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雨水收集器及具有该雨水收集器的雨伞.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伞的雨水收集器及具有该雨水收集器的雨伞.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13872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1.16 CN 102138721 B *CN102138721B* (21)申请号 201110038750.4 (22)申请日 2011.01.28 A45B 25/28(2006.01) A45B 1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域志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香港九龙何文田忠孝街 93 号欣图 轩 4 座 18 楼 K 室 (72)发明人 张汉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朱晓江 周正雄 (54) 发明名称 雨伞的雨水收集器及具有该雨水收集器的雨。
2、 伞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包 括与雨伞的伞尖相配合的底座、 与底座相连接的 集水筒、 设置在集水筒外的蒸发筒, 所述集水筒的 外壁与蒸发筒的内壁之间具有空腔, 所述底座上 设置有漏水孔, 所述集水筒的底端设置有连通孔, 所述蒸发筒的壁上相向地设置有至少一对通气 孔。 通过在蒸发筒壁上设置通气孔, 使得空气在蒸 发筒内形成对流, 加速了蒸发筒内水分的挥发, 使 得收集的雨水能自然风干, 无需再人工倾倒积水, 其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可多次重复使用。 (51)Int.Cl. 审查员 王建良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一种用于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雨伞的伞尖相配合的底座、 与底座 相连接的集水筒、 设置在集水筒外的蒸发筒, 所述集水筒的外壁与蒸发筒的内壁之间具有 空腔,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漏水孔, 所述集水筒的底端设置有连通孔, 所述蒸发筒的壁上相向 地设置有至少一对通气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筒内还填充有吸水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材料是选自海绵、 高吸水 性树脂或超吸水纤维。 4. 根据。
4、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设置在蒸发筒的上部 靠近筒口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水孔分布设置在底座上与 集水筒相连接的区域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具有内连接口和外连接 口, 集水筒通过内连接口连接在底座上, 蒸发筒通过外连接口连接在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与集水筒和/或蒸发筒之 间是螺纹连接、 胀接或扣接。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雨水收集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与集水筒是一体式连接。 9. 一种雨伞, 其特征在。
5、于, 雨伞的伞尖上设置有权利要求 1-8 任意一项所述的雨水收 集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38721 B 2 1/3 页 3 雨伞的雨水收集器及具有该雨水收集器的雨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伞具及伞具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雨伞的雨水收集器及具有该雨水收集 器的雨伞。 【背景技术】 0002 雨伞的使用相当普遍, 但是传统雨伞在使用后, 在雨伞伞面上所附着的雨水, 便会 随着雨伞放置的方向而滴落, 常常会影响环境卫生, 甚至会因造成地面的湿滑而带来安全 的隐患,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 常用的方法是在雨伞使用之后将其装入伞套内, 以防止附着在。
6、 雨伞上的水滴落到环境中。通常这些伞套是塑料制成且一次性使用, 这样一方面带来很大 的浪费, 另一方面大量塑料伞套在使用后成为垃圾丢弃, 也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市面上也出 现了一些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使用时安装在伞尖, 当将用过的雨伞收起来时, 伞面上的雨水 流入密闭的收集器内, 然后人工将收集器取下倒掉其中的雨水, 或是待下次打开雨伞时让 收集器内的雨水再顺着伞面流出。这样的收集器实质上是将雨伞上的雨水暂时留置, 但是 这种收集器并未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尚需使用者手动摘除集水器并倒掉当中的水, 而并不 是所有的场合都有合适的可以倒水的地方 )。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雨伞及。
7、雨水收集器存在的上述补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伞的 雨水收集器, 无需人工将收集器从雨伞上取下来倒掉其中的雨水。 0005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包括与雨伞的伞尖相配合的底座、 与底座 相连接的集水筒、 设置在集水筒外的蒸发筒, 所述集水筒的外壁与蒸发筒的内壁之间具有 空腔,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漏水孔, 所述集水筒的底端设置有连通孔, 所述蒸发筒的壁上设置 有至少一对通气孔。 0006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集水筒内还设置有吸水材料。 0007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吸水材料是选自海绵、 高吸水性树脂或超吸水纤 维。 0008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
8、所述通气孔设置在蒸发筒的上部靠近筒口的位置。 0009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漏水孔分布设置在底座上与集水筒相连接的区 域内。 0010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底座具有内连接口和外连接口, 集水筒通过内连 接口连接在底座上, 蒸发筒通过外连接口连接在底座上。 0011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底座与集水筒和 / 或蒸发筒之间是螺纹连接、 胀 接或扣接。 0012 优选地, 上述雨水收集器中, 所述底座与集水筒是一体式连接。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雨伞, 在雨伞的伞尖上设置有上述雨水收集器。 说 明 书 CN 102138721 B 3 2/3 页 4 00。
