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8001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48915.0

申请日:

2012.02.20

公开号:

CN102526459A

公开日:

2012.07.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8967申请日:20120220授权公告日:20140122终止日期:201502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7申请日:2012022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7; A61P11/02

主分类号:

A61K36/8967

申请人:

徐健

发明人:

徐健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四流南路127号青岛市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30g,鱼腥草15-25g,辛夷花20-30g,黄芩20-30g,细辛30-50g,白芷20-30g,龙胆草5-10g,川穹10-20g,黄连5-10g,麻黄10-15g,百合10-15g,枇杷叶5-10g,连翘5-15g,蒲公英10-20g。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升清降浊,疏风散寒,辛温通窍,调节血气,行滞化瘀,药源广泛,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根据临床病例120例数据比较,有效率达83.1%,良好为9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
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30g,鱼腥草15-25g,辛夷花20-30g,黄芩20-30g,
细辛30-50g,白芷20-30g,龙胆草5-10g,川穹10-20g,黄连5-10g,麻黄
10-15g,百合10-15g,枇杷叶5-10g,连翘5-15g,蒲公英10-2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
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25g,鱼腥草15-20g,辛夷花
20-25g,黄芩20-25g,细辛30-40g,白芷20-25g,龙胆草5-8g,川穹10-15g,
黄连5-8g,麻黄10-12g,百合10-12g,枇杷叶5-8g,连翘5-10g,蒲公英10-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
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5-30g,鱼腥草20-25g,辛夷花
25-30g,黄芩25-30g,细辛40-50g,白芷25-30g,龙胆草8-10g,川穹15-20g,
黄连8-10g,麻黄12-15g,百合12-15g,枇杷叶8-10g,连翘10-15g,蒲公
英15-2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
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2-28g,鱼腥草18-22g,辛夷花
22-28g,黄芩22-28g,细辛35-45g,白芷22-28g,龙胆草6-8g,川穹12-18g,
黄连6-8g,麻黄12-14g,百合12-14g,枇杷叶6-8g,连翘8-12g,蒲公英12-18g。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治疗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
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
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
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80℃,烘干后冷却,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
制丸腊封包装;
或者,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
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的吸附树
脂柱,之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
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治疗
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鼻窦炎是鼻窦粘
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
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
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
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急性鼻窦炎时,鼻窦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尚完整。发展为急性化脓
性鼻窦炎时,鼻窦粘膜固有膜层内除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尚有粘膜
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慢性鼻窦炎时粘膜增厚,固有膜水肿,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甚至闭塞,间质内有较多圆形细胞浸润。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转入慢性
期后,部分粘膜被破坏,常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固有膜明显
增厚,其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局部可有息肉形成。鼻窦炎性病
变严重时,可扩散并侵犯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组织病理学变化,诱发骨髓炎、
眼眶蜂窝织炎、软脑膜炎和脑脓肿等,甚至导致败血症。

中医认为: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
阳充养。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鼻窦炎多由气虚不固,外邪侵
袭,邪入化热,灼腐生脓,滞留空窍、弥散清空,清浊不分,窍隙闭塞,引
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
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在此病理机制中,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故升清
降浊则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法则。中药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
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药资源可达一万
二干八百多种,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五千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
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在上下几千年,纵横近万里的亿万人民中,无数人
次的口尝身受,以观察和利用这些药物,其实践基础和历史底蕴,都是举世
无双的,所积累的用药经验,是值得珍视和发掘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除痰浊脓液,升清降浊,
疏风散寒,辛温通窍,调节血气,行滞化瘀的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其
中,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30g,鱼腥草15-25g,
辛夷花20-30g,黄芩20-30g,细辛30-50g,白芷20-30g,龙胆草5-10g,川
穹10-20g,黄连5-10g,麻黄10-15g,百合10-15g,枇杷叶5-10g,连翘5-15g,
蒲公英10-20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25g,鱼腥草
15-20g,辛夷花20-25g,黄芩20-25g,细辛30-40g,白芷20-25g,龙胆草
5-8g,川穹10-15g,黄连5-8g,麻黄10-12g,百合10-12g,枇杷叶5-8g,
连翘5-10g,蒲公英10-15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5-30g,鱼腥草
20-25g,辛夷花25-30g,黄芩25-30g,细辛40-50g,白芷25-30g,龙胆草
8-10g,川穹15-20g,黄连8-10g,麻黄12-15g,百合12-15g,枇杷叶8-10g,
连翘10-15g,蒲公英15-20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2-28g,鱼腥草
18-22g,辛夷花22-28g,黄芩22-28g,细辛35-45g,白芷22-28g,龙胆草
6-8g,川穹12-18g,黄连6-8g,麻黄12-14g,百合12-14g,枇杷叶6-8g,
连翘8-12g,蒲公英12-18g。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
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
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
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
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80℃,烘干后冷却,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
制丸腊封包装;

