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5698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5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92926.4

申请日:

20151225

公开号:

CN205233743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5C13/00

主分类号:

A45C13/00

申请人:

上海大茂箱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柯慧子

地址:

201808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新建一路2368号

优先权:

CN201521092926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拉杆的下端可伸缩的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上,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所述上限位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水杯置于所述下托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李箱拉杆托上设置水杯架,解决了在携带行李箱的时候放置水杯不方便得问题,且该水杯架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了行李箱上的空间,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拉杆的下端可伸缩的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所述上限位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水杯置于所述下托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结构包括一托板,所述托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所述凹陷部底部的边缘处,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凹陷部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凹陷部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置有一第一下凹部,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的边缘处;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且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除与所述第一下凹部连接的边以外,其余边缘上设置有放置水杯滑出的凸起壁;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与所述凸起壁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凸起壁相匹配;所述托板翻转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所述凸起壁伸进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为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两夹杆,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两夹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相对侧内;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展开,且展开口的两夹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水杯置于所述托板上,且两所述夹杆夹住所述水杯;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收回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杯外形一直的弧形凹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板翻转展开,展开后的限位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水杯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置于所述托板上;所述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并压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凹部,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后置于所述第二下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还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向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来改变所述通孔的打开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对称设置有两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通孔的内侧壁上,两所述翻转板相对于所述限位板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所述通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背景技术

行李箱是人们出行旅行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种用于携带随身物品及衣服等个人用品的工具。

人们在出行时除了携带行李箱外还会携带水杯,由于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的使用水杯,通常人们会把水杯直接拿在手中,如果水杯一直拿在手中的话,人们在整个的出行过程中会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拉杆的下端可伸缩的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上,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所述上限位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水杯置于所述下托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固定。

较佳地,所述下托结构包括一托板,所述托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所述凹陷部底部的边缘处,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凹陷部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凹陷部底部上。

较佳地,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置有一第一下凹部,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的边缘处;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且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上。

较佳地,所述托板除与所述第一下凹部连接的边以外,其余边缘上设置有放置水杯滑出的凸起壁;

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与所述凸起壁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凸起壁相匹配;所述托板翻转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所述凸起壁伸进所述第一凹槽内。

较佳地,所述托板为半圆形。

较佳地,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两夹杆,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两夹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相对侧内;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展开,且展开口的两夹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水杯置于所述托板上,且两所述夹杆夹住所述水杯;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收回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较佳地,所述两夹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杯外形一直的弧形凹口。

较佳地,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所述限位板翻转展开,展开后的限位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水杯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置于所述托板上;

所述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并压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凹部,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后置于所述第二下凹部内。

较佳地,所述通孔上还设置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向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来改变所述通孔的打开大小。

较佳地,所述通孔内对称设置有两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通孔的内侧壁上,两所述翻转板相对于所述限位板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所述通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水杯架设置在拉杆托上,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了行李箱上的空间,且使用方便;一般拉杆托凹陷部的底部用于设置拉杆,凹陷部的底部较窄,不足以支撑一般大小的水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收展的下托结构,当需要放置水杯的时候,将下托结构展开,下托结构与凹陷部的底部共同构成支撑水杯的底;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上限位结构,用于实现对水杯进一步的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均为可收展结构,当不需要放置水杯的时候将下托结构和上限位结构收缩到凹陷部的底部和侧壁上,不占用空间,不妨碍拉杆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行李箱拉杆托上的水杯架,该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通常拉杆托2上设有一凹陷部201,拉杆1的下端可伸缩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底部上;上限位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侧壁上,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底部上,水杯5置于下托结构上并通过上限位结构来限位。

本实用新型将水杯架设置在拉杆托2上,设计巧妙,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了行李箱上的空间,且使用方便。一般拉杆托凹陷部201的底部用于设置拉杆1,凹陷部201的底部较窄,不足以支撑一般大小的水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收展的下托结构,当需要放置水杯的时候,将下托结构展开,下托结构与凹陷部201的底部共同构成支撑水杯的底;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上限位结构,用于实现对水杯5进一步的限位、固定。其中,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均为可收展结构,当不需要放置水杯5的时候将下托结构和上限位结构收缩到凹陷部201的底部和侧壁上,不占用空间,不妨碍拉杆的正常工作。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3,水杯架包括有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上限位结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侧壁上,下托结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具体的,下托结构包括一托板3,托板3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凹陷部201底部的外侧边缘上,托板3翻转展开并与凹陷部201底部组成一托住水杯5的结构,托板3翻转收回并压到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托板3呈半圆形,半圆形托板3的直线边转动连接到凹陷部201底部边缘上;当然,托板2的形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凹陷部201底部上设置有一第一下凹部202,用于增加放置水杯5的深度,保证水杯5放置时的稳定性;托板3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第一下凹部202底部的外侧边缘上,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可以为与托板3形状一致的半圆形,托板3展开后与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组成一完整的圆形,且托板3与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然,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的形状不局限于半圆形,也可为矩形等形状,此处不作限制。托板3翻转收起置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上,托板3翻转展开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组成一支撑水杯的底。

