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手性配体的杂芳香二膦 本发明的目的是手性二膦、所述二膦与过渡金属间形成的配合物、以及它们作为手性催化剂在立体选择性(立体控制)反应中的应用,如象一般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或一般的不对称异构化反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制备所说的手性二膦,和制备所说的手性配合物的方法以及它们在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立体选择性方法,特别是使用所说手性催化剂的一般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
现有技术
已知立体选择反应,特别是象非对映或对映氢化反应这样的立体控制的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并已被研究了很长时间;事实上,此类反应直接导致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形成,而此类化合物以前只能以消旋体获得,需要对对映体进行随后的分离,以及与完成此分离有关地缺点是在进行分离过程中,有时发现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使得不能得到纯的对映体;除此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再一个缺点是存在非希望的对映体,必须将其加以回收或丢弃。
一般地,通过手性催化剂实现的立体控制还原反应允许获得光学活性的反应产物,也常具有好的对映体过量百分数。
例如,第一个不饱和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氢化反应是通过使用附着在手性载体上的金属催化剂来完成的,而这可以追溯到30年代。以后,均相非对称氢化反应得以研究及阐述。通过由过渡金属和作为金属配体的手性二膦形成的配合物组成的特殊手性催化剂,实现了此反应。
文献报道了不同类型的手性膦,可作为配体并与过渡金属,如钌(Ru)、铑(Rh)、钯(Pd)、铱(Ir)和铂(Pt),形成手性配合物。特别是手性膦可以一个或两个立体生产性的磷原子为特点,在此情况,磷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例如DIPAMP,其中(R,R)对映体有如下通式:[KNOWLES W.S.等,J.Chem.Soc.Chem.Commun.10(1972);VINEYARD B.D.等,J.Am.Chem.Soc.99,5946(1977)];也有报道认为膦的手性是由于基于碳的立体中心的存在,例如已知为CHIRAPHOS的化合物,其(S,S)对映体有如下结构:[FRYZUK M.D.等,J.Am.Chem.Soc.99,6262(1977)];也有报道认为膦的手性是由于atropisomeric联芳基体系的存在,即围绕连接两个芳基的单键的转动被阻止;此种类型的二膦有BINAP,BIPHEMP或BICHEP,它们的(R)对映体有如下的通式:[NOYORI R.等,J.Am.Chem.Soc.102,7932(1980);SCHMID R.等,Helv.Chim.Acta71,897(1988);MIYASHITA A.等,Chem.Lett.1849(1989)]。
例如目前,用于立体控制还原反应,象可获得最好的二级手性醇之非对映和对映超量百分数的羰基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氢化的催化剂,是那些由过渡金属与atropisomery造成的手性二膦组成的配合物,特别是Ru和BINAP形成的配合物。
当然,主要的问题在于做为配体的手性二膦的合成。前面提到的实例中,手性膦的合成过程相当复杂,除涉及许多步骤之外,所获得的是一外消旋体,需要费力的拆分过程,收率低且费用很高。结果,通过手性二膦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形成而得到的手性催化剂是非常昂贵的。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手性二膦,其通过特殊稳定的配价键的形成,适于做为过渡金属的配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二膦,以便与已知技术相比从合成的观点更容易得到。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适宜做为过渡金属配体的手性二膦的方法,其包括简单的步骤,成本低廉,并且是工业上能应用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手性催化剂,用于立体控制的合成反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催化剂,用于立体控制的合成反应,象具有高活性,以及高的位置、化学、非对映、对映选择性。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催化剂,用于立体控制的合成反应,象允许在温和反应条件操作,无论怎样都得到高的反应速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允许实现立体控制的反应,特别是还原反应或异构化反应,其中涉及手性催化剂的使用,以及导致高非对映体或对映体过量百分数的光学活性产物的生成。
发明的描述
这些以及仍存在的其它目的和在以下描述中将清晰解释的相关优点,是通过由芳香五元联杂环系统构成的手性二膦来实现的。
更为特别的是,所说的由芳香五元联杂环系统构成的手性二膦具有下列通式:其中:R2选自氢,苯基,芳基,C1-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COOR3,其中R3是C1-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Y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芳基,取代芳基,C3-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R1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芳基,取代芳基,C1-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OR5,其中R5是C1-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或;根据下面的通式,所说系统的每一个五元杂环芳香环缩合到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或萘环上:其中n从0到6,R2也可以等于零,R4选自氢,C1-C10的线性、支链、环状、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前面提到的图解被认为没有限制性,意味着也可以根据下面的通式,所说的每一个五元杂环芳香环缩合到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苯或萘环上:其中R4,n,R2如上所定义。
