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7540731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01215.2

申请日:

20130718

公开号:

CN103330330A

公开日:

2013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3B13/14,A43B7/00

主分类号:

A43B13/14,A43B7/00

申请人:

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思博,丁思恩,郑荣大,黄明显,郑艺文,余常彬

地址: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江头村文明路

优先权:

CN20131030121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邸建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该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10)和后跟部(30),前掌部(10)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30)的平均高度,其中,前掌部(1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11)、第一凹槽单元(13)以及第二凸起单元(15),其中,第二凸起单元(15)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11)的平均高度。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的保健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10)和后跟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10)的平均高度高于所述后跟部(30)的平均高度,所述前掌部(1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11)、第一凹槽单元(13)以及第二凸起单元(15),其中,所述第二凸起单元(15)的平均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凸起单元(11)的平均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单元(13)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掌部(10)内外两侧的第一凹槽(131)和第二凹槽(133);所述第二凸起单元(15)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外两侧的第一凸起(151)和第二凸起(153);以及所述前掌部(10)还设置有缓冲单元(17),其中,所述缓冲单元(17)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31)和所述第二凹槽(133)之间,同时还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151)和所述第二凸起(15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元(17)由多个小圆柱(171)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单元(11)的承重高度为5mm至20mm,所述第二凸起单元(15)的承重高度为25mm至3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30)的承重高度为8mm至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10)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30)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部(3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二凹槽单元(31)和第三凸起单元(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健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单元(33)为W形结构。 10.一种保健鞋,包括鞋底和鞋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健鞋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

背景技术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脊椎病列入全球最容易忽视的十大卫生问题,而影响脊椎健康的三大因素为:营养、姿势和运动。其中,人在日常站立或者行走时,常常由于站立姿势或行走姿势不良,造成腰椎、颈椎等被迫过度前凸或者侧弯,从而影响脊椎健康。此外,在跑步、体操、跳跃等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损伤脊椎的问题。

目前,在医学专家和保健医师提出的脊椎病预防方法中,多是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例如,站立时要抬头挺胸,行走时避免身体前倾等等,这些建议无一不需要人们主动去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因而,并不能很好的预防脊椎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因此设计出了各种健身鞋以缓解由于站姿或坐姿不正导致身体的不适。但是,目前没有一种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的保健鞋,以使人们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即可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预防颈椎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够预防颈椎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鞋底。

本发明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均高度,其中,前掌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二凸起单元,其中,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前掌部内外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凸起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内外两侧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以及前掌部还设置有缓冲单元,其中,缓冲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同时还设置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

进一步地,缓冲单元由多个小圆柱组成。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5mm至20mm,第二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25mm至33mm。

进一步地,后跟部的承重高度为8mm至15mm。

进一步地,前掌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后跟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后跟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二凹槽单元和第三凸起单元。

进一步地,第三凸起单元为W形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鞋。

本发明的保健鞋包括鞋底和鞋帮,其中,该鞋底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保健鞋底。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鞋底,该鞋底的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均高度,可让使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进而需要人体腹部、背部以及腰部肌肉重新去调整张力,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预防脊椎病;同时,前掌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二凸起单元,并且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采用该结构的鞋底,在后跟部承重时,后跟部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在后跟部不承重时,第一凸起单元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具备舒适感和稳定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10和后跟部30,其中,前掌部10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30的平均高度,可让使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因此需要人体腹部、背部以及腰部的肌肉自动地重新去调整张力,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稳定性,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椎病。

同时,前掌部1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凸起单元11和15,在这两个凸起单元之间设置有凹槽单元13,其中,前面的凸起单元11的平均高度低于后面的凸起单元15的平均高度,也即,前面的凸起单元11较薄,后面的凸起单元15较厚。采用这一结构的鞋底,其运动状态如图2所示,在后跟部30承重时,也即与地面接触时,后跟部30与较厚的凸起单元15应力,形成一个平衡面;在后跟部30不承重时,也即不与地面接触时,两个凸起单元11和15同时应力,再次形成一个平衡面,从而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在运动过程中,稳定性强,并增加鞋子的舒适性。

此外,如图1所示,前掌部10与后跟部30均可设计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起到缓冲作用,增加保健鞋底的舒适性。 

因此,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保健鞋底制作保健鞋,不但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椎病,而且不牺牲鞋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兼顾了防治脊椎病和穿着舒适。