或者,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
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的吸附树
脂柱,之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
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升清降浊,疏风散寒,辛温通窍,调节血气,行
滞化瘀,药源广泛,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根据临床病
例120例数据比较,有效率达83.1%,良好为9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升清降浊,疏风散寒,辛温通窍,调节血气,行
滞化瘀,药源广泛,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如下: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小毒。入肺、肝经。功效:散风寒;通
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
癣。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
疮毒;热淋。

辛夷花,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
鼻渊,鼻流浊涕。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别
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
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细辛,《本经》:″味辛,温。″《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
胆、牌四经。″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
饮咳逆,风湿痹痛。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白芷,性温,味辛。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
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泻肝定惊。湿热黄疸;小便淋
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
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
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
湿痹痛。

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
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
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
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
消肿。《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
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
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
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连翘,《本经》:味苦,平。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求真》:蒲
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

本发明的方剂为: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苍耳子20-30g,鱼腥草15-25g,辛夷花20-30g,黄芩20-30g,细辛30-50g,
白芷20-30g,龙胆草5-10g,川穹10-20g,黄连5-10g,麻黄10-15g,百合
10-15g,枇杷叶5-10g,连翘5-15g,蒲公英10-20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0-25g,鱼腥草
15-20g,辛夷花20-25g,黄芩20-25g,细辛30-40g,白芷20-25g,龙胆草
5-8g,川穹10-15g,黄连5-8g,麻黄10-12g,百合10-12g,枇杷叶5-8g,
连翘5-10g,蒲公英10-15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5-30g,鱼腥草
20-25g,辛夷花25-30g,黄芩25-30g,细辛40-50g,白芷25-30g,龙胆草
8-10g,川穹15-20g,黄连8-10g,麻黄12-15g,百合12-15g,枇杷叶8-10g,
连翘10-15g,蒲公英15-20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苍耳子22-28g,鱼腥草
18-22g,辛夷花22-28g,黄芩22-28g,细辛35-45g,白芷22-28g,龙胆草
6-8g,川穹12-18g,黄连6-8g,麻黄12-14g,百合12-14g,枇杷叶6-8g,
连翘8-12g,蒲公英12-18g。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为蜜炼丸剂或胶囊剂:

当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
30分钟至1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
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
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
80℃,烘干后冷却,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制丸腊封包装;

或者,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
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
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时1.08;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10L的吸附树
脂柱,之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
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具体举例如下:

实施例1

张某,27岁,男,脓涕多: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黄色或黄绿色,
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单侧有臭味。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呼吸
不畅,伴头胀,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
痰热恋肺,应当化痰泄热,宣肺通窍。服用如下方剂:苍耳子30g,鱼腥草
25g,辛夷花30g,黄芩30g,细辛50g,白芷30g,龙胆草10g,川穹20g,
黄连10g,麻黄15g,百合15g,枇杷叶10g,连翘15g,蒲公英20g。水煎
服,每日早晚各一剂。上述药剂服用20剂后,鼻塞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
用15剂,头昏,头疼症状消失,呼吸通畅,继续服用10剂停药,治愈。半
年后追访,未复发。

实施例2

黄女士,36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稀,遇寒加重,嗅觉减退,头
痛,头晕。检查见鼻内肿胀色淡。舌质淡,苔白或厚,脉濡缓。其肺热上蒸,
鼻窍雍塞,应当清热散火,宣肺通窍。使用如下方剂:苍耳子20g,鱼腥草
15g,辛夷花20g,黄芩20g,细辛30g,白芷20g,龙胆草5g,川穹10g,
黄连5g,麻黄10g,百合10g,枇杷叶5g,连翘5g,蒲公英10g。水煎服,
每日早晚各一剂。上述药剂服用20剂后,鼻塞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2
剂,头昏,头疼症状消失,呼吸通畅,继续服用10剂停药,治愈。三个月
后追访,未复发。