芳香五元联杂环系统选自:1,1′-联吡咯,2,2′-联吡咯,3,3′-联吡咯3,3′-联噻吩3,3′-联呋喃1,1′-联咪唑以及相应的苯并的(IIA)(IIB),(VA)(VB),4,4′-联吡唑,5,5′-联吡唑1,1′-联-1,3,4-三氮唑4,4′-联异噁唑4,4′-联异噻唑5,5′-联咪唑3,3′-联苯并噻吩3,3′-联苯并呋喃2,2′-联吲哚1,1′-联苯并咪唑。
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通式手性二膦: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而且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结构式的手性二膦: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而且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结构式的手性二膦: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特别地,所说的二膦(IA)(IB),(IIA)(IIB),(VA)(VB)的手性是由于五元芳香联杂环系统的存在,该系统是C2对称atropisomeric系统,即特征为沿连接两个杂环系统的键存在高的旋转障碍[Eliel;Stereochemistry of Carbon Compounds,Int.Stud.Edition McGraw Hill-Tokyo 1962-p.156 foll.]。
而且,所说的根据本发明的二膦特征是,杂环系统,当其富电子时,增加磷原子的电子效力。由于有这些特征,根据本发明的二膦被有利地用做在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制备中的手性配体,其中配体的电子效力正好有助于与金属间的共价键,此电子效力是通过杂环系统给予磷原子的;此配合物反过来在立体控制的合成,特别是非对映和对映选择的还原反应,如氢化反应中被用做手性催化剂。
而且根据本发明,所说的手性二膦是根据包括简单步骤的方法制备的。
根据本发明以及单独地经由实施例,示意性地阐述制备具有总式(IA)(IB)手性二膦的一般方法。所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相应五元杂环阴离子的氧化偶合,合成五元芳香联杂环系统;-形成联杂环系统的联阴离子;-所说的联阴离子与P(Y)2Cl或PO(Y)2Cl反应,其中Y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芳基,取代芳基,C3-C10的线性、支链、环状烷基,获得外消旋的二膦(IA)+(IB)或外消旋的二膦氧;-根据已知的技术用氧化反应把所说的外消旋二膦(IA)+(IB)转化为相应的外消旋二膦氧;-所说的外消旋二膦氧与酸性手性拆分试剂反应,获得非对映加合物;-用分级结晶分离所说的非对映加合物;-碱性处理所说的两个分离的非对映加合物的每一个,产生相应的对映体纯的二膦氧;-用已知的还原剂,如硅烷类,还原所说的对映体纯的二膦氧,产生所说的对映体纯的手性二膦(IA)和(IB)。
显然,芳香联杂环系统也可以根据其它对本部分的技术人员来说已知的技术来制备。除此之外,遇到含氮产生的杂环时,所说的联杂环系统的联阴离子的形成也可以在氮原子上发生。
更特别地,总是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手性方法的柱层析,如固定相,洗脱系统等,有助于所说的外消旋二膦(IA)+(IB)被直接地拆分。
而所说的手性拆分试剂优选自,例如,二苯甲酰酒石酸,二甲苯甲酰酒石酸,樟脑磺酸等。
如已上述的,根据本发明的手性二膦被用做过渡金属配位的配体,特别是VIII族金属,如Ru,Rh,Pd,Ir,以形成手性配合物,作为立体控制的反应的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手性配体与金属间形成的配合物,优选地通过手性二膦与所选金属的配合物之间的交换反应来获得,其中金属与配体间的键要比将在金属与二膦间形成的键更不稳定;这样,二膦将取代那个与金属配合的配体,构成优选的配合键。特别地在上面的交换反应中,金属用来与配体,例如象1,5-顺,顺-环辛二烯,降冰片二烯,(乙烯)2,三芳基月弟,苄腈等配位。
特别地,所选金属与配体组成的配合物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然后加入以固体状态或溶于合适的溶剂中的手性二膦;反应的进行以及后来手性配合物的形成,由可能的颜色变化检查来跟踪,同样也可用光谱的方法,如31P-NMR和GC来跟踪。在反应末了,除去溶剂,形成的手性配合物可以其存在的形式使用,或根据已知的技术经进一步的纯化。
优选用于手性配合物制备的溶剂是,例如,氯化生成的溶剂,醇,芳香烃(甲苯),醚类,二甲基甲酰胺。上述手性配合物优选地在它们被用做立体控制反应的催化剂时制备。
总是根据本发明,由手性二膦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组成的手性催化剂,与在已知技术中应用的手性催化剂相比证明是更具选择性;事实上,与已知的传统配体相比,基于本发明的二膦配体的几何形状可以决定不同的键长和键角,因而使用所说的手性催化剂的立体选择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惊人的反应速度,温和的反应条件,例如它涉及压力和温度条件以及使用的催化剂量,也有使用低生态影响的溶剂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所说的手性催化剂具有高的化学,对映以及非对映选择性,并且被有利地用于完成立体控制的反应,特别是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例如,链烯(-C=C-)的还原,酮羰基(-C=O)的还原,亚氨基(-C=N-)的还原,烯胺基(-N-C=C)的还原,得到具有高非对映体和对映体过量百分数的光学活性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说的手性催化剂被用于完成羰基化反应,氢氰化反应和双键异构化反应。通过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方法,一些手性二膦(IIIR)(IIIS),(IVR)(IVS),(VIR)(VIS),(VIIR)(VIIS),(VIIIR)(VIIIS)的制备,一些由所说的二膦分别与金属Ru和Rh形成的手性配合物的制备,以及根据本发明所说的配合物做为手性催化剂的应用描述如下;例如,它们在3-羰基丁酸乙酯,2-羰基环戊烷羧酸甲酯,α-乙酰胺基肉桂酸及其它物质还原中的应用。
实施例1
