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将薄膜材料绕成辊卷状,当从形成的薄膜辊卷放出的薄膜全部放完时,下一卷薄膜可以自动接到前一薄膜的薄膜连接装置。 这种装置通常是在把熬炼过的凝固物(例如红香肠、乳酪、生奶油类凝固仪器,或者黄油等其它种熬炼过的凝固物)充填到由带状薄膜制成管状的筒体中,然后按适当长度将此筒状体结扎起来(即勒紧)、切断,当在凝固物自动充填及包装系统上第一薄膜辊卷的薄膜用完时,即能自动地利用第二薄膜辊卷上的薄膜。类似这种装置的一个实例,是日本专利申请昭和38年第13448号公告(Japanese patent publication № 13448/1963)中登载的装置,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种已有的装置,其两片薄膜地连接,是靠用旋转电热头熔接的,因此,上述的旋转电热头的缺点是价格高昂,所用薄膜局限于可以进行热熔加工的薄膜。
本发明乃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开发的,价格低廉,其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任何材质的薄膜的薄膜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这种薄膜连接装置由以下各部分构成:薄膜绕成辊卷状之后,使若干个分别用来支撑所形成的薄膜辊卷用的支承轴,相互处于大致呈平行状态的支撑部件;
在上述若干支承轴中的由第一位置(送出薄膜的位置)上第一支承轴所支撑的第一薄膜辊卷上放出来的,用于输送第一薄膜的输送滚子;
装配在上述第一支承轴与上述输送滚之间供检测第一薄膜用的传感器;
在上述若干支承轴之中由第二位置(待机位置)上第二支承轴支撑的第二薄膜辊卷的第二薄膜始端有一粘接部分,可供与上述的第一薄膜粘接,使两者接合在一起的粘接机构;
上述的粘接机构具有能使上述粘接部分的粘合面保持对准该输送滚子的定位器;
装有借助上述的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使上述粘接部分紧压在与上述输送滚子上的第一薄膜的同时,与上述输送滚子同方向,并比其圆周速度大的速度转动的粘接用滚子;
当上述第一及第二薄膜经粘接被连接一起之后,支撑部件则按上述第二支承轴由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现以本发明的最佳实施状态为例说明如下,支撑部件支撑居于第三位置上的第三支承轴,当第二支承轴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支承轴再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于是,当由第二支承轴所支撑的第二薄膜辊卷上的薄膜被放完之后,这时由上述第三支承轴支撑的第三薄膜辊卷上的第三薄膜始端,与第二薄膜辊卷的情况一样,被连接在第二薄膜上,以后,上述的第三支承轴也与第二支承轴情况一样,移动到第一位置(即送出薄膜的位置)上。
此外,上述的传感器可以是与薄膜直接接触的形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形式的器件(例如使用光学检测器件)。
另外,在薄膜辊卷的薄膜始端没有上述的粘合部分,也可以在薄膜的始端贴上胶带。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于本发明的上述凝固物充填及包装机构用薄膜连接装置的一项实施例加以说明。
在图1中,1为配有支撑部件11的薄膜辊卷的支撑机构。该支撑部件11的靠近中间部位由旋转轴12加以支撑,在其两端附近,相互平行分开的第一支承轴2及第二支承轴2′,各自能作自由旋转。支撑部件11以旋转轴12为中心,可按图1的时针方向大约每次转动180°,经过一次转动,便把第一支承轴2与第二支承轴2′的位置依次颠倒过来。
第一支承轴2插进由第一薄膜22绕卷成辊状的第一薄膜辊卷21的中心孔中,第二支承轴2′则插进由第二薄膜22′绕成辊状的第二薄膜辊卷21′的中心孔中,这样一来,第一和第二支承轴2、2′便分别把第一和第二薄膜辊卷21、21′支撑起来。
在第一薄膜辊卷21的上方,安置一对自薄膜辊卷21拉出第一薄膜22用的输送滚3、3′。并且在连接上述输送滚3、3′后边的位置上设有为使第一薄膜22进行管状成型等下一道工序需要的输送滚子31、32、33。此外,在输送滚与第一支承轴2的薄膜输出位置之间,沿着薄膜22的传送路线装有一只供检测薄膜22末端用的传感器4。
在输送滚3的附近(见图1的左侧位置)安装有粘接机构5。在这一粘接机构5上安装一个以旋转轴55为中心的,可以旋转的定位器51,以及在该定位器51根部上的轴58支撑的,能够旋转的拉杆52之端部附近装有一个旋转自如的粘接用滚53。并且这一粘接用的滚子53能接近输送滚3,并大体上与之呈平行状态。另外,在定位器51的前端部位上,设有一个能使第二薄膜辊卷21′的第二薄膜22′始端上,使粘接部分53于粘接后得以保持的支持件56。粘接用滚53用装在定位置51一端的圈簧压接在支持件56上。
当发出来自传感器4的信号后,定位器51便按图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其转动时,粘接用滚子53借助圈簧57的作用力,压住输送滚3。
关于使用上述薄膜连接装置完成第一薄膜22的末端与第二薄膜22′的始端之间的连接方法,参照图2(1)~(4)说明如下。从输送滚3、3′从第一薄膜辊卷21拉出来的第一薄膜22,经过后续的滚子31、32、33等送往管状成型机构(无图示),在此处进行管状成型处理。
另一侧,处于待机位置上的第二薄膜辊卷21′的薄膜22始端上,有一粘接部分23′,该粘接部分23′由于粘在定位器51的支持件56上而得以保持。所以,粘接用滚53使粘接部分23′从其背面压接在支持件56上,并处于同输送滚3隔开的位置(参见第2图(1))。
在此状态下,第一薄膜辊卷21的第一薄膜22拉到图1以点线所示的状态时,表明卷上的剩余量已减少。如果薄膜全部被拉出来,则第一薄膜22的末端便会通过传感器4,经该传感器4测出之后,将其检测的信号传送到粘接机构5。于是定位器51便按图2(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经过这一次的转动,首先在弹簧57的作用下,压接在支持件56上的粘接用滚53使粘接部分23′由背面向输送滚3压紧(图2(2))。因此,第二薄膜22′的始端便通过粘接部分23′,粘在第一薄膜22的末端上。
继续操作,当定位器51转动时,该定位器51的转动比支撑粘接用滚53的拉杆52提早一步(参见图2(3))。因此,由于粘接部分23′从支持件56处脱离开,借弹簧57的拉力向图2(3)的右侧方向牵拉的粘接滚53,在输送滚3的薄膜22上转动。这时由于把弹簧57的强度调节到能使由弹簧57牵拉的粘接滚53转动面的圆周速度V2高于输送滚3的圆周速度V1,粘接滚53便完全转到粘接部分23′的前端,结果,粘接部分23′就全部粘在第一薄膜22上。此外,定位器51以旋转轴55为中心,按图1的反时针方向转动一圈之后,又恢复到图2(1)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即是借助粘接滚,把装在第二薄膜始端的粘接部分连接在第一薄膜上。因此,结构简单和维修等工作容易处理。尤其是与热焊比较,不仅价格极其低廉,而且对连接用的薄膜材质亦无特殊的限制。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简单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装置,正面图;图2之(1)~(4)为按图1的装置进行薄膜连接动作顺序表示的部分正面图。
1……薄膜辊卷支撑机构
2……第一支承轴
2……第二支承轴
3……输送滚
4……传感器
5……粘接机构
11……支撑部件
21……第一薄膜辊卷
21′……第二薄膜辊卷
22……第一薄膜
22′……第二薄膜
23′……粘接部分
51……定位器
53……粘接用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