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更换X线胶片的装置。特别地,本发明属于一种用新的即未曝光的X线胶片自动更换装在底片盒中的X线胶片的设备。 为了避免在外界光线下曝光,通常把用于X线记录的胶片单独装在平的底片盒内,并且这样输送和装进X线机。X线底片盒通常包括用于增强胶片感光性的感光纸。
诊察患者时,为了获取患者的X线摄片,常常需要把X线机移到适当位置。例如,在患者不能够移动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装有胶片的X线底片盒送到X线机所在位置,胶片曝光以后,需要把X线底片盒送到换片装置,用新的即未曝光的胶片更换已曝光的胶片。虽然胶片本身的重量比较轻,但是X线底片盒却又大又重。因此,不容易同时传送大量X线底片盒。因而需要简化这种X线胶片的装卸操作。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使换片装置可以移动,以便使其能够与X线机一起移动,而且能够把X线胶片都装在换片装置中运送,并利用该换片装置把每张胶片装入实际的X线记录位置的X线底片盒,从而减少所需的X线底片盒数目。
为此目的,需要一种小巧的自动换片装置。但是,传统的换片装置却在水平方向占据很大空间,因为X线底片盒水平地插入换片装置,而且胶片的取出也是沿水平方向。另外,典型的传统换片机构需要有从底片盒中取出已曝光胶片的功能和把未曝光胶片装入底片盒中的功能,这使得换片机构的结构复杂化。因而至今不能获得满足前述要求的简化的换片装置。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的换片机构和缩小的总体尺寸的X线胶片自动换片装置。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X线胶片自动换片装置:其中装X线底片盒部分和装胶片部分一个在另一个上面,从而减小了换片装置在水平方向所占据的空间,而且利用重力从X线底片盒中取出胶片,从而简化了换片机构的结构,得以缩小装置的总体尺寸。
从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将会更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X线胶片自动换片装置的垂直侧剖视图。
图2是可用于本发明的一种胶片盒实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盒的剖视图。
图4是另一种胶片盒实例的剖视图。
图5表示从图1中箭头A方向观看的图1中所示装置的一部分。
图6和图7是图1中所示装置的垂直侧剖视图。
图8是便于从图2中所示一类胶片盒中取出胶片的装置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X线胶片自动换片装置的垂直侧剖视图。
在图1中,外壳1的顶部有用于插入X线底片盒的槽2。槽2由活门3开关,活门3由所需要的任何类型的致动器4移动。本装置这样设置:在把一只X光底片盒插入外壳1之后,活门3封闭槽2,以防止外界光进入外壳1。活门3不必限于由致动器操纵,它可由胶皮代替,这种胶皮能使X线底片盒通过,并在底片盒通过以后靠其弹性返回其原先位置,以便遮断外界光。
图2表示将要插入槽2的X线底片盒5的一种实例。底片盒5由铰接在一起的两半6和7组成,6一半构成底片盒5的盒体,另一半7构成底片盒的盖。两半6和7弯成相对的凸形,但是当闭合底片盒5时,它们产生弹性变形以致变平。两半6和7都装有已知的锁闩(未示出),从而使两半6和7能够保持在闭合状态。
7一半装有闩钮8,以便拉动闩钮8打开作为盖的一半7。按以上所述设计的X线底片盒5具有这些优点:当把胶片11夹在两半6和7之间时,在底片盒5完全闭合之前,盒5就能够夹紧胶片上部,即如图3中所示的胶片11靠近铰链部分。如下所述,盒5的这一优点对于本发明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方法不必限于图2和图3中所示,可以采用各种装置和结构。例如,如图4中所示,可以在由平的两半构成的X线底片盒1的铰链附近设置可弹性变形的窄条10。
