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对小区下行信号的功率配置及发射方法,尤其涉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时分码分多址(TD-CDMA,TimeDivis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对支持小区分域(CP,Cell Portion)配置模式的实现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
背景技术
3GPP协议要求小区支持小区分域的配置模式。它是一种介于全宏基站组网和全射频拉远之间的组网手段。同一小区内的不同小区分域覆盖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小区分域使用不同型号的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 RemoteUnit)设备,而不同型号的RRU设备的发射能力并不相同,即RRU的下行发射功率范围不同。由此要求基站在不同小区分域上发射不同的功率。
通常,一个载波包括多个时隙,每一个时隙又包含多条码道,这些时隙和码道通过使用直接扩谱技术来共享同一射频信道。以码道和时隙确定的资源单元为单位来作为资源分配给用户使用。为解决CDMA系统单载波容量有限的问题,采用多载波方案来提高频谱效率,即在一个小区提供多个连续的载波,每个小区以其中一个载波为主载波,系统在主载波上提供广播信道、上行物理信道,下行物理信道以及其它公共信道,用于系统信息广播和终端接入;而在其它辅载波上,只提供业务信道。由此,由多个小区分域组成的小区,在所有小区分域配置的功率按层有如下关系:
1)小区配置的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等于该小区所有载波时隙功率之和;
2)每一个载波时隙功率等于所有码道功率之和。
但是3GPP协议中的基站应用部分(NBAP,Node B Application Part)消息在小区建立或者无线链路建立时配置的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只包含了单个小区分域的多天线下行发射功率,并没有对每个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功率分开进行配置。这就需要基站通过这个功率来转化成各个小区分域所需要配置的功率。
简单的方法是在各小区分域不发生功率过载保护的情况下,依照同一用户的码道在各个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完全相等的原则进行配置。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选择较小发射功率能力的小区分域作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配置功率的参考小区分域时,则下行发射能力较大的小区分域的功率就会被浪费;而当选择下行发射能力较大的小区分域作为RNC配置功率的参考小区分域时,则下行发射能力小的小区分域的功率很容易发生过载保护。
显然,上述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基站支持小区分域配置模式的高性能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小区下行信号的功率配置及发射方法,使得基站能够把配置的小区下行功率根据本地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能力做必要的功率偏差修正,从而得到各小区分域的实际配置功率,由此精准可靠地进行小区下行信号的发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能够补偿各小区分域发射能力的不同所带来的性能影响,且能避免基站的载波时隙发射功率过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区分域配置下的小区实现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包括:
a、基站侧根据小区最大发射功率,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得到各小区分域的实际配置功率;将各小区分域的实际配置功率进行过载保护处理,以保证同一小区内各小区分域的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总和不超过各小区分域的本地天线通道发射能力,从而确定最终的各小区分域地下行载波时隙功率和相应的小区功率;然后利用非小区分域配置下小区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得到在参考小区分域内的虚拟码道功率;再对虚拟码道功率分别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得到各小区分域内各载波实际的码道功率;
b、基站侧依据各小区分域相应的小区功率、下行载波时隙功率及其下行码道功率进行小区下行信号的发射。
进一步地,步骤a包括:
a1、基站侧根据基站应用部分NBAP在小区建立时提供的小区最大发射功率,通过补偿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能力偏差,折算出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及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
a2、当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之和超过小区分域的本地天线通道发射能力即过载时,基站侧对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做过载保护处理,重新折算出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并依据重新折算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进行该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否则,直接根据步骤a1的折算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进行该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
a3、基站将利用小区在非小区分域配置下的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获得的各小区分域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为上限,对提取的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物理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之和进行过载保护处理,从而获得各虚拟小区分域内的下行码道功率值,然后对各虚拟小区分域内的下行码道功率值分别补偿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能力偏差,配置出实际的各小区分域内下行码道功率。