进一步的,托板3除了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连接的一侧边外,其余边缘上设置有凸起壁301,在本实施例中凸起壁301为一弧形壁;参照图3,托板3展开后,水杯5置于托板3以及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凸起壁301起到防止水杯5底部滑出的效果。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设置有与凸起壁30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03,第一凹槽203为弧形细槽;当托板3翻转贴合到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的时候,凸起壁301刚好伸进第一凹槽203内,以便于托板3顺利翻转收起贴合到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两夹杆4,凹陷部201的侧壁设置第二凹槽204,第二凹槽204与夹杆4相匹配;两夹杆4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204内,且两夹杆4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凹槽204的两相对侧内。夹杆4水平方向转动缩回到第二凹槽204内,如图2中所示;夹杆4水平方向转动展开,且展开后的夹杆4位于托板3的上方,水杯5置于托板3上,同时两夹杆4夹住水杯5的两侧,如图3中所示。

进一步的,夹杆4展开后,两夹杆相对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水杯5外形相匹配的弧形凹口401,从而实现了水杯5放置好后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从而实现了水杯5的限位、固定。

实施例2

参照4-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限位结构不同。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位板6,限位板6上开设有一通孔601,限位板6的一侧可转动连接到凹陷部201的侧壁上;其中通孔601可以为与水杯5外形相匹配的圆形通孔,也可为矩形等其他形状的通孔,此处不作限制。限位板6翻转展开,展开后的限位板6位于托板3的上方,且限位板平行于托板3设置,水杯5下端穿过通孔601置于托板3上;限位板6翻转收回并压在凹陷部201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凹陷部2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凹部205,第二下凹部205与限位板6相匹配,且第二下凹部205的深度大于等于限位板6的厚度;当限位板6转动到凹陷部201的侧壁上的时候,限位板6刚好置于凹陷部201内。

进一步的,通孔601内设置有伸缩板7,伸缩板7为类似于百叶窗的结构;伸缩板7向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从而实现打开或遮挡通孔的作用;且伸缩板7为弹性可伸缩的,当水杯5位于通孔内的时候,伸缩板7压在水杯5的侧壁上,且通孔601的大小可通过伸缩板7来进行调节,因此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水杯置于通孔601内,扩大了水杯架的使用范围。

实施例3

参照图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通孔601内设置有翻转板8。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601内设置有两相对称翻转板8,翻转板8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通孔601的内侧上,两翻转板8相对于限位板6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通孔601;当水杯5穿过通孔601的时候顶开翻转板8,使得翻转板8打开,当水杯5取出后,翻转板8复位,并遮挡住通孔601。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92926.4 (22)申请日 2015.12.25 A45C 1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大茂箱包有限公司 地址 201808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新建一路 2368 号 (72)发明人 柯慧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36 代理人 胡晶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 架, 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 拉杆的下端可伸缩的 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上, 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 结构和下托结构, 所述上限位结构。

2、可收展的设置 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 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 水杯置于所述下托 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 固定。 本实 用新型通过在行李箱拉杆托上设置水杯架, 解决 了在携带行李箱的时候放置水杯不方便得问题, 且该水杯架设计巧妙, 占用空间小, 充分利用了行 李箱上的空间, 使用方便。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5233743 U 2016.05.18 CN 205233743 U 1.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 拉杆的下端可伸缩的。

3、设置在凹 陷部的底部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 所述上限位结构可收 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 水 杯置于所述下托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 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结构包括一托 板, 所述托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所述凹陷部底部的边缘处, 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 述凹陷部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 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凹陷部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置 有一第一下凹部, 所述托板设。

4、置在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的边缘处; 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 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 且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 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除与所述第一下 凹部连接的边以外, 其余边缘上设置有放置水杯滑出的凸起壁; 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与所述凸起壁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 述凸起壁相匹配; 所述托板翻转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 所述凸起壁伸进所述第一凹 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板为半圆。

5、 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两夹 杆, 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两夹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 二凹槽的两相对侧内;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展开, 且展开口的两夹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 所述水杯置于 所述托板上, 且两所述夹杆夹住所述水杯;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收回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夹杆的相对面上设 置有与所述水杯外形一直的弧形凹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 位板, 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通孔。

6、, 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所述限位板翻转展开, 展开后的限位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 所述水杯的下端穿过所 述通孔置于所述托板上; 所述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并压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 有第二下凹部, 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后置于所述第二下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上还设置有 伸缩板, 所述伸缩板向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来改变所述通孔的打开大小。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内对称设置 有两。

