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热饭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加热饭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42540.0 (22)申请日 2018.05.30 (71)申请人 秦耀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固驿镇 柏林桥村10组 (72)发明人 秦耀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李想 (51)Int.Cl. A45C 11/20(2006.01) A47J 36/24(2006.01) (54)发明名称 自加热饭盒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饭盒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自加 热饭盒, 包括盒盖、 容纳盒和加热盒;。
2、 所述盒盖与 容纳盒的开口端配合使用, 所述容纳盒的底端与 加热盒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加热 盒中设有水包和加热包; 所述水包置于加热包的 上部, 所述加热包的靠近水包的一侧上设有用于 刺破水包的凸起物。 本发明的自加热饭盒通过分 别容纳盒和加热盒的可拆卸连接, 水包和加热包 的上下分层设计以及加热包上的凸起物, 在便于 容纳盒和加热盒连接的同时实现了方便的将水 包中的水引入加热包中进行加热的作用, 本发明 的自加热饭盒具有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8402630 A 2018.08.17 CN 108402630 A 1.一种自。
3、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盒盖、 容纳盒和加热盒; 所述盒盖与容纳盒的开 口端配合使用, 所述容纳盒的底端与加热盒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加热盒中 设有水包和加热包; 所述水包置于加热包的上部, 所述加热包的靠近水包的一侧上设有用 于刺破水包的凸起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 底部外侧的第一螺纹和设于加热盒上部内侧的第二螺纹; 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拆卸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 底部外侧的卡件和分别设于加热盒上部内侧的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 。
4、所述第一 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沿加热盒内壁纵向分布; 使用时, 所述卡件与第一卡槽、 第二卡 槽和第三卡槽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物包括设于加热包上 的若干个尖刺组; 每个尖刺组包括第一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 第一尖刺、 第二尖刺和 第三尖刺分别与水包的距离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金属 层、 保温层、 真空层和第二金属层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盒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
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加热饭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包采用锡纸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402630 A 2 自加热饭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饭盒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自加热饭盒。 背景技术 0002 饭盒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餐具, 其用于携带熟食, 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在工 作地点或野外提供熟食。 0003 目前, 市场上销售各种各样的饭盒, 有普通饭盒和保温饭盒, 许多上班或外出旅游 的人由于各种原因, 常常从家里带饭吃, 用普通饭盒装的饭菜很快就变凉了, 即使用一些保 温饭盒装的饭菜, 时间久了饭菜也容易变凉, 不便于食用。 而若要加热。
6、, 则需要通过微波炉 等工具对已凉的熟食进行加热, 但不是经常都配备有这些工具的, 而且现有的自加热饭盒, 携带很不便, 使用时, 饭盒整体过热, 容易出现烫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加热饭盒。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自加热饭盒, 包括盒盖、 容纳盒和加热盒; 所述盒盖与容纳盒的开口端配合使 用, 所述容纳盒的底端与加热盒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加热盒中设有水包和 加热包; 所述水包置于加热包的上部, 所述加热包的靠近水包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刺破水包 的凸起物。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上下移。
7、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底部外侧的第一螺纹和设于加热盒 上部内侧的第二螺纹; 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拆卸连接。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底部外侧的卡件和分别设于加热盒 上部内侧的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 所述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沿加热盒 内壁纵向分布; 使用时, 所述卡件与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配合使用。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凸起物包括设于加热包上的若干个尖刺组; 每个尖刺组包括第一 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 第一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分别与水包的距离依次减小。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金属层、 保温层、。
8、 真空层和第二金属层制 成。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容纳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盒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 属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水包采用锡纸材料制成。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自加热饭盒通过分别容纳盒和加热盒的可拆卸连 接, 水包和加热包的上下分层设计以及加热包上的凸起物, 在便于容纳盒和加热盒连接的 同时实现了方便的将水包中的水引入加热包中进行加热的作用, 从而起到了便于加热食物 的作用; 同时本发明中的凸起物的设计方便了对发热量和加热速度的控制, 实现了根据不 同的保温或加热需要, 实现了对加热的速度和发热量的控制便于实际使用, 本发。
9、明的加热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402630 A 3 盒的盒壁采用多层保温结构设计, 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加热盒烫伤使用者的可能, 并使加热 盒内热量的使用更加充分合理。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的加热盒的盒壁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1-盒盖; 2-容纳盒; 3-加热盒; 4-第二金属层; 5-真空层; 6-保温层; 7-第一金 属层; 8-第三卡槽; 9-第一螺纹; 10-第二螺纹; 11-水包; 12-加热包; 13-。
