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76500.8 (22)申请日 2017.08.07 (73)专利权人 成都璐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经济开发 区飞云东路495号 (72)发明人 伍长城 陈靖文 白科毅 李文彩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路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1256 代理人 李凌 (51)Int.Cl. A01G 18/69(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 补光系统, 包。
2、括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控制器、 多级 可调式开关和补光模块, 所述补光模块与多级可 调式开关连接, 所述多级可调式开关和光照强度 采集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 光照强度采 集模块: 采集食用菌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 并将 光照强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 接收光照 强度采集模块传输的光照强度信息, 根据食用菌 的生长曲线, 发送补光切换指令和光照强度调节 指令到多级可调式开关; 多级可调式开关: 接收 控制器发送的补光切换指令, 使补光模块中的至 少一种颜色的光源亮起;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光照 强度调节指令, 调节补光模块中光源的光照强 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
3、207022759 U 2018.02.23 CN 207022759 U 1.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控制器、 多 级可调式开关和补光模块, 所述补光模块与多级可调式开关连接, 所述多级可调式开关和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采集食用菌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 并将光照强度信息传输给控制 器; 控制器: 接收光照强度采集模块传输的光照强度信息,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曲线, 发送补 光切换指令和光照强度调节指令到多级可调式开关; 多级可调式开关: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补光切换指令, 使补光模块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 光源亮起;。
4、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光照强度调节指令, 调节补光模块中光源的光照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光模块 包括白光照明模块、 红光照明模块、 蓝光照明模块、 黄光照明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控制 器连接的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电源 采用太阳能发电电源模块或风力发电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控制 器连接的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
5、块与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22759 U 2 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 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 通称为蘑菇。 中国已知的食 用菌有350多种, 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常见的有: 香菇、 草菇、 蘑菇、 木耳、 银耳、 猴头、 竹荪、 松口蘑(松茸)、 口蘑、 红菇、 灵芝、 虫草、 松露、 白灵菇和牛肝菌等; 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其 中有: 羊肚菌、 马鞍菌、 块菌等。 不同的食用菌分别生。
6、长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 所有的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与绿色植物不同, 食用菌没有叶绿素, 不会进行光合作 用, 不需要直射光线。 但一定的散射光, 对食用菌实体的分化、 发育却有很大影响。 目前人们 常在食用菌培养室安装补光灯, 来菌体提供一定的光照量。 但由于食用菌不同种类, 同一种 类不同生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尽相同, 现有技术中的补光系统光照模式又较为单 一, 光照强度不能满足食用菌培养室内普遍食用菌的需求, 所有最终食用菌的培养效果也 不尽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实现一种针对食用 菌生长规律的补光系。
7、统, 达到提高食用菌培养效果的目的。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包括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控制器、 多级可调式开 关和补光模块, 所述补光模块与多级可调式开关连接, 所述多级可调式开关和光照强度采 集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 0007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采集食用菌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 并将光照强度信息传输给 控制器; 0008 控制器: 接收光照强度采集模块传输的光照强度信息,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曲线, 发 送补光切换指令和光照强度调节指令到多级可调式开关; 0009 多级可调式开关: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补光切换指令, 使补光模块中。
8、的至少一种颜 色的光源亮起;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光照强度调节指令, 调节补光模块中光源的光照强度。 进 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智能补光系统, 首先在补光模块中设置多种颜色的光源模 块, 以满足不同食用菌以及同种食用菌在不同阶段对补光颜色的需求, 控制器根据食用菌 的生长曲线, 来切换补光模块中的不同光源, 相比现有技术, 光源控制模式更加多样, 更符 合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有助于提高其生长效果。 利用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对食用菌培养室内 的光照强度进行探测, 控制器根据探测的光照强度智能控制补光模块的光照强度, 相比现 有技术, 可对光照强度进行实时探测, 以及时调整补光模块的光照强度, 使。
9、得室内的光照强 度一直处于一个符合食用菌生长的稳定状态, 以此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培养效果。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022759 U 3 0010 优选的, 所述补光模块包括白光照明模块、 红光照明模块、 蓝光照明模块、 黄光照 明模块。 例如: 在菌丝生长阶段, 可采用红光+蓝光照射食用菌培养室, 这样有助于菌丝生长 的更快; 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可采用蓝色+白光+特定波长的黄光, 此次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 期等。 0011 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进一步 的, 本实用新型优选利用220V家庭电源模块作为主供应电源, 当主电源停电时,。
10、 备用电源启 动, 以保证食用菌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 0012 所述备用电源采用太阳能发电电源模块或风力发电模块。 利用风力或太阳能转化 为电能作为备用电源为本实用新型供电, 节能环保。 0013 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连接。 这 样养殖人员可通过手机远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控制, 实时了解光照强度和补光情况, 极具 人性化。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在补光模块中设置多种颜色的光源 模块, 控制器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曲线, 来切换补光模块中的不同光源; 利用光照强度采。
11、集模 块对食用菌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探测, 控制器根据探测的光照强度控制补光模块的光 照强度, 智能补光、 智能调光, 缩短了食用菌培养周期, 提高了食用菌的培养效果, 具有极高 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申请的一 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 并不作为对。
12、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9 实施例 0020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针对食用菌养殖的智能补光系统, 包括光照强度采集模 块、 控制器、 多级可调式开关和补光模块, 所述补光模块与多级可调式开关连接, 所述多级 可调式开关和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 0021 光照强度采集模块: 采集食用菌培养室内的光照强度, 并将光照强度信息传输给 控制器; 0022 控制器: 接收光照强度采集模块传输的光照强度信息,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曲线, 发 送补光切换指令和光照强度调节指令到多级可调式开关; 0023 多级可调式开关: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补光切换指令, 使补光模块中的至少一种颜 色的光。
13、源亮起; 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光照强度调节指令, 调节补光模块中光源的光照强度。 所 述补光模块包括白光照明模块、 红光照明模块、 蓝光照明模块、 黄光照明模块。 还包括与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022759 U 4 制器连接的电源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所述备用电源采用太阳能发 电电源模块。 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与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连接。 在菌丝生长阶段, 采用红光+蓝光照射食用菌培养室, 这样有助于菌丝生长的更快; 在子实 体生长阶段, 采用蓝色+白光+特定波长的黄光, 此次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 通过以上系统 智能补光、 智能调光, 缩短了食用菌培养周期, 提高了食用菌的培养效果, 具有极高的经济 价值和实用性。 0024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 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并不用于限 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 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02275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02275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