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40222.2 (22)申请日 2016.03.13 A44B 19/34(2006.01) A44B 19/24(2006.01) A44B 19/30(2006.01) (71)申请人 郑运婷 地址 523907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龙南路 金鸾花园 A 座 908 房 (72)发明人 郑运婷 (54) 发明名称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57) 摘要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双卷双层防 插拉链, 包括有链座、 上链条、 下链条、 上钢卷尺以 及下钢卷尺, 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 右上链条、 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
2、封口件, 左上链条设有左上 链扣、 左上链布、 左防插片以及左上链钩, 右上链 条设有右上链扣、 右上链布、 右防插片以及右上链 钩, 左下链条设有左下链扣、 左下链布以及左下链 布, 左下链扣设有左下链钩, 右下链条设有右下链 扣、 右下链布以及右下链钩, 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 带, 下钢卷尺设有下钢卷带 ; 使用时, 将双卷双层 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上,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 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用 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封住上链条以及下链条, 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3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5686249 A 2016.06.22 CN 105686249 A 1.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 包括有链座 (1) 、 上链条 (2) 、 下 链条 (3) 以及钢卷尺 (4) , 钢卷尺 (4) 包括有上钢卷尺 (5) 以及下钢卷尺 (6) , 链座 (1) 设有左 上链槽 (8) 、 右上链槽 (9) 、 左下链槽 (10) 以及右下链槽 (11) , 上链条 (2) 包括有左上链条 (12) 、 右上链条 (13) 、 链头封口件 (14) 以及链尾封口件 (15) , 下链条 (3) 包括有左下链条 (16) 以及右下。
4、链条 (17) , 左上链条 (12) 设有左上链扣 (18) 以及左上链布 (19) , 左上链扣 (18) 设有左防插片 (20) 以及左上链钩 (21) , 右上链条 (13) 设有右上链扣 (22) 以及右上链布 (23) , 右上链扣 (22) 设有右防插片 (24) 以及右上链钩 (25) ; 左下链条 (16) 设有左下链扣 (26) 以及左下链布 (27) , 左下链扣 (26) 设有左下链钩 (28) ; 右下链条 (17) 设有右下链扣 (29) 以及右下链布 (30) ; 上钢卷尺 (5) 设有上钢卷带 (32) , 下钢卷尺 (6) 设有下钢卷带 (34) ; 链座 (。
5、1) 包括有上链板 (36) 、 上合链柱 (37) 、 中链板 (38) 、 下合链柱 (39) 以及下链板 (40) , 上 链板 (36) 设有上导轮 (41) , 下链板 (40) 设有下导轮 (42)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 拉链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 将左上链布 (19) 、 左下链布 (27) 、 右上链布 (23) 以及右下链布 (30) 与行李箱的箱口连接, 并使钢卷尺 (4) 上的拉手 (43) 位于行李箱外; 封闭行李箱时, 手 抓拉手 (43) 牵引钢卷尺 (4) 以及链座 (1) 移动, 链座 (1) 跟随拉手 (43) 移动, 使左上链条 (12) 。
6、与右上链条 (13) 咬合扣接在一起, 以及使左下链条 (16) 以及右下链条 (17) 咬合扣接在一 起, 将行李箱的箱口封闭; 上钢卷尺 (5)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上钢卷带 (32) 随着上钢卷尺 (5) 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 (32) 被左上链钩 (21) 与右上链钩 (25) 扣在链座 (1) 的上面, 将 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的闭合口封住; 同时, 下钢卷尺 (6)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下钢卷 带 (34) 随着下钢卷尺 (6) 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 (34) 被左下链钩 (28) 与右下链钩 (31) 扣在链座 (1) 的下面, 。
7、将左下链条 (16) 以及右下链条 (17) 的闭合口封住; 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闭合时, 左防插片 (20) 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上链扣 (18) 与另一个左上链扣 (18) 之间的位置, 以及右防插片 (24) 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上链扣 (22) 与另一个右上链扣 (22) 之间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 (20) 挡住一个左上链扣 (18) 与另一个左上链扣 (18) 之间的间隙, 利用右防插片 (24) 挡住一个右上链扣 (22) 与另一个右上链扣 (22) 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 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 用手通过拉手 (43) 牵引链座 (1) 。