进一步地,步骤(a1)包括:
a1-1、选择一小区的参考小区分域,计算配置给参考小区分域的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ell[R];
a1-2、以PMaxcfgCell[R]为准,由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最大功率PMaxAntCh[i]计算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POffSet[i];
a1-3、对参考小区分域的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ell[R]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POffSet[i],得到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ell[i];
a1-4、对参考小区分域的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R,j]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POffSet[i],得到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
其中,i=1,2,...L,L为小区内小区分域的数目;j=1,2,...M,M为小区分域的下行载波数目;R代表所述参考小区分域。
进一步地,
步骤a1-1按最佳方式选取参考小区分域;即:以所有天线通道发送功率总和最大的小区分域为所述参考小区分域;或者,以达到一定标增益值的小区分域为参考小区分域;或者固定其中任一小区分域为参考小区分域。
进一步地,步骤a1-1按下列公式计算PMaxcfgCell[R]:
PMaxcfgCell[R](dB)=PMxCfgCell(dB)-10*log(NAnt[R])
式中:PMaxcfgCell[R](dB)为PMaxcfgCell[R]的dBm值;PMxCfgCell(dB)为基站接收到的根据参考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的dBm值;NAnt[R]为参考小区分域的天线数目;
步骤a1-2按照下列公式计算POffSet[i]:
POffSet[i](dB)=PMaxAntCh[i](dB)-PMaxAntCh[R](dB)
式中,POffSet[i](dB)为POffSet[i]的dBm值;PMaxAntCh[i](dB)为第i个小区分域的下行单天线通道最大发射功率的dBm值;PMaxAntCh[R](dB)为参考小区分域的下行单天线通道本地最大发送功率dBm值;
步骤a1-3按照下列公式计算PMaxCfgCell[i]:
PMaxCfgCell[i](dB)=PMaxcfgCell[R](dB)+POffSet[i](dB)
式中:PMaxCfgCell[i](dB)为PMaxCfgCell[i]的dBm值;
步骤a1-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PMaxCfgCarrTs[i,j]:
PMaxCfgCarrTs[i,j](dB)=PMaxCfgCarrTs[R,j](dB)+POffset[i](dB)
式中:PMaxCfgCarrTs[i,j](dB)为PMaxCfgCarrTs[i,j]的dBm值;PMaxCfgCarrTs[R,j](dB)为基站根据接收的PMaxCfgCell计算得到的参考小区分域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dBm值。
进一步地,步骤a2包括:
a2-1、如果小区已经建立,则执行步骤(a2-2)计算各小区分域各载波时隙的最大功率;否则,各小区分域各载波时隙的最大功率置为0;
a2-2、当时,表示过载,须将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缩小为PMaxCarrTs[i,j],使得成立;PMaxCarrTs[i,j]即为重新折算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ell[i]即为重新折算后的各小区分域的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否则,则不对PMaxCfgCarrTs[i,j]缩小;
a2-3、当小区已经建立,第i个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为:PMaxCell[i]=MIN(PMaxAntCh[i],PMaxCfgCell[i])
式中,MIN表示取PMaxAntCh[i],PMaxCfgCell[i]中最小值。
进一步地,步骤a2-2按下列公式将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等比缩小:
PMaxCarrTs[i,j](dB)=PMaxCfgCarrTs[i,j](dB)-MAX(0,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
式中,MAX表示取参数中最大值,即:
如果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MAX取值=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即表示过载,则须将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等比缩小MAX取值,以重新折算PMaxCarrTs[i,j]和PMaxCell[i];否则,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和不需缩小。
进一步地,步骤a2-2将所述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i,j]缩小,是按载波优先级别进行不同程度的缩小,使得PMaxCell[i]=Σj=1MPMaxCarrTs[i,j]≤PMaxAntCh[i].]]>
进一步地,步骤a3进一步包括:
a3-1、将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arrTs[i,j]去掉相应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POffSet[i],得到相应小区分域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PMaxCarrTV[i,j],作为各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之和的过载保护上限;