进一步地,设置于前掌部10的凸起单元15可以为一个整体的凸起,凹槽单元13相应为一个整体的凹槽。

优选地,如图3所示,凸起单元15也可以为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起151和153,相应地,凹槽单元13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凹槽131和133。在两个凸起151和153之间、两个凹槽131和133之间的部分设置缓冲单元17。通过该缓冲单元17,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缓冲和按摩足部的作用,增强了保健鞋的保健作用和舒适作用。同时,如图3所示后跟部3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凹槽单元31和凸起单元33,并且凸起单元33为W形结构,在减轻后跟部重量的同时,增强鞋底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缓冲单元17由多个小圆柱171组成,各小圆柱171之间的空隙减轻了鞋底的重量,多个小圆柱171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更优选地,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凸起单元11的承重高度设置为5mm至20mm,两个凸起151和153的承重高度设置为25mm至33mm,后跟部30上凸起单元33的承重高度为8mm至15mm。采用该优选的尺寸组合,如图2所示,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后跟部30起落的最大弧度a达到50度,从而增大了使用者重心变换的幅度,有利于脊椎锻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提供一种保健鞋,既具备舒适性、稳定性,又能够预防颈椎病。进一步,前掌部设置缓冲单元能够起到缓冲和按摩足部的作用,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进一步,在前掌部和后跟部均设计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也起到缓冲作用,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能够使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后跟部起落的最大弧度达到50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03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 CN 103330330 A *CN103330330A* (21)申请号 201310301215.2 (22)申请日 2013.07.18 A43B 13/14(2006.01) A43B 7/00(2006.01) (71)申请人 茂泰 (福建) 鞋材有限公司 地址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江 头村文明路 (72)发明人 丁思博 丁思恩 郑荣大 黄明显 郑艺文 余常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代理人 邸建凯 (54) 发明名称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该 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 (10) 和后跟部 (30) , 前掌部 (10) 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 (30) 的平均高度, 其 中, 前掌部 (10) 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 包括第一凸起单元 (11) 、 第一凹槽单元 (13) 以及 第二凸起单元 (15) , 其中, 第二凸起单元 (15) 的 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 (11) 的平均高度。通 过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既具备舒适性、 稳定性, 又 能预防颈椎病的保健鞋。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30330 A CN 103330330 A *CN103330330A* 1/1 页 2 1. 一种保健鞋底, 包括前掌部 (10) 和后跟部 (30)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掌部 (10) 的平 均高度高于所述后跟部 (30) 的平均高度, 所述前掌部 (10) 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 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 (11) 、 第一凹槽单元 (13) 以及第二凸起单元 (15) , 其中, 所述第二凸 起单元 (15) 的平均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凸起单元 (11) 的平均高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保。

4、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单元 (13) 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掌部 (10) 内外两侧的第一凹槽 (131) 和第二凹槽 (133) ; 所述第二凸起单元 (15) 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外两侧的第一凸起 (151) 和第二凸起 (153) ; 以及 所述前掌部 (10) 还设置有缓冲单元 (17) , 其中, 所述缓冲单元 (17) 设置于所述第一凹 槽 (131) 和所述第二凹槽 (133) 之间, 同时还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 (151) 和所述第二凸起 (153)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单元 (17) 由多个小圆柱 (171) 组成。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单元 (11) 的承重高度 为 5mm 至 20mm, 所述第二凸起单元 (15) 的承重高度为 25mm 至 33mm。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跟部 (30) 的承重高度为 8mm 至 15mm。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掌部 (10) 与脚底接触的一侧 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跟部 (30) 与脚 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

6、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跟部 (30) 与地面接触的一侧 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二凹槽单元 (31) 和第三凸起单元 (33) 。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保健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起单元 (33) 为 W 形结构。 10.一种保健鞋, 包括鞋底和鞋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底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 述的保健鞋底。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30330 A 2 1/3 页 3 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特别涉及一种保健鞋及其保健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2005 年, 世界卫生组织将脊椎病列入全球最容。

7、易忽视的十大卫生问题, 而影响脊 椎健康的三大因素为 : 营养、 姿势和运动。 其中, 人在日常站立或者行走时, 常常由于站立姿 势或行走姿势不良, 造成腰椎、 颈椎等被迫过度前凸或者侧弯, 从而影响脊椎健康。 此外, 在 跑步、 体操、 跳跃等运动过程中, 也会出现损伤脊椎的问题。 0003 目前, 在医学专家和保健医师提出的脊椎病预防方法中, 多是提供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例如, 站立时要抬头挺胸, 行走时避免身体前倾等等, 这些建议无一不需要人们主动去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 因而, 并不能很好的预防脊椎病。 0004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健康, 因。

8、此设计出了各种健身鞋以缓解由 于站姿或坐姿不正导致身体的不适。但是, 目前没有一种既具备舒适性、 稳定性, 又能预防 颈椎病的保健鞋, 以使人们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即可达到预防颈椎病的目的。 0005 因此, 如何提供一种保健鞋, 既具备舒适性、 稳定性, 又能预防颈椎病, 是本领域技 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健鞋, 既具备舒适性、 稳定性, 又能够预防颈椎 病。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保健鞋底。 0008 本发明保健鞋底包括前掌部和后跟部, 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均高 度, 其中, 前掌部。

9、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凸起单元、 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 二凸起单元, 其中, 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 0009 进一步地, 第一凹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前掌部内外两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 槽 ; 第二凸起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内外两侧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 以及前掌部还设置有 缓冲单元, 其中, 缓冲单元设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 同时还设置于第一凸起和第二 凸起之间。 0010 进一步地, 缓冲单元由多个小圆柱组成。 0011 进一步地, 第一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 5mm 至 20mm, 第二凸起单元的承重高度为 25mm 至 33mm。 0012 进一。

