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59697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034529.5

申请日:

20171030

公开号:

CN107668944A

公开日:

2018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B41/00,A47B97/00,A47B65/00

主分类号:

A47B41/00,A47B97/00,A47B65/00

申请人:

王丹

发明人:

王丹

地址:

636600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三合乡尖山坪村4社

优先权:

CN20171103452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第三平板相互平行,第一平板、第三平板均与第二平板相垂直,所述第一平板、第三平板位于第二平板的同侧方向;所述第三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的长度;所述第三平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所述挡板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满书本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实现利用课桌侧面收纳书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三平板(3),所述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相互平行,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均与第二平板(2)相垂直,所述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位于第二平板(2)的同侧方向;所述第三平板(3)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1)的长度;所述第三平板(3)背离第二平板(2)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4),所述挡板(4)从第三平板(3)表面至外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与第三平板(3)之间连接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板(3)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挡板(4)朝向第三平板(3)一侧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为拉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板(3)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三平板(3)一体成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书架领域,具体涉及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背景技术

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他们的课桌上时常堆满了书本,这既占用了课桌上的空间,也会遮挡学生的实现,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并且现有技术总,课桌虽然书斗很小,但课桌旁边的空间是空闲起来的,课桌侧面的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满书本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实现利用课桌侧面收纳书本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第三平板相互平行,第一平板、第三平板均与第二平板相垂直,所述第一平板、第三平板位于第二平板的同侧方向;所述第三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的长度;所述第三平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所述挡板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针对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满书本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构成U字形结构,便于挂设在课桌侧边的书斗上,实现稳固。第三平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由于挡板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因此能够在每个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都放置书本,对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板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挡板朝向第三平板一侧的表面。使得在不需要利用挡板收纳书本时,能够将挡板贴靠在第三平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拉簧。

优选的,所述第三平板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铰接。便于本发明自身的收纳。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一体成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能够在每个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都放置书本,对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平板,2-第二平板,3-第三平板,4-挡板,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三平板3,所述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相互平行,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均与第二平板2相垂直,所述第一平板1、第三平板3位于第二平板2的同侧方向;所述第三平板3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1的长度;所述第三平板3背离第二平板2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4,所述挡板4从第三平板3表面至外侧、自下而上倾斜设置。所述挡板4与第三平板3之间连接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板3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挡板4朝向第三平板3一侧的表面。所述弹性件5为拉簧。所述第三平板3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铰接。所述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三平板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能够在每个挡板4与第三平板3之间都放置书本,对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34529.5 (22)申请日 2017.10.30 (71)申请人 王丹 地址 636600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三合乡 尖山坪村4社 (72)发明人 王丹 (51)Int.Cl. A47B 41/00(2006.01) A47B 97/00(2006.01) A47B 6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 第二平板、 第三 平板, 所述第一平板、。

2、 第三平板相互平行, 第一平 板、 第三平板均与第二平板相垂直, 所述第一平 板、 第三平板位于第二平板的同侧方向; 所述第 三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的长度; 所述第三平 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 所述挡板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 自下而上倾斜 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课桌用侧嵌式折叠 收纳书架,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满书本不 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实现利用课桌侧面收 纳书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7668944 A 2018.02.09 CN 107668944 A 1.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

3、第一平板(1)、 第二 平板(2)、 第三平板(3),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3)相互平行, 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 (3)均与第二平板(2)相垂直,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3)位于第二平板(2)的同侧方 向; 所述第三平板(3)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1)的长度; 所述第三平板(3)背离第二平板(2) 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4), 所述挡板(4)从第三平板(3)表面至外侧、 自下而上倾斜 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4)与第 三平板(3)之间连接弹性件(5), 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板(3)表面、 。

4、另一端固 定于挡板(4)朝向第三平板(3)一侧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5)为 拉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平板(3) 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 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二平板(2)、 第三平板(3)一体成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668944 A 2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书架领域, 具体涉及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背景技术。

5、 0002 中学阶段的学生, 其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因此他们的课桌上时常堆满了书本, 这既 占用了课桌上的空间, 也会遮挡学生的实现, 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 并且现有技术总, 课 桌虽然书斗很小, 但课桌旁边的空间是空闲起来的, 课桌侧面的空间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 满书本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实现利用课桌侧面收纳书本的目的。 0004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 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 第二平板、 第三平 板, 所述第一平板、 第三平板相互平行, 。

6、第一平板、 第三平板均与第二平板相垂直, 所述第一 平板、 第三平板位于第二平板的同侧方向; 所述第三平板的长度大于第一平板的长度; 所述 第三平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 所述挡板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 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课桌上堆满书本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课 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第一平板、 第二平板、 第三平板构成U字形结构, 便于挂设在课桌 侧边的书斗上, 实现稳固。 第三平板背离第二平板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挡板, 由于挡板 从第三平板表面至外侧、 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因此能够在每个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都放置 书本, 对。

7、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 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 题, 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 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07 优选的, 所述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连接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 板表面、 另一端固定于挡板朝向第三平板一侧的表面。 使得在不需要利用挡板收纳书本时, 能够将挡板贴靠在第三平板表面。 0008 优选的, 所述弹性件为拉簧。 0009 优选的, 所述第三平板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 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铰接。 便于本 发明自身的收纳。 0010 优选的, 所述第一平板、 第二平板、 第三平板一体成型。 001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的优。

8、点和有益效果: 0012 本发明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能够在每个挡板与第三平板之间都放置书 本, 对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 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 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7668944 A 3 0013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 分, 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在附图中: 0014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6 1-第一平板, 2-第二平板, 3-第三平板, 4-挡板,。

9、 5-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作 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8 实施例1: 0019 如图1所示的课桌用侧嵌式折叠收纳书架, 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1、 第二 平板2、 第三平板3,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3相互平行, 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3均与第二平 板2相垂直,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三平板3位于第二平板2的同侧方向; 所述第三平板3的长度 大于第一平板1的长度; 所述第三平板3背离第二平板2所在方向的表面设置若干。

10、挡板4, 所 述挡板4从第三平板3表面至外侧、 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所述挡板4与第三平板3之间连接弹 性件5, 所述弹性件5的一端固定于第三平板3表面、 另一端固定于挡板4朝向第三平板3一侧 的表面。 所述弹性件5为拉簧。 所述第三平板3沿自身轴线分为多段, 相邻两段之间通过合页 铰接。 所述第一平板1、 第二平板2、 第三平板3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能够在每个挡板4与第三 平板3之间都放置书本, 对书本进行有效的收纳, 从而避免将书本堆放在课桌上表面影响学 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有效利用了课桌侧面的空间, 极大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0020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 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7668944 A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7668944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