a3-2、提取基站侧接收的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物理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PPhch[R,j,k],其中k为码道序号;
a3-3、将参考小区分域的所有N个码道功率PPhch[R,j,k]之和[R,j,k]分别以各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PMaxCarrTV[i,j]为限做功率过载保护处理,得到虚拟小区分域内的码道功率PPhchV[i,j,k];即:
Σk=1NPPhch[R,j,k]≤PMaxCarrTV[i,j]=Σk=1NPPhchV[i,j,k]]]>
并将参考小区分域的PPhchV[R,j,k]作为下一个PPhch[R,j,k]存储;
a3-4、将PPhchV[i,j,k]补偿各小区分域的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POffSet[i],得到实际的各小区分域码道发射功率。
进一步地,
步骤a3-1按照下列公式得到PMaxCarrTV[i,j]:
PMaxCarrTV[i,j](dB)=PMaxCarrTs[i,j](dB)-POffset[i](dB)]]>
式中:PMaxCarrTV[i,j](dB)为PMaxCarrTV[i,j]的dBm值;
步骤a3-2PPhch[R,j,k]在初始时刻是由NBAP配置的参考小区分域各码道发射功率的初始值;
步骤a3-4按照下列公式得到实际的各小区分域码道发射功率PPhch[i,j,k]:
PPhch[i,j,k](dB)=PPhchV[i,j,k](dB)+POffSet[i](dB);]]>
式中:PPhch[i,j,k](dB)为PPhch[i,j,k]的dBm值。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使得基站能将配置的小区下行功率根据本地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能力差异做必要的功率偏差修正,既能补偿因各小区分域单天线通道发射能力的不同而带来的性能影响,亦能避免基站的载波时隙发射功率超过天线通道能力而发生过载,同时还避免了过多复杂的计算,使得处理过程大大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计算下行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和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计算下行物理码道功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包括:
a、基站侧根据小区最大发射功率,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得到各小区分域的实际配置功率;将所述各小区分域的实际配置功率进行过载保护处理,以保证同一小区内各小区分域的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总和不超过各小区分域的本地天线通道发射能力,从而确定最终的各小区分域的下行载波时隙功率和相应的小区功率;然后利用非小区分域配置下小区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得到在参考小区分域内的虚拟码道功率;再对所述虚拟码道功率分别补偿所述各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得到各小区分域内各载波实际的码道功率;
b、基站侧依据所述各小区分域相应的小区功率、下行载波时隙功率及其所述下行码道功率进行小区下行信号的发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来引入两个概念:
参考小区分域:为补偿各小区分域之间的功率能力偏差,而将某一小区分域功率能力选定为参考基准,其它小区分域以此参考基准计算功率偏差,从而进行小区分域功率偏差补偿和实际功率的配置。该功率能力选为参考基准的小区分域即为参考小区分域。
虚拟小区分域:在配置小区分域下行物理码道功率时,针对小区分域多载波、多个码道的复杂情况,为简化运算及存储操作而引入的利用小区在非小区分域配置时的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获得的小区分域的下行码道功率,即虚拟小区分域的下行码道功率。
本发明的实现小区分域配置的小区下行信号发射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10:基站根据NBAP在小区建立时提供的一个小区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补偿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发射能力的偏差,折算出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及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
120:若小区分域下行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之和超过各小区分域本地天线发射能力,则对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做过载保护处理,即等比缩小或按载波优先级别缩小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重新折算出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并将重新折算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作为该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否则,直接将步骤110折算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功率作为该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
130:基站利用小区在非小区分域配置时的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获得虚拟小区分域内的下行各码道功率;
首先将上述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去掉该各小区分域下行发射能力偏差补偿,得到各小区分域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作为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之和的过载保护上限;
