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绳索式泡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卡扣快速定位于第一 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使第一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之间形成有复数环圈状,以方便 调整的绳索式泡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吹泡泡玩具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其中又以绳索式泡泡玩具,可以随需 求进行调整泡泡大小,而受表演者所喜爱,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技术绳索式泡泡 玩具的结构,将两长度不同的第一泡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的两端以捆绑方式分别固 定于两操作杆C上,且第一泡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上套设有套环D,使用者可凭借调 整套环D,使第一泡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之间产生空间,以利于泡泡的制作,但此 种作法为具有下列缺失:
(一)第一泡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以捆绑方式固定于操作杆C,容易造成第一泡 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脱落操作杆C的问题发生。
(二)套环D为了不会轻易地于第一泡泡绳A与第二泡泡绳B上移动,以确保使用 时可制作出需要尺寸的泡泡,必须保持套环D与第一泡泡绳A、第二泡泡绳B之间产 生足够的摩擦力,相反的,若使用者在调整套环D位置时,也会较为不易调整。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极欲研发的课 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绳索式泡泡结构,可 使用时制作出需要尺寸的泡泡,可改善现有技术调整套环D位置不易调整问题,以 达到快速定位及调整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绳索式泡泡结构,设 置有两操作杆,该两操作杆之间连接有长度不同的第一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且该 第一泡泡绳与该第二泡泡绳上扣合有卡扣,
该卡扣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两侧分别连接有扣合部与定位部,该扣合部扣合 于该定位部,而该第一泡泡绳与该第二泡泡绳夹固于扣合部与定位部之间。
其中,该操作杆设置有杆件及连接件,该杆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而该连接 件设置有容置空间,该连接件在该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该杆件的外螺 纹与该容置空间的内螺纹相螺合,该容置空间的底面设置有穿孔,而该第一泡泡绳 两端与第二泡泡绳两端分别连接有止挡件,两止挡件分别位于两连接件的容置空间 内。
其中,该卡扣的扣合部表面凹设有凹槽,该扣合部在该凹槽两侧分别凹设有第 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而该定位部表面凸设有固定块,该定位部在该固定块两侧 分别凸设有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且该第一定位块与该第二定位块分别正对于 该第一定位槽与该第二定位槽并使该固定块定位于该凹槽内,该第一泡泡绳与该第 二泡泡绳位于该固定块及凹槽之间,而该第一定位块定位于该第一定位槽内,且该 第二定位块定位于该第二定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第一泡泡绳 与第二泡泡绳端部分别连接于两操作杆,以改善现有技术捆绑固定于操作杆的方 式,避免第一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脱落于操作杆的情况;再者,为确保使用时,可 制作出需要尺寸的泡泡,将第一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调整完毕后,利用卡扣直接扣 合于第一泡泡绳与第二泡泡绳,以达到快速定位及调整的效果,使第一泡泡绳与第 二泡泡绳之间产生环圈状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杆与泡泡绳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的立体外观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的立体外观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的立体外观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的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的使用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的B-B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图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杆;11-杆件;111-外螺纹;112-握持部;12-连接件; 121-容置空间;122-内螺纹;123-穿孔;2-第一泡泡绳;3-第二泡泡绳;4-止挡件; 5-卡扣;51-连接部;52-扣合部;521-凹槽;522-第一定位槽;523-第二定位槽; 524-第一扳动部;53-定位部;531-固定块;532-第一定位块;533-第二定位块; 534-第二扳动部;A-第一泡泡绳;B-第二泡泡绳;C-操作杆;D-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 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 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设置有两操作杆1、长度不同的第 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及卡扣5,其中:
该操作杆1设置有杆件11及连接件12,杆件11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11,且杆件11 另端设置有握持部112,而连接件12设置有容置空间121,连接件12于容置空间121 的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22,且连接件12于容置空间121的底面设置有穿孔123。
该卡扣5具有连接部51,连接部51两侧分别连接有扣合部52与定位部53,扣合 部52表面凹设有凹槽521,扣合部52于凹槽521两侧分别凹设有第一定位槽522与第 二定位槽523,且扣合部52远离于连接部51的端部设有第一扳动部524,而定位部53 表面凸设有固定块531,定位部53于固定块531两侧分别凸设有第一定位块532与第 二定位块533,且定位部53远离于连接部51的端部设有第二扳动部534,而第一定位 块532与第二定位块533分别正对于第一定位槽522与第二定位槽523。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在组构时,先将第一泡 泡绳2端部与第二泡泡绳3端部穿过于连接件12的穿孔123,并于第一泡泡绳2两端与 第二泡泡绳3两端分别连接有止挡件4,且两止挡件4分别位于两连接件12的容置空 间121内,并将杆件11的外螺纹111锁固于连接件12的内螺纹122,于是使第一泡泡 绳2两端与第二泡泡绳3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操作杆1(请参阅图2),即完成本实用新型 的组构。
请参阅图3、图8与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扣 合部52的凹槽521内设置有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并以使用者手部推动于第 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且第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彼此靠近,此时, 定位部53透过连接部51,使定位部53朝向扣合部52靠近,固定块531定位于凹槽521 内,且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固定于固定块531及凹槽521之间,而第一定位块 532定位于第一定位槽522内,且第二定位块533定位于第二定位槽523内,于是使第 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透过卡扣5连结,形成两环圈状,并透过使用者以手部握 持于杆件11的握持部112,将已组构完毕的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置入泡泡液 容器内沾液后,使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表面沾附泡泡液,凭借挥动或拉动, 让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所形成的环圈状制作出泡泡。
借此,当本实用新型欲调整制作出泡泡大小,先以使用者手部反向扳动于第一 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且第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彼此远离,而定位 部53透过连接部51,使定位部53远离于扣合部52,此时,第一定位块532脱离于第 一定位槽522,且第二定位块533脱离于第二定位槽523,而固定块531脱离于凹槽 521,并取出凹槽521内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续调整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 泡绳3的环圈状大小,以卡扣5扣合于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上,此时,扣合部 52的凹槽521内设置有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并以使用者手部推动于第一扳 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第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彼此靠近,且固定块531 定位于凹槽521内,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位于固定块531及凹槽521之间,而 第一定位块532定位于第一定位槽522内,且第二定位块533定位于第二定位槽523 内。
请参阅图3、图9与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前 述的第一实施例差异在于,将复数卡扣5扣合于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所需位 置上,并于扣合部52的凹槽521内设置有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透过使用者 手部推动于第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且第一扳动部524及第二扳动部534彼 此靠近,此时,定位部53透过连接部51,使定位部53朝向扣合部52靠近,固定块531 定位于凹槽521内,且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固定于固定块531及凹槽521之间, 而第一定位块532定位于第一定位槽522内,且第二定位块533定位于第二定位槽523 内,于是使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透过卡扣5连结,形成复数环圈状,并透过 使用者以手部握持于杆件11的握持部112,将已组构完毕的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 绳3置入泡泡液容器内沾液后,使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表面沾附泡泡液,凭 借挥动或拉动,让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所形成的复数环圈状制作出多数泡 泡。
是以,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将第一 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端部分别连接于两操作杆1的连接件12,以改善现有技术捆 绑固定的方式,避免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脱落于操作杆1的情况;再者,为 确保使用时可制作出需要尺寸的泡泡,将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调整完毕后, 利用卡扣5直接扣合于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即可改善现有技术调整套环D位 置不易调整问题,以达到快速定位及调整的效果,使第一泡泡绳2与第二泡泡绳3之 间产生环圈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