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建筑墙体,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比例日益剧增,节能减排成为建
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就传统的空调系统而言,实现建筑室内空气调节所需
空调设备及管道较多,造成空调系统复杂化、建筑能耗增加,不利于长久发展;
而且传统的空调通风方式容易产生吹风感、温度分布不均、湿度控制效果差、
噪声污染等情况,不能较好地满足居住及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要求。
现今,有很多建筑利用墙体实现通风空调功能,减少了空调设备的使用和
管道的布置,如公开号为CN104652783A的发明专利《一种风热压诱导式多通道
通风隔热系统》,该专利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两种可再生能源的风热压诱导作用,
在强化自然通风能力的同时,既不消耗电能,又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公开号
为CN103591666A的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建筑通风系统》,该发
明采用正压风道和负压风道配合使用,形成自然通风,使空气自然流动,设置
温度调节装置,使建筑通风的温度可调节;又如公开号为CN104988996A的发明
专利《一种建筑节能方法及节能建筑结构》,该专利通过墙体外侧的外墙和墙体
之间形成的空气通道,利用地下人防工程、城市地铁、地下车库冬暖夏凉的闲
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舒适度,加强了室内自然通风效果。
虽然,这些发明各有技术特点,但作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难以有效地满
足室内环境的要求。第一个发明是通过单独建立一个与室内相通的排风道,结
合太阳能及独特的风道进风口设计,从而利用风热压诱导作用达到强化自然通
风的作用;但该排风换热通道的体积过于庞大,在室外新风口的设计上也过于
复杂,这样加大空气流动阻力,自然通风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第二个发明只
是具有温度调节功能,而达不到人们所需的湿度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体
的舒适度,而且该通风系统要求建筑窗户密闭才能增强通风效果,这在实际使
用中往往带来不便。第三个发明所采用的通风墙体,利用地下车库冬暖夏凉的
空气,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温度调节效果,但因地下人防工程、城市地铁或地
下车库等地下空间的空气温度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有害性物质,需要进行空
气净化处理,且冬季易受室外天气状况影响。从上述发明成果来看,墙体通风
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实现一定的通风空调效果。随着人们对舒适环保
的要求日益提高,还需要不断改进墙体通风技术使其更好地推广应用。
辐射换热空调系统相对传统空调系统来说具有以下优点:①冷或热源面积
大、对流少,不易引起扬尘,室内空气清洁卫生,环境舒适。②高效、节能、
运行费用低。③蓄热性好,室内温度相对稳定。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建筑通常采用传统的空调系统,实现建筑室内空气
调节所需空调设备及管道较多,造成空调系统复杂化、建筑能耗增加,而且传
统的空调通风方式容易产生吹风感、温度分布不均、湿度控制效果差、噪声污
染大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
体,包括有通风夹层I、通风夹层Ⅱ、辐射换热夹层、楼板和保温隔墙;
通风夹层I包括有保温外墙和湿度调节阀Ⅰ;在保温外墙的前部设置有进
风口I,湿度调节阀Ⅰ设置在进风口I内;
在通风夹层I的后方设置有通风夹层Ⅱ,通风夹层Ⅱ包括有保温外墙、风
量调节阀Ⅰ和风量调节阀Ⅱ;在保温外墙的后部设置有进风口Ⅱ,在进风口Ⅱ
的右侧设置有补风口,风量调节阀Ⅰ设置在进风口Ⅱ内,风量调节阀Ⅱ设置在
补风口内;
在通风夹层I和通风夹层Ⅱ的右侧设置有辐射换热夹层,辐射换热夹层包
括有保温内墙、辐射板和换热翅片;保温内墙设置在保温外墙的右侧,在保温
外墙与保温内墙之间设置有风道;辐射板设置在保温内墙的右侧,在保温内墙
与辐射板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在保温内墙的前部设置有送风口,在送风口内
设置有湿度调节阀Ⅱ;在保温内墙的后部设置有补风口,在辐射板的上部设置
有回风口;
楼板设置在保温内墙的右侧,楼板与保温内墙相连接;在楼板上设置有通
风口,通风口与换热翅片相对应,楼板与辐射板为间隔式设置;在保温内墙与
保温外墙之间设置有保温隔墙,保温隔墙的右壁与保温内墙的中部相连接,保
温隔墙的左壁与保温外墙的中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风夹层I和所述通风夹层Ⅱ的厚度均为200至400mm,所述
辐射换热夹层的厚度为100至300mm。
优选地,所述保温外墙的内表面贴附有一层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
射膜,所述保温内墙的内外表面均贴附有一层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
膜,所述保温外墙的外侧由一种相变蓄热材料组成。