7、翻转板, 所述翻转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通孔的内侧壁上, 两所述翻转板相对于所 述限位板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所述通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33743 U 2 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设计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箱是人们出行旅行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一种用于携带随身物品及衣服等 个人用品的工具。 0003 人们在出行时除了携带行李箱外还会携带水杯, 由于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要经常 的使用水杯, 通常人们会把水杯直接拿在手中, 如果水杯一直拿在手中的话, 人们在整个的 出行过程中会非常。

8、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拉杆托水杯架, 拉杆托上设有一凹陷部, 拉杆的下 端可伸缩的设置在凹陷部的底部上, 所述水杯架包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 所述上限位 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所述下托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 部上, 水杯置于所述下托结构上并通过所述上限位结构来限位、 固定。 0005 较佳地, 所述下托结构包括一托板, 所述托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所述凹陷部 底部的边缘处, 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凹陷部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结构, 所述 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述凹陷部底部上。 0006 较佳地, 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上设置有一。

9、第一下凹部, 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下 凹部底部的边缘处; 所述托板翻转展开并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组成一托住所述水杯的 结构, 且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托板翻转收回并压到所 述第一下凹部的底部上。 0007 较佳地, 所述托板除与所述第一下凹部连接的边以外, 其余边缘上设置有放置水 杯滑出的凸起壁; 0008 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与所述凸起壁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 与所述凸起壁相匹配; 所述托板翻转压到所述第一下凹部底部上, 所述凸起壁伸进所述第 一凹槽内。 0009 较佳地, 所述托板为半圆形。 0010 较佳地, 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两夹杆,。

10、 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 所述 两夹杆的一端分别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相对侧内; 0011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展开, 且展开口的两夹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 所述水杯 置于所述托板上, 且两所述夹杆夹住所述水杯; 0012 所述夹杆水平面内转动收回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3 较佳地, 所述两夹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杯外形一直的弧形凹口。 0014 较佳地, 所述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一通孔, 所述限位板 的一侧转动连接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233743 U 3 0015 所述限位板翻转展开, 展开后的限位。

11、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 所述水杯的下端穿 过所述通孔置于所述托板上; 0016 所述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并压在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 0017 较佳地, 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凹部, 所述限位板翻转收回后置于所 述第二下凹部内。 0018 较佳地, 所述通孔上还设置有伸缩板, 所述伸缩板向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 来改变所述通孔的打开大小。 0019 较佳地, 所述通孔内对称设置有两翻转板, 所述翻转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通 孔的内侧壁上, 两所述翻转板相对于所述限位板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所述通孔。 002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 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 极效果。

12、: 0021 本实用新型将水杯架设置在拉杆托上, 设计巧妙, 占用空间小, 充分利用了行李箱 上的空间, 且使用方便; 一般拉杆托凹陷部的底部用于设置拉杆, 凹陷部的底部较窄, 不足 以支撑一般大小的水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收展的下托结构, 当需要放置水杯的时候, 将下托结构展开, 下托结构与凹陷部的底部共同构成支撑水杯的底; 同时, 本实用新型还设 置有上限位结构, 用于实现对水杯进一步的限位、 固定; 0022 本实用新型中, 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均为可收展结构, 当不需要放置水杯的时 候将下托结构和上限位结构收缩到凹陷部的底部和侧壁上, 不占用空间, 不妨碍拉杆的正 常工作。 附图说。

13、明 0023 结合附图, 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 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 征和优点, 其中: 0024 图1为实施例1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0025 图2为实施例1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收缩时的示意图; 0026 图3为实施例1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0027 图4为实施例2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展开时的示意图; 0028 图5为实施例2中上限为结构和下托结构收缩时的示意图; 0029 图6为实施例2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0030 图7为实施例3中水杯放置到水杯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 下文将更。

14、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 然而, 本实 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 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 相反, 提出 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 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 这些附图中, 为清楚起见, 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0032 参照图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在行李箱拉杆托上的水杯架, 该水杯架包 括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 通常拉杆托2上设有一凹陷部201, 拉杆1的下端可伸缩的设置在 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上限位结构可收展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侧壁上, 下托结构可收展的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23。

15、3743 U 4 设置在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水杯5置于下托结构上并通过上限位结构来限位。 0033 本实用新型将水杯架设置在拉杆托2上, 设计巧妙, 占用空间小, 充分利用了行李 箱上的空间, 且使用方便。 一般拉杆托凹陷部201的底部用于设置拉杆1, 凹陷部201的底部 较窄, 不足以支撑一般大小的水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收展的下托结构, 当需要放置水 杯的时候, 将下托结构展开, 下托结构与凹陷部201的底部共同构成支撑水杯的底; 同时, 本 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上限位结构, 用于实现对水杯5进一步的限位、 固定。 其中, 上限位结构和 下托结构均为可收展结构, 当不需要放置水杯5的时。