然后提取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各载波各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并求其和值,当该和值分别大于各虚拟小区分域的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即过载时,则将各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进行等比缩小或按码道优先级别不同程度地缩小等方法,使其总和小于等于小区分域的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从而得到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
上述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各载波各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在初始时刻是基站获取的由NBAP配置的参考小区分域各码道发射功率的初始值。
140:对各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的配置值分别补偿各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配置出实际的各小区分域内下行各载波时隙的各码道功率;
150:基站依据配置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及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的最大发射功率及其各码道功率进行小区下行信号的发射。
以下结合一个应用实例对上述方法流程步骤进行详细解释及说明。
首先引入以下参数。在引入的下列参数中,功率的dBm值是指,假设功率值为PW,则功率的dBm值P(dB)=10log PW。之所以取各功率的dBm值,是因为在运算中可以把较为复杂的乘除运算转换成对数的加减运算,由此降低了运算复杂度。
PMaxAntCh[i](dB):为第i个小区分域的下行单天线通道最大发射功率的dBm值。
PMaxCfgCell(dB):为基站接收到的根据某一个参考小区分域配置的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dBm值。
PMaxCfgCarrTs(dB):为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axCfgCell计算得到的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dBm值。同一小区M个载波的时隙最大发射功率的代数值和为PMaxCfgCell的代数值。即:
PMaxCfgCell=Σj=1MPMaxCfgCarrTs[j];]]>
式中:
j为小区分域载波序号,M为载波数目。
譬如基站所辖的一个小区里有两个小区分域:A小区分域、B小区分域;每个小区分域下行载波数目为3,每个载波上有16个码道。其中:
A小区分域:下行信号发射共有6根天线,单位天线功率为1mw/根;
B小区分域:下行信号发射共有2根天线,单位天线功率为5mw/根;
NBAP在该小区建立时提供了一个小区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为8mw,并且还提供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载波1、载波2及载波3发射功率PMaxCfgCarrTs(dB)分别为2mw、4mw、2mw。
首先,按照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计算小区分域A、B各下行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和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即图1中步骤110、120),包括如下步骤:
210:选取参考小区分域;
在此,以最佳方式选取参考小区分域,即:以所有天线通道发送功率总和最大的小区分域为参考小区分域;或者,以达到一定标增益值的小区分域为参考小区分域;或者,固定其中任一小区分域为参考小区分域。
在本实例中,如果按所有天线通道发送功率总和最大的小区分域原则选取,则将B小区分域(所有天线通道发送功率总和=2根×5mw/根=10mw)选为参考小区分域。
基站将PMaxCfgCell(dB)作为配置给选取的参考小区分域B的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
在进行下一步骤之前,须按下公式(1)、公式(2)分别计算配置给参考小区分域的单天线最大功率dBm值:
PMaxcfgCell[R](dB)=PMxCfgCell(dB)-10*log(NAnt[R]) (1)
PMaxCfgCarrTs[R,j](dB)=PmaxCfgCarrTs[j](dB)-10*log(NAnt[R]) (2)
式中,NAnt[R]为参考小区分域的天线数。
在本实例中,配置给参考小区分域B的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dBm值等于:
PMaxcfgCell[B](dB)=10log8-10log2=10log4;
即参考小区分域B的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为4mw。
PMaxCfgCarrTs[B,1](dB)=10log2-10log2=10log1;
PMaxCfgCarrTs[B,2](dB)=10log4-10log2=10log2;
PMAxCfgCarrTs[B,3](dB)=10log2-10log2=10log1;
即参考小区分域B的下行单天线3个载波时隙的最大发射功率分别为1mw、2mw、1mw。
220:按公式(3)计算各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dBm值;
POffSet[i](dB)=PMaxAntCh[i](dB)-PMaxAntCh[R](dB) (3)
其中,PMaxAntCh[R](dB)为参考小区分域的下行单天线通道本地最大发送功率dBm值。
在本实例中,小区分域A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dBm值等于:
POffSet[A](dB)=PMaxAntCh[A](dB)-PMaxAntCh[B](dB)=10log1-10log5=10log(1/5);
POffSet[B](dB)=PMaxAntCh[B](dB)-PMaxAntCh[B](dB)=10log1=0;
230:计算对应上层配置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
按公式(4)通过补偿小区分域的单天线通道功率能力偏差计算:
PMaxCfgCell[i](dB)=PMaxcfgCell[R](dB)+POffSet[i](dB) (4)
在本实例中,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分别等于:
PMaxCfgCell[A](dB)=PMaxcfgCell[B](dB)+POffSet[A](dB)
=10log4+10log(1/5)=10log(4/5);
PMaxCfgCell[B](dB)=10log4;
