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李箱.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91973.3 (22)申请日 2016.12.16 (73)专利权人 李育全 地址 美国加州 (72)发明人 李育全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409 代理人 章社杲 李伟 (51)Int.Cl. A45C 5/04(2006.01) A45C 13/02(2006.01) A45C 13/10(2006.01) A45C 13/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行李箱 (57)摘要 本创作关于一种行李箱, 其包含一。
2、外壳总 成、 一缓冲组件、 一拉杆组件及复数轮组。 外壳总 成具有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及一容置空间, 第二壳体相应于第一壳体设置, 且容置空间由第 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共同定义。 缓冲组件装设于 容置空间中。 拉杆组件可伸缩地装设于第二壳 体。 复数轮组分别装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下 方的一凹陷部。 其中, 第一壳体藉由一枢转结构 与第二壳体结合, 使该第一壳体可沿外壳总成的 一长边方向枢转, 从而完成开启与闭合的作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6525680 U 2017.09.29 CN 206525680 U 1.一种行李箱, 适可供一使用者收纳赛车用的一人身部。
3、品装备, 包含: 一外壳总成, 具有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及一容置空间, 该第二壳体相应于该第一壳 体设置, 且该容置空间由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所共同定义; 一缓冲组件, 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一拉杆组件, 可伸缩地装设于该第二壳体; 以及 复数轮组, 分别装设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下方的一凹陷部; 其中, 该缓冲组件包含一第一缓冲件及一第二缓冲件, 该第一缓冲件与该第二缓冲件 紧密地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内, 该第一缓冲件具有不同形状的复数第一凹陷, 该第二缓冲件具有复数第二凹陷, 且该第二凹陷相对于该第一凹陷设置, 以完整包覆该人 身部品装备所具有的复数配件; 该第一壳体藉由一。
4、枢转结构与该第二壳体结合, 使该第一 壳体可沿该外壳总成的一长边方向枢转, 从而完成开启与闭合的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该拉杆组件包含一拉杆、 一伸缩件及二承挂结构, 该伸缩件的二端部分别与该拉杆及该第二壳体固定, 该二承挂结构可隐藏地设置于该拉杆 的左/右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当该伸缩件处于一收纳状态时, 该拉杆适可被收纳 于该第二壳体所具有的一内凹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该第二壳体适可藉由一磁力吸附方式固定该拉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 更包含一锁扣结构, 该锁扣结构设置于该外壳总成的一 底部, 以锁扣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
5、壳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 更包含一防水拉链, 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 交界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 更包含一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为一感测组件或一定位组 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 其中该传感器为一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组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25680 U 2 行李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新型创作关于一种行李箱; 更详细而言, 关于一种可供使用者收纳赛车用的一 人身部品装备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0002 比赛选手参与具有高风险的竞速活动时, 为了保障。
6、竞赛期间的安全性, 需穿着符 合比赛规范的人身部品装备, 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0003 其中, 参与赛车比赛的选手, 通常需携带的必备人身部品装备为: 安全帽、 头颈部 支撑系统(Head and Neck Support; HANS)、 赛车鞋、 手套、 赛车衣、 防火衣等。 虽然上述装备 大部分已具有基本的防摩擦、 防泼水等功能, 其于收纳时仍需妥善保护, 以避免携带时意外 产生的碰撞、 摩擦或浸水造成损坏, 从而影响比赛过程及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 不具条理的 收纳也容易因为一时疏忽或匆忙而对应携带的装备有所遗漏。 0004 有鉴于此, 如何提供一种行李箱, 使其可供比赛选手便捷有效地收。