16、候将下托结构和上限位结构收缩到凹 陷部201的底部和侧壁上, 不占用空间, 不妨碍拉杆的正常工作。 0034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5 实施例1 0036 参照图1-3, 水杯架包括有上限位结构和下托结构, 上限位结构设置在凹陷部201 的侧壁上, 下托结构设置在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0037 具体的, 下托结构包括一托板3, 托板3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凹陷部201底部的外 侧边缘上, 托板3翻转展开并与凹陷部201底部组成一托住水杯5的结构, 托板3翻转收回并 压到凹陷部201的底部上。 0038 在本实施例中, 托板3呈半圆形, 半圆形托板3的直线边转动。

17、连接到凹陷部201底部 边缘上; 当然, 托板2的形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此处不作限制。 0039 进一步的, 凹陷部201底部上设置有一第一下凹部202, 用于增加放置水杯5的深 度, 保证水杯5放置时的稳定性; 托板3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到第一下凹部202底部的外侧边 缘上, 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可以为与托板3形状一致的半圆形, 托板3展开后与第一下凹部 202的底部组成一完整的圆形, 且托板3与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当然, 第 一下凹部202的底部的形状不局限于半圆形, 也可为矩形等形状, 此处不作限制。 托板3翻转 收起置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上, 托板3翻。

18、转展开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组成一支撑水杯的 底。 0040 进一步的, 托板3除了与第一下凹部202底部连接的一侧边外, 其余边缘上设置有 凸起壁301,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壁301为一弧形壁; 参照图3, 托板3展开后, 水杯5置于托板3 以及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 凸起壁301起到防止水杯5底部滑出的效果。 第一下凹部202 的底部上设置有与凸起壁30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03, 第一凹槽203为弧形细槽; 当托板3翻 转贴合到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的时候, 凸起壁301刚好伸进第一凹槽203内, 以便于托板 3顺利翻转收起贴合到第一下凹部202的底部上。 0041 在本实施例中, 固。

19、定结构包括两夹杆4, 凹陷部201的侧壁设置第二凹槽204, 第二 凹槽204与夹杆4相匹配; 两夹杆4的一端均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204内, 且两夹杆4的一 端设置在第二凹槽204的两相对侧内。 夹杆4水平方向转动缩回到第二凹槽204内, 如图2中 所示; 夹杆4水平方向转动展开, 且展开后的夹杆4位于托板3的上方, 水杯5置于托板3上, 同 时两夹杆4夹住水杯5的两侧, 如图3中所示。 0042 进一步的, 夹杆4展开后, 两夹杆相对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水杯5外形相匹配的弧形 凹口401, 从而实现了水杯5放置好后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从而实现了水杯5的限位、 固定。 0043 实施例2 00。

20、44 参照4-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233743 U 5 区别在于上限位结构不同。 0045 具体的, 在本实施例中, 上限位结构包括一限位板6, 限位板6上开设有一通孔601, 限位板6的一侧可转动连接到凹陷部201的侧壁上; 其中通孔601可以为与水杯5外形相匹配 的圆形通孔, 也可为矩形等其他形状的通孔, 此处不作限制。 限位板6翻转展开, 展开后的限 位板6位于托板3的上方, 且限位板平行于托板3设置, 水杯5下端穿过通孔601置于托板3上; 限位板6翻转收回并压在凹陷部201的侧壁上。 004。

21、6 进一步的, 凹陷部2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下凹部205, 第二下凹部205与限位板6 相匹配, 且第二下凹部205的深度大于等于限位板6的厚度; 当限位板6转动到凹陷部201的 侧壁上的时候, 限位板6刚好置于凹陷部201内。 0047 进一步的, 通孔601内设置有伸缩板7, 伸缩板7为类似于百叶窗的结构; 伸缩板7向 通孔的一侧或两侧进行开合, 从而实现打开或遮挡通孔的作用; 且伸缩板7为弹性可伸缩 的, 当水杯5位于通孔内的时候, 伸缩板7压在水杯5的侧壁上, 且通孔601的大小可通过伸缩 板7来进行调节, 因此适用于各种大小的水杯置于通孔601内, 扩大了水杯架的使用范围。 004。

22、8 实施例3 0049 参照图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 区别在于通孔601内设置有翻转板8。 0050 在本实施例中, 通孔601内设置有两相对称翻转板8, 翻转板8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 到通孔601的内侧上, 两翻转板8相对于限位板6转动实现打开或遮挡通孔601; 当水杯5穿过 通孔601的时候顶开翻转板8, 使得翻转板8打开, 当水杯5取出后, 翻转板8复位, 并遮挡住通 孔601。 0051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 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

23、应限 制为这些实施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 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233743 U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5233743 U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5233743 U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5233743 U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5233743 U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5233743 U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5233743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