240:按公式(5)计算对应上层配置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dBm值;
PMaxCfgCarrTs[i,j](dB)=PMaxCfgCarrTs[R,j](dB)+POffset[i](dB) (5)
在本实例中,各小区分域下行3个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dBm值分别为:
PMaxCfgCarrTs[A,1](dB)=PMaxCfgCarrTs[B,1](dB)+POffset[A](dB)=10log1+10log(4/5)=10log(4/5);
即小区分域A下行第一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4/5=0.8mw。
PMaxCfgCarrTs[A,2](dB)=PMaxCfgCarrTs[B,2](dB)+POffset[A](dB)=10log2+10log(4/5)=10log(8/5);
即小区分域A下行第二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8/5=1.6mw。
PMaxCfgCarrTs[A,3](dB)=PMaxCfgCarrTs[B,3](dB)+POffset[A](dB)=10log1+10log(4/5)=10log(4/5);
即小区分域A下行第三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4/5=0.8mw。
PMaxCfgCarrTs[B,1](dB)=PMaxCfgCarrTs[B,1](dB)+POffset[B](dB)=10log1+0=10log1;
即小区分域B下行第一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1mw。
PMaxCfgCarrTs[B,2](dB)=PMaxCfgCarrTs[B,2](dB)+POffset[B](dB)=10log2+0=10log2;
即小区分域B下行第二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2mw。
PMaxCfgCarrTs[B,3](dB)=PMaxCfgCarrTs[B,3](dB)+POffset[B](dB)=10log1+0=10log1;
即小区分域B下行第三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配置值为1mw。
250:根据小区是否建立计算实际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各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
如果小区已经建立,则需计算各载波时隙的最大功率。否则,各载波时隙的最大功率置为0。
对时隙0,由于辅载波不配置功率,主载波时隙的最大发射功率为PMaxAntCh[i(dB)。对于非时隙0,下行第i小区分域的第j个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按下式计算:
PMaxCarrTs[i,j](dB)=PMaxCfgCarrTs[i,j](dB)-MAX(0,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 (6)
式中,MAX(0,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表示:如果小区分域配置功率PMaxCfgCell[i](dB)大于单天线通道能力PMaxAntCh[i](dB),则需要把配置的载波功率功率进行等比缩小或按载波优先级别不同程度缩小。MAX表示取两者中较大值,即如果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取值=PMaxCfgCell[i](dB)-PMaxAntCh[i](dB),表示小区分域下行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之和过载,则配置的载波功率功率须缩小以进行过载保护;反之,取值0,表示小区分域下行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之和未超过各小区分域本地天线发射能力即未过载,则配置的载波功率功率不必做过载保护处理。
在本实例中,如果小区已经建立,且对于非时隙0,各小区分域的下行各个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等于:
PMaxCarrTs[A,1](dB)=PMaxCfgCarrTs[A,1](dB)-MAX(0,PMaxCfgCell[A](dB)-PMaxAntCh[A])(dB)
=10log(4/5)-MAX(0,10log(4/5)-10log1)=10log(4/5);
PMaxCarrTs[A,2](dB)=PMaxCfgCarrTs[A,2](dB)-MAX(0,PMaxCfgCell[A](dB)-PMaxAntCh[A])(dB)
=10log(8/5)-MAX(0,10log(4/5)-10log1)=10log(8/5);
PMaxCarrTs[A,3](dB)=PMaxCfgCarrTs[A,3](dB)-MAX(0,PMaxCfgCell[A](dB)-PMaxAntCh[A])(dB)
=10log(4/5)-MAX(0,10log(4/5)-10log1)=10log(4/5);
即小区分域A的下行第一、二、三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分别等于0.8mw、1.6mw、0.8mw。由于小区分域A下行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之和(3.2mw)未过载(24/5mw=4.8mw),故配置的各载波时隙功率不需缩小。
PMaxCarrTs[B,1](dB)=PMaxCfgCarrTs[B,1](dB)-MAX(0,PMaxCfgCell[B](dB)-PMaxAntCh[B])(dB)
=10log1-MAX(0,10log4-10log5)=10log1;
PMaxCarrTs[B,2](dB)=PMaxCfgCarrTs[B,2](dB)-MAX(0,PMaxCfgCell[B](dB)-PMaxAntCh[B])(dB)
=10log2-MAX(0,10log4-10log 5)=10log2;
PMaxCarrTs[B,3](dB)=PMaxCfgCarrTs[B,3](dB)-MAX(0,PMaxCfgCell[B](dB)-PMaxAntCh[B])(dB)
=10log1-MAX(0,10log4-10log5)=10log1;
即小区分域B的下行第一、二、三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分别等于1mw、2mw、1mw。由于小区分域B下行多载波时隙发射功率之和(4mw)未过载(8mw),故配置的各载波时隙功率不需缩小。
260:根据小区是否建立计算实际的各小区分域下行单天线最大功率,作为各小区分域的小区下行最大发射功率配置。
如果小区已经建立,则需计算小区时隙最大功率。否则,小区时隙最大功率置为0。对时隙0,小区时隙发送功率等于PMaxAntCh[i](dB)。对于非时隙0,则下行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等于