手性二膦(III R)和(III S)的制备a)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噻吩的合成
溶解于11ml无水乙醚的4.1g 3-溴-4,6-二甲基-苯并噻吩,在搅拌下滴入到并冷却至-70℃的含1.6M BuLi(12ml)的11ml无水乙醚溶液中。让反应混合物静置30分钟,然后加入2.7g CuCl2并保持搅拌反应混合物6小时,在0℃冷却,然后加入17ml 2MHCl,让反应液静置过夜。然后把形成的有机盐除去,有机相用乙醚萃取,Na2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的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用己烷作洗脱剂,收集中间组分,减压除溶剂,这样获得0.70g 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噻吩。
1H-NMR(300MHz)(CDCl3)(ppm):1.9(6H,s,2CH3),2.4(6H,s,2CH3),6.9(2H,s,5,5′位芳香氢),7.2(2H,s,噻吩),7.5(2H,s,7,7′位芳香氢)。
质谱(EI):(M+)322b)合成2,2′-双(二苯基膦)-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噻吩
向含0.35g 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噻吩和0.39g TMEDA的20ml无水THF溶液中,在惰性环境和-50℃温度下,滴入1.1ml 1.6M BuLi。半小时后,温度升到0℃并滴入0.5ml二苯基氯膦。反应混合物反应12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并用水处理。有机相用乙醚萃取,Na2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异丙基醚处理得到的残留物,获得0.4g 2,2′-双(二苯基膦)-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噻吩.。
1H-NMR(300MHz)(CDCl3)(ppm):1.6(6H,s,2CH3),2.4(6H,s,2CH3),6.7(2H,s,5,5′位芳香氢),6.9-7.5(22H,m,7,7′位芳香氢+4C6H5)。
质谱(EI):(M+)690
31P-NMR(200MHz)(CDCl3)(ppm):-24.98(2P,s)c)外消旋二膦到二膦氧的氧化
在0℃,2ml H2O2滴加入到溶于80ml CH2Cl2的由b)得到的1.4g二膦溶液中。温度保持0℃ 1小时和25℃ 1小时,然后加入10ml水并分离出有机相,除水后减压除去溶剂。
1.5g反应混合物进行层析,用AcOEt/CH2Cl2/Et3N 3/7/0.1混合液(V/V)洗脱。收集尾部组分,得到1.4g外消旋二膦氧,收率96%。
1H-NMR(300MHz)(CDCl3)(ppm):1.5(6H,s,2CH3),2.4(6H,s,2CH3),6.7(2H,s,5,5′位芳香氢),7.0-7.8(22H,m,7,7′位芳香氢+4C6H5)。
质谱(EI):(M+)772
31P-NMR(200MHz)(CDCl3)(ppm):20.36(2P=O,s)。d)拆分:二膦氧(-)
1.2g由c)获得的外消旋二膦氧和0.36g(-)-O,O′-二苯甲酰-L-酒石酸(DBTA)热溶解于58ml包含AcOEt/CHCl3 50∶8(v/v)的混合液。24小时后,过滤得到500mg二膦氧(-)与DBTA(-)形成的加合物,熔点=218-220℃,[α]D25=-143°(c=0.55EtOH)。e)对d)加合物的处理
用9.6ml 0.75N的NaOH处理500mg加合物,此混合物用2×9.6ml CHCl3萃取两次。合并如此获得的有机相,用6.4ml 0.75N的NaOH,6.4ml水洗并用Na2SO4干燥。
过滤出混合物,溶剂减压蒸除,得到320mg手性二膦氧(-)。如此得到的二膦氧具有[α]D25=-226°(c=0.45溶剂苯)。f)拆分:二膦氧(+)
由d)方法得到的滤液减压除去溶剂,获得的1g残留物用18ml 0.75N的NaOH处理,并用18ml CHCl3萃取两次。收集的有机相用12ml 0.75N的NaOH和12ml水洗,然后用Na2SO4干燥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0.60g杂有二膦氧(-)的二膦氧(+)。如此得到的混合物与0.312g DBTA(+)混合并一同热溶解于29ml包含AcOEt/CHCl3 25/4(v/v)的混合液。24小时后,过滤混合物,得到0.4g由二膦氧(+)与DBTA(+)加合物组成的固体,熔点=216-220℃,[α]D25=+147°(c=0.55 EtOH)。
如e)所述的处理加合物并获得二膦氧(+),特征为[α]D25=+229°(c=0.56溶剂苯)。g)还原
将0.4g在f)所述的二膦氧(+)溶于6ml二甲苯,然后在惰性条件下,加入0.59ml Et3N和0.42ml HSiCl3。反应混合物在100℃加热1小时,120℃加热1小时和140℃加热6小时。剩余的二甲苯和三氯硅烷在减压下除去,残留物用水处理并用20ml CH2Cl2萃取。然后干燥反应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如此获得的粗产物在惰性环境下用闪式层析分离,用己烷/CH2Cl2(v/v)混合液做洗脱液。得到350mg二膦(+),特征为[α]D25=+215°(c=0.4,溶剂苯)。
在e)所述获得的二膦氧(-)通过类似的方法被还原为二膦(-),得到类似的收率;二膦(-)的特征为[α]D25=-222°(c=0.4,溶剂苯)。
实施例2
手性二膦(IV R)和(IV S)的制备a)2,2’,5,5’-四甲基-3,3’-二噻吩的合成
溶解于5ml乙醚的5.46g 3-溴-2,5-二甲基噻吩,滴入到处于氮气环境和-70℃温度的18ml BuLi 1.5M溶液中。30分钟后,剧烈搅拌下加入4.13g CuCl2并保持搅拌反应混合物3小时。温度升至0℃,然后加入6N HCl溶液至氯化铜溶解。水相用120ml乙醚萃取,乙醚相用15ml水洗,然后用12ml碳酸钠饱和溶液洗,再用12ml水洗。溶液用Na2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这样得到的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用己烷作洗脱剂,收集中间组分,获得1.73g 2,2’,5,5’-四甲基-3,3’-二噻吩,收率55%。
1H-NMR(300MHz)(CDCl3)(ppm):6.52(2H,宽单峰,4,4′位芳香氢),2.41(6H,s,2CH3),2.27(6H,s,2CH3)。b)4,4′-二溴-2,2’,5,5’-四甲基-3,3’-二噻吩的合成