再参照图1,X线底片盒支承装置13装在外壳1中可绕销轴14转动。底片盒导向壁15固定在支承装置13上,可移动导向件16装在支承装置13上可绕销轴17转动。可移动导向件16有底片盒导向壁18。导向壁15和18在图1中所示的位置共同确定了X线底片盒的装入通道21。可移动导向件16装有底片盒夹持件22,夹持件22可垂直移动。夹持件22有夹持部分23和导轨部分24,夹持部分23穿过在导向壁18的中央加工出的一道垂直延伸的槽(未示出)延伸。夹持部分23的末端有与作为底片盒5盒体的6一半的下边的前壁25(见图2)啮合的棘爪26。导轨部分24通过蜗轮27和蜗杆28与马达29相连,以便夹持件22随马达29的旋转而上下移动。
靠近导向壁15装有一个传感器31,该传感器31用于检测X线底片盒5的通过。传感器31可由任何所需的传感装置构成,例如微动开关或光电组件。导向壁15下端部位有一个开口32,以便开闩装置33的棘爪34能够穿过开口32并伸进X线底片盒装入通道21。开闩装置33启动时,棘爪34与底片盒5的闩钮8啮合,以便将其打开,使底片盒5能够开启,同时,棘爪34把底片盒5的7一半夹持在导向壁15上。但是夹持7一半的机构可独立于底片盒5开闩用棘爪另外设置。此外,在X线底片盒的关闭状态是靠摩擦力等来保持,而不是靠锁闩保持的情况下,开闩装置33可以省去。
连杆35与可移动导向件16相连,并可绕枢轴转动。连杆35的另一端与螺纹块36相连并可绕枢轴转动。螺纹块36与螺旋轴38螺纹啮合。螺旋轴38由马达37旋转。因此,导向件16随马达37的旋转绕销轴17转动。棘爪34,可移动导向件16和用于导向件16的枢轴转动机构(35、36、37和38)一起构成X线底片盒开关机构40,这可从下文对本发明装置的操作的描述中明显地看到。
X线底片盒支承装置13还包括曲柄44,曲柄44靠马达41,蜗杆42和蜗轮43绕枢轴转动。曲柄44的末端装有曲柄销45,曲柄销45装在外壳1侧壁上的一道垂直的细长槽46中。因此,当曲柄44随马达41的旋转而绕枢轴转动时,使底片盒支承装置13整体绕枢轴转动,从而使装置13能够呈第一种状态(图6中所示)和第二种状态(图1中所示),在第一种状态,胶片11从底片盒5中放出,在第二种状态,胶片11被装入底片盒5。
胶片滑槽47设置在底片盒支承装置13下方,因此当底片盒支承装置13处在第一种状态时,滑槽47面对底片盒装入通道21。胶片滑槽47与已曝光胶片室48相连通,胶片11靠重力落入室48,以垂直状态装在该室48中。未曝光胶片室49毗邻已曝光胶片室48设置,室49也以垂直状态装未曝光胶片。未曝光胶片室49有一个输出开口51,胶片输送装置52的真空垫53能够穿过开口51进入室49,靠真空吸取作用一张一张地取出未曝光胶片。由于未曝光胶片是垂直装在室49中的,各对相邻胶片之间有空隙,因而胶片能够一张一张地取出,而不会互相粘附。胶片输送装置52可垂直移动,因而能够把取出的胶片送进构成导轨装置54的一对轨条55之间。导轨装置54靠链57的作用可垂直移动,链57张拉在一对链轮56之间。提升器58靠链62的作用也能垂直移动,链62张拉在一对链轮61之间。提升器58可与置于轨条55之间的胶片下边啮合,因而提升器58能够相对于轨条55向上推动胶片。导轨装置54装有分别与轨条55相连的夹送辊64。夹送辊64与现有的单向离合器这样组合:使夹在夹送辊64之间的胶片能够相对于轨条55向上移动而不能向下移动。如果在胶片和轨条55之间能够产生小的但是足以防止胶片向下的摩擦力,则可以省去夹送辊64。图5表示沿图1中的箭头A观看的本装置的一部分,对照图5将会更明显地看出导轨装置54、胶片输送装置52和提升器58之间的位置关系。
X线底片盒支承装置13下面装有辅助活门66,以便在活门3打开时防止装在胶片室48和49中的胶片暴露在外界光之中。但在X线底片盒支承装置13能够防止任何光线通过槽2进入外壳1而到达该装置13下面的任何部位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辅助活门66。