实施例3

段某,男。35岁,鼻塞时间长,鼻涕多,粘黄或粘白,嗅觉迟钝,鼻
塞,流鼻涕,头痛往往有定时,或同在脸颊,或同在额头,同时颠顶与太阳
穴往往亦痛,嗅觉差,气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缓。应当温里驱寒,
通利鼻窍,行滞化瘀。服用如下方剂:苍耳子28g,鱼腥草22g,辛夷花28g,
黄芩28g,细辛45g,白芷28g,龙胆草8g,川穹18g,黄连8g,麻黄14g,
百合14g,枇杷叶8g,连翘12g,蒲公英18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剂。
上述药剂服用16剂后,鼻塞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2剂,头昏,头疼症
状消失,呼吸通畅,继续服用12剂停药,治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实施例4,马先生,29岁,鼻塞、流鼻涕,呼吸不畅,嗅觉减退外,并
用咽干痛,痰粘难咯,脉滑,舌红等,辩证为痰热恋肺,应当化痰泄热,宣
肺通窍,调节血气。服用如下方剂:苍耳子22g,鱼腥草18g,辛夷花22g,
黄芩22g,细辛35g,白芷22g,龙胆草6g,川穹12g,黄连6g,麻黄12g,
百合12g,枇杷叶6g,连翘8g,蒲公英12g。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剂。上
述药剂服用16剂后,鼻塞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2剂,头昏,头疼症状
消失,呼吸通畅,继续服用12剂停药,治愈。三个月后追访,未复发。

本发明疏风散寒,辛温通窍,调节血气,行滞化瘀,温肺益气,祛风通
窍,且药源广泛,对人体无害,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2.2%,
良好为93.5%。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264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N 102526459 A *CN102526459A* (21)申请号 201210048915.0 (22)申请日 2012.02.20 A61K 36/8967(2006.01) A61P 11/02(2006.01) (71)申请人 徐健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四流南路 127 号青岛市中心医院 (72)发明人 徐健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 物, 其中,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2、 苍耳子 20-30g, 鱼腥草 15-25g, 辛夷花 20-30g, 黄芩 20-30g, 细辛 30-50g, 白芷 20-30g, 龙胆草 5-10g, 川穹 10-20g, 黄 连 5-10g, 麻 黄 10-15g, 百合 10-15g, 枇杷叶 5-10g, 连翘 5-15g, 蒲公英 10-20g。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 升清降浊, 疏风散 寒, 辛温通窍, 调节血气, 行滞化瘀, 药源广泛, 对 人体无毒副作用, 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 根据临床 病例 120 例数据比较, 有效率达 83.1, 良好为 92.4。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1 页 2 1.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0-30g, 鱼腥草 15-25g, 辛夷花 20-30g, 黄芩 20-30g, 细辛 30-50g, 白芷 20-30g, 龙 胆草5-10g, 川穹10-20g, 黄连5-10g, 麻黄10-15g, 百合10-15g, 枇杷叶5-10g, 连翘5-15g, 蒲公英 10-20g。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 数比配置如下 : 。

4、苍耳子 20-25g, 鱼腥草 15-20g, 辛夷花 20-25g, 黄芩 20-25g, 细辛 30-40g, 白芷20-25g, 龙胆草5-8g, 川穹10-15g, 黄连5-8g, 麻黄10-12g, 百合10-12g, 枇杷叶5-8g, 连翘 5-10g, 蒲公英 10-15g。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 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5-30g, 鱼腥草 20-25g, 辛夷花 25-30g, 黄芩 25-30g, 细辛 40-50g, 白芷 25-30g, 龙胆草 8-10g, 川穹 15-20g, 黄连 8-10g, 。

