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耐穿的粘扣鞋。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目前,市面销售着各种各样的鞋。而作为一双鞋,与人体脚部的吻合是基本的要求。为了实现鞋能够与脚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鞋上面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加固方式,例如:鞋带、粘扣、弹性带等等。作为鞋与脚部的加固方式,粘扣在很多鞋上得以体现。鞋带可以随着人们喜欢对松紧度进行调节,但是使用不方便,而且鞋带容易散掉导致人们摔倒题。弹性带使用方便,但是弹性带对鞋和脚之间的加固作用不能够随着人们的要求进行调节,特别是对于鞋在稍微大于脚部的情况。虽然这种鞋能够穿,但是不经过修改就无法加强鞋对脚部的加固作用。而粘扣均衡了鞋带和弹性带的优缺点,因此得以在市场上很收欢迎。
此外,粘扣包括钩带和绒带。现有技术中,当人们需要穿鞋时粘扣在反复开启和合上后,钩带和绒带之间的作用力大大降低,减小了对鞋和脚的固定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耐穿的粘扣鞋。该方便耐穿的粘扣鞋既避免了弹性带对鞋和脚之间的加固作用不能够随着人们的要求进行调节的缺点,又减小了粘扣因反复开启和合上后对鞋和脚的固定作用减小的缺点,同时增强了鞋的穿戴方便性,让粘扣和弹性带发生协同作用,克服了各自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耐穿的粘扣鞋,包括鞋底、鞋前帮、鞋后帮,所述鞋前帮和鞋后帮围成鞋口,所述鞋后帮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鞋后帮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连接有活动带,所述活动带远离与弹性带连接的一端通过粘扣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次使用该鞋时,用粘扣先进行脚部的固定,同时由于在活动带上设置弹性带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以当人们需要脱鞋或者再次穿鞋时,可以不用打开粘扣而直接进行脱鞋或者再次穿鞋,避免了在人们需要脱鞋或者再次穿鞋时需要反复开启或者合上粘扣,容易造成粘扣的损坏。即在首次使用时,利用粘扣对鞋口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固定,在之后的脱鞋或者再次穿鞋过程依靠弹性带实现。该方便耐穿的粘扣鞋既避免了弹性带对鞋和脚之间的加固作用不能够随着人们的要求进行调节的缺点,又减小了粘扣因反复开启和合上后对鞋和脚的固定作用减小的缺点,同时增强了鞋的穿戴方便性,让粘扣和弹性带发生协同作用,克服了各自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带远离与弹性带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金属环,所述粘扣包括钩带和绒带,所述钩带和绒带一体成型并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当绒带穿过金属环并与钩带贴合,鞋口的大小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绒带穿过金属环并与钩带贴合,又由于绒带与钩带之间的贴合部分可随着人们需要的鞋口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鞋口大小的调节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前帮设有鞋舌,所述鞋前帮和鞋后帮连接处均设置有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前帮和鞋后帮的连接处均设置缺口,则当用粘扣调节鞋口大小时,避免当鞋口大小发生改变特别是鞋口大小减小较多时导致鞋舌发生褶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前帮设置有用于将活动带固定在鞋舌部位的带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前帮上设置带环,使活动带能够在粘扣作用下始终压着鞋舌,从而进一步限制鞋口的大小,提高鞋与脚之间的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鞋底;2、鞋前帮;3、鞋后帮;4、鞋口;5、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弹性带;8、活动带;9、粘扣;10、钩带;11、绒带;12、金属环;13、鞋舌;14、缺口;15、拉链;16、带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方便耐穿的粘扣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方便耐穿的粘扣鞋,包括鞋底1、鞋前帮2、鞋后帮3、鞋口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弹性带7、活动带8、粘扣9、第二活动带10、第二粘扣11、金属环12、鞋舌13、缺口14、拉链15、带环16。
鞋前帮2和鞋后帮3围成鞋口4,在鞋后帮3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5和第二连接部6。在鞋后帮3上设置拉链15,在鞋前帮2通过钉扣固定有带环16,活动带8穿过带环16且活动带8的一端通过弹性带7与第一连接部5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金属环12。第二连接部6设置粘扣9,该粘扣9包括一体成型的钩带和绒带,其中绒带与第二连接部6连接。鞋前帮2设置有鞋舌13,在鞋前帮2和鞋后帮3连接处均设置缺口14。
当第一次使用该鞋时,先将粘扣9的绒带穿过金属环12再与粘扣9的钩带紧密贴合,从而做到鞋和脚部的固定,同时由于在活动带8上设置弹性带7与第一连接部5连接,所以当人们需要脱鞋或者再次穿鞋时,可以不用打开粘扣9而直接进行脱鞋或者再次穿鞋,避免了在人们需要脱鞋或者再次穿鞋时需要反复开启或者合上粘扣9,容易造成粘扣9的损坏。即在首次使用时,利用粘扣9对鞋口4的大小进行调整并固定,在之后的脱鞋或者再次穿鞋过程依靠弹性带7实现。既避免了弹性带7对鞋和脚之间的加固作用不能够随着人们的要求进行调节的缺点,又减小了粘扣9因反复开启和合上后对鞋和脚的固定作用减小的缺点,同时增强了鞋的穿戴方便性,让粘扣9和弹性带7发生协同作用,克服了各自的缺点。
如果鞋后帮3与鞋前帮2的连接处不设置缺口14,则当鞋口4大小发生改变特别是当鞋口4大小减小较多时,鞋舌13部分会发生褶皱,影响鞋整体的美观。而带环16的设置则使活动带8能够在粘扣9作用下始终压着鞋舌13,从而进一步限制鞋口4的大小,提高鞋与脚之间的牢固度。第一连接部5上还设置有第二活动带10,第二活动带10位于活动带8下方。第二连接部6还设置有第二粘扣11。第二活动带10也通过金属环12与第二粘扣11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