8、反方向 移动, 链座 (1) 跟随拉手 (43) 移动, 使闭合的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分开, 以及使不 闭合的左下链条 (16) 与右下链条 (17) ; 同时, 上钢卷带 (32) 跟随链座 (1) 反方向移动, 上钢 卷带 (32) 在上钢卷尺 (5) 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 (5) 内; 以及下钢卷带 (34) 跟随链 座 (1) 反方向移动, 下钢卷带 (34) 在下钢卷尺 (6) 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 (6)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防插拉链 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手 (43) 牵引链座 (1。
9、) 以及外壳 (7) 移动, 左上链扣 (18) 以及左防插片 (20) 由左上链槽 (8) 导入, 右上链扣 (22) 以及右防插片 (24) 由右上链槽 (9) 导入, 利用链座 (1) 的左上链槽 (8) 以及右上链槽 (9) 移动使左上链扣 (18) 与右上链扣 (22) 咬合连接, 同时, 左防插片 (20) 跟随左上链扣 (18) 移动到一个左上链扣 (18) 与另一个左上链扣 (18) 之间的 左间隙 (48) 的位置; 右防插片 (20) 跟随右上链扣 (22) 移动到一个右上链扣 (22) 与另一个右 上链扣 (22) 之间的右间隙 (49) 的位置; 左下链扣 (26) 由。
10、左下链槽 (10) 导入, 右下链扣 (29) 由右下链槽 (11) 导入, 利用左下链槽 (10) 导入以及右下链槽 (11) 移动使左下链扣 (26) 与右 下链扣 (29) 咬合连接; 同时, 上钢卷尺 (5)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上钢卷带 (32) 随着上钢卷尺 (5) 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 (32) 被扣在左上链钩 (21) 以及右上链钩 (25) 与上链板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05686249 A 2 (36) 之间; 以及下钢卷尺 (6)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下钢卷带 (34) 随着下钢卷尺 (6) 移动被拉 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 (3。
11、4) 被扣在左下链钩 (28) 以及右下链钩 (31) 与下链板 (40) 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链座 (1) 跟随拉手 (43) 向闭合上链条 (2) 的方向移动时, 左上钩尾 (44) 以及右上钩尾 (45) 跟随左上 链扣 (18) 以及右上链扣 (22) 移动, 左上链扣 (18) 与右上链扣 (22) 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上 钩尾 (44) 以及右上钩尾 (45) 距离小于上钢卷带 (32) 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 (32) 被扣在左上链 钩 (21) 以及右上链钩 (25) 之内; 以及左下钩尾 (46) 以及右下钩尾 (。
12、47) 跟随左下链扣 (26) 以 及右下链扣 (29) 移动, 左下链扣 (26) 与右下链扣 (29) 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下钩尾 (46) 与 右下钩尾 (47) 距离小于下钢卷带 (34) 的宽度, 使下钢卷带 (34) 被扣在左下链钩 (28) 与右下 链钩 (31) 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上钢卷尺 (5)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上链板 (36) 跟随 拉手 (43) 于左上链钩 (21) 与右上链钩 (25) 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 (32) 被牵引出的长度。
13、与左上 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 (6) 跟随链座 (1) 移 动, 左下链条 (16) 与右下链条 (17) 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下链板 (40) 跟随拉手 (43) 于左下链 钩 (28) 与右下链钩 (31) 之间移动, 下钢卷带 (34) 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下链条 (16) 与右下链 条 (17) 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由闭合状态分开时, 上钢卷尺 (5) 跟随链座 (1) 移动, 上链板 (36) 跟随 拉手 。
14、(43) 于左上链钩 (21) 与右上链钩 (25) 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 (32) 被收回上钢卷尺 (5) 的 长度与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 (6) 跟随 链座 (1) 移动, 下链板 (40) 跟随拉手 (43) 于左下链钩 (28) 与右下链钩 (31) 之间移动, 下钢卷 带 (34) 被收回下钢卷尺 (6) 的长度与左下链条 (16) 与右下链条 (17) 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 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条 (12) 与右上链条 (13) 闭合时, 链座 (1) 。
15、向链尾封口件 (15) 方向移动移动, 左上链扣 (18) 与右 上链扣 (22) 随着链座 (1) 的移动而不断闭合; 左上链扣 (18) 与右上链扣 (22) 分开时, 链座 (1) 向链头封口件 (14) 方向移动移动, 左上链扣 (18) 与右上链扣 (22) 随着链座 (1) 的移动而 不断分开; 左下链条 (16) 与右下链条 (17) 闭合时, 链座 (1) 向链尾封口件 (15) 方向移动移 动, 左下链扣 (26) 与右下链扣 (29) 随着链座 (1) 的移动而不断闭合; 左下链扣 (26) 与右下链 扣 (29) 分开时, 链座 (1) 向链头封口件 (14) 方向移动移。