5、麻黄 12-15g, 百合 12-15g, 枇杷叶 8-10g, 连翘 10-15g, 蒲公英 15-20g。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 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2-28g, 鱼腥草 18-22g, 辛夷花 22-28g, 黄芩 22-28g, 细辛 35-45g, 白芷22-28g, 龙胆草6-8g, 川穹12-18g, 黄连6-8g, 麻黄12-14g, 百合12-14g, 枇杷叶6-8g, 连翘 8-12g, 蒲公英 12-18g。 5. 一种如权利要求 1-4 任一所述治疗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6、, 当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 其制备方法如下 : 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 加热煮沸 30 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加水, 第二次加热, 煮沸 30 分钟, 再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 40 分钟, 过滤 ; 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 加热浓缩至糊状, 放入烘箱, 控制在 80, 烘干后冷却, 与蜂蜜混在一 起搓成细条, 制丸腊封包装 ; 或者, 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如下 :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 10 倍量的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将 3 次提取液合 并, 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7、 0.5g 生药 /mL, 抽滤后, 滤液的相对密度为 20时 1.08 ;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 10L 的吸附树脂柱, 之后用 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 水洗脱, 再用 5 倍树脂柱体积的 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洗脱液, 去除乙醇溶剂, 得到组份 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26459 A 2 1/4 页 3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治疗鼻窦炎的 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上颌窦、 筛窦、 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窦。

8、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 性炎症, 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化脓 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 以鼻塞、 多脓涕、 头痛为主要特征 ;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 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 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 头痛及嗅觉障碍。 0003 急性鼻窦炎时, 鼻窦粘膜充血水肿, 粘膜上皮尚完整。发展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时, 鼻窦粘膜固有膜层内除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外, 尚有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慢 性鼻窦炎时粘膜增厚, 固有膜水肿, 血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间质内有较多圆形细 胞浸润。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转入慢性期后, 部分粘膜被。

9、破坏, 常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组 织形成, 固有膜明显增厚, 其内有大量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局部可有息肉形成。鼻窦炎 性病变严重时, 可扩散并侵犯邻近组织引起相应组织病理学变化, 诱发骨髓炎、 眼眶蜂窝织 炎、 软脑膜炎和脑脓肿等, 甚至导致败血症。 0004 中医认为 : 鼻乃清窍, 为肺之门户, 其呼吸之畅通, 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 鼻窦 炎属中医 “鼻渊” 、“脑漏” 范畴。鼻窦炎多由气虚不固, 外邪侵袭, 邪入化热, 灼腐生脓, 滞留 空窍、 弥散清空, 清浊不分, 窍隙闭塞, 引致鼻塞流涕、 头痛头胀、 智力昏蒙、 身疲肢倦、 常易 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 如此互为因果。

10、, 反复发作。在此病理机制中, 痰浊脓液既是病 理产物, 又是新的病因。故清除痰浊脓液, 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故升清降浊则 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法则。中药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 对中华民族的健 康和繁衍, 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中药资源可达一万二干八百多种, 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 五千种左右, 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 更是数不胜数。在上下几千年, 纵横近万里 的亿万人民中, 无数人次的口尝身受, 以观察和利用这些药物, 其实践基础和历史底蕴, 都 是举世无双的, 所积累的用药经验, 是值得珍视和发掘的。 发明内容 :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提供。

11、一种清除痰浊脓液, 升清降浊, 疏风散寒, 辛温通窍, 调节血气, 行滞化瘀的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 其中, 各原料 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0-30g, 鱼腥草 15-25g, 辛夷花 20-30g, 黄芩 20-30g, 细辛 30-50g, 白芷 20-30g, 龙胆草 5-10g, 川穹 10-20g, 黄连 5-10g, 麻黄 10-15g, 百合 10-15g, 枇杷叶 5-10g, 连翘 5-15g, 蒲公英 10-20g。 0007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12、 : 苍耳子 20-25g, 鱼腥草 15-20g, 辛夷花 20-25g, 黄芩 20-25g, 细辛 30-40g, 白芷 20-25g, 龙胆草 5-8g, 川穹 10-15g, 黄连 5-8g, 麻黄 说 明 书 CN 102526459 A 3 2/4 页 4 10-12g, 百合 10-12g, 枇杷叶 5-8g, 连翘 5-10g, 蒲公英 10-15g。 0008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5-30g, 鱼腥草 20-25g, 辛夷花 25-30g, 黄芩 25-30g, 细辛 40-50g, 白芷 25-30g, 龙胆草 8-10g, 川穹 15-。