溶解在四氯化碳的0.5ml溴滴入到0℃含有1.97g 2,2’,5,5’-四甲基-3,3’-二噻吩的12ml四氯化碳溶液中;温度升高,15分钟后,保持温度在40℃,滴入溶于同样体积四氯化碳的同样量的溴。30分钟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混合液分别用20ml碳酸钠饱和溶液,20ml水洗,然后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得到3.60g油状残留物,所说的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用己烷洗脱。收集初组分,减压蒸除溶剂,获得1.47g 4,4′-二溴-2,2’,5,5’-四甲基-3,3’-二噻吩,收率44%,特征为熔点m.p.=93-95℃。
1H-NMR(300MHz)(CDCl3)(ppm):2.40(6H,s,2CH3),2.15(6H,s,2CH3)。c)4,4′-双二苯基膦氧-2,2’,5,5’-四甲基-3,3’-二噻吩的制备
在-15℃,2分钟的时间内,向溶于25ml无水THF的1.37g 4,4′-二溴-2,2’,5,5’-四甲基-3,3’-二噻吩溶液中,滴入5ml 1.6M的BuLi溶液。20分钟后,在0℃滴入1.46ml二苯基氯膦,让反应混合物静置1小时30分钟。然后加入100ml乙醚,混合液用10ml水洗,有机相用硫酸钠脱水。溶剂减压除去,得到2.70g残留物。通过溶解在100mlCH2Cl2并在0℃温度滴加3.6ml 30%过氧化氢,把残留物全部氧化成二膦氧。2小时后,加入15ml水,分离出有机相并用Na2SO4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得到残留物。此残留物经硅胶柱层析,用包含CH2Cl2/AcOEt/Et3N 7/3/0.2(v/v/v)的混合液洗脱。收集尾部组分,减压除去溶剂,获得的油状物用乙醚处理,得到0.190g 4,4′-双二苯基膦氧-2,2’,5,5’-四甲基-3,3’-二噻吩。
1H-NMR(300MHz)(CDCl3)(ppm):7.60(20H,m,芳香氢),1.95(6H,d,2,2′位CH3),1.65(6H,s,5,5′位CH3)。
根据类似于实施例1 d)的步骤利用在THF中的DBTA,可以通过结晶非对映体的盐来拆分此产物。0.7g的二膦氧和0.42g(-)-二苯甲酰酒石酸(DBTA)混合物热溶解在20ml THF中。12小时后,过滤得到0.2g(-)-二膦氧与(-)-DBTA形成的加合物,熔点为180℃,[α]D25=-44°(c=0.5,EtOH)。
根据普通方法处理加合物,得到560mg膦氧。
掺杂(-)-膦氧的0.56g(+)-膦氧与0.34g(+)-DBTA热溶于40ml THF。12小时后,回收0.185g(+)-二膦氧与(+)-DBTA形成的加合物,熔点为178℃,[α]D25=+39.5°(c=0.55,EtOH)。d)4,4′-双二苯基膦氧-2,2’,5,5’-四甲基-3,3’-二噻吩的制备
在氩气环境下,向溶于5ml二甲苯的0.053g 4,4′-双二苯基膦氧-2,2’,5,5’-四甲基-3,3’-二噻吩溶液中,加入0.14ml三乙胺和0.10ml三氯硅烷。反应混合物在100℃加热1小时,120℃加热1小时和140℃加热6小时。用4ml水处理反应混合物,并用20ml CH2Cl2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用机械泵蒸发掉溶剂,获得4,4′-双二苯基膦-2,2’,5,5’-四甲基-3,3’-二噻吩。
所得到的外消旋二膦的拆分通过HPLC来完成,用DAICEL CHIRALCEL OD(25cm×4mm)柱,己烷/异丙醇做洗脱液,流速=0.7ml/min。
实施例3
配合物{Ru[化合物(IIIR)(+)]Cl2}的制备
带有侧插口,底部圆锥型和涂有特氟龙的搅拌子的试管被反复抽出和压入氩气;该操作至少重复5次。以如下次序向尾试管中加入16.0mg光学纯的手性二膦(IIIR)(+)(2.3×10-2mmols),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制备的5.6mg[RuCl2(C6H6)]2(1.15×10-2mmols),以及4ml在惰性环境下新蒸出的二甲基甲酰胺,并氩气脱气15分钟。红棕色悬浮物搅拌下在100℃加热15分钟;该悬液快速转变为澄清的橙黄色溶液。该溶液冷至50℃并蒸发干燥,残留物机械真空1小时,然后压入氩气。这样得到的钌配合物不用进一步纯化,用于酮酯的对映选择性还原。
实施例4
配合物{Rh[1,5-环辛二烯][化合物(III S)(-)]ClO4}的制备
带有侧插口,底部圆锥型和涂有特氟龙的搅拌子的试管被反复抽出和压入氩气;该操作至少重复5次。11.0mg光学纯的手性二膦(III S)(-)(1.59×10-2mmols)加入试管中并溶于在惰性气体中蒸出的CH2Cl2中,使用前氩气脱气15分钟。过量的[Rh(1,5-COD)2]ClO4被称重并加入到尾试管,闪光并压入氩气;加入准确计算体积的CH2Cl2,得到黄色溶液。用注射器抽取准确含有1.59×10-2mmol的体积,加入到二膦III溶液中。溶液快速转变为橙黄色;该溶液搅拌30分钟,蒸发至剩{Rh[1,5-COD][化合物(IIIS)(-)]ClO4}的橙黄色固体。这样得到的铑配合物不用进一步纯化,用于链烯的对映选择性还原。
实施例5
3-羰基-丁酸乙酯还原为(R)-(-)-3-羟基丁酸乙酯
带有玻璃衬里,磁力搅拌器和加热器的75ml不锈钢高压釜几次压入氢至4.90MPa和抽空(此循环至少重复5次),并在70℃恒温。2.993g(23.0mmoles)3-羰基-丁酸乙酯和20ml预先氩气脱气15分钟的甲醇加入到根据实施例3所述的方式制备的催化剂中。此溶液用注射器转移至高压釜内,该高压釜加压到9.81MPa。120分钟后,高压釜冷却,打开,溶剂蒸除至只剩棕色油状残留物。样品通过GC(柱PEG 20M,炉温100℃,FID 200℃,注射器200℃)和1H-NMR谱检测;结果显示底物定量的转变,3-羟基丁酸乙酯的选择性等于95%;副产物是3-二甲氧基丁酸乙酯。残留物真空蒸馏,收集在17mmHg的75-80℃的馏分。得到的样品是化学纯的氢化产物。
3-羟基丁酸乙酯:1H-NMR(200MHz)(CDCl3)(ppm):4.2(3H,重叠的四重峰和多重峰),2.4(2H,双峰),1.2(6H,重叠的三重峰和双重峰)。
用旋光及三[3-(+)樟脑三氟甲基羟基亚甲基]铕做位移手性试剂的1H-NMR谱测定立体还原作用。比旋光度是[α]D20=-41.5(c=1,CHCl3),相当于99%光学纯(O.P.),为R对映体[文献报道(S)-(+)对映体:[α]D20=+42±1(c=1,CHCl3);A.FISCHLI,Modern synthetic methods Vol.2,269,1980,R.Scheffold Publishing House,Salle+Sauerlander]。用位移手性试剂通过1H-NMR谱测定对映体过量百分数。在外消旋还原产物上加入位移试剂造成在1.2ppm处的三重峰分离为分别在1.40和1.55ppm处的两个三重峰。同样的手性试剂加入到对映选择性还原产物中造成三重峰移至1.4ppm处,而无论如何未显示出在1.55ppm处三重峰的存在。这一结果使对映体过量百分数超过99%得到证实。
实施例6
2-羰基环己酸甲酯还原为(R,R)-(-)-2-羟基环己酸甲酯