16、动, 左下链扣 (26) 与右下链扣 (29) 随 着链座 (1) 的移动而不断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每个左防 插片 (20) 与相邻的左上链扣 (18) 动配合连接, 每个右防插片 (24) 与相邻的右上链扣 (22) 动 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为了减少上钢卷带32以及下 钢卷带34移动的摩擦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导轮 (41) 与上链板 (36) 铰接, 下导轮 (42) 与 下链板 (40) 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左上链。
17、扣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05686249 A 3 (18) 与右上链扣 (22) 闭合或者分开时, 上钢卷带 (32) 与上导轮 (41) 动配合连接; 左下链扣 (26) 与右下链扣 (29) 闭合或者分开时, 下钢卷带 (34) 与下导轮 (42) 动配合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105686249 A 4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拉链的使用方法, 特别是一种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链, 由于拉链的强度不够, 在使用的过程中, 不 法分子用利。
18、器插入拉链, 就可以将拉链划开, 一种防止拉链被划开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 使用方法已成为提高拉链强度以及防盗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 用于提高拉链强度以及提高拉链的防盗性能。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 上链条、 下链条以及 钢卷尺, 钢卷尺包括有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 链座与上链条、 下链条以及钢卷尺的外壳连 接; 链座设有左上链槽、 右上链槽、 左下链槽以及右下链槽, 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 右上链 条、 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 下链条包括有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 左上。
19、链条、 右上链 条、 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 左上链条与左上链槽连接, 右上链条与右上链槽连接, 左下链条与左下链槽, 右下链条与右下链槽; 左上链条设有左上 链扣以及左上链布, 左上链扣与左上链布连接, 左上链扣设有左防插片以及左上链钩, 左上 链扣、 左防插片以及左上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上链条设有右上链扣以及右上链布, 右 上链扣与右上链布连接, 右上链扣设有右防插片以及右上链钩, 右上链扣、 右防插片以及右 上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左下链条设有左下链扣以及左下链布, 左下链扣与左下链布连 接, 左下链扣设有左下链钩, 左下链扣以及左下链钩由一体的材料。
20、构成; 右下链条设有右下 链扣以及右下链布, 右下链扣与右下链布连接, 右下链扣设有右下链钩, 右下链扣以及右下 链钩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尺设有上钢卷带, 上钢卷带的上头端与上链条的链头封口 件连接, 上钢卷带与左上链钩以及与右上链钩动配合连接, 上钢卷带位于链座的上方; 下钢 卷尺设有下钢卷带, 下钢卷带的下头端与上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 下钢卷带与左下链钩 以及右下链钩动配合连接, 下钢卷带位于链座的下方; 左防插片位于每个左上链扣之间的 位置, 右防插片位于每个右上链扣之间的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上链扣 以及右上链扣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的难度; 当不。
21、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 条以及时下链条, 利器被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带挡住, 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上链条以及下 链条。 0005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 将左上链布、 左下链布、 右上链布以及 右下链布与行李箱的箱口连接, 并使钢卷尺上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 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 手牵引钢卷尺以及链座移动, 链座跟随拉手移动, 使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咬合扣接在一起, 以及使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咬合扣接在一起, 将行李箱的箱口封闭; 上钢卷尺跟随链座 说 明 书 1/5 页 5 CN 105686249 A 5 移动, 上钢卷带随着上钢卷尺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被左上链钩与右上链。