X线胶片自动换片装置还装有图中所示意性地表示的控制装置65。该自动换片装置中的各致动部分都由控制装置65控制。
当自动换片装置处于图1中所示的状态时,X线底片盒支承装置13处于第二种状态,活门3开启。在这种状态,闭合的底片盒插入自动换片装置并支承在底片盒夹持件22的夹持部分23上。当传感器31检测到底片盒的存在时,马达29被启动并运转以降下夹持件22,从而把底片盒装进底片盒装入通道21。此时,活门3关闭,之后,活门66开启。然后,开闩装置33被驱动,使棘爪34与闩钮8(见图2)啮合,从而松开锁闩,使底片盒打开。
然后,马达41旋转,使底片盒支承装置13整体绕枢轴转动到图6中所示的第一种状态。与此同时,或经过适当时间以后,马达37被启动旋转,以使可移动导向件16绕枢轴旋转,打开X线底片盒5。从而使胶片11能在底片盒支承装置13处于第一种状态时落入胶片滑槽47。
胶片输送装置52在底片盒支承装置13绕枢轴转动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启动,从而靠真空垫53(见图6)的作用从胶片室49中取出一张未曝光胶片11。然后胶片输送装置62向上移动,通过轨条55之间的区域升起胶片11,直至胶片11夹在夹送辊64之间为止。之后,胶片输送装置52,即真空垫53与胶片11分离。但此时,由于上述夹送辊的运转,胶片11不会掉落。
底片盒支承装置13处于第一种状态时,已曝光胶片11落入胶片滑槽47以后,支承装置13返回第二种状态,可移动导向件16保持在张开状态(见图7)。应当指出,可以在胶片滑槽47位置另外装设一个传感器,用以确认胶片11的落入。支承装置13返回第二种状态以后,导轨装置54进入X线底片盒5内,同时支承未曝光胶片11。在导轨装置54向上移动的同时,或经过适当时间以后,提升器58向上移动,向上推胶片11的下边,以使胶片11相对于轨条55上升,直至到达底片盒5中的预定位置。然后,马达37启动,随着马达37的旋转,可移动导向件16开始沿关闭底片盒5的方向绕枢轴转动。底片盒5关闭到预定位置时,如前所述,胶片11被底片盒5上部夹住。在这种状态下,导轨装置54和提升器58离开胶片11并下降到它们各自的原来位置。因此,导轨装置54和提升器58不影响底片盒5的闭合运动。随着马达37的进一步旋转,底片盒5完全闭合。其后,开闩装置33的作用消失,活门66关闭以后,活门3开启。然后,夹持装置22向上移动,使底片盒5能从换片装置中取出。此时,可插入下一个X线底片盒。
在X线底片盒由前述弯曲的两半构成的情况下,胶片11从上部开始逐渐与底片盒壁接触。由于这个原因,空气被从胶片11和底片盒壁(或附在底片盒壁上的感光纸)之间压出来,胶片和底片盒壁(或盒壁上的感光纸)相互全面接触并吸附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胶片11不会因重力而从底片盒5掉落。因此,使用这种底片盒时,如图8中所示,在盒的一侧边上开有凹槽67,底片盒支承装置13上装有压件68,以便压件68的末端能够通过凹槽67进入底片盒。压件68可如箭头所示绕枢轴转动,从而向内压装在底片盒内的胶片11的一侧边,以使其偏移,使胶片11易于落下。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把X线底片盒垂直装入换片装置的同时更换胶片。另外,能够利用重力作用从底片盒中取出已曝光的胶片。因此,减小了换片装置在水平方向所占据的空间,因而减化了换片机构,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小装置的总体尺寸。
虽然就特定条件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指出,所述的实施例不是唯一的,在不超出仅由从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和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