设备的准备步骤与实施例5的相同。将在20ml脱气甲醇中的3.270g(23.0mmoles)2-羰基环己酸甲酯加入到如实施例3制备的催化剂中,高压釜在70℃恒温并加压到9.81MPa。120分钟后,高压釜冷却,打开,溶剂蒸除至只剩棕色油状残留物。样品GC检查(柱:PEG 20M,炉温160℃,FID 200℃,注射器200℃);转变证明是定量的,反/顺比例等于30,所以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数等于94%。残留物真空蒸馏,收集在17mmHg的100-110℃的馏分。得到的样品证明是化学纯的氢化产物。
2-羟基环己酸甲酯:1H-NMR(200MHz)(CDCl3)(ppm):4.35(1H,多重峰),3.71(3H,单峰),2.65(1H,多重峰),2.4-1.5(6H,多重峰)。用1H-NMR谱和三[(+)樟脑3-八氟甲基羟基亚甲基]铕位移手性试剂测定立体还原作用。在外消旋还原产物上加入位移反应剂造成在4.40ppm处的四重峰分离为分别在5.2和5.85ppm处的两个四重峰。同样的手性试剂加入到立体选择性还原产物中造成四重峰移至5.85ppm处,而无论如何未显示出在5.2ppm处四重峰的存在。这一结果使对映体过量百分数超过99%得到证实。
实施例7
α-乙酰胺肉桂酸的还原
带有磁力搅拌的100ml玻璃高压釜被几次在98.1MPa压入氢和抽空(此循环至少重复5次),并在30℃恒温;溶于40ml预先氩气脱气15分钟的甲醇中的500mgα-乙酰胺肉桂酸(2.06 mmoles)加入到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方式制备的催化剂中;这样得到的溶液用注射器移入到高压釜中。高压釜加压至0.3MPa。反应过程用压力计压力下降来跟踪。180分钟后,氢吸收作用停止,打开高压釜,溶液的样品用1H-NMR谱分析。底物乙酰基在2.1ppm的信号的消失以及N-乙酰基苯基丙氨酸在1.90ppm的甲基的出现表明100%转化。溶液通过短的硅胶柱过滤以除去铑配合物。旋光测定立体选择作用。残留物样品(0.211),溶解于25ml甲醇给出α=+0.193°,对应的[α]D25=+22.9°。
实施例8
手性二膦(VIR)和(VIS)的制备a)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的制备
50%氢化钠(1.1g)加入到溶于无水DMF(50ml)的3-甲基吲哚(4g)溶液中,保持温度低于30℃。搅拌15分钟,然后小心地滴入溶在无水DMF(20ml)的苯磺酰氯(4.7ml)。在25℃搅拌2小时。然后加入甲醇(5ml)以分解可能存在的微量BuLi;减压除去溶剂,加入水(20ml)并用二氯甲烷充分萃取。有机相用硫酸钠除水,溶剂减压除去。残留物(9.5)在二氯甲烷/己烷1∶1中研磨,得到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2g)(m.p.116-120℃)。母液层析分离以回收更多的产物,用二氯甲烷/己烷1∶1洗脱。从中间组分回收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7g),减压除去溶剂。总反应收率:85%。
1H-NMR详细数据:7.99(1H,双重峰,J=8Hz,7位H);7.86(1H,双重峰,J=8Hz,苯环邻位上H);7.85(1H,双重峰,J=8Hz,苯环邻位上H);7.38(6H,多重峰,芳香);7.31(1H,单峰,2位H);2.25(3H,单峰,3位CH3)。b)N,N′-双(苯磺酰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的制备
在保持于-30℃由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30g)和TMEDA(100ml)和无水THF(10ml)组成的溶液中,滴入1.6M(61ml)的BuLi。在同样温度搅拌30分钟,加入无水氯化铜(13g)并让其在室温静置1小时。溶剂减压除去,然后加入水(5ml),用二氯甲烷充分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减压除去溶剂。
在异丙醇中热研磨残留物,获得N,N′-双(苯磺酰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6g)(m.p.234℃)。
1H-NMR详细数据:8.35(2H,双重峰,J=8Hz,7和7′位H);7.48(10H,多重峰,芳香H);7.3(6H,多重峰,芳香);1.62(6H,单峰,3和3′位CH3)。
质谱(EI):(M+)540。
滤液用异丙醇冷研磨,回收未反应的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8g)。母液硅胶层析分离,用二氯甲烷/己烷1∶1洗脱。头流出组分是N-苯磺酰基-3-甲基吲哚(7g)。收集尾部组分并除去溶剂,产生N,N′-双(苯磺酰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4.5g)。
c)制备2-[2-(3-甲基-3-羟基)-δ1-二氢吲哚基]-3-甲基吲哚
N,N′-双(苯磺酰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10g),氢氧化钾(8.3g),二氧六环(80ml)在乙醇(300ml)中的悬浮液回流5小时,然后除去溶剂。反应混合物用水处理,并用二氯甲烷充分地萃取。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溶剂减压除去。所得到的混合物在二氯甲烷中充气搅拌24小时,过滤回收起始产物。此固体是2-[2-(3-甲基-3-羟基)-δ1-二氢吲哚基]-3-甲基吲哚(2g)(m.p.94℃)。1H-NMR详细数据:9(1H,单峰,NH);7.52(1H,双重峰,J=7.9Hz,4′位H),7.29(1H,双重峰,J=5.6Hz,7位H);7.14(1H,三重峰,J=7.9Hz,6′位H),7(5H,多重峰,芳香氢);1.52(3H,单峰,靠近OH的CH3)。
母液层析分离,先用二氯甲烷及随后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0.1洗脱。从尾部组分回收2-[2-(3-甲基-3-羟基)-δ1-二氢吲哚基]-3-甲基吲哚(0.7g),减压除去溶剂。d)制备3,3′-二甲基-2,2′-二吲哚
2-[2-(3-甲基-3-羟基)-δ1-二氢吲哚基]-3-甲基吲哚(2.5g)热溶解在已充氮气除去任何残留氧的乙醇中。滴加溶于最少量水(10ml)的硼氢化钠(0.51g)并在25℃保持搅拌2小时。滴入10%盐酸溶液到pH 6并继续搅拌12小时。残留物在氮气下过滤,以定量的产率产生3,3′-二甲基-2,2′-二吲哚(m.p.146-149℃)。1H-NMR详细数据:8(2H,宽单峰,NH);7.63(2H,双重峰,J=8Hz,4和4′位H),7.39(2H,双重峰,J=8Hz,7和7′位H);7.25(2H,三重峰,J=8Hz,5和5′H),7.18(2H,三重峰,J=8Hz,5和5′H);2.40(6H,单峰,3和3′位的CH3)。e)N,N′-双(二苯基膦)-3,3′-二甲基-2,2′-双吲哚的制备
1.6M(1.1ml)BuLi滴入到溶在-20℃并充分脱气的无水THF(85ml)中的3,3′-二甲基-2,2′-二吲哚(0.24g)溶液,2分钟后,再滴入溶于无水THF(5ml)的二苯基氯化膦(0.4g)。
