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4990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53874.X

申请日:

2015.06.24

公开号:

CN104878778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9/045申请日:2015062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045; E02D31/08

主分类号:

E02D29/045

申请人:

金陵科技学院

发明人:

左熹; 倪红; 顾荣蓉

地址:

211169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地下结构抗震加固结构通过设置减震层、隔震墙,并在地下结构的底板和侧板上打入锚杆,同时对地下结构抗震最易破坏的中柱进行加固处理。地下结构位于周围土体中,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若干锚杆加固,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上述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的形成流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设置减震层,在地下结构的侧板和底板外围,钻孔后通过钻孔高压注入泡沫树脂,形成减震层;第二步:利用注入泡沫树脂的钻孔,向土体内部打入锚杆,向锚杆内高压注浆;第三步:加固地下结构的中柱,将角钢粘贴在中柱的四个角位置,并用钢板将四根角钢焊接成一体,第四步:在距离地下结构一定位置处,设置一定深度的隔震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地下结构位于周围土体中,其特征在于: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若干锚杆加固,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侧板与周围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锚杆位于侧板与周围土体之间,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中间穿过减震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的底板与下方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减震层为泡沫树脂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的中柱外围设有钢框架,钢框架与中柱之间灌填环氧砂浆固化为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框架包括安装于中柱四角的角钢,各角钢通过钢板焊接为一体,钢板与中柱的间隙灌填环氧砂浆将钢框架与中柱固化为一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结构的左右前后任意方向上设有隔震墙,隔震墙将地下结构的周围土体与外部土体隔离。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锚杆为中空结构,且侧壁设有孔洞,通过孔洞向锚杆内高压注入水泥砂浆以固定锚杆和加固土体。

8.
  一种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减震层,在地下结构的侧板和底板外围,钻孔后通过钻孔高压注入泡沫树脂,形成减震层;
第二步:利用注入泡沫树脂的钻孔,向土体内部打入锚杆,向锚杆内高压注浆;
第三步:加固地下结构的中柱,外粘型钢法加固法,将角钢粘贴在中柱的四个角位置,并用钢板将四根角钢焊接成一体,并将钢板与中柱的间隙用环氧砂浆灌填;
第四步:在距离地下结构一定位置处,设置一定深度的隔震墙。

说明书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结构的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特别是为了提高抗震性能的加固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地下结构的数量较少,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又优于地面建筑,因此,地震对地下结构所造成的危害较地面建筑要小。但近年来,随着地下结构震害的频繁发生,地下结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地震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现有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下结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通过设置减震层、隔震墙,并在地下结构的底板和侧板上打入锚杆,同时对地下结构抗震最易破坏的中柱进行加固处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地下结构位于周围土体中,其特征在于: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若干锚杆加固,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
进一步:地下结构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侧板与周围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锚杆位于侧板与周围土体之间,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中间穿过减震层。
更进一步:地下结构的底板与下方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减震层为泡沫树 脂层。
更进一步:地下结构的中柱外围设有钢框架,钢框架与中柱之间灌填环氧砂浆固化为一体。
更进一步:钢框架包括安装于中柱四角的角钢,各角钢通过钢板焊接为一体,钢板与中柱的间隙灌填环氧砂浆将钢框架与中柱固化为一体。
更进一步:地下结构的左右前后任意方向上设有隔震墙,隔震墙将地下结构的周围土体与外部土体隔离。
更进一步:锚杆为中空结构,且侧壁设有孔洞,通过孔洞向锚杆内高压注入水泥砂浆以固定锚杆和加固土体。
上述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的形成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设置减震层,在地下结构的侧板和底板外围,钻孔后通过钻孔高压注入泡沫树脂,形成减震层;
第二步:利用注入泡沫树脂的钻孔,向土体内部打入锚杆,向锚杆内高压注浆;
第三步:加固地下结构的中柱,外粘型钢法加固法,将角钢粘贴在中柱的四个角位置,并用钢板将四根角钢焊接成一体,并将钢板与中柱的间隙用环氧砂浆灌填;
第四步:在距离地下结构一定位置处,设置一定深度的隔震墙。
采用本发明的加固结构及方法后,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如下特点:
1、在地下结构与周围土体之间设减震层,使原有土-地下结构体系变为土-减震层-地下结构体系,通过减震层将地下结构与土体隔开,从而减小和改变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强度和方式,以达到减小地下结构振动的目的。
2、通过打入锚杆,同时通过锚管进行土体的注浆加固,形成由加固土和锚 杆共同组成的联合加固体系,以提高地下结构和周围土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通过锚杆加固可与注浆加固组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地下结构的自稳能力和抗震性能。
3、根据以往震害现象可知地下结构的中柱是地震时最易破坏的位置,因此采用外粘型钢法加固原有中柱,使原柱子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受到型钢骨架的约束。其优点是,构件的截面尺寸扩大不多,但承载力提高幅度大,且由于纵横向外粘型钢的约束,使构件的延性有较大提高。
4、通过在距离地下结构一定位置处打入一定深度的地下连续墙,这样形成了地下结构的隔震墙,可以有效阻止地震波的传入,从而减小地震时地下结构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中柱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示意图。
图中:1-地下结构,2-减震层,3-锚杆,4-隔震墙,5-中柱,6-角钢,7-钢板,8-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地下结构1位于周围土体中,地下结构1包括顶板、侧板以及底板,侧板与周围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2,底板与下方土体之间设有减震层2,减震层2为泡沫树脂层;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1之间设置若干锚杆3加固,锚杆3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1,中间穿过减震层2,锚杆3为中空结构且侧壁设有孔洞,向其高压注入水泥砂浆 8以固定锚杆和加固土体;地下结构1的左右方向上设有隔震墙4,隔震墙4将地下结构的周围土体与外部土体隔离。
如图2和3,地下结构1的中柱5外围设有钢框架,钢框架包括安装于中柱四角的角钢6,各角钢6通过钢板7焊接为一体,钢板7与中柱5的间隙灌填环氧砂浆。
具体施工流程:
第一步:设置减震层,在地下结构的侧板和底板外围,钻孔后通过钻孔高压注入泡沫树脂,形成减震层;
第二步:利用注入泡沫树脂的钻孔,向土体内部打入锚杆,向锚杆内高压注浆;
第三步:加固地下结构的中柱,外粘型钢法加固法,将角钢粘贴在中柱的四个角位置,并用钢板将四根角钢焊接成一体,并将钢板与中柱的间隙用环氧砂浆灌填;
第四步:在距离地下结构一定位置处,设置一定深度的隔震墙。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地下结构抗震加固结构通过设置减震层、隔震墙,并在地下结构的底板和侧板上打入锚杆,同时对地下结构抗震最易破坏的中柱进行加固处理。地下结构位于周围土体中,周围土体与地下结构之间设置若干锚杆加固,锚杆一端伸入周围土体,另一端固定于地下结构。上述地下结构的抗震加固结构的形成流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设置减震层,在地下结构的侧板和底板外围,钻孔后通过钻孔高压注入泡沫树脂,形成减震层;第二步:利用注入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