22、钩扣在链 座的上面, 将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的闭合口封住; 同时, 下钢卷尺跟随链座移动, 下钢卷带 随着下钢卷尺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被左下链钩与右下链钩扣在链座的下面, 将左 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的闭合口封住; 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闭合时, 左防插片移动到位于一 个左上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位置, 以及右防插片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上链扣与另一 个右上链扣之间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挡住一个左上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 用右防插片挡住一个右上链扣与另一个右上链扣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 拉链的难度; 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 用手通过拉手牵引链座反方向移动, 链座跟随拉手移。
23、 动, 使闭合的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分开, 以及使不闭合的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 同时, 上钢 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 上钢卷带在上钢卷尺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内; 以及 下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 下钢卷带在下钢卷尺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内。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 将双卷双层防插拉链设置于行李箱上, 双卷双层防 插拉链设有上链条、 下链条、 上钢卷尺以及下钢卷尺, 上链条设有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 利用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封住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的间隙, 利用上钢卷带以及下钢卷 带封住上链条以及下链条, 当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上链条以及下链条时, 增加不法分子。
24、 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右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所示的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左防插片以及右防插片的局部示 意图、 图3所示图1的右视图以及图4所示图3的俯视图;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 包括有链座1、 上 链条2、 下链条3以及钢卷尺4, 钢卷尺4包括有上钢卷尺5以及下钢卷尺6, 链座1与上链条2、 下链条3以及钢卷尺4的外壳7连接; 链座1设有左上链槽8、 右上链槽9、 左下链槽10以及右下。
25、 链槽11, 上链条2包括有左上链条12、 右上链条13、 链头封口件14以及链尾封口件15, 下链条 3包括有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 左上链条12、 右上链条13、 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 17与链头封口件14以及链尾封口件15连接; 左上链条12与左上链槽8连接, 右上链条13与右 上链槽9连接, 左下链条16与左下链槽10, 右下链条17与右下链槽11; 左上链条12设有左上 链扣18以及左上链布19, 左上链扣18与左上链布19连接, 左上链扣18设有左防插片20以及 左上链钩21, 左上链扣18、 左防插片20以及左上链钩21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上链条13设有 右上链扣2。
26、2以及右上链布23, 右上链扣22与右上链布23连接, 右上链扣22设有右防插片24 以及右上链钩25, 右上链扣22、 右防插片24以及右上链钩25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左下链条16 设有左下链扣26以及左下链布27, 左下链扣26与左下链布27连接, 左下链扣26设有左下链 钩28, 左下链扣26以及左下链钩28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右下链条17设有右下链扣29以及右 说 明 书 2/5 页 6 CN 105686249 A 6 下链布30, 右下链扣29与右下链布30连接, 右下链扣29设有右下链钩31, 右下链扣29以及右 下链钩31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尺5设有上钢卷带32, 上钢卷。
27、带32的上头端33与上链条 2的链头封口件14连接, 上钢卷带32与左上链钩21以及与右上链钩22动配合连接, 上钢卷带 32位于链座1的上方; 下钢卷尺6设有下钢卷带34, 下钢卷带34的下头端35与上链条2的链头 封口件14连接, 下钢卷带34与左下链钩28以及右下链钩31动配合连接, 下钢卷带34位于链 座1的下方; 左防插片20位于每个左上链扣18之间的位置, 右防插片24位于每个右上链扣22 之间的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20以及右防插片24封住左上链扣18以及右上链扣22之间的间 隙, 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2的难度; 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时下链条3, 利 器被上钢卷带32。