保持搅拌1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并加入水(20ml)。用二氯甲烷充分萃取,硫酸钠除水并减压除去溶剂。残留物硅胶层析,用己烷/二氯甲烷8∶2洗脱;从头流出物中回收的组分在异丙醇中研磨,产生N,N′-双(二苯基膦)-3,3′-二甲基-2,2′-双吲哚(m.p.>230℃),收率95%。
1H-NMR详细数据:7.59(2H,双峰,J=8Hz,,4和4′位H);7.3(14H,多重峰,芳香氢);7.1(611,多重峰,芳香氢),6.85(2H,三重峰,J=5Hz,6和6′H);6.7(2H,双重峰,J=8Hz,,7和7′位H),2.05(6H,单峰,3和3′位的CH3)。31P-NMR:37(1P,单峰)
质谱(EI):(M+)628。f)N,N′-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的制备
在-30℃,35%H2O2(0.16ml)滴加入到溶于CH2Cl2(5m1)的N,N′-双(二苯基膦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0.1g)溶液中。温度保持-30℃ 2小时。加入水并分离出有机相,该有机相除水后减压除去溶剂,得到外消旋N,N′-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0.1g)。
1H-NMR详细数据:1.8(6H,s,3和3′位的2CH3),7.3(28H,m,芳香氢)。g)拆分1,1′-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甲基-2,2′-双吲哚
0.28g二膦氧混合物和0.21g d-10-樟脑磺酸热溶解在9ml由甲苯/CH2Cl2 8∶1(v/v)组成的混合液中。60小时后,得到78mg二膦氧与d-10-樟脑磺酸形成的加合物,熔点=125-1127℃,[α]D=+34°(c=1.56。MeOH)。
二膦氧的还原用如实施例1 g)描述的同样方法来实现。
实施例9
手性二膦(VIIR)和(VIIS)的制备a)制备3,3′-二苯并[b]噻吩
溶于无水THF(40ml)的3-溴-苯并[b]噻吩(15.1g),搅拌下被滴入到处于-70℃的n-BuLi 1.6M(48ml)溶液中。让其反应15分钟,加入CuCl2(13g),继续搅拌1小时。升温到0℃并加入HCl 2M(98ml)。所形成的有机盐过滤除去,溶剂减压蒸馏并向残留物中加入水。CH2Cl2萃取,硫酸钠于燥,减压蒸馏出溶剂。残留物硅胶层析,用己烷作洗脱剂,收集中间组分得到3,3′-二苯并[b]噻吩(56%收率)。
1H-NMR:7.38(4H,多重峰,5,6,5′,6′位H);7.55(2H,单峰,2位H),7.72-7.98(4H,多重峰,4,7,4′,7′位H)。b)制备2,2′-双(二苯基膦)-3,3′-二苯并[b]噻吩
在氮气环境及搅拌下,1.6M(8.4ml)n-BuLi滴入到处于-50℃,溶于无水THF(40ml)的3,3′-二苯并[b]噻吩(1.7g)和四甲基二胺(1.15ml)溶液中,温度升至0℃。滴入Ph2PCl(2.4ml)并在室温静置。减压蒸馏出溶剂,向残留物中加入水并用CH2Cl2萃取。有机相用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出溶剂。残留物用石油醚研磨产生2,2′-双(二苯基膦)-3,3′-二苯并[b]噻吩(3.12g,m.p.=177℃)(99%产率)。c)制备2,2′-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苯并[b]噻吩
在0℃,35%H2O2(5.5ml)滴加入到溶于CH2Cl2(100ml)的2,2′-双(二苯基膦)-3,3′-二苯并[b]噻吩溶液中。温度保持0℃ 1小时和25℃ 1小时。加入水并分离出有机相,该有机相除水后减压除去溶剂。残留物硅胶层析(洗脱液AcOEt/CH2Cl2/Et3N3/7/0.1),收集尾部组分,得到外消旋2,2′-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苯并[b]噻吩(3.65g,m.p.=286℃)(收率68.5%)。d)制备(+)2,2′-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苯并[b]噻吩和(-)2,2′-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苯并[b]噻吩
用AcOEt(90ml)和CHCl3(43ml)溶液热溶解(±)2,2′-双(二苯基氧膦基)-3,3′-二苯并[b]噻吩(2.15g)及(-)-0,0′-二苯甲酰基-L-酒石酸(DBTA)(1.2g)的混合物。24小时后,过滤回收(+)膦氧和(-)-DBTA形成的加合物(0.54g),m.p.=185-190℃,[α]D25=+100.6°(c=0.50,EtOH)。此加合物在硅胶柱上过滤,用CH2Cl2/AcOEt/TEA=7/3/0.1的混合液作洗脱剂,回收(+)膦氧(0.212g),[α]D25=+325°(c=0.48,苯),m.p.=206℃。
(+)膦氧拆分的母液减压除去溶剂,得到的残留物在硅胶柱上过滤,用CH2Cl2/AcOEt/TEA=7/3/0.1的混合液作洗脱剂。回收的夹杂有(+)膦氧的(-)膦氧(6g)用(+)-DBTA(3.4g)处理。此混合物用AcOEt(255ml)和CHCl3(147ml)溶液热溶解。24小时后,过滤回收(-)膦氧和(+)-DBTA形成的加合物(4g),[α]D25=-97.4°(c=0.47,EtOH),m.p.=190℃。此加合物在硅胶柱上过滤,用CH2Cl2/AcOEt/TEA=7/3/0.1的混合液作洗脱剂,回收(-)膦氧(2.7g),[α]D25=-329°(c=0.5,苯),m.p.=206℃。e)制备(+)2,2′-双(二苯基膦)-3,3′-二苯并[b]噻吩和(-)2,2′-双(二苯基膦)-3,3′-二苯并[b]噻吩
二膦氧的还原用如实施例1,g)描述的同样方法来实现。二膦氧(+)特征为[α]D25=+119°(c=0.551,IMF),而二膦氧(-)特征为[α]D25=-119°(c=0.51,DMF)。产物熔点为117℃。
实施例10
制备(R)和(S)N,N′-双(二苯基膦)-1,1′-二苯并咪唑a)制备1,1′-二苯并咪唑
200ml高锰酸钾(1.6g)溶液滴入到2,2′-diphormyl-1,1′-二苯并咪唑(3.00g)在水(200ml),苯(70ml)以及1.12g碳酸钠中的悬浮液中。混合物搅拌48小时。加入亚硫酸氢钠至二氧化锰消失,然后用10%盐酸把溶液调到酸性pH,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产生的残留物用异丙基醚除去表层,得到1.5g m.p.188℃的产物(61.7%收率)。
1H-NMR:7.02(2H,双重峰,4和4′位的H),7.3-7.5(4H,多重峰,5和5′,6和6′位的H),7.92(2H,双重峰,7和7′位的H),8.17(2H,单峰,2和2′位的H)。
M.W.(质谱):294b)制备N,N′-双(二苯基膦)-1,1′-二苯并咪唑