优选地,所述辐射板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辐射板、陶瓷辐射板、钢制
辐射板或高分子非金属辐射板,所述辐射板的面积占房间此面墙体总面积的1/5
至1/3。
优选地,所述换热翅片的形状为波纹形、圆形或螺旋形,所述换热翅片由
不锈钢、碳钢或铸铁制成,所述换热翅片的安装高度范围为0.15m至2.0m。
优选地,所述湿度调节阀Ⅰ、所述风量调节阀Ⅰ、所述湿度调节阀Ⅱ和所
述风量调节阀Ⅱ均设置为电动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辐射板室内侧设有独立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
器把室内环境的温度信号传递给风量调节阀Ⅰ和风量调节阀Ⅱ调节辐射换热所
需风量;湿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湿度信号传递给湿度调节阀Ⅰ和湿度调节阀
Ⅱ调节湿度处理所需的风量。
优选地,所述通风口为设置于楼板上的圆形孔洞,所述通风口的孔径为70mm
至150mm。
优选地,在所述回风口内设有回风机。
优选地,所述通风夹层I内处理室内潜热的新风由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
提供;所述通风夹层Ⅱ内的冷或热空气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
工作原理:在建筑墙体内设置有通风夹层I、通风夹层Ⅱ、辐射换热夹层和
保温隔墙。当准备使用本发明时,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
的新风,由进风口I送入通风夹层I内;其中部分新风直接由底层送风口送入
室内,对室内进行湿度调节;而剩余新风,则由各个楼层的送风口送入各个楼
层室内进行湿度调节,送风量分别由各层相对应的湿度调节阀Ⅱ进行控制。
同时,经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冷或热空气由进风口Ⅱ送
入通风夹层Ⅱ内;其中部分冷或热空气直接由底层补风口进入到辐射换热夹层
内,进入辐射换热夹层内的冷或热空气以对流换热方式将能量传递给辐射板,
承担室内冷或热负荷;对流换热后的冷或热空气与该层顶部回风口的回风混合,
经通风口送入上方的楼层辐射换热夹层内,实现对各个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
若上方的楼层辐射换热夹层内的冷或热空气不足时,可从通风夹层Ⅱ内进行补
充,补充风量由该层补风口所设的风量调节阀Ⅱ进行控制。
本发明将通风夹层I内经湿度处理的新风,送入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利用
通风夹层Ⅱ内的冷或热空气,通过辐射换热夹层,实现室内的温度调节,从而
实现建筑室内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同时,室内空气可通过该层顶部回风口与该
层辐射换热夹层的冷或热空气混合,经通风口送入以上楼层辐射换热夹层,实
现以上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夏季运行实施例: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新风,
由底层进风口I进入通风夹层I,湿度感应器根据各层室内湿度要求调节各层送
风口上的湿度调节阀Ⅱ,通过各层送风口为室内送入适量的室温状态下的新风,
对各层房间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同时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的冷空气
由底层进风口Ⅱ进入通风夹层Ⅱ;温度感应器根据底层室内温度要求控制调节
底层补风口上的风量调节阀Ⅱ,为辐射换热夹层提供所需的冷空气;冷空气进
入该辐射换热夹层后,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与辐射板进行热交换,实现室内的温
度调节;对流换热后的冷空气与该层顶部回风口的室内回风混合,经通风口送
入以上楼层辐射换热夹层,实现对上一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若上一楼层辐射
换热夹层的冷空气不足时,可从通风夹层Ⅱ进行补充,补充风量由该层补风口
所设的风量调节阀Ⅱ进行控制。
过渡季节运行实施例:室外空气经过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进行过滤后,
直接进入通风夹层I内,由各层送风口送入室内,此时各楼层所设湿度调节阀
Ⅰ和湿度调节阀Ⅱ均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室内回风由回风口排入辐射换热夹层
后,直接排至室外,达到室内通风换气目的。
冬季运行实施例: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室温状
态下的新风,由底层进风口I进入通风夹层I,湿度感应器根据各层室内湿度要
求调节各层送风口上的湿度调节阀Ⅱ,通过各层送风口为室内送入适量的室温
状态下的新风,对各层房间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同时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
处理后的热空气由底层进风口Ⅱ进入通风夹层Ⅱ;温度感应器根据底层室内温
度要求控制调节底层补风口上的风量调节阀Ⅱ,为辐射换热夹层提供所需的热
空气;热空气进入该辐射换热夹层后,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与辐射板进行