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两用椅.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5310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8.28 CN 203153109 U *CN203153109U* (21)申请号 201220739802.0 (22)申请日 2012.12.30 A47C 13/00(2006.01) A47B 8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浙 江理工大学 (72)发明人 孔伟杰 孙颖莹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 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王雪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两用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椅,。
2、 其包括椅背、 坐 面和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椅背部分和坐面部分, 椅 背部分支撑椅背, 坐面部分支撑坐面, 所述椅背部 分与坐面部分通过两个转轴相连。椅背部分可绕 所述的转轴转动, 转动 90后的椅背部分与地面 接触可支撑起椅背作为桌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 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 实施方式简单易行, 方便实用, 且一物多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53109 U CN 203153109 U。
3、 *CN203153109U* 1/1 页 2 1. 一种两用椅, 其包括椅背、 坐面和框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椅背部分和坐面 部分, 椅背部分支撑椅背, 坐面部分支撑坐面, 所述椅背部分与坐面部分通过两个转轴相 连, 椅背部分可绕所述的转轴转动, 转动 90后的椅背部分与地面接触可支撑起椅背作为 桌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两用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坐面部分为四个独立的支脚支撑 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椅背部分由两根T形撑杆和与撑杆 相连的折角杆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53109 U 2 1/2 页 3 一种两用椅。
4、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 属于家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桌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几乎每天都会使用, 日常的桌椅大都 功能单一, 在某些时候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如果提供一种桌椅一体, 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 现桌椅转换的两用椅, 必将受到人们的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椅一体, 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桌椅转 换的两用椅。 000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0005 一种两用座椅, 其包括椅背、 坐面和框架, 所述框架包括椅背部分和坐面部分, 椅 背部分支撑椅背, 坐面部分支撑坐面, 所述椅背部分与坐。
5、面部分通过两个转轴相连。 椅背部 分可绕所述的转轴转动, 转动 90后的椅背部分与地面接触可支撑起椅背作为桌子。 0006 其中, 所述的坐面部分为四个独立的支脚支撑的结构。 0007 其中, 所述的椅背部分由两根 T 形撑杆和与撑杆相连的折角杆组成。 0008 其中, 所述的折角杆与所述的支脚通过所述的转轴相连。 000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 实施方式简单 易行, 方便实用, 且一物多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
6、的较佳的实施例, 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 0013 请参见图 1 及图 2 所示, 一种两用座椅, 其包括椅背 1、 坐面 3 和框架, 所述框架包 括椅背部分 2 和坐面部分 4, 椅背部分 2 支撑椅背 1, 坐面部分 4 支撑坐面 3, 所述椅背部分 2 与坐面部分 4 通过两个转轴 5 相连。椅背部分 2 可绕所述的转轴 5 转动, 转动 90后的 椅背部分 2 与地面接触可支撑起椅背 1 作为桌子。所述的坐面部分 4 为四个独立的支脚 41 支撑的结构。所述的椅背部分 2 由两根 T 形撑杆 21 和与撑杆相连的折角杆 22 组成。所述 的折角杆 22 与所述的支脚 41 通过所述的转轴 5 相连。 0014 使用时,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一般的靠背椅使用, 当有需要时, 只需将椅背 1 绕转轴 说 明 书 CN 203153109 U 3 2/2 页 4 5 翻折下来, 即可形成组合桌椅, 如图 2 所示。 0015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即依本 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都应解释为属于本实用新型 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153109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5310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