件的另一端, 第一子棋具有。
8、标识的一端面朝上。 0009 优选地, 所述第一子棋为片状。 0010 优选地, 还包括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用以使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紧靠。 0011 优选地, 所述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分部内的铁质件和设置在第二分部内的磁性 件。 0012 优选地, 所述棋子的高度低于凹槽的高度, 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上端还设有与标识 对应的标记。 001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4 通过将棋子与棋盘固定连接, 棋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棋且通过翻转第一子棋即 可完成整个下棋游戏的动作, 结构及操作均简单, 棋子形状和标识的可变性有效提升棋类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097339 U 3 游戏。
9、的趣味性, 尤其适用于儿童使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棋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体化棋盘中棋子不同显示状态及不同示例的结构示 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一体化棋盘中棋子不同显示状态及不同示例的结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 中示出, 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 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
10、型的限制。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长度” 、“宽度” 、“上” 、“下” 、“前” 、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1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
11、第一” 、“第二” 、“第三” 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 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设置”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还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2、 0023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棋盘, 包括棋盘本体100和若干 个棋子200, 棋盘本体100上在棋子200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10, 所述棋子200固设在凹槽110 内。 所述棋子2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棋210, 所述第一子棋210的下端面设有区分对手的标 识。 所述凹槽110内还设有使第一子棋210翻转以显示不同标识的转动部件230。 本实用新型 中通过将棋子与棋盘固定连接, 棋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棋且通过翻转第一子棋即可完成 整个下棋游戏的动作, 结构及操作均简单, 棋子形状和标识的可变性有效提升棋类游戏的 趣味性, 尤其适用于儿童使用。 0024 实施例一。
13、 0025 如图3所示, 作为举例 (图中所示为三个不同的实施方式, 分别为例一、 例二、 例三, 如例一中示出了棋子200的三种显示状态的平面结构和对应的侧面结构) , 本实施例中所述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097339 U 4 第一子棋210的数量为一个, 其中转动部件230设置在第一子棋210上, 其将第一子棋210分 成第一分部211和第二分部212 (还可分成第三分部、 第四分部, 此处仅作示例) , 第一分部 211与第二分部212通过转动部件230翻转, 如第一子棋210的第一分部211翻转至第二分部 212的上方, 即该第一分部211的正面朝上由转动部件230。
14、翻转至背面朝上; 或者, 第一子棋 210的第二分部212翻转至第一分部211的上方, 即该第二分部212的正面朝上由转动部件 230翻转至背面朝上。 所述第一子棋210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标识, 为下棋前棋子200的状态显 示; 所述第一分部211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标识, 作为下棋时甲方棋子200的状态显示; 所述第 二分部212的下端面设有第三标识, 作为下棋时乙方棋子200的状态显示。 棋子200未开始下 或者被吃掉时, 所述第一子棋210的上端面朝上, 显示第一标识; 当甲方需要 “下棋” 时, 将第 一子棋210的第一分部211向左翻转, 形成显示甲方棋子200的标识 (如第二标识, 图中。
15、所示 为红或者图案2) ; 当乙方需要 “下棋” 时, 将第一子棋210的第二分部212向右翻转, 形成显示 乙方棋子200的标识 (如第三标识, 图中所示为蓝或者图案3) 。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棋盘, 棋 子200与棋盘固定连接, 且通过翻转第一子棋210即可完成整个下棋游戏的动作, 结构及操 作均简单, 棋子200形状和标识的可变性有效提升棋类游戏的趣味性, 尤其适用于儿童使 用。 0026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子棋20下方的第二子棋220, 所述第二子棋220 的上端面、 与第一分部211相对应的区域设有第二标识, 所述第二子棋220的上端面、 与第二 分部212相对应的区域设。
16、有第三标识, 以便整个凹槽内可完整地显示第二标识或者第三标 识。 0027 作为进一步改进, 为了使翻转后第一子棋210的第一分部211紧靠第一子棋210的 第二分部212使翻转后不会回弹, 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固定件240用以使第一分部211和第 二分部212紧靠。 优选地, 所述固定件24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分部211内的铁质件和设置在第 二分部212内的磁性件。 0028 作为进一步改进, 为了使使用者在未下棋前便可知自己将要翻转第一子棋210上 的第一分部211还是第二分部212, 所述棋子200的高度低于凹槽110的高度, 所述凹槽110的 内侧壁上端还设有与标识相对应的标记111, 使。
17、使用者一目了然, 不会混淆。 作为举例, 所述 标记111可以是与标识相同的颜色或者图案, 也可以是数字。 002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动部件23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任何一种使两个部件转 动的转动部件230, 如栓型转动 (其原理与旋转式的门或者窗的转动件类似) , 不作具体限 制。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转动部件230呈拱形, 固定设置在凹槽110, 至少两个 第一子棋210可滑动地串设在转动部件230上, 下棋前所述第一子棋210均设置在转动部件 230的一端, 所述第一子棋210具有标识的一端面朝下; 下棋时使用者可将第一子棋210滑动 到转动部件。
18、230的另一端, 这时第一子棋210具有标识的一端面朝上, 进而用以区分对手。 0032 应当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棋盘不限于两人使用, 上述描述和附图 仅以甲乙两方及棋盘结构作为示例, 也可作适当调整使其适用于三人游戏、 四人游戏或者 多人游戏, 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棋子200的形状及标识内容均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所述标识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097339 U 5 形状和图案可以是平面的, 也可以是立体的, 任何能实现该方案的技术均在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内。 0034 作为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子棋210为片状, 其。
19、各自厚度在1mm-5mm之间, 材质可以 为塑料, 以使成本尽可能降低。 0035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 行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等 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097339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809733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8097339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809733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