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76611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5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5103673

申请日:

1985.05.20

公开号:

CN85103673A

公开日:

1986.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41J33/10

主分类号:

B41J33/10

申请人:

吉弗泰克公司

发明人:

帕特里克; 皮埃尔; 波索

地址:

瑞士洛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曹永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箍捆储存环套包括一个柔性可延伸的带(1),此带是指定用来缠绕卷盘的并带有一个钩形具(挂钩)和一个张力闭锁扣环。带、扣环(2)及其铰接在带上的吊耳(3)成为一个整块制件,吊耳的铰接是由一些弄薄了的部分带状物(4、5)来达到固定的。总体采用模子平铸制作,因为当人们让吊耳第一次向后绕轴转动时带有斜坡面(23)的这个吊耳就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12),接着就又阻止了吊耳返回到初始位置,使得到一个扣环预钩(挂)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记录色带盘用加箍储存环套是确定与卷盘一起使用的,此卷盘包括一个轮毂及一对环状平行侧板,还包括一个柔性可延伸材料带子(1)。此带装有一些纵向加强肋(8、9、10、11)是确定用于每个卷盘侧板彼此各处啮合的,并且在带的一端装有一个钩形具(挂钩)(6),而在它的另一端装上一个铰接在这一端上的扣环(2),并且钩在钩形具上为了要闭合环套并把它在卷盘上拉紧,此扣环是用一个吊耳(3)铰接在带上的,吊耳(3)在开孔位置上或预钩位置上的转动用限位装置限定。这种环套的特征在于:带、扣环及其吊耳成为单独的一个部件,吊耳用一种弄薄的部分(区)(4)来保障铰接在带上,还有特征在于:所谓的带(1)至少在吊耳(3)的铰接区内装有一个支柱(12),它截断了吊耳的轨迹,吊耳和/或支柱具有斜侧面(23、24、16、17)以致当人们第一次使吊耳向后绕轴转动时上述斜侧面就可让吊耳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吊耳返回到带(1)延伸中的初始位置紧接着就被同一个支柱所阻止了。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环套,在此环套中所说的吊耳是用两个支臂铰接在带上的。其特点在于:带子带一个中央支柱(12)而且还一个特点是,吊耳支臂(20、21)成L形外型,对着两个支臂的面出现凸缘,此凸缘是由顺着部件面(25)的斜坡面(23)组成的,面(25)又垂直于吊耳的轨迹面,每个支臂用那个面来把支柱(12)顶在最大的开孔位置上,这是在第一次越过支柱同时彼此弹性隔开以后而顶住的。 3、按照专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的一种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有扣环(2)的带端出现一个大约延伸在带厚一半上的空隙(27),而带的另一端则有与上述的空隙(27)的尺寸相对应的变薄部分和变狭 窄部分(28),以使得上述的变窄部分穿入所说的空隙中,同时还保证了带的两端按一定范围的复盖。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有:上述支柱(12)此外还通过两个肋框(14、15)与带连接的,这两个肋框是沿带的方向伸展开的。 5、按照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及其环扣是用聚丙烯材料作成的。
3: 2
4: 16、17)以致当人们第一次使吊耳向后绕轴转动时上述斜侧面就可让吊耳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吊耳返回到带(1)延伸中的初始位置紧接着就被同一个支柱所阻止了。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环套,在此环套中所说的吊耳是用两个支臂铰接在带上的。其特点在于:带子带一个中央支柱(12)而且还一个特点是,吊耳支臂(20、21)成L形外型,对着两个支臂的面出现凸缘,此凸缘是由顺着部件面(25)的斜坡面(23)组成的,面(25)又垂直于吊耳的轨迹面,每个支臂用那个面来把支柱(12)顶在最大的开孔位置上,这是在第一次越过支柱同时彼此弹性隔开以后而顶住的。 3、按照专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的一种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有扣环(2)的带端出现一个大约延伸在带厚一半上的空隙(27),而带的另一端则有与上述的空隙(27)的尺寸相对应的变薄部分和变狭 窄部分(28),以使得上述的变窄部分穿入所说的空隙中,同时还保证了带的两端按一定范围的复盖。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有:上述支柱(12)此外还通过两个肋框(14、15)与带连接的,这两个肋框是沿带的方向伸展开的。
5: 按照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及其环扣是用聚丙烯材料作成的。
6: 17)以致当人们第一次使吊耳向后绕轴转动时上述斜侧面就可让吊耳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吊耳返回到带(1)延伸中的初始位置紧接着就被同一个支柱所阻止了。 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环套,在此环套中所说的吊耳是用两个支臂铰接在带上的。其特点在于:带子带一个中央支柱(12)而且还一个特点是,吊耳支臂(20、21)成L形外型,对着两个支臂的面出现凸缘,此凸缘是由顺着部件面(25)的斜坡面(23)组成的,面(25)又垂直于吊耳的轨迹面,每个支臂用那个面来把支柱(12)顶在最大的开孔位置上,这是在第一次越过支柱同时彼此弹性隔开以后而顶住的。 3、按照专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的一种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有扣环(2)的带端出现一个大约延伸在带厚一半上的空隙(27),而带的另一端则有与上述的空隙(27)的尺寸相对应的变薄部分和变狭 窄部分(28),以使得上述的变窄部分穿入所说的空隙中,同时还保证了带的两端按一定范围的复盖。 4、按照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有:上述支柱(12)此外还通过两个肋框(14、15)与带连接的,这两个肋框是沿带的方向伸展开的。 5、按照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环套,其特征还在于:带及其环扣是用聚丙烯材料作成的。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记录色带盘的加箍紧固储存的滑环套圈,是确定与一种带有一个轮毂(轴套)和一对环状平行侧板的卷盘一起使用的,这种环套包括一个柔性可延伸材料带,此带还带有一些纵向加强肋用以使每个卷盘侧板彼此处处啮合而且这种带在其一端装一个钩形具,而在另一端则装一个铰接在这一端上的扣环,且是用来钩在钩形具(挂钩)上的,为了要合上环套并使它在卷盘上伸展开,此环扣是用吊耳(副连杆)铰接在带上的,吊耳在开口位置或预钩(挂)位置方面的转动是由止动装置限定的。

