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雨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雨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19163.3 (22)申请日 2016.03.21 (73)专利权人 王伟光 地址 中国香港九龙红墈半岛豪庭2座29D (72)发明人 王伟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代理人 高之波 莫莉萍 (51)Int.Cl. A43B 7/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雨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雨鞋, 包括鞋口、 鞋身和鞋底, 鞋口和鞋身一体成型, 鞋底与鞋身 相连接, 鞋身由布料组成。
2、, 鞋口由两个布料相对 连接组成, 布料包括布层和潜水料层, 潜水料层 与布层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 携带和 使用方便, 保暖性能优秀, 鞋口能与用户的脚部 充分紧贴, 消除鞋口与用户的脚部的缝隙, 有效 防止雨水的进入, 防水性能优秀, 鞋身能切合人 体脚部的线条, 工作可靠性强, 并能替代常见的 各种类型的鞋子, 如高跟鞋、 皮鞋等使用, 适用范 围广, 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682580 U 2016.11.16 CN 205682580 U 1.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包括鞋口(1)、 鞋身(2)和鞋底(3), 所述鞋口(1)和鞋身(2。
3、)一体 成型, 所述鞋底(3)与鞋身(2)相连接, 所述鞋身(2)由布料(21)组成, 所述鞋口(1)由两个布 料(21)相对连接组成, 所述布料(21)包括布层(211)和潜水料层(212), 所述潜水料层(212) 与布层(2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包括热熔带(4), 所述鞋口(1)由两个布 料(21)通过热熔带(4)相对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包括拉链, 所述拉链的一端设于鞋口(1) 上, 另一端设于鞋身(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潜水料层(212)为氯丁橡胶层, 所述 布层(。
4、211)为氨纶纱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身(2)包括鞋头(22)和鞋跟(23), 所述鞋头(22)和鞋跟(23)均包裹有皮革或者防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雨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材料为PU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82580 U 2 防雨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设计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雨鞋。 背景技术 0002 即使在下雨天, 人们往往也会外出进行工作或者游玩, 但是常见的室外鞋在下雨 天行走时, 由于室外鞋的防水性能不好, 雨水容易弄湿鞋子, 并从鞋子的缝隙进入到脚内, 从而弄湿袜子或。
5、者脚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人们通常会在下雨天使用防雨鞋。 0003 但是传统的防雨鞋, 其鞋体鞋体一般为塑胶制造, 硬度很高, 穿戴很不舒服, 且鞋 口开口很大, 和用户的脚部贴合不紧密, 导致雨水往往能从鞋口与用户脚部间的缝隙进入 到鞋子内, 防水效果不理想, 工作可靠性低, 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大方美观, 能很好地贴合用户的脚部, 工作可靠性好, 防水性能优秀的防雨鞋。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防雨鞋, 包括鞋口、 鞋身和鞋底, 鞋口和 鞋身一体成型, 鞋底与鞋身相连接, 鞋身由布料组成, 鞋口由两个布料相。
6、对连接组成, 布料 包括布层和潜水料层, 潜水料层与布层相连接。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鞋身由布料组成, 而布料外层为潜水料层 能保证鞋身表面的防水性, 并且提高其干燥效率, 而内层为布层能增加鞋身的弹性, 以保证 用户的脚部能贴合在内层上, 还能提高其保暖性, 而鞋口与鞋身一体成型, 能方便鞋口的制 造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美观性, 而鞋口由两个布料相对连接组成, 除了进一步提高鞋口的 防水性和弹性, 还能使鞋口与用户的脚部充分紧贴, 使得鞋口与脚部不产生缝隙, 防止雨水 从鞋口与脚部的缝隙中进入, 也防止雨水弄湿布层, 造成用户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 单, 携带和。
7、使用方便, 保暖性能优秀, 鞋口能与用户的脚部充分紧贴, 消除鞋口与用户的脚 部的缝隙, 有效防止雨水的进入, 防水性能优秀, 鞋身能切合人体脚部的线条, 工作可靠性 强, 并能替代常见的各种类型的鞋子, 如高跟鞋、 皮鞋, 休闲鞋或运动鞋等使用, 适用范围 广, 实用性强。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防雨鞋包括热熔带, 其中鞋口由两个布料通过热熔带相对连 接组成。 热熔带的设置能提高两个布料的连接强度和牢固性, 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并提高连接处的密封性, 提高其防雨性能。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防雨鞋设有拉链, 拉链的一端设于鞋口上, 另一端设于鞋身 上。 拉链的设置使鞋。