13、20g, 黄连 8-10g, 麻 黄 12-15g, 百合 12-15g, 枇杷叶 8-10g, 连翘 10-15g, 蒲公英 15-20g。 0009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2-28g, 鱼腥草 18-22g, 辛夷花 22-28g, 黄芩 22-28g, 细辛 35-45g, 白芷 22-28g, 龙胆草 6-8g, 川穹 12-18g, 黄连 6-8g, 麻黄 12-14g, 百合 12-14g, 枇杷叶 6-8g, 连翘 8-12g, 蒲公英 12-18g。 0010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目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方法, 其中。

14、, 当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 其制备方法如下 : 0011 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 加热煮沸30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加 水, 第二次加热, 煮沸 30 分钟, 再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 40 分钟, 过 滤 ; 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 加热浓缩至糊状, 放入烘箱, 控制在 80, 烘干后冷却, 与蜂蜜混 在一起搓成细条, 制丸腊封包装 ; 0012 或者, 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如下 : 0013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 10 倍量的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将 3 次提 取液合并, 减压回收乙醇。

15、, 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5g 生药 /mL, 抽滤后, 滤液的相对密度为 20时 1.08 ;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 10L 的吸附树脂柱, 之后用 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 或蒸馏水洗脱, 再用 5 倍树脂柱体积的 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洗脱液, 去除乙醇溶剂, 得 到组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14 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 升清降浊, 疏风散寒, 辛温通窍, 调节血气, 行滞化瘀, 药源 广泛,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 根据临床病例 120 例数据比较, 有效率达 83.1, 良好为 92.4。 具体实施方式 : 0015 本发明清除痰浊脓液, 升清降浊,。

16、 疏风散寒, 辛温通窍, 调节血气, 行滞化瘀, 药源 广泛,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 0016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如下 : 0017 苍耳子, 味苦 ; 甘 ; 辛 ; 性温 ; 小毒。入肺、 肝经。功效 : 散风寒 ; 通鼻窍 ; 祛风湿 ; 止 痒。主治 : 鼻渊, 风寒头痛 ; 风湿痹痛 ; 风疹 ; 湿疹 ; 疥癣。 0018 鱼腥草, 性微寒, 味苦。归肺经、 膀胱、 大肠经。功能 : 清热解毒 ; 排脓消痈 ; 利尿通 淋。主治 : 肺痈吐脓 ; 痰热喘咳 ; 喉哦 ; 热痢 ; 痈肿疮毒 ; 热淋。 0019 辛夷花, 辛, 温。归肺、 胃经。祛风寒, 通鼻窍。。

17、用于风寒头痛, 鼻塞, 鼻渊, 鼻流浊 涕。主治 : 祛风, 通窍。治头痛, 鼻渊, 鼻塞不通, 齿痛。 别录 : 温中解肌, 利九窍, 通鼻 塞、 涕出, 治面肿引齿痛, 眩冒、 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 去白虫。 0020 黄芩, 苦, 寒。 归肺、 胆、 脾、 大肠、 小肠经。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 安胎, 降血压。 用于湿温、 暑温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 泻痢, 黄疸, 肺热咳嗽, 高热烦渴,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0021 细辛,本经 : 味辛, 温。雷公炮制药性解 : 入心、 肝、 胆、 牌四经。祛 风, 散寒, 行水, 开窍。治风冷头痛, 鼻渊, 齿。

18、痛, 痰饮咳逆, 风湿痹痛。宜通肺窍 : 用于鼻炎、 说 明 书 CN 102526459 A 4 3/4 页 5 鼻窦炎。 0022 白芷, 性温, 味辛。祛风湿, 活血排脓, 生肌止痛。用于头痛、 牙痛、 鼻渊、 肠风痔漏、 赤白带下、 痈疽疮疡、 皮肤瘙痒。 0023 龙胆草, 味苦, 性寒。归肝、 胆经。泻肝定惊。湿热黄疸 ; 小便淋痛 ; 阴肿阴痒 ; 湿 热带下 ; 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 ; 目赤肿痛 ; 耳聋耳肿 ; 胁痛口苦 ; 热病惊风抽搐。 0024 川芎, 味辛, 性温。归肝、 胆、 心包经。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 正头风 头痛, 症瘕腹痛, 胸胁刺痛, 跌扑。