28、以及下钢卷带34挡住, 使不法分子难以插开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 0009 为了实施利用上钢卷尺5的上钢卷带32以及下钢卷尺6的下钢卷带34封住上链条2 以及下链条3的闭合口, 以及保持下链条2以及下链条3的闭合以及分开功能, 链座1包括有 上链板36、 上合链柱37、 中链板38、 下合链柱39以及下链板40, 上链板36与上合链柱37连接, 上合链柱37与中链板38连接, 中链板38与下合链柱39连接, 下合链柱39与下链板40连接; 或 者, 上链板36、 上合链柱37、 中链板38、 下合链柱39以及下链板40由一体的材料构成; 上钢卷 带32位于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 下钢。
29、卷带34位于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 上链板36设有上导轮41, 上钢卷带32经过上导轮41与链头封口件14连接, 外壳7与上链板36 连接; 下链板40设有下导轮42, 下钢卷带34经过下导轮42与链头封口件14连接, 外壳7设有 拉手43。 0010 为了使链座1能于链条2移动, 以及避免上钢卷带32以及下钢卷带34脱离上链条2 以及下链条3, 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钢卷带32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32 能于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移动; 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钢卷 带34的宽度, 使下钢卷带34能于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移动; 。
30、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 钩25之间的距离大于上链板36的宽度, 使上链板36能于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移 动; 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链板40的宽度, 使下链板40能于左下链钩 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移动; 左上链钩21的左上钩尾44到右上链钩25的右上钩尾45的距离小 于上钢卷带32的宽度, 以免上钢卷带32脱离左上链钩21以及右上链钩25; 左下链钩28的左 下钩尾46到右下链钩31的右下钩尾47的距离小于下钢卷带34的宽度, 以免下钢卷带34脱离 左下链钩28以及右下链钩31; 上钢卷带32位于左上钩尾44以及右上钩尾45与上链板36之 间, 左上钩尾44以及右。
31、上钩尾45位于上钢卷带32的上面, 上链板36位于上钢卷带32的下面; 下钢卷带34位于左下钩尾46以及右下钩尾47与下链板40之间, 下钢卷带34位于左下钩尾46 以及右下钩尾47上面, 下链板40位于下钢卷带34上面。 0011 为了实施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的动配合连接, 一个左上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上 链扣18之间的左间隙48比左防插片20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一个右上链扣22与另一 个右上链扣22之间的右间隙49比右防插片24的宽度大0.2毫米至0.5毫米; 左上链扣18的宽 度与右上链扣22的宽度相等; 左防插片20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4的宽度相等; 左上链扣18的 宽。
32、度与左防插片20的宽度相等, 右上链扣22的宽度与右防插片24的宽度相等。 0012 为了利用锁具锁住链座1, 链座1设有动锁孔50, 链尾封口件15设有定锁孔51, 以方 便利用锁具将链座1与链尾封口件15锁在一起。 0013 双卷双层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 使用时, 将左上链布19、 左下链布27、 右上链布 说 明 书 3/5 页 7 CN 105686249 A 7 23以及右下链布30与行李箱的箱口连接, 并使钢卷尺4上的拉手43位于行李箱外; 封闭行李 箱时, 手抓拉手43牵引钢卷尺4以及链座1移动, 链座1跟随拉手43移动, 使左上链条12与右 上链条13咬合扣接在一起, 以及使。
33、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咬合扣接在一起, 将行李箱 的箱口封闭; 上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上钢卷带32随着上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 钢卷带32被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扣在链座1的上面, 将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的闭 合口封住; 同时, 下钢卷尺6跟随链座1移动, 下钢卷带34随着下钢卷尺6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 下钢卷带34被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扣在链座1的下面, 将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 的闭合口封住; 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闭合时, 左防插片20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上链扣18 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8之间的位置, 以及右防插片24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上链扣22与另。