8、口与鞋身能够打开, 保证用户的脚能进入本实用新型内, 使其能适合不 同大小的脚。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潜水料层为氯丁橡胶层, 布层为氨纶纱层。 氯丁橡胶层是常用 的潜水料层, 其防水性能好, 氨纶纱层是常用的布层, 其弹性性能好, 选择这两种材料形成 的结构层, 获得方便, 而且性能优秀, 能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82580 U 3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鞋身包括鞋头和鞋跟, 其中鞋头和鞋跟均包裹有皮革或者防 水材料。 由于鞋身的鞋头和鞋跟部分工作时会常与其他物品相接触, 皮革或者防水材料的 设置能增加该部分的耐磨性, 延长本实用。
9、新型的使用寿命, 同时提高该位置的密封性防水 性能, 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可靠性。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防水材料为PU材料。 PU(Polyurethane的简称, 即聚氨基甲酸 酯)材料的质量较轻, 防水性能好, 且强度和耐磨性高, 选择其作为防水材料能保证该防水 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防雨鞋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0013 图2为图1所示的防雨鞋的鞋口的AA部分的剖视图。 0014 图3为图1所示的防雨鞋的鞋身的BB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 参考图1图3, 本。
10、实用新型的防雨鞋, 包括鞋口1、 鞋身2、 鞋底3和热熔带4, 其中鞋 身2由布料21车缝组成, 且鞋身2的形状能切合人体脚部的线条,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用户的 脚部。 布料21包括布层211和潜水料层212, 布层211与潜水料层212相连接, 而鞋口1为鞋身2 的布料21在鞋口1位置折叠后粘接而成, 即鞋口1可看作由两个布料21相对连接组成, 并且 鞋口1和鞋身2一体成型。 0017 鞋底3可以是各种常见鞋底, 如高跟鞋底、 运动鞋底、 皮鞋底、 平跟鞋底、 皮靴鞋底 等, 以使本实用新型能适合客户的不同需要, 而鞋身2和鞋底3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 而鞋身 2包括鞋头22和鞋跟23, 鞋头2。
11、2和鞋跟23 上包裹有皮革或者防水材料, 皮革22可以根据需 要选择牛皮、 马皮等, 防水材料可以选择PU, 以保证其耐磨性和防水性。 另外, 在两个布料21 在鞋口1的粘接处、 鞋身2上各布料21的车缝处均高温熔入热熔带4, 以保证上述个部位的连 接可靠性。 0018 另一方面, 鞋口1和鞋身2所用布料21能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0019 步骤a、 将潜水料层212进行第一次切薄; 0020 步骤b、 将步骤a中切薄后的潜水料层212的一面通过胶水固定于布层211的一面 后, 再将所述潜水料层212的另一面进行第二次切薄, 得布料初型; 0021 步骤c、 在步骤b所得的布料初型压薄, 在。
12、潜水料层212表面涂上平滑剂混合物和固 化剂, 冷却后得布料21。 0022 而在步骤a中潜水料层212第一次切薄后厚度为2mm3mm, 步骤b中潜水料层212第 二次切薄后厚度为0.4mm0.6mm, 步骤c中压薄的压力为100T300T, 温度为25165, 压薄后的厚度为0.5mm1mm, 且平滑剂混合物包括氯丁胶、 平滑剂和色粉, 其质量比为1:3: 1, 每15KG平滑剂混合物中添加的固化剂量为500ML, 平滑剂为水性环保有机硅乳液或双氨 基官能团有机硅乳液, 固化剂为聚醚胺。 制备过程中的潜水料层为氯丁橡胶层, 布层为氨纶 纱层。 0023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用户只需将本实用新。
13、型依照传统鞋子正常穿戴, 使得用户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82580 U 4 脚底与鞋底3贴合, 鞋身2配合着用户脚部的线条包裹住用户的下脚部, 且鞋口1紧贴在用户 的脚上。 此时, 本实用新型能替代常见鞋子, 用户能随意的行走, 且雨天时, 鞋身2会防止雨 水弄湿下脚部, 而鞋口1会防止雨水从脚部与本实用新型间的缝隙中流入。 0024 另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拉链, 拉链能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侧面, 且其一端设于鞋口1上, 另一端设于鞋身2上。 拉链可以选择市售的隐形防水拉链, 以提高本 实用新型的防水性和美观性。 用户在使用时, 可以通过拉链增大鞋口1和鞋。
14、身2的开口, 方便 用户能将脚伸入到本实用新型中。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外形能根据鞋子的类型和形状所设计, 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能作为高 跟鞋、 休闲鞋或者运动鞋等各种鞋子直接使用, 并且也适用在用户进行自行车和摩托车驾 驶等情况下, 适用范围广, 实用性强。 002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8258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682580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68258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