7、纳赛车用的各 类人身部品装备, 并同时保护该些装备的完整性, 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新型创作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 其可供选手便捷有效地收纳赛车用的 一人身部品装备, 同时降低行李箱遇水或碰撞对装备所造成的影响, 以充分保护装备的完 整性。 0006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包含一外壳总成、 一缓冲组件、 一拉杆组件及 复数轮组。 外壳总成具有一第一壳体、 一第二壳体及一容置空间, 第二壳体相应于第一壳体 设置, 且容置空间由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共同定义。 缓冲组件装设于容置空间中, 拉杆组 件可伸缩地装设于第二壳体, 复数轮组分别装设于第一壳。
8、体与第二壳体下方的一凹陷部。 其中, 第一壳体藉由一枢转结构与第二壳体结合, 使第一壳体可沿外壳总成的一长边方向 枢转, 从而完成开启与闭合的作业。 0007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缓冲组件包含一第一缓冲件及一第 二缓冲件, 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紧密地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 第一缓冲件具 有不同形状的复数第一凹陷, 第二缓冲件具有相对于第一凹陷设置的复数第二凹陷, 以完 整包覆人身部品装备所具有的复数配件。 0008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缓冲组件的复数第一凹陷与复数第 二凹陷由大而小地自外壳总成的下方排列至外壳总成的上方。 0009 为达上述目。
9、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拉杆组件包含一拉杆、 一伸缩件及 二承挂结构。 伸缩件的二端部分别与拉杆及第二壳体固定, 二承挂结构可隐藏地设置于拉 杆的左/右端部。 0010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拉杆组件的伸缩件处于一收纳状态 时, 拉杆适可被收纳于第二壳体所具有的一内凹处。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525680 U 3 0011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外壳总成的第二壳体适可藉由一磁 力吸附方式固定该拉杆。 0012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更包含一锁扣结构, 设置于外壳总成的一底 部, 以锁扣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 0013。
10、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更包含一防水拉链, 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 壳体的交界处。 0014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更包含一传感器, 其可为一感测组件或一定 位组件。 0015 为达上述目的,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所具有的传感器为一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组件。 0016 为让上述目的、 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是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 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的立体图; 0018 图2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的爆炸图; 0019 图3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处于开启状。
11、态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的承挂结构呈现拉开且承挂袋子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的承挂结构分别处于收纳及拉开的示意图; 以及 0022 图6为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 附图符号说明: 0024 100 行李箱 0025 110 外壳总成 0026 112 第一壳体 0027 114 第二壳体 0028 114a 内凹处 0029 116 容置空间 0030 118 凹陷部 0031 120 缓冲组件 0032 122 第一缓冲件 0033 122a 第一凹陷 0034 124 第二缓冲件 0035 124a 第二凹陷 0036 。
12、130 拉杆组件 0037 132 拉杆 0038 134 伸缩件 0039 136 承挂结构 0040 136a 凹陷 0041 140 复数轮组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525680 U 4 0042 150 枢转结构 0043 160 锁扣结构 0044 170 防水拉链 0045 180 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本新型创作关于一种行李箱, 其可供使用者(如参赛的选手)便捷有效地收纳赛车 用的一人身部品装备(如: 安全帽、 头颈部支撑系统、 赛车鞋、 手套、 赛车衣、 防火衣等), 同时 降低行李箱遇水或碰撞对装备造成的影响, 以达到充分保护装备的目的。 0047。
13、 如图1及图2所示,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包含一外壳总成110、 一缓冲组件120、 一拉杆组件130及复数轮组140。 于本实施例中, 外壳总成110具有一第一壳体112、 一第二壳 体114及一容置空间116; 第二壳体114相应于第一壳体112设置, 且容置空间116由第一壳体 112及第二壳体114所共同定义。 缓冲组件120装设于容置空间116。 拉杆组件130可伸缩地装 设于第二壳体114。 复数轮组140分别装设于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4下方的一凹陷部 118, 使复数轮组140呈现被隐藏的效果而不易因碰撞而损坏。 0048 于一般使用状态下, 由于部分复数轮组140被。