在-60℃和惰性环境中,9.4ml 1.6M BuLi滴入到1,1′-二苯并咪唑(1.5g)在无水THF(70ml)和2.25ml TMEDA的溶液中。温度升到0℃,滴入2.78ml二苯基氯化膦。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温度升到20℃并加入甲醇。此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残留物用水和二氯甲烷处理。有机相用硫酸钠处理并减压除去溶剂,产生残留物,用乙酸乙酯结晶(3.00g用450ml),得到m.p.=227℃的产物(78%产率)。
1H-NMR:6.3(2H,双重峰,7和7′位的H),6.93(2H,三重峰,6和6′位H),7.11-7.39(20H,多重峰,在对位和间位芳香H及5和5′位H),7.51-7.59(2H,多重峰,邻位芳香H),7.88(2H,双重峰,4和4′位芳香H)。
31P NMR谱在-28.3ppm处显示一个单峰。
M.W.(质谱):分子峰缺失,525(M+-C6H5)。c)二膦的拆分
外消旋体二膦的拆分以如实施例2,d)同样的方法用HPLC完成。
实施例11
制备[Ru{化合物(III S)}(-)]Cl2 1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的类似,但采用37.0mg的[(III S)(-)]和13.0mg的[RuCl2(C6H5)]2。
实施例12
苯甲酰乙酸甲酯还原成(R)-(+)-3-苯基-3-羟基-丙酸甲酯
带有玻璃衬里,磁力搅拌和加热的75ml不锈钢高压釜被几次压入氢至4.90MPa并抽空(此循环至少重复5次),并在25℃恒温。溶在50ml预先氩气脱气15分钟的甲醇的9.25g(52mmoles)苯甲酰乙酸甲酯加入到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方式制备的催化剂中。
此溶液用注射器转移至加压到10.2MPa的高压釜内。100小时后,高压釜降压,溶剂蒸除至剩固体。通过1H-NMR谱测定的转化为92%,。
反应产物用制备柱层析(SiO2,CH2Cl2)纯化。对映体纯度用旋光测定。产品样本比旋光度为[α]D25=+15.3°(c=4.6,EtOH),对应于90%的光谱纯度,为(R)-(+)异构体。([α]D25=+17.22°(c=4.6,EtOH);[A.McKezie和G.Martin,J.Chem.Soc.,1913,103,112])。
实施例13
苯酰甲酸甲酯还原为(S)-(+)-扁桃酸甲酯
重复实施例12的步骤,将苯甲酰乙酸甲酯替换为苯酰甲酸甲酯(8.5g,51.8mmoles)。
100小时后,打开高压釜,溶剂蒸除。通过柱层析(SiO2,己烷/CH2Cl2 7/3 v/v)得到化学纯扁桃酸甲酯。通过带有手性固定相(DAICEL,Chiralcel OD;流速0.5ml/min,己烷/异丙醇90∶10)的HPLC检测对映体纯度,结果等于90%,为对映体(s)-(+)。
实施例14
丙酮酸甲酯还原为(S)-(-)-乳酸甲酯
重复实施例12的步骤,将苯甲酰乙酸甲酯替换为丙酮酸甲酯(3.13mg,30.74mmoles)。
100小时后转化为100%(1H-NMR),蒸除溶剂并蒸出乳酸甲酯(50℃,17mmHg)。乳酸甲酯转化为相应的(+)MTPA酯后,根据常规方法,通过HPLC分析检测对映体过量百分数,88%为对映体(S)。
实施例15
制备[Ru{化合物(VII S)}(-)]Cl2 1
制备同实施例11,但使用10.6mg[(VII S)(-)]和3.7mg[RuCl2(C6H5)]2。
实施例16
3-羰基丁酸乙酯还原为(S)(+)3-羟基丁酸乙酯
重复实施例5的相同的方法,差别在于称重1.95g 3-羰基-丁酸乙酯并溶于MeOH/H2O19/1(v/v),并用实施例15的催化剂。反应结束,所得3-羟基丁酸乙酯为91%,而3-二甲氧基丁酸乙酯为9%。有利于对映体(S)的立体还原作用>99%。
实施例17
制备[Ru(化合物III S)(-)(CH3COO)2]
[Ru(化合物III S)(-)Cl2]配合物如实施例11那样制备,但使用47mg[(III S)(-)]和17mg[RuCl2(C6H5)]2。22.7mg乙酸银和7ml无水甲苯被加入到如此获得的残留物中。悬液搅拌1小时,随后在短微晶纤维素柱上过滤,用更多的甲苯洗脱所有的催化剂。甲苯溶液包含[Ru(化合物III S)(-)(CH3COO)2],保持在氩气环境下,未进一步纯化被用做催化还原。
实施例18
香叶醇还原成(R)-(+)-β-香茅醇
含有0.015mmoles由实施例17制备的催化剂的甲苯溶液蒸干,889mg的香叶醇和10ml的甲醇被加入到残留物中。生成的溶液转移到钢制高压釜中,高压釜在10.2MPa加压,在于25℃恒温的浴器中保持搅拌85小时。
结束时,打开高压釜并蒸发掉溶剂。转化结果是100%(1H-NMR)。
残留物bulb-to-bulb蒸馏(110℃,10mmHg)。(R)-(+)-β-香茅醇的比旋光度结果是[α]D25=+4.44(净值),产生的光谱纯等于83%([α]D25=+5.33,净值)。
实施例19
惕各酸还原成(S)-(+)-2-二甲基丁酸
重复如实施例18的相同方法,差别在于使用600mg的惕各酸代替香叶醇。
高压釜在10.2MPa加压,置于25℃恒温的浴器中并且磁力搅拌85小时。
经通常的处理后,得到100%转化(1H-NMR)。产物bulb-to-bulb蒸馏(78℃,15mmHg)。对映体纯度由HPLC在手性固定相(DAICEL,Chiralcel OD;流速0.7ml/min,己烷/异丙醇95/5)上,通过酸与苯胺缩合得到的酰胺测定,结果等于90%。
实施例20
阿托酸还原成(S)-(+)-2-苯基丙酸
重复如实施例18的相同方法,差别在于使用742mg的阿托酸代替香叶醇。高压釜在10.2MPa加压,置于25℃恒温的浴器中并且磁力搅拌90小时。
经通常的处理后,得到100%转化(1H-NMR)。产物bulb-to-bulb蒸馏(115℃,1mmHg)。对映体纯度由HPLC在手性固定相(DAICEL,Chiralcel OD;流速0.5ml/min,己烷/异丙醇90/10)上,通过酸与苯胺缩合得到的酰胺测定,结果等于90%,为对映体(S)-(+)。
实施例21
制备[Ru[(化合物III S)(-)]2]ClO4
1.1ml 0.0424M的AgClO4无水甲苯溶液,在氩气环境下加入到含有11.6ml[Rh(1,5-COD)Cl]n的尾管内。室温搅拌1小时后,混合物通过一短硅藻土柱过滤。向如此获得的淡黄色溶液中加入32.5mg(化合物III S)(-)。溶液搅拌3小时,然后再加入32.5mg(化合物III S)(-)。此混合物在氢环境下保持再搅拌16小时,然后减压蒸出溶剂,桔红色残留物用石油醚洗三次并真空干燥过夜。如此形成的配合物[Rh[(化合物IIIS)(-)]2ClO4未进一步纯化,用于N,N-二乙基-香叶胺异构化。配合物的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与前面提到的结构一致。
实施例22
N,N-二乙基-香叶胺的异构化。(R)(+)-香茅醛的制备
