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的非固定式遮阳罩,尤指一种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结构。
摩托车已经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一般的摩托车最明显的缺点,是其不具有遮风避雨的功能,在不良天气时,摩托车驾驶者必须忍受风吹雨打之苦,而天气良好时,又必须忍受日晒,不仅使得骑乘者感到不舒适,而且还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最近市面上在一些速克达型摩托车上设置一个固定的遮阳篷,该遮阳篷可使摩托车驾驶者免于风吹、雨淋、日晒的痛苦,从而增进骑乘摩托车的舒适性。但是该种遮阳篷通常必须将摩托车原有的车壳拆卸,才能够将该活动式敝篷安装在摩托车之上。而且,上述遮阳篷只能够固定地架设于摩托车的车身之上,却无法随着气候的状况调整遮阳篷的遮阳状况,所以当不需要使用遮阳篷的时候,该遮阳篷反而成为一个累赘。
本发明人有鉴于习用的摩托车遮阳篷的上述缺点,经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终于研制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随着天气状况的不同,以及驾驶者的需求,调整遮蔽状态的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敝篷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易装设于摩托车地车身上,且拆装容易的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蔽蓬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内容:
一种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结构,其包括:一整流罩组,它设有一整流罩、一挡风镜、借附设的固定点可固定于摩托车车架上;一整流罩组,其上方设置有一活动顶篷,该活动顶篷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活动式车篷,是呈圆拱状扇形,其两侧底端共同借由两拴轴以可前后摆动的方式枢接于整流罩上,且可拉开共同地组合成为一个覆盖于该整流罩组上方的罩体,且可重叠地收合置放在整流罩组的后方。
其组装简便,可遮风蔽雨,使摩托车驾驶者免受风吹日晒之苦。
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部件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A至图1D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可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结构的外观的四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车篷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活动式敞篷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式敞篷结构与一摩托车组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一市售摩托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式敞篷结构与一市售摩托车分离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式敞篷结构与一摩托车组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式敞篷结构与一市售摩托车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图6A至图6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车门扣组的构造立体示意图。
图7A至图7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车篷闩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8A至图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顶篷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1A至图3所示,本发明可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结构实施例包括:一组车篷架100、一组整流罩200、及一组装置于该整流罩组200之上的活动顶篷300。
如图2所示,上述车篷架100设有一底架110、一挡风镜架130及一椅背150,其中底架110的构造是配合一般摩托车的底盘构造,而成为前后高起而中间凹下的结构。该底架110是设有若干个接点111、112、114,该若干接点111、112、114可借由螺丝或其他连接部件固定于一摩托车车架的固定点431、432、433之上(如图4B所示),而将该底架装置于摩托车车架之上。
上述挡风镜架130是设置于底架110前段的上方,该挡风镜架130是配合挡风镜的形状而制成拱形。而椅背150是借由一横杆装置于底架110的后段,以供驾驶者的背部躺靠。另外,该椅背150的设置并非必要,可以根据需要予以取消。
此外,上述底架110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接点111、112、113是可改成可以改变位置的活动式连接装置,以使该底架110可以装置在多种不同机型的摩托车车架之上。
如图1A至图1B及图3所示,上述整流罩组200包括一前整流罩210,其装置于前述的底架110的前段部分,及一挡风镜220,是设置于挡风镜架130上,及一后整流罩230,是设置于该底架110的后段部分。上述整流罩组200的两侧边成中空状,以供驾驶者由摩托车的两侧边上下摩托车。上述挡风镜220之上附设有通风口221、把手护罩222及防水弧边223,且后整流罩230的后方可以装设一个容置箱231。该容置箱231可视摩托车的用途而改为行李箱、邮箱、货物箱等不同用途的箱子,也可以取消。
本实施例中,上述整流罩组200是采用圆弧造型,但实际运用时,该整流罩组200还可以改为斜面,或者是其他的几何形状。
另外,在此必须强调车篷架100并非必要,该整流罩组200还可以于其内部加设肋条或者是直接增加其厚度,以使该整流罩组200具有较佳的强度,并可取代车篷架的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以取消车篷架的设置。
整流罩组200的上方可装设前述的活动顶篷300。该活动顶篷300包括有三片透明的第一、二、三车篷310、320、330及两片侧门340、350。本发明的最大特点,在于第一、二、三车篷310、320、330是共同借由两个拴轴143枢接于车篷架100的两侧边,且该若干车篷可拉起共同组成一个覆盖于整流罩组200上方空间且可将驾驶者的身体包覆的完整罩体,或者是相互地叠合在一起,而使该整流罩组200上方的空间完全的开放。
如图3所示,上述车篷310、320、330是概呈圆弧状扇形,且可以前述的拴轴143为中心而前后摆动。其第一车篷310的内部可装设一个车篷护架311,该车篷护架311是枢接于前述的拴轴143之上,其主要的作用是可用以增加第一车篷310的强度。上述车篷护架311可在不妨碍视线的状况下于护架上设置防震发泡材料,用以保护驾驶者的头部。
上述车篷护架311及第二、第三车篷320、330的前缘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二个门把312、321、331,以供驾驶者用手拉动该第一、二、三车篷310、320、330,使其组合成为一个完全覆盖于整流罩组200上方的完整罩体。因此,能使驾驶者可视天气的状况调整活动顶篷300的遮蔽状态,以适合于各种骑乘状况。
在此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上述活动顶篷300的车篷数量并不限于该实施例中所用的三片式的构造,该车篷的数量实际上还可以增减。另外前述的第一车篷310还可以通过增加其厚度,或者是增加肋条的方式增加其强度,以省略前述的车篷架311。
如图8A至图8C所示,当天气状况恶劣时,驾驶者可将活动顶篷300完全拉上,以使驾驶者可以避免风吹雨淋之苦。而当天气状况温和时,驾驶者可将活动顶篷300完全拉开,以使驾驶者可以具有较佳的视野,并避免成为骑乘摩托车时的累赘。
如图2及图3所示,上述车篷护架311的前缘两侧还设置有两个车篷闩313,且于该防风镜架130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车篷扣135。当活动顶篷300拉起时,该两车篷闩313可与上述两车篷扣135相互扣合,而将活动顶篷300固定。
如图2及图3所示,侧门340、350是借由螺拴固定于两个车门杆120、170之上,该两车门杆120、170是水平地枢接于前述的挡风镜架130的两侧,而使上述两侧门340、350可以水平地开启。另外于底架110的两侧边设置有两个车门扣组140、160,该两车门扣组140、160可在两车门340、350关上时与该两车门杆120、170的末端扣合,以防止两侧门340、350开启。
本发明的装置于摩托车上的活动式敞篷与习用的固定式摩托车遮阳篷相比较,其组装上更为方便,且可以迅速地装置于摩托车的车身之上,而且,本发明可以随着天气状况的不同,以及驾驶者的需求调整前述活动顶篷的遮蔽状态,因此不仅可使装设该活动式敞篷的摩托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而且还可在不必要的时候将该活动顶篷300收起,以一般正常状态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