14、凹陷部118所覆盖而难以察觉, 故于 拖拉行李箱100行进时会产生行李箱100漂浮于地面的视觉效果。 0049 此外, 如图2的实施例所示, 第一壳体112藉由一枢转结构150与第二壳体114结合, 使第一壳体112可沿外壳总成110的一长边方向枢转, 从而完成开启与闭合行李箱100的作 业, 节省用户操作行李箱所需使用的空间。 0050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所具有的缓冲组件120包含一第一 缓冲件122及一第二缓冲件124。 于本实施例中, 第一缓冲件122与第二缓冲件124紧密地设 置于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4内。 第一缓冲件122具有不同形状的复数第一凹。
15、陷122a, 第 二缓冲件124具有相对于复数第一凹陷122a设置的复数第二凹陷124a, 以当行李箱100处于 闭合状态时可完整地包覆该人身部品装备所具有的安全帽、 头颈部支撑系统、 赛车鞋、 手 套、 赛车衣、 防火衣等配件。 0051 于本实施例中, 如图2所示, 复数第一凹陷122a与复数第二凹陷124a由大而小地自 外壳总成110的下方排列至外壳总成110的上方, 使复数第一凹陷122a可用以容纳人身部品 装备的赛车衣、 防火衣及手套, 而复数第二凹陷124a可由下而上地分别对应且用以容纳人 身部品装备的赛车鞋、 安全帽及头颈部支撑系统等。 0052 如此一来, 藉由预先归划的复数凹。
16、陷, 让使用者不须费太多精力即可整齐排列所 欲携带的人身部品装备, 且可有效地平均分配行李重量, 使行李箱100更易拖拉; 不规则形 状的该等凹陷可对应于复数人身部品装备的外轮廓, 故于整备时可具有提示作用, 让使用 者不易因一时疏忽或准备匆促而遗漏所需携带的人身部品装备。 0053 于本新型创作中, 行李箱100所具有的拉杆组件130更包含一拉杆132、 一伸缩件 134及二承挂结构136。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 伸缩件134的二端部分别与拉杆 132及第二壳体114固定, 二承挂结构136可隐藏地设置于拉杆132的左/右端部。 其中, 当伸 缩件134处于一收纳状态时, 拉杆。
17、132适可被收纳于第二壳体114所具有的一内凹处114a, 从 而使行李箱100具有简洁的外观; 且于一较佳实施例中, 第二壳体114的内凹处114a适可藉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525680 U 5 由一磁力吸附方式固定拉杆132。 0054 请继续参阅图4, 于本实施例中, 二承挂结构136分别为具有一凹陷136a的柱状挂 勾, 可供使用者将提袋、 背包等具有提把的物品承挂于凹陷136a处以避免其滑落。 如图5所 示, 二承挂结构136可藉由弹扣结构的设置, 让用户轻易地将二承挂结构136收纳或拉开于 拉杆132的左/右端部, 以保持行李箱100外观于视觉上的简洁感受, 。
18、但并非以此作为限制。 亦即, 二承挂结构136也可视不同使用需求, 设计成具有辅助凸件以供使用者手动拉开或隐 藏的态样。 0055 请参考图6,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更包含一锁扣结构160及防水拉链170。 锁扣 结构160设置于外壳总成110的一底部, 以锁扣第一壳体112与第二壳体114, 同时保持行李 箱100外观于视觉上的简洁感受。 防水拉链170设置于第一壳体112及第二壳体114的交界 处, 以防止雨水或其他液体流入容置空间116内, 避免对内部缓冲组件120或所容置的人身 部品装备造成损坏。 0056 另一方面, 如图1所示,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亦可包含一传感器180,。
19、 其设置于 第一壳体112的内部的前侧(即: 被夹置于第一壳体112与第一缓冲件122之间), 且传感器 180为感测组件或定位组件。 其中, 传感器180较佳地为一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组件, 以提供防盗提醒或追踪定位等功能, 降低外出时行李箱100失 窃的风险。 然而, 传感器180亦可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 设置于第二壳体114内部的左/右侧 或顶面, 故于此并不加以限制。 0057 除此之外,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亦可将缓冲组件120取出, 而作为一般旅行用 的行李箱, 且其仍具有防水、 防盗及可承挂多个提袋、 包包等。
20、功能。 0058 综上所述, 本新型创作的行李箱100除可供使用者便捷有效地收纳赛车用的一人 身部品装备, 同时降低行李箱遇水或碰撞对装备造成的影响, 以充分维护装备的完整性外, 亦可藉由承挂结构及传感器的设置, 于外出时提供挂置物品、 防盗提醒或定位追踪的功能, 且在将缓冲组件120取出后, 尚可作为一般旅行用的行李箱, 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 求。 0059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新型创作的实施态样, 以及阐释本新型创作的技术特 征, 并非用来限制本新型创作的保护范畴。 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 的安排均属于本新型创作所主张的范围, 本新型创作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 准。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525680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6525680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6525680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6525680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6525680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6525680 U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6525680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