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751337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73475.4

申请日:

2016.05.30

公开号:

CN105821798A

公开日:

2016.08.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00申请日:20160530|||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00; A01G1/00

主分类号:

E02B1/00

申请人:

广东红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少光

地址:

528402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东明北路民营科技园兴发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高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46

代理人:

袁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选取具有耐淹、耐旱、耐瘠的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在水库松软土质的斜坡上打上多排桩,之后将铺地黍种植在两排桩之间,之后再用丝网盖在铺地黍表面,达到固定铺地黍作用。本发明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
取具有耐淹、耐旱、耐瘠的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
在水库松软土质的斜坡上打上多排桩,之后将铺地黍种植在两排桩之
间,之后再用丝网盖在铺地黍表面,达到固定铺地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地黍用枕头状的无纺布袋进行培育出来的,
每个枕头状的无纺布袋大约有20株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
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桩为松木桩,木桩间距为10cm,行距16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木桩的直径为10-15cm,长度25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状的无纺布袋的规格为:40cm*30cm*
15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为铁丝网,将铁丝网两端固定在松木桩上,
在铁丝网的表面放置长的竹竿,竹竿的两端固定在杉木桩上,每根竹
竿间距150cm,达到固定枕头袋作用。

说明书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水库松软土质
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指水库由于季节
性水位消涨、周期性蓄水和生态用水调度等引起的在最高水位线与最
低水位线之间形成的消涨区域。消落带呈裸露状态,受雨水冲蚀及波
浪淘蚀作用,土体被层层剥离,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发生崩塌,造成
水库泥沙淤积。

特别是水库松软土质消落带。现有的做法是,在消落带底层铺设
混凝土,表面喷洒种子种植的栽植方式,后期不间断养护的方法。但
是水库松软土质消落带的植被恢复方法的缺点是:(1)消落带水位
变化大,护坡表面喷洒种子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2)消落带修
复区铺设混凝土工程量大、成本较高,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3)
水库松软土质消落带的生态恢复期漫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库松软土
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用该方法可松软土质段表面植被修复
区域植被表现良好、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具有
耐淹、耐旱、耐瘠的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在水库
松软土质的斜坡上打上多排桩,之后将铺地黍种植在两排桩之间,之
后再用丝网盖在铺地黍表面,达到固定铺地黍作用。

如上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铺地黍用枕头状的无纺布袋进行培育出来的,每个枕头状的无
纺布袋大约有20株苗。

如上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
于桩为松木桩,木桩间距为10cm,行距160cm。

如上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松木桩的直径为10-15cm,长度250cm。

如上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枕头状的无纺布袋的规格为:40cm*30cm*15cm。

如上所述的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丝网为铁丝网,将铁丝网两端固定在松木桩上,在铁丝网的
表面放置长的竹竿,竹竿的两端固定在杉木桩上,每根竹竿间距150
cm,达到固定枕头袋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选取的修复植物铺地黍具有优良的两栖特性,铺
地黍长期在旱生陆地上生长良好,在浅淹、半淹和全淹时生长正常,
在全淹8-9个月退水后仍能存活,其耐淹、耐旱、耐瘠,且水土保持
效果明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水库消涨带生境最为适应的草本植
物。经过试验,铺地黍可以在水下5米深的地方存活,而且是长时间
存活。

2、本发明利用木桩来固定铺地黍在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上,使
得铺地黍固定在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上,铺地黍得以正常生长,使得
水库消落带减少水土流失、修复消落带生态环境、美化景观的目的,
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本发明利用枕头状的无纺布袋进行培育铺地黍,使得铺地黍
生长良好,而且枕头状的无纺布袋方便固定在两排木桩之间,很好地
将铺地黍固定在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上。

4、本发明主要是在环保节能理念下,创新性提出并实施了针对
松软土质植被恢复技术,养护简便,节约了成本,对环境不会产生二
次污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的示意图。

图中,铺地黍1,斜坡2,桩3,无纺布袋4,丝网5,竹竿6。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实施
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广东红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河源市新丰江水库万绿湖码头
到水月湾这一重点旅游线路具有不同水位消涨节律和消涨带高差的
库岸,筛选出16种木本和草本类植物,在水下5米,以铺地黍作植
被护坡试验,结果表明,铺地黍长期在旱生陆地上生长良好,在浅淹、
半淹和全淹时生长正常,在全淹8-9个月退水后仍能存活。耐淹、耐
旱、耐瘠,且水土保持效果明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对水库消落带生
境最为适应的草本植物。

针对乡土植物铺地黍对消落带恶劣环境耐受性较强的特点,本公
司研发人员创造性地将一定规格的松木桩整排楔入松软土质中,将
栽植有铺地黍的枕头带堆叠在松木桩之间,表面用铁丝网固定的植被
栽植方法。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选取具有耐淹、耐旱、
耐瘠的铺地黍1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在水库松软土质的
斜坡2上打上多排桩3,该桩为松木桩,木桩间距为10cm,行距160cm。
所述铺地黍1用枕头状的无纺布袋4进行培育出来的,每个枕头状的
无纺布袋4大约有20株苗。之后将种有枕头状的无纺布袋4的铺地
黍1种植在两排桩之间。之后再用丝网5盖在铺地黍表面,达到固定
铺地黍1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松木桩的直径为10-15cm,长度250cm左右。

作为优选,所述枕头状的无纺布袋的规格为:40cm*30cm*
15cm。

作为优选,所述丝网5为铁丝网,将铁丝网两端固定在松木桩3
上,在铁丝网的表面放置长的竹竿6,竹竿的两端固定在杉木桩上,
每根竹竿间距150cm,达到固定枕头状的无纺布袋作用。

本案的后期养护管理:在消落带绿化后1—2年内,要加强养护管
理。

(1)在伏天,进行植株抗旱保水,尤其是新栽植植株;

(2)在洪水后或库区泄洪后,尽快清除残留的污染物和漂浮物;

(3)对死亡和崩塌地段的植株及时进行补植;

(4)及时防治病虫害。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水库松软土质斜坡消落带的植被修复方法,选取具有耐淹、耐旱、耐瘠的铺地黍作为修复水库消落带的修复植物,在水库松软土质的斜坡上打上多排桩,之后将铺地黍种植在两排桩之间,之后再用丝网盖在铺地黍表面,达到固定铺地黍作用。本发明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