9、14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分别设置有雨水集水筒和蒸发筒, 从伞 面流入集水筒中的雨水经由集水筒底端的连通孔滴落到蒸发筒内, 由于蒸发筒的壁上开设 有一对相向设置的通气孔, 空气从其中一个通气孔进入到蒸发筒内, 再经另一通气孔流出, 在蒸发筒内形成空气的对流, 而对流的空气也顺势带走了蒸发筒内雨水表面的水蒸气, 从 而加速了水分的挥发, 久而久之则使得蒸发筒内的水分散失。 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器, 使 得其中收集的雨水能自然风干, 无需再人工倾倒积水, 其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可多次重复 使用。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
10、图 1 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器的立体图 ; 0017 图 2 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器的爆炸图 0018 图 3 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器的半剖视图 ; 0019 图 4 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雨水收集器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 1- 图 4 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雨伞的雨水收集器, 包括与雨伞的伞尖相配 合的底座 10、 与底座相连接的集水筒 20、 设置在集水筒外的蒸发筒 30, 集水筒的外壁与蒸 发筒的内壁之间具有空腔, 底座上设置有漏水孔 11, 集水筒的底端设置有连通孔 21, 蒸发 筒的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对通气孔 31, 32。 0021 如图 2。
11、、 图 3 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的实施例中, 底座 10 具有基板 101, 基板 101 上开设有连接通孔 102, 通常该通孔 102 开设在基板的中心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该 通孔还包括基板在连接通孔 102 的开孔处向与伞尖相连接的一侧延伸, 或向基板的双侧同 时延伸, 形成孔板 103, 用以容置和固定伞尖。在基板的其他位置这分布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11。同时, 基板 101 还向与集水筒 20 相连接的一侧延伸形成连接壁 104, 用于连接集水筒 20 和 / 或蒸发筒 30, 连接壁 104 的内壁截面形状与集水筒 20 的敞口的形状相适应, 连接壁 104的外壁截面形状。
12、与蒸发筒30的敞口的形状相适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该连接壁104 形成在基板的边缘处。集水筒 20 与连接壁 104 的内壁面相连, 蒸发筒 30 与连接壁 104 的 外壁面相连接, 这些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式连接、 卡扣式连接、 胀接式连接或其它任何恰当 的方式连接。底座基板 101 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 相应地集水筒 20 与蒸发筒 30 的 横截面形状也最好是圆形或椭圆形。 在集水筒20的底端开设有细小的连通孔21, 以时雨水 从集水筒滴入蒸发筒 30 内, 连通孔 21 的位置不限于附图 2、 3 所示的集水筒 20 底端的中心 位置, 而可以是在底端的任意位置, 只要能使。
13、雨水滴入蒸发筒 30 内即可 ; 而在蒸发筒 30 靠 近筒口 ( 蒸发筒的敞口 ) 的壁上, 还相向设置有一对或多对通气孔 31, 32, 以使空气流经蒸 发筒 30 内。 0022 在使用中, 将底座分别与集水筒和蒸发筒连接即装配成了雨水收集器 ( 如图 1、 图 4 所示 ), 将雨伞的伞尖插入到底座上的连接通孔内, 这样整个雨水收集器即连接在雨伞的 顶端。 打开雨伞时, 该收集器并不影响雨伞的使用, 当收起雨伞时, 在雨伞伞尖朝下的时候, 伞面上的雨水则顺着伞尖流向雨水收集器, 并进入到集水筒内 ; 进入到集水筒内的水在其 说 明 书 CN 102138721 B 4 3/3 页 5 。
14、底部经由细小的连通孔滴入到蒸发筒中, 由于蒸发筒的上部开设有一对通气孔, 空气经由 其中的一个通气孔进入到蒸发筒, 由于蒸发筒内套设有集水筒, 空气在蒸发筒内沿集水筒 的外壁穿行, 其中部分气流进入到底部并与蒸发筒内的雨水液面相接触, 不可避免地带上 液面的水蒸气, 筒内的空气穿行后经由另一个空气孔流出, 这样在蒸发筒内形成气流, 加速 了筒内雨水的挥发, 从而自动将蒸发筒内的雨水蒸发并散发到环境空气当中。尤其是当将 雨伞放置于空气流通的地方, 更会加速雨水的蒸发。 基于这种设计, 一方面收集在整个雨水 收集器中的雨水在雨伞的直立放置(伞尖朝下)过程中, 雨水不会留到地板上, 也不会从收 集器。
15、中流出, 另一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放置, 收集器中的雨水即自然挥发到环境空气中, 而 不会沉积在收集器内等待人工倾倒。 002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 还可在集水筒内填充吸水性材料22(如图3所示), 如海绵、 高 吸水树脂、 超吸水纤维等等, 这些吸水材料一方面加大集水筒的蓄水能力, 另一方面使得集 水筒内的雨水相对缓慢地滴入到蒸发筒内, 更加有利于蒸发筒内水分的快速挥发。 0024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 集水筒与底座是一体式连接, 即不可拆卸式连接, 在此情 况下, 蒸发筒可连接在底座上, 也可直接与集水筒的外壁可拆卸式相连 ( 如螺纹连接、 卡扣 连接或胀接等 )。再一优选的实施例中, 集。
16、水筒与底座之间是可拆卸式连接, 而蒸发筒则一 体式地设置在集水筒的外面, 该一体式设置方式可以是蒸发筒与集水筒在其敞口处相互闭 合 ; 也可以是集水筒的筒壁在其敞口处向外延伸并与蒸发筒敞口处的筒壁相融合为一体 ; 更可以是集水筒的外壁在某一位置向外突出形成凸缘, 经由该凸缘而与蒸发筒敞口处的筒 壁相融合为一体。 这些连接方式, 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雨水收集器的结构更加简单、 更易制 造和成型, 而使用中的装配也更加方便。 0025 以上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了描述, 但是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 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 前提。
17、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 语境词的语境 参数可以是其他形式, 语境词在候选窗的外观上可以与其他候选词看起来相同, 而实质上 不同(因为该语境词包含了语境参数)。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 准。 说 明 书 CN 102138721 B 5 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38721 B 6 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38721 B 7 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38721 B 8 4/4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38721 B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