34、一个右 上链扣22之间位置, 利用左防插片20挡住一个左上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8之间的间 隙, 利用右防插片24挡住一个右上链扣22与另一个右上链扣22之间的间隙, 增加不法分子 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时, 用手通过拉手43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 链座1跟随拉手43移动, 使闭合的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分开, 以及使不闭合的左下链条 16与右下链条17; 同时, 上钢卷带32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 上钢卷带32在上钢卷尺5扭簧的 弹力作用下收回上钢卷尺5内; 以及下钢卷带34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 下钢卷带34在下钢 卷尺6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下钢卷尺6内。 00。
35、14 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时, 手抓拉手43牵引链座1以及外壳7移动, 左上链扣18以及 左防插片20由左上链槽8导入, 右上链扣22以及右防插片24由右上链槽9导入, 利用链座1的 左上链槽8以及右上链槽9移动使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咬合连接, 同时, 左防插片20跟 随左上链扣18移动到一个左上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8之间的左间隙48的位置; 右防插 片20跟随右上链扣22移动到一个右上链扣22与另一个右上链扣22之间的右间隙49的位置; 左下链扣26由左下链槽10导入, 右下链扣29由右下链槽11导入, 利用左下链槽10导入以及 右下链槽11移动使左下链扣26与右下链扣29咬合连接。
36、; 同时, 上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上 钢卷带32随着上钢卷尺5移动被拉出, 拉出的上钢卷带32被扣在左上链钩21以及右上链钩 25与上链板36之间; 以及下钢卷尺6跟随链座1移动, 下钢卷带34随着下钢卷尺6移动被拉 出, 拉出的下钢卷带34被扣在左下链钩28以及右下链钩31与下链板40之间。 0015 为了实施上钢卷带32跟随左上链扣18移动, 以及实施下钢卷带34跟随右上链扣22 移动, 链座1跟随拉手43向闭合上链条2的方向移动时, 左上钩尾44以及右上钩尾45跟随左 上链扣18以及右上链扣22移动, 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上钩尾44 以及右上钩尾45距离。
37、小于上钢卷带32的宽度, 使上钢卷带32被扣在左上链钩21以及右上链 钩25之内; 以及左下钩尾46以及右下钩尾47跟随左下链扣26以及右下链扣29移动, 左下链 扣26与右下链扣29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左下钩尾46与右下钩尾47距离小于下钢卷带34的宽 度, 使下钢卷带34被扣在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内。 0016 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上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上链板 36跟随拉手43于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32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上链 条12与右上链条13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6跟随链座1移动, 左下链条 16与右下。
38、链条17咬合扣接在一起时, 下链板40跟随拉手43于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 移动, 下钢卷带34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闭合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 等。 说 明 书 4/5 页 8 CN 105686249 A 8 0017 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由闭合状态分开时, 上钢卷尺5跟随链座1移动, 上链板 36跟随拉手43于左上链钩21与右上链钩25之间移动, 上钢卷带32被收回上钢卷尺5的长度 与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以及下钢卷尺6跟随链座1移动, 下链板40跟随拉手43于左下链钩28与右下链钩31之间移动, 下钢卷带34被收回下钢卷尺6。
39、 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0018 左上链条12与右上链条13闭合时, 链座1向链尾封口件15方向移动移动, 左上链扣 18与右上链扣22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闭合; 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分开时, 链座1向 链头封口件14方向移动移动, 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分开; 左下 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闭合时, 链座1向链尾封口件15方向移动移动, 左下链扣26与右下链扣 29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闭合; 左下链扣26与右下链扣29分开时, 链座1向链头封口件14 方向移动移动, 左下链扣26与右下链扣29随着链座1的移动而不断分开; 每个左防插片20与 相邻的左上链扣18动配合连接, 每个右防插片24与相邻的右上链扣22动配合连接。 0019 为了减少上钢卷带32以及下钢卷带34移动的摩擦力, 上导轮41与上链板36铰接, 下导轮42与下链板40铰接; 左上链扣18与右上链扣22闭合或者分开时, 上钢卷带32与上导 轮41动配合连接; 左下链扣26与右下链扣29闭合或者分开时, 下钢卷带34与下导轮42动配 合连接。 说 明 书 5/5 页 9 CN 105686249 A 9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0 CN 105686249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