19、肿痛, 头痛, 风湿痹痛。 0025 黄连, 苦, 寒, 无毒。归心、 脾、 胃、 肝、 胆、 大肠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用于湿热 痞满, 呕吐吞酸, 泻痢, 黄疸, 高热神昏, 心火亢盛, 心烦不寐, 血热吐衄, 目赤, 牙痛, 消渴, 痈 肿疔疮 ; 外治湿疹, 湿疮, 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 口疮。姜黄连清胃和 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 湿热中阻, 痞满呕吐。 0026 麻黄, 辛、 微苦, 温。归肺、 膀胱经。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日华子本草 : 通九窍, 调血脉, 御山岚瘴气。 0027 百合, 味甘, 性微寒。归心、 肺经。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用。

20、于阴虚久咳, 痰中带血, 虚烦惊悸, 失眠多梦, 精神恍惚。 神农本草经 : 味甘, 平。主治邪气腹胀, 心痛, 利大、 小便, 补中益气。 0028 枇杷叶, 苦, 微寒。归肺, 胃经。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 气逆喘急, 胃 热呕吐, 哕逆。 本草再新 : 清肺气, 降肺火, 止咳化痰, 止吐血呛血, 治痈痿热毒。 0029 连翘,本经 : 味苦, 平。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0030 蒲公英, 甘, 微苦, 寒。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本草求真 : 蒲公英, 入阳明胃、 厥阴 肝, 凉血解热。 0031 本发明的方剂为 :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00。

21、32 苍耳子 20-30g, 鱼腥草 15-25g, 辛夷花 20-30g, 黄芩 20-30g, 细辛 30-50g, 白芷 20-30g, 龙胆草 5-10g, 川穹 10-20g, 黄连 5-10g, 麻黄 10-15g, 百合 10-15g, 枇杷叶 5-10g, 连翘 5-15g, 蒲公英 10-20g。 0033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0-25g, 鱼腥草 15-20g, 辛夷花 20-25g, 黄芩 20-25g, 细辛 30-40g, 白芷 20-25g, 龙胆草 5-8g, 川穹 10-15g, 黄连 5-8g, 麻黄 10-12g, 百合 1。

22、0-12g, 枇杷叶 5-8g, 连翘 5-10g, 蒲公英 10-15g。 0034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5-30g, 鱼腥草 20-25g, 辛夷花 25-30g, 黄芩 25-30g, 细辛 40-50g, 白芷 25-30g, 龙胆草 8-10g, 川穹 15-20g, 黄连 8-10g, 麻 黄 12-15g, 百合 12-15g, 枇杷叶 8-10g, 连翘 10-15g, 蒲公英 15-20g。 0035 或者, 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分数比配置如下 : 苍耳子 22-28g, 鱼腥草 18-22g, 辛夷花 22-28g, 黄芩 22-28g, 细辛。

23、 35-45g, 白芷 22-28g, 龙胆草 6-8g, 川穹 12-18g, 黄连 6-8g, 麻黄 12-14g, 百合 12-14g, 枇杷叶 6-8g, 连翘 8-12g, 蒲公英 12-18g。 0036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为蜜炼丸剂或胶囊剂 : 0037 当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 其制备方法如下 : 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 30 分钟至 1 小时, 加热煮沸30分钟, 过滤, 滤液备用 ; 滤渣加水, 第二次加热, 煮沸30分钟, 再过滤, 滤液 备用 ; 滤渣再加水, 第三次加热煮沸 40 分钟, 过滤 ; 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 加热浓缩至糊状, 放入烘箱, 控制在 80, 。

24、烘干后冷却, 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 制丸腊封包装 ; 说 明 书 CN 102526459 A 5 4/4 页 6 0038 或者, 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 其制备方法如下 : 0039 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 10 倍量的乙醇,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将 3 次提 取液合并, 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 0.5g 生药 /mL, 抽滤后, 滤液的相对密度为 20时 1.08 ;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 10L 的吸附树脂柱, 之后用 10 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 或蒸馏水洗脱, 再用 5 倍树脂柱体积的 95乙醇洗脱, 收集乙醇洗脱液, 去除乙醇溶剂, 得 到组。