    有一种这类的环套是在美国专利US    3696935中所描述的。并且这种环套在市场上广为传销。它是由一个聚乙烯带作成的,一个嵌入的聚丙烯扣环铰接在带的一端,此扣环扣在一个固定在带的另一端上的不同材料的挂钩上。聚乙烯地弹性保障了带子可以确保张力紧固加箍所必需的弹性,而聚丙烯的相对硬度又可以借助扣环而发挥这种张力。正由于这一理由,人们到目前仍只认为:按具有不同特性的两种材料的分开的两个部件来制作带和扣环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人们希望有一个局部开口位置或预钩(挂)位置,扣环在这个位置中与钩形具(挂钩)相钩住,但没有折叠在带子上,以使环套在卷盘周围更容易安放。在此预钩(挂)位置中,把扣环与带子连在一起的吊耳,靠近差不多垂直于带子的位置上的带子突出部(凸缘)成限位器形式而被拉住。既存事实是:必须用平铸模子制平带,这一要求又与制备带子及其成为一个整部件的扣环相对立。

    此外,吊耳具有两个支杆,每个都装上一个必须用力插在带子底座上的枢轴销。

    本发明不顾现有的成见,目的是制成一种带及其成为一个整部件的扣环,也就是说,目的是取消扣环在带子上的组装操作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加箍储存环套,其特征在于:带子、扣环及其吊耳成为单一一个整部件,吊耳往带上的铰接由一种弄薄的带区部分来保证并且还有个特点是:就本义来说,这个带至少在吊耳铰接区内提供一个支柱,它挡住了吊耳的轨迹线,吊耳和/或支柱具有倾斜的侧面,使得当人们让吊耳第一次向后转动时,所说的倾斜侧面就允许吊耳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随后就由同一个支柱阻止了吊耳返回到带子延伸部分中的初始位置。

    带及其扣环都用聚丙烯作成的。由于减小了带的截面积就有可能得到与大家所熟悉的聚乙烯带弹性相当的弹性,同时还保持了相等的抗力,在此同时又节约了材料。

    人们的确能够往里添加一些弹胶物来提高聚丙烯的弹性,但是这类复合材料是很昂贵的。

    用支柱阻挡了吊耳的轨迹就可以解决限位器预挂位置的问题。吊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来,在它于模压后被抬高了的时候,可从支柱后面来实现套扣。

    作为实例,附图介绍了一种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以及一种此发明的变换形式。

    图1是扣环和出模位置下带的末端的平面直观图。

    图2是按照图1上的Ⅱ-Ⅱ方向纵向剖割的直观图。

    图3是按照吊耳与带连接的A处的侧面外形轮廓直观图。

    图4是按照图1上的Ⅳ-Ⅳ方向半剖(割)图。

    图5是按照图2上的Ⅴ-Ⅴ方向的半剖(割)图。

    注:*原文可能有误:Clipser大概是Clisser(译者)

    图6是按照图2上的Ⅵ-Ⅵ方向的半剖面图。

    图7是按照图1上的Ⅶ-Ⅶ方向的剖面直观图。

    图8是代表抬起在预钩(挂)位置上的扣环。

    图9表示了处于闭合位置上环套的两端。

    图10表示的是一种根据对应于图1的观点的变换形式。

    图11是根据图10上所介绍的实施变换形式处于闭合位置上带子两端的局部剖面直观图。

    部分地表示在图1到9上的加箍环套基本上是由一个聚丙烯材料的成型带1组成的,这段带是出自一个部件的,此部件还带有一个通过吊耳3与带1连接的扣环2。吊耳的铰接、在它的一端是由弄薄的部分4来保障的而在另一端则由那些弄薄的部分5来确保的。扣环2采用本身为大家所了解的方式钩在钩形具6上(图9),此钩形具6固定在带1的另一端。钩形具6与第二个钩形具7连成一体,钩7在安排它的时候就可以悬挂被加箍的卷盘。

