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浸渍型镍系转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一种无污染分解工艺,该催化剂使用在烃类蒸汽转化制氢的生产过程中。而氢气广泛应用在合成氨甲醇和炼油工业的加氢过程中。 在国内外浸渍型镍系转化催化剂的生产中,活性组分氧化镍的形成方式,绝大多数均为硝酸镍直接分解,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NOx,腐蚀催化剂产品和生产设备,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国外有丹麦的石灰乳吸收法,在国内有碱洗法及加氨催化还原法等,但因NOx的释放是间歇的不稳定过程,用碱洗和催化转化法均不能达到均衡操作,因而净化远不彻底,并且设备也较复杂。
在G′、C、Maiti et all J.Indian chem soc、1975.10中曾述及用镍-铵络离子为浸渍液代替硝酸镍浸渍液,可改善镍的分散性,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在美国专利4191664中曾述及镍-铵络离子溶液制取浸渍型或沉淀型转化催化剂与甲烷化催化剂,也从催化剂改性角度出发,但都未涉及分解NOx的污染及消除问题。
本发明针对前述方法存在NOx的污染问题,以及处理这些污染采取的办法并不理想,为寻求更简单更完善的处理途径而进行了研究和解决。
在制取浸渍型镍系转化催化剂的过程中,本发明是根据普通的方法。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分解过程中,不是以硝酸镍的形式分解,而是以氢氧化镍的形式分解,这样,分解过程中就不会产生氮地氧化物这种有害的污染物质了,相反,还会生成硝酸铵,可以用水洗涤排除或加以回收作为有用的肥料。
为满足上述条件,本发明采用在过程中加入一种固体形式的含铵物质于担体内,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也不会造成氨的挥发而污染环境,氨损失又极小。这种物质就是尿素和碳酸氢铵。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如下:
在硝酸镍浸渍液加入催化剂担体后,再引入适量的尿素水溶液,尿素的加入量为:URe/Ni(NO3)2·6H2O=0.3~1.1/1(mol),最好的范围是0.7~1.1/1。在低于60℃温度下浸渍30~90分钟,然后送到加热器,在此加热反应1~2小时,温度控制在60℃~100℃范围内,最好的温度范围是60℃~80℃。使硝酸镍在催化剂中转化为氢氧化镍,反应式为:
尿素的作用为提供溶液中的OH-和NH+4离子。反应式:
在此反应中得到氢氧化镍和硝酸铵。硝酸铵可以用水萃取洗净排出,也可以回收作为肥料加以利用。本发明在此洗涤工序中,不是按常规的方法用水洗涤,而是用碳酸氢铵溶液洗涤,它的作用是可以减少镍的溶失,因为碳酸氢铵水解可以提供OH-,改变溶液的PH值,有利于氢氧化镍的稳定碳酸氢铵的加入量为:洗涤水中含NH4HCO3大的在0.1%~1%范围内,最好的范围是0.2%~0.5%担体洗涤后再在80℃~100℃条件下干燥,最后,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镍再在焙烧过程中进行分解,便不生成具有腐蚀和污染的物质NOx了。反应式如下:
该反应的分解温度在450℃~700℃范围内。最好的范围是500~600℃。在此得到催化剂成品,整个过程没有污染物质放出。
实验实例:
浸渍液制备:取8.5~9N硝酸镍水溶液,按尿素∶硝酸镍=0.8(分子比)的比例,加入工业尿素,在室温下轻微搅拌约10分钟,即得均-透明的尿素-硝酸镍二元水溶液,可供浸渍用,溶液在室温下可安定存放,多次复用,不得加热至60℃以上。
催化剂担体投入上述浸渍液中浸泡2小时,取出沥干。再置烘箱中于80℃以上加热1~2小时。
烘干物转入烧杯中,加入稀薄的碳酸氢铵水溶液(重量浓度0.5%左右),其量以浸没烘干物为度。浸2小时,沥干,去洗液。此浸洗操作重复3~5次,至洗液中基本无NO-3分析出时止(用2%的硫酸二苯胺析验不显兰色)。必要时,洗涤可在加热及气流搅拌下进行。
洗净物沥干,置烘箱中烘干。500℃×3h加热分解,以便使Ni(OH)2转变为NiO。分解时基本无NOx黄烟。
前述浸渍分解操作可重复2~3次,以保证催化剂中足够的NiO量。
本发明简便易行,适用于新厂、老厂的多种浸渍型催化剂的生产,不需要特殊设备,只须增加洗涤水配制槽(即碳酸氢铵溶解槽)水泵和一个高位槽即可。所增加的辅助材料,消耗有限,实验证明,本法的镍溶失极少,活性强度也有所增加。
以一组国产工业化的催化剂Z405担体不变,采用本工艺制得的催化剂(以GZ405表示)与对应的国外牌号ICI-46-4进行对比实验,常压活性,以碳空速40000h-1,还原温度800℃,运转温度750℃,活性以每克催化剂上每分钟转化的甲烷毫升数表示。下表是催化剂的性能对比:
上表说明了本发明无污染工艺有助于原催化剂活性和强度的提高,机械磨耗率也有所下降,处理后在这些方面的性能优于ICI46-4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