10、第一尖刺; 14-第二 尖刺; 15-第三尖刺; 16-卡件; 17-第一卡槽; 18-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0020 加热包为现有技术。 加热包内部存有铁粉、 铝粉、 焦炭粉、 活性炭、 盐、 生石灰和碳 酸钠等组分, 其比例为公知技术。 0021 实施例1 0022 如图1、 2和图4所示的, 一种自加热饭盒, 包括盒盖、 容纳盒和加热盒; 所述盒盖与 容纳盒的开口端配合使用, 所述容纳盒的底端与加热盒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 述加热盒中设有水包和加热包; 所述水包置于加热包的上部, 所述加热包的靠近水包的一 侧上设有用。
11、于刺破水包的凸起物。 0023 如图1、 2和图4所示的, 一种自加热饭盒, 包括盒盖1、 容纳盒2和加热盒3; 所述盒盖 与容纳盒的开口处密封卡合; 容纳盒的底端与加热盒的上开口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连 接, 从而可以通过上下移动装置来调节容纳盒底端与加热盒中水包的距离来控制加热包发 热的速度和发热量, 从而实现根据实际保温或加热的需要起到控制发热包发热速度和发热 量的目的。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底部外侧的第一螺纹和设于加热盒 上部内侧的第二螺纹; 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可拆卸连接。 0025 具体地, 如图2所示,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底部外侧的第。
12、一螺纹9, 设 于加热盒内壁上侧的第二螺纹10, 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使用; 使用时第一螺纹旋入第 二螺纹, 随着容纳盒2的向下运动, 容纳盒的底部开始压迫水包, 然后水包与加热包上的凸 起物紧密接触, 直到凸起物刺破水包将水流入加热包内, 加热包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 量, 从而开始加热容纳盒,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旋转容纳盒和加热盒控制加热包发热的速 度和发热量。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凸起物包括设于加热包上的若干个尖刺组; 每个尖刺组包括第一 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 第一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分别与水包的距离依次减小。 0027 为了更好的控制加热包的发热速度和发热量, 所。
13、述凸起物为由三个尖刺组成的尖 刺组; 使用时, 随着容纳盒向下运动第一尖刺13刺破水包11, 从而水从第一尖刺附近流入加 热包, 从而加热包12开始加热; 当发热量不够时, 旋转容纳盒继续向下运动, 此时, 第一尖刺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402630 A 4 和第二尖刺14刺破水包, 出水量开始增大, 发热量加大, 当容纳盒继续向下运动时, 第一尖 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15均刺破水包, 此时出水量进一步加大, 发热量持续增大, 从而起 到加热容纳盒的作用; 从而本发明的凸起物起到了便于控制加热包发热量和发热速度的目 的。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
14、金属层7、 保温层6、 真空层5和第二金属 层4制成。 0029 为了保证加热盒中的热量能够最大限度的用于加热容纳盒的底部, 本发明将加热 盒的盒壁采用多层保温结构组成, 同时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手被烫伤; 为了更好的进行隔热 保温, 本实施例的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金属层、 保温层、 真空层和第二金属层连接而 成; 优选地,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不锈钢制成; 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 成; 0030 为了便于长期使用, 便于清洗; 所述容纳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盒的第 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31 进一步的, 所述水包采用锡纸材料制成。 0032 为了。
15、将加热包的热量更加均匀的传递至容纳盒的底部; 优选地, 水包采用锡纸制 成, 在加热包开始释放热量时, 通过锡纸的良好的导热作用, 传递至容纳盒的底部从而完成 均匀加热的目的。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一种自加热饭盒, 包括盒盖、 容纳盒和加热盒; 所 述盒盖与容纳盒的开口端配合使用, 所述容纳盒的底端与加热盒通过上下移动装置可拆卸 连接, 所述加热盒中设有水包和加热包; 所述水包置于加热包的上部, 所述加热包的靠近水 包的一侧上设有用于刺破水包的凸起物。 0035 所述上下移动装置包括设于容纳盒底部外侧的卡件和分别设于加热盒上部内侧 的第一卡槽17、 第。
16、二卡槽18和第三卡槽8; 所述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沿加热盒内 壁纵向分布; 使用时, 所述卡件与第一卡槽、 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配合使用。 0036 如图3所示, 当容纳盒2上的卡件放入第一卡槽时, 容纳盒的底部刚好压迫水包被 第一尖刺刺破, 从而缓慢使水和加热包缓慢反应; 释放热量起到保温的目的; 当容纳盒2上 的卡件放入第二卡槽时, 容纳盒的底部刚好压迫水包被第一尖刺和第二尖刺刺破, 进一步 的使较多量的水与加热包缓慢反应, 释放热量, 卡件16放入第三卡槽时, 容纳盒底部刚好压 迫水包被第一尖刺、 第二尖刺和第三尖刺刺破, 从而使水与加热包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快速 升温, 从而达到加。
17、热的目的。 0037 进一步的, 所述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金属层、 保温层、 真空层和第二金属层制 成。 0038 为了保证加热盒中的热量能够最大限度的用于加热容纳盒的底部, 本发明将加热 盒的盒壁采用多层保温结构组成, 同时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手被烫伤; 为了更好的进行隔热 保温, 本实施例的加热盒的盒壁依次由第一金属层、 保温层、 真空层和第二金属层连接而 成; 优选地, 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不锈钢制成; 保温层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 成; 0039 为了便于长期使用, 便于清洗; 所述容纳盒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加热盒的第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402630 A 5 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40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004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 种形式的产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 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402630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108402630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10840263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