    在图1、2和3上,带及其扣环2都表示处于模压状况,也就是说处于平放位置,至少有关吊耳3是这种情况。

    带1在其里面有两个内纵向加强肋条8和9,这是确定用来在两个卷盘侧板之间起相互牵连啮合作用的,还有两个外纵向加强肋条10和11这是用来对卷盘侧板外表面起牵连啮合作用的(图7)。在卷盘的周围绝大部分上,这些加强肋棱10和11都远远低于图7上所表示的。在所介绍的带的末端形成一个支柱12,此柱是由一个大约延伸在带1宽度一半上的横截部分13组成的并且与两个纵向肋框14和15连成一体,这两个框架14和15保障了支柱的坚硬性。支柱的横截部分13对着吊耳3具有两个倾斜的垂直边缘16和17而对着带则有两个在肋框14和15各边的横向体面18和19。

    吊耳3有两个支臂20与21它们通过两处弄薄的部分4与带1连接,两处变薄的部分是在两个柱脚22的上端形成的(图3)。这两个支臂20和21成L形外侧形状,并且在它们相对照的那侧都被预先设计成凸缘(突出部),这些凸缘在支柱12旁边,顺着与吊耳平面相平行的体面分别有斜面23、24(图5)。

    扣环2成罩形,其末端横向边缘26稍微向后弯曲。这种形可以让扣环在盖上的同时又钩在钩形具6上(图9)。

    在使用加箍扣环的时候,人们抬起吊耳3并同时让它围绕其活接头(合页)转动,如图2所示。吊耳3上的斜面23和24用来顶住支柱12的边缘16和17。稍一加力压紧,支臂20和21就略有弹性地分开,而且这些支臂的面25向支柱后面越过去。返回到初始位置就不再可能了,因为那些面25顶住了支柱的面18和19。人们就这样得到了所希望的预(钩)挂位置,像图8所表示的那样。

    在闭合位置下,如图9所表示的那样,吊耳3在起到曲杆作用以后,也就是说超过了最大张力位置以后面贴在带1上,在这个位置中,绕轴旋转点26、5及4成一直线。

    要加箍的卷盘直径可在一定的限度内变化。这种变化对圆周来说要乘以3、14。在图9上,带1的两端表示为一个挨着另一个成限位情况,但是,考虑到那些所提到的变化,比较明智的是预先设计成一种一定的作用,公隙以便使得环套对最小圆周的卷盘和对最大圆周的卷盘拉得一样紧。由于环扣的弹性,这就表明:拉紧在最大圆周卷盘上的环套就会在带1的端头之间有一个间隙。然而,这种间隙形成了一个孔让灰尘透入到卷盘中了。在图10和11上所表示的实施变换形式目的就是防止这种不利的情况。在这种实施的变换形式中,带扣环的带1的端头有一个成直角的空档27,它把加强肋8和9中断了并深入到带1厚度的一半内,在框条14及15的下面。带的另一端具有一个按其厚度的一半变薄的端面,在另一方向上却是比公隙27宽度窄很少一点的宽度的,以致使此部分28能以较小的空隙穿进空档27中。28那个部分在图10中用点划线表示出了。这种带子的一端穿入另一端就可以出现闭合拉紧扣环的圆周变化,同时还保持着带的两端复盖,也就是说避免了形成孔。

    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还可能有大量的实施变换形式。特别是只须预先设计一些斜面或是在吊耳3的支臂20和21上,或是仅仅在支柱12上。

    也还有这种可能即预先设计一种具有仅仅一个中心支臂的吊耳,此中心支臂当抬起它的时候就来隔开两个支柱。

    支柱12也能用一个嵌入部件作成,它也能用一种金属部件加强。

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录色带盘用箍捆储存环套.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箍捆储存环套包括一个柔性可延伸的带(1),此带是指定用来缠绕卷盘的并带有一个钩形具(挂钩)和一个张力闭锁扣环。带、扣环(2)及其铰接在带上的吊耳(3)成为一个整块制件,吊耳的铰接是由一些弄薄了的部分带状物(4、5)来达到固定的。总体采用模子平铸制作,因为当人们让吊耳第一次向后绕轴转动时带有斜坡面(23)的这个吊耳就由于弹性形变而越过支柱(12),接着就又阻止了吊耳返回到初始位置,使得到一个扣环预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