25、份药粉, 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40 具体举例如下 : 0041 实施例 1 0042 张某, 27 岁, 男, 脓涕多 : 鼻涕多为脓性或粘脓性, 黄色或黄绿色, 量多少不定, 多 流向咽喉部, 单侧有臭味。 鼻塞, 流鼻涕, 嗅觉减退, 呼吸不畅, 伴头胀, 眉棱作酸, 咽干痛, 痰 粘咯吐,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其痰热恋肺, 应当化痰泄热, 宣肺通窍。服用如下方剂 : 苍 耳子 30g, 鱼腥草 25g, 辛夷花 30g, 黄芩 30g, 细辛 50g, 白芷 30g, 龙胆草 10g, 川穹 20g, 黄连 10g, 麻黄 15g, 百合 15g, 枇杷叶 10g, 连翘 1。

26、5g, 蒲公英 20g。水煎服, 每日早晚各一剂。上述 药剂服用20剂后, 鼻塞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15剂, 头昏, 头疼症状消失, 呼吸通畅, 继续 服用 10 剂停药, 治愈。半年后追访, 未复发。 0043 实施例 2 0044 黄女士, 36 岁, 鼻塞时轻时重, 鼻涕清稀, 遇寒加重, 嗅觉减退, 头痛, 头晕。检查见 鼻内肿胀色淡。舌质淡, 苔白或厚, 脉濡缓。其肺热上蒸, 鼻窍雍塞, 应当清热散火, 宣肺通 窍。使用如下方剂 : 苍耳子 20g, 鱼腥草 15g, 辛夷花 20g, 黄芩 20g, 细辛 30g, 白芷 20g, 龙胆 草 5g, 川穹 10g, 黄连 5g,。

27、 麻黄 10g, 百合 10g, 枇杷叶 5g, 连翘 5g, 蒲公英 10g。水煎服, 每日 早晚各一剂。上述药剂服用 20 剂后, 鼻塞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 12 剂, 头昏, 头疼症状消 失, 呼吸通畅, 继续服用 10 剂停药, 治愈。三个月后追访, 未复发。 0045 实施例 3 0046 段某, 男。 35岁, 鼻塞时间长, 鼻涕多, 粘黄或粘白, 嗅觉迟钝, 鼻塞, 流鼻涕, 头痛往 往有定时, 或同在脸颊, 或同在额头, 同时颠顶与太阳穴往往亦痛, 嗅觉差, 气通可知味, 舌 淡, 苔薄白, 脉沉缓。应当温里驱寒, 通利鼻窍, 行滞化瘀。服用如下方剂 : 苍耳子 28g, 。

28、鱼腥 草22g, 辛夷花28g, 黄芩28g, 细辛45g, 白芷28g, 龙胆草8g, 川穹18g, 黄连8g, 麻黄14g, 百 合14g, 枇杷叶8g, 连翘12g, 蒲公英18g。 水煎服, 每日早晚各一剂。 上述药剂服用16剂后, 鼻塞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12剂, 头昏, 头疼症状消失, 呼吸通畅, 继续服用12剂停药, 治 愈。三个月后追访, 未复发。 0047 实施例 4, 马先生, 29 岁, 鼻塞、 流鼻涕, 呼吸不畅, 嗅觉减退外, 并用咽干痛, 痰粘 难咯, 脉滑, 舌红等, 辩证为痰热恋肺, 应当化痰泄热, 宣肺通窍, 调节血气。服用如下方剂 : 苍耳子 22g, 。

29、鱼腥草 18g, 辛夷花 22g, 黄芩 22g, 细辛 35g, 白芷 22g, 龙胆草 6g, 川穹 12g, 黄 连 6g, 麻黄 12g, 百合 12g, 枇杷叶 6g, 连翘 8g, 蒲公英 12g。水煎服, 每日早晚各一剂。上述 药剂服用16剂后, 鼻塞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12剂, 头昏, 头疼症状消失, 呼吸通畅, 继续 服用 12 剂停药, 治愈。三个月后追访, 未复发。 0048 本发明疏风散寒, 辛温通窍, 调节血气, 行滞化瘀, 温肺益气, 祛风通窍, 且药源广 泛, 对人体无害, 治疗慢性鼻炎效果显著。有效率达 82.2, 良好为 93.5。 说 明 书 CN 102526459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