10、步地, 后跟部的承重高度为 8mm 至 15mm。 0013 进一步地, 前掌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0014 进一步地, 后跟部与脚底接触的一侧具有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0015 进一步地, 后跟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二凹槽单元和第三凸起 单元。 说 明 书 CN 103330330 A 3 2/3 页 4 0016 进一步地, 第三凸起单元为 W 形结构。 001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保健鞋。 0018 本发明的保健鞋包括鞋底和鞋帮, 其中, 该鞋底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保健鞋 底。 0019 通过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

11、保健鞋底, 该鞋底的前掌部的平均高度高于后跟部的平 均高度, 可让使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 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 进而需要人体 腹部、 背部以及腰部肌肉重新去调整张力, 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 从而增强了脊椎 的稳定性, 能够很好的预防脊椎病 ; 同时, 前掌部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 凸起单元、 第一凹槽单元以及第二凸起单元, 并且第二凸起单元的平均高度高于第一凸起 单元的平均高度, 采用该结构的鞋底, 在后跟部承重时, 后跟部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 在后 跟部不承重时, 第一凸起单元与第二凸起单元应力, 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具备舒适感 和稳定感。 附图说明 0。

12、020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以及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 在不冲突 的情况下,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保健鞋底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该保健鞋底 包括前掌部10和后跟部30, 其中, 前掌部10的平均高度高。

13、于后跟部30的平均高度, 可让使 用者的脚部承重部分后移, 使人体的重心被迫移至脚的后部, 因此需要人体腹部、 背部以及 腰部的肌肉自动地重新去调整张力, 以使脊椎部分的应力趋于平衡, 从而增强了脊椎的稳 定性, 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椎病。 0023 同时, 前掌部10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凸起单元11和15, 在这两 个凸起单元之间设置有凹槽单元 13, 其中, 前面的凸起单元 11 的平均高度低于后面的凸起 单元 15 的平均高度, 也即, 前面的凸起单元 11 较薄, 后面的凸起单元 15 较厚。采用这一结 构的鞋底, 其运动状态如图 2 所示, 在后跟部 30 承重时, 。

14、也即与地面接触时, 后跟部 30 与较 厚的凸起单元15应力, 形成一个平衡面 ; 在后跟部30不承重时, 也即不与地面接触时, 两个 凸起单元11和15同时应力, 再次形成一个平衡面, 从而使得具有该鞋底的保健鞋在运动过 程中, 稳定性强, 并增加鞋子的舒适性。 0024 此外, 如图 1 所示, 前掌部 10 与后跟部 30 均可设计向上翘的圆弧形结构, 起到缓 冲作用, 增加保健鞋底的舒适性。 0025 因此,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保健鞋底制作保健鞋, 不但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脊 椎病, 而且不牺牲鞋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兼顾了防治脊椎病和穿着舒适。 说 明 书 CN 103330330 。

15、A 4 3/3 页 5 0026 进一步地, 设置于前掌部 10 的凸起单元 15 可以为一个整体的凸起, 凹槽单元 13 相应为一个整体的凹槽。 0027 优选地, 如图 3 所示, 凸起单元 15 也可以为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起 151 和 153, 相应地, 凹槽单元 13 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凹槽 131 和 133。在两个 凸起 151 和 153 之间、 两个凹槽 131 和 133 之间的部分设置缓冲单元 17。通过该缓冲单元 17, 能够使得使用者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缓冲和按摩足部的作用, 增强了保健鞋的保 健作用和舒适作用。同时, 如图 3 所示后跟部 3。

16、0 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包括前后设置的凹槽单 元 31 和凸起单元 33, 并且凸起单元 33 为 W 形结构, 在减轻后跟部重量的同时, 增强鞋底的 稳定性。 0028 进一步优选地,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缓冲单元 17 由多个小圆柱 171 组成, 各小圆柱 171 之间的空隙减轻了鞋底的重量, 多个小圆柱 171 能够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0029 更优选地,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 凸起单元11的承重高度设置为5mm至20mm, 两 个凸起 151 和 153 的承重高度设置为 25mm 至 33mm, 后跟部 30 上凸起单元 33 的承重高度为 8mm 至 15mm。采用该优选。

17、的尺寸组合, 如图 2 所示, 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 后跟部 30 起落的 最大弧度 a 达到 50 度 , 从而增大了使用者重心变换的幅度, 有利于脊椎锻炼。 0030 从以上的描述中, 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 提供一种保健 鞋, 既具备舒适性、 稳定性, 又能够预防颈椎病。 进一步, 前掌部设置缓冲单元能够起到缓冲 和按摩足部的作用, 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 进一步, 在前掌部和后跟部均设计向上翘的圆弧 形结构, 也起到缓冲作用, 增加保健鞋的舒适性。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 能够使使用者在行 走过程中, 后跟部起落的最大弧度达到 50 度。 003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330330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30330 A 6 2/2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30330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