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一种陆上行驶的三轮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坐式蹬力三轮车。 在现有技术中,以往的三轮车以蹬车人的骑行姿势为特点,这种三轮车的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它包括车架前部的一个前轮和一个车把,位于车架后部的两个后轮,位于车架上部的作为蹬车人的支承部件的鞍座和位于鞍座后的客货支承机构,位于鞍座下部的一副脚力总成和一个连接两个后轮的长轴中部的棘式牙轮,一副联动脚力总成上的大牙轮和棘式牙轮的链条,当客货支承机构为载客机构时,该三轮车为三轮客车;当客货支承机构为载货机构时,该三轮车为三轮货车。这种结构的三轮车,由于其发力角,即以蹬车人髋关节为顶点,上身中线为一边,髋关节到脚力总成轴心连线为另一边,二边之间的夹角,大于150°,所以存在下述缺点:体重支承方式不合理,以蹬车人骨盆下部凹槽支承体重,从而导致蹬车人会阴部位遭受压迫及产生严重的人、器摩擦,长期蹬用则为一种机械性的环境刺激,容易导致生殖、泌尿系统病变,平时蹬车裆部疼痛,容易疲劳。同时,蹬车人的蹬力以体重为上限,人体功率不能合理发挥,驱动力小,驶行过程中人体重心上下起伏,损失相当地能量。上述缺点对于人力三轮车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重支承方式和蹬用方式更为合理的坐式蹬力三轮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考虑到对于三轮车来说,发力角小一些为宜,这样蹬用人虽然脚抬得高一些,但有利于腿部的发力,故将脚蹬总成安装在车架的前部,使发动角保持90°-140°为宜,一般以120°为佳。同时考虑到利用蹬力对支承部件的反作用力,将鞍座改为带有靠背的坐椅,这样可以改骑式为坐式,减少人、器摩擦,有利于蹬力的充分发挥。同时对车把和车轮也作了相应的变动,将车把改为前扶车把,以便于蹬车人以坐姿蹬车时控制方向,将前轮直径改为小于后轮直径,以便于降低整个车体和蹬用人的重心。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连接两后轮的长轴改为二根短轴,将两后轮中的一个作为驱动轮,另一个作为被动轮,将棘式牙轮装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上,并通过一短轴与客货支承机构的一侧及车架下部的尾端相连,作为被动轮的后轮通过另一短轴与上述的客货支承机构的另一侧相连。这样坐椅在车体横截面中不是位于正中,而是偏驱动轮一方。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在脚蹬总成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上的棘式牙轮之间装一过渡链轮,它的轴位于坐椅下部的车架上,它的主动轮通过链条与脚蹬总成相联动,它的被动轮通过另一链条与棘式牙轮相联动,该过渡链轮上带有内变速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明显的,由于将骑式改为坐式,使人体支承方式趋于合理,减少了对人体会阴部的压迫及人、器摩擦,避免了由此而造成的对人体的不良后果。由于将发力角改为90°-140°之间,鞍座又采用带有靠背的坐椅,这样可使蹬力不以人体的体重为上限,且利用了蹬力对支承部件的反作用力,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蹬用人的体力,减少能耗和增加了对三轮车的驱动力。由于将驱动系统也作了重新安排,省去了原骑式三轮车中占成本中很大比重的长轴。且由于使蹬车人体重在后轮上的分配不平均,偏重于驱动轮,从而增加了驱动轮对地的正压力,减少了被动轮对地的正压力,使人体输出功更有效地用来驱动车子。过渡链轮和内变速装置的安装也使蹬车人在行驶时更为轻便和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车速。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将使本发明的结构更清楚,并给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本发明中载客三轮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载客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载货三轮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中载货三轮车的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载客三轮车的结构如下:一副车架[1],该车架由前立管[1a]、上横管[1b]、下横管[1c]、后立管[1d]和后撑管[1e]组成,上横管[1b]和下横管[1c]近似平行,前立管[1a]和后立管[1d]与上、下横管近似垂直,后撑管[1e]一端与后立管[1d]顶端相连,另一端与下横管[1c]的尾端相连。一个前轮[2]装在前立管[1a]的下端,一个前扶车把[3]装在前立管[1a]的上端,一脚蹬总成[4]装在前立管的中部,其发力角在90°-140°的范围内,一般以120°为佳。一带有靠背的双人坐椅[5]装在后立管[1d]和后撑管[1e]的连接处。作为驱动轮的一个后轮[6]上装有棘式牙轮[7]并通过一短轴[8]与载客机构[9]的一侧及车架的下横管[1c]的尾端相连,作为被动轮的另一个后轮通过另一短轴与载客机构的另一侧相连(图1中未示出)。在脚蹬总成[4]上的大牙轮[4a]和后轮[6]上的棘式牙轮[7]之间有一副联动二者的链条[10]。上述的前轮[2]直径小于后轮[6]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载客机构是可供双人就座的靠椅,靠椅的下部带有一与下横管[1c]相连的弹簧[11],上述的后撑管[1e]的另一端与下横管[1c]的尾端相连。这种靠椅的靠背[9a]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一种可调节靠背倾斜度的航空式靠椅,靠椅二则带有扶手[9b],前下方有供乘客上下和搁脚的踏板[9c]。这种靠椅可以正向安装,使乘客就座后面向前进方向,也可以反向安装,使乘客就座后面向和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载货三轮车的结构与载客三轮车基本相同,所不同之点仅在于将载客机构[9]改为载货机构[12],该载货机构可以是一块平板或一个四周有挡板的箱体。当载货机构为一箱体时,将箱体前部制成L形,后撑管[1e]的另一端不与下横管[1c]的尾端相连,而是搁在箱体前部L形处,上述蹬车人的坐椅[5]位于该L形处,由箱体[12]和后撑管[1e]共同支撑,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坐椅[5]下部的空间盛放货物,并使整个箱体在载货后的重心向前移一些,避免了因重心偏后而使整个车体后翻的倾向。
作为这两个实施例的一种变体,尤其是对后一个实施例,在脚蹬总成[4]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6]上的棘式牙轮[7]之间装一过渡链轮[13],它的轴位于后立管[1d]下端和下横管[1c]的交接处,它的主动轮(图中未示出)通过链条[10a]与脚蹬总成[4]相联动,它的被动轮(图中未示出)通过另一链条[10b]与棘式牙轮[7]相联动,该过渡链轮上带有内变速装置(图中未示出),其结构是众所周知。
这两个实施例的又一种变体,作为驱动轮的一个后轮[6]也可以安放在双人坐椅[9]的中间部位即两坐椅的中间;同样作为驱动轮的一个后轮[6]也可以安放在箱体[12]的中间部位。
最后要指出的,本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及附图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凡是符合于本发明精神实质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只要是对本技术领域的有经验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就被以为是属于本发明的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