PMaxCell[i](dB)=MIN(PMaxAntCh[i](dB),PMaxCfgCell[i](dB)) (7)
式中,MIN表示取两个参数中较小值。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小区已经建立,且对于非时隙0,则下行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分别对于小区分域A、B的实际值等于:
PMaxCell[A](dB)=MIN(PMaxAntCh[A](dB),PMaxCfgCell[A](dB))
=MIN(10log1,10log(4/5))=10log(4/5);
PMaxCell[B](dB)=MIN(PMaxAntCh[B](dB),PMaxCfgCell[B](dB))
=MIN(10log5,10log4)=10log4;
即:
小区分域A对应于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8mw的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折算为:6根×(4/5)mw/根=4.8mw;
小区分域B对应于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8mw的多天线最大发射功率实际值折算为:2根×4mw/根=8mw。
完成上述配置小区分域A、B各下行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和对应全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后,按照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计算各小区分域下行各物理码道功率(即图1中步骤130、140)。
由于各小区分域上的所有码道功率PPhch[R,j,k]的配置与载波无关,即所有载波上N个码道的发射功率的配置均可用图3所示方法,因此在下列方法的叙述中仅以各小区分域的第一载波为例来叙述,包括如下步骤:
310:计算各小区分域的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
将由图2流程得到第i个小区分域的下行载波时隙最大发送功率PMaxCarrTs[i,j](dB)去掉该小区分域下行发射能力偏差补偿,即公式(8),得到该小区分域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作为虚拟小区分域内各码道功率之和的过载保护上限;
PMaxCarrTV[i,j](dB)=PMaxCarrTs[i,j](i,j)-POffset[i](dB)---(8)]]>
在本实例中,小区分域A、B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分别计算为:
PMaxCarrTV[A,1](dB)=PMaxCarrTs[A,1](dB)-POffset[A](dB)=10log(4/5)-10log(1/5)=10log4;]]>
即小区分域A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为4mw。
PMaxCarrTV[B,1](dB)=PMaxCarrTs[B,1](dB)-POffset[B](dB)=10log1;]]>
即小区分域B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发射功率为1mw。
320:提取基站接收到的参考小区分域上承载的下行物理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PPhch[R,j,k],其中k为码道序号;
330:将参考小区分域上的所有N个码道功率PPhch[R,j,k]之和分别以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PMaxCarrTV[i,j]为限做功率过载保护处理,得到虚拟小区分域内的码道功率PPhchV[i,j,k];即
Σk=1NPPhch[R,j,k](dB)≤PMaxCarrTV[i,j](dB)=Σk=1NPPhchV[i,j,k](dB);---(9)]]>
在本实例中,假设提取的参考小区分域上的各下行物理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PPhch[R,j,k](dB)均为10log2,则实际算出16个码道发射功率历史值之和:
Σk=116PPhch[R,1,k](dB)=10log(2×16)=10log32;]]>
分别超过虚拟小区A的虚拟载波时隙最大功率10log4、虚拟小区B的虚拟载波最大功率10log1,即表示过载,因此需对PPhch[R,1,k](dB)(k=1,2,...16)分别以10log4、10log1为限进行等比缩小,以使式(9)成立,即:
Σk=116PPhChV[R,1,k](dB)=10log(32/8)=10log4;]]>
Σk=116PPhChV[R,1,k](dB)=10log(32/32)=10log1;]]>
则由此得出新的:
相应于小区分域A码道功率dBm值PPhChV[R,1,k](dB)(k=1,2,...16)为:10log(4/16)=10log(1/4);
相应于小区分域B码道功率dBm值PPhChV[R,1,k](dB)(k=1,2,...16)为10log(1/16)。
参考小区分域B上的所有16个码道功率值10log(1/16)将作为下一个历史值存储。
340:将过载保护得到的PPhchV[i,j,k]补偿第i个小区分域的功率偏差(即小区分域下行发射能力偏差),得到实际的第i个小区分域码道发射功率dBm值。
PPhch[i,j,k](dB)=PPhchV[i,j,k](dB)+POffSet[i](dB)---(11)]]>
在本实例中,按照式(11)分别折算到小区分域A、B得到实际码道发射功率dBm值:
PPhch[A,1,k]=PPhchV[A,1,k]+POffSet[A]=10log(1/4)+10log(1/5)=10log(1/20);]]>
PPhch[B,1,k]=PPhchV[B,1,k]+POffSet[B]=PPhchV[B,1,k]=10log(1/16);]]>
各小区分域的其它载波中各物理码道的功率配置与上述方法相同,故此不再赘述。
以往,计算在各个小区分域内的下行码道功率,按照每个小区分域3个载波、每个载波16码道分别进行计算,不论是参数的存取量还是运算量都非常大,因此处理相当复杂。本发明简单地利用小区在非小区分域配置下的计算下行码道功率的方法,先得到在虚拟小区分域内的码道功率,然后再分别补偿各小区分域带来的功率偏差,使得参数的存取量还是运算量明显下降,从而大大简化了处理过程。
综上,基站根据上述方法配置多载波小区在小区分域配置下的下行载波时隙最大功率和小区下行最大功率以及下行物理码道发射功率,并依此进行下行信号发射,既补偿了因各小区分域单天线通道发射能力的不同而带来的性能影响,亦避免了基站的载波时隙发射功率过载,同时还避免了过多复杂的计算,使得处理过程大大简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