如前面实施例21所述方法制备的15mg[Ru[(化合物III S)(-)]2]ClO4的无水THF溶液和0.99g N,N-二乙基-香叶胺的12mlTHF溶液,用注射器转移至预先充氩气的高压釜中。高压釜磁力搅拌下置于110℃恒温的浴器中。9小时后,取出溶液样品(1ml),用9ml二异丙基醚稀释并在0℃用冰乙酸/水(v/v)1∶4溶液5ml处理10′。在20℃再过10′后,分离有机相,用饱和NaHCO3溶液洗,硫酸钠干燥,GC分析。转化结果约是80%。进一步反应10小时后,溶液浓缩至于并如上所述处理,用20ml二异丙基醚及10ml 1∶4的冰乙酸/水(v/v)。最后,有机相浓缩,残留物蒸馏获得(R)(+)-香茅醛,比旋光度是[α]D25=+15.2(净值),对应于约92%的光谱纯。
实施例23
2,2′-双(二苯基氧膦基)-4,4′-四甲基-3,3′-[b]呋喃的制备a)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乙酯
3,5-二甲基苯酚(0.082moles)的甲醇(30ml)溶液滴入到甲醇钠(0.098moles)的甲醇溶液中并保持搅拌30分钟。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产生3,5-二甲基苯酚钠。溶解在DMF(20ml)中的2-溴乙酸乙酯(0.098moles),被滴入到由盐溶解在无水DMF(150ml)中所得到的溶液中。混合物室温搅拌4小时,然后减压除去溶剂,用水处理并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分离,除水(NaSO4),减压除去溶剂后产生22.7g粗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乙酯,未进一步纯化(定量的产率)就被用于随后的反应。
分析和谱数据:1H-NMR:δH(300MHz,CDCl3)1.28(3H,三重峰,CH2CH3),2.25(6H,单峰,3,5-Me),4.25(2H,四重峰,CH2CH3),4.5(2H,单峰,CH2CO),6.5(2H,单峰,2,6-H),6.6(1H,单峰,4-H)。b)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
KOH(0.11moles)加入到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乙酯(0.11moles)的乙醇(159ml)溶液中,加热1小时至出沉淀物。过滤所形成的钾盐并溶解在水中。向溶液中加入20%盐酸到pH酸性。过滤得到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80%收率)。
分析和谱数据:1H-NMR:δH(80MHz,CDCl3)2.30(6H,单峰,3,5位甲基),4.65(2H,单峰,CH2CO),6.55(2H,单峰,2,6位氢),2.65(1H,单峰,4-H)。c)4,6-二甲基-3-苯并呋喃酮
聚磷酸和2-(3,5-二甲基苯氧基)乙酸的混合物在50℃加热8小时。混合物倾入冰中,用氨处理到pH7。混合物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碳酸氢钠溶液处理,除水(Na2SO4)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4,6-二甲基-3-苯并呋喃酮(40%转化,100%产率)。
分析和谱数据:m.p.55-60℃1H-NMR:δH(80MHz,CDCl3)2.25(3H,单峰,Me),2.45(3H,单峰,Me),4.40(2H,单峰,CH2),6.50(1H,单峰,芳香氢),6.60(1H,单峰,芳香氢)。d)4,6-二甲基-3-溴苯并呋喃
4,6-二甲基-3-苯并呋喃酮(0.09moles)慢慢加入到预先加热到100℃的三溴化磷(30ml)中。混合物小心地用冰处理,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除水(Na2SO4)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4,6-二甲基-3-溴苯并呋喃(60%产率)。
分析和谱数据:1H-NMR:δH(80MHz,CDCl3)2.40(3H,单峰,Me),2.70(3H,单峰,Me),6.85(1H,单峰,5-H),7.15(1H,单峰,7-H),7.50(1H,单峰,2-H)。e)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呋喃
溶于无水THF(20ml)的4,6-二甲基-3-溴苯并呋喃(0.012moles),搅拌下滴入到温度-105℃的n-BuLi 1.6M(9ml)的己烷溶液中。混合物反应20分钟,加入CuCl2(0.014moles),搅拌混合物3小时。在0℃加入HCl 2M(20ml)。溶剂减压蒸馏,向残留物中加入水。用CH2Cl2萃取后,混合物除水(Na2SO4)并且减压蒸馏出溶剂。残留物在硅胶柱上层析,用己烷作洗脱剂,收集尾部组分,得到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呋喃(30%产率)。
分析和谱数据:m.p.98-100℃1H-NMR:δH(80MHz,CDCl3)2.10(6H,单峰,2Me),2.45(6H,单峰,2Me),6.85(2H,单峰,5,5′-H),7.18(2H,单峰,7,7′-H),7.50(2H,单峰,2,2′-H)。质谱:M+=290f)2,2′-双(二苯基膦基)-4,4′,6,6′-四甲基-3,3′-[b]呋喃
在氮气环境和搅拌下,1.6M n-BuLi(2ml)滴入到4,4′,6,6′-四甲基-3,3′-二苯并[b]呋喃(0.0014mmoles)和四甲基二胺的-50℃无水THF(10ml)溶液中,然后温度升至25℃。滴入Ph2PCl(0.63ml)。减压蒸馏出溶剂,残留物中加入水并用CH2Cl2萃取有机相。有机相除水(Na2SO4)并减压除去溶剂。残留物用石油醚研磨,产生2,2′-双(二苯基膦基)-4,4′,6,6′-四甲基-3,3′-[b]呋喃(60%产率)。
分析和谱数据:1H-NMR:δH(300MHz,CDCl3)1.90(6H,单峰,2Me),2.40(6H,单峰,2Me),6.75(2H,单峰,5,5′-H),7.80(22H,多重峰,芳香氢)。31P δH(200MHz,CDCl3)-32.15质谱:M+=658。g)2,2′-双(二苯基氧膦基)-4,4′,6,6′-四甲基-3,3′-[b]呋喃
35% H2O2(5.5ml)滴加入到2,2′-双(二苯基膦基)-4,4′,6,6′-四甲基-3,3′-[b]呋喃(0.45g)的0℃ CH2Cl2(30ml)溶液中。温度保持在0℃ 15分钟,在25℃ 1小时。加入水,分离出有机相,有机相除水后减压除去溶剂。残留物硅胶柱层析(洗脱剂:AcOEt/CH2Cl2=2/8),收集尾部组分,得到外消旋2,2′-双(二苯基氧膦基)-4,4′,6,6′-四甲基-3,3′-[b]呋喃(90%收率)。
分析和谱数据:1H-NMR:δH(300MHz,CDCl3)1.80(6H,单峰,2Me),2.20(6H,单峰,2Me),6.35(2H,单峰,5,5′-H),7.00-7.80(22H,多重峰,芳香氢)。31P=+16.9按照实施例2 d)同样的方法,用HPLC手性柱完成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