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5140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53370.8

申请日:

2016.03.11

公开号:

CN105821923A

公开日:

2016.08.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3/02申请日:20160311|||公开

IPC分类号:

E03B3/02; E04B2/00; A01G27/06; A01G31/02

主分类号:

E03B3/02

申请人:

河南科技学院

发明人:

乔丽芳; 齐安国; 曹娓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华兰大道东段河南科技学院13号楼3层西北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它包含墙体a和安装在墙体a一侧的排水管(1),所述墙体a的墙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2),该集水池(2)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种植槽(3),该种植槽(3)内填充有轻质种植基质,所述种植槽(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4),所述的集水槽(4)通过导水管(5)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与排水管(1)结合处的一端安装有导水片(6)相连。本发明通过利用屋顶雨水资源,可以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管网造成的压力;能够节约用水,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降低建筑墙面温度和增加环境湿度,节约能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墙体a和安装
在墙体a一侧的排水管(1),所述墙体a的墙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2),
该集水池(2)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数个等
距排列的种植槽(3),该种植槽(3)内填充有轻质种植基质,所述种植槽
(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4),所述的集水槽(4)通过导水管(5)与排水管
(1)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与排水管(1)结合处的一端安装有导水片(6)
相连,该导水片(6)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管(1)的圆心附近,所述的集水
池(2)内安装有第一潜水泵(7)和第二潜水泵(8),所述第一潜水泵(7)的
出水端安装有出水管(9),第二潜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喷雾管(10),
所述出水管(9)和喷雾管(10)的端部分别延伸出集水池(2),所述喷雾管
(10)的一侧安装有数个与其相连通的喷雾杆(11),所述的喷雾杆(11)上
安装有数个喷淋头(12),所述出水管(9)与排水管(1)的顶部相连通,所
述种植槽(3)的底板上开设有数个透水孔(13),所述集水池(2)的一侧安
装有与市政排水管道对接的溢流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透水孔(13)内设置有棉线,该棉线的上端预埋在轻质种植基质
内,其下端延伸至集水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集水池(2)的上顶面处开设有可供排水管(1)间隙插入的插孔
(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种植槽(3)和集水槽(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说明书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化雨水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
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墙面绿化在发挥生态效益增加了景观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建筑墙面
绿化用水仍使用市政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水质良好的自来水用作绿化用水是
一种很大的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与此同时,为数众多的建筑物屋顶
汇集的大量雨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些雨水水质较好,利用低成本工艺简单
处理后即可用于绿化等一般用途,但由于建筑物设置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比例比
较低,多数是通过市政管道排出的,当排水量非常大时会对城市管网造成很大
的压力,且对于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它能有效地解决
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墙体a和安装在墙体a一侧的
排水管1,所述墙体a的墙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2,该集水池2与排水管1相
连通,所述排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种植槽3,该种植槽3内填充
有轻质种植基质,所述种植槽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4,所述的集水槽4通过导
水管5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与排水管1结合处的一端安装有导水
片6相连,该导水片6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管1的圆心附近,所述的集水池2
内安装有第一潜水泵7和第二潜水泵8,所述第一潜水泵7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水
管9,第二潜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喷雾管10,所述出水管9和喷雾管10的端
部分别延伸出集水池2,所述喷雾管10的一侧安装有数个与其相连通的喷雾杆
11,所述的喷雾杆11上安装有数个喷淋头12,所述出水管9与排水管1的顶部
相连通,所述种植槽3的底板上开设有数个透水孔13,所述集水池2的一侧安
装有与市政排水管道对接的溢流管15。

所述的透水孔13内设置有棉线,该棉线的上端预埋在轻质种植基质内,其
下端延伸至集水槽4内。

所述集水池2的上顶面处开设有可供排水管1间隙插入的插孔14。

所述的种植槽3和集水槽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利用屋顶雨水
资源,可以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管网造成的压力;能够节约用水,实现海绵城
市的建设目标;降低建筑墙面温度和增加环境湿度,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集水槽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集水池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墙体a
和安装在墙体a一侧的排水管1,所述墙体a的墙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2,该
集水池2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种植
槽3,该种植槽3内填充有轻质种植基质,所述种植槽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4,
所述的集水槽4通过导水管5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与排水管1结
合处的一端安装有导水片6相连,该导水片6的另一端延伸至排水管1的圆心
附近,所述的集水池2内安装有第一潜水泵7和第二潜水泵8,所述第一潜水泵
7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水管9,第二潜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喷雾管10,所述出水
管9和喷雾管10的端部分别延伸出集水池2,所述喷雾管10的一侧安装有数个
与其相连通的喷雾杆11,所述的喷雾杆11上安装有数个喷淋头12,所述出水
管9与排水管1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种植槽3的底板上开设有数个透水孔13,
所述集水池2的一侧安装有与市政排水管道对接的溢流管15。

所述的透水孔13内设置有棉线,该棉线的上端预埋在轻质种植基质内,其
下端延伸至集水槽4内。

所述集水池2的上顶面处开设有可供排水管1间隙插入的插孔14。

所述的种植槽3和集水槽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制作而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利用排水管1可排除屋顶的雨水;种植槽3的数量和密度可根据设计需要
进行调整;种植槽3内填充有轻质种植基质,集水槽4内的雨水可通过导水管5
引自排水管1;透水孔13内设置有棉线,该棉线的上端预埋在轻质种植基质内,
其下端延伸至集水槽4内,可通过棉线将雨水自吸入栽培基质;集水池2内安
装有第一潜水泵7和第二潜水泵8,第一潜水泵7的出水端安装有出水管9,第
二潜水泵8的出水端安装有喷雾管10,出水管9可以当降水不足时补充水,喷
雾管10可连接喷雾杆11对墙面进行喷雾,能够降低建筑墙面的温度和增加环
境湿度,节约能源,且通过利用屋顶雨水资源,可大大的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
管网造成的压力,能够节约用水,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
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
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墙面垂直绿化雨水利用结构,它包含墙体a和安装在墙体a一侧的排水管(1),所述墙体a的墙基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池(2),该集水池(2)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数个等距排列的种植槽(3),该种植槽(3)内填充有轻质种植基质,所述种植槽(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4),所述的集水槽(4)通过导水管(5)与排水管(1)相连通,所述导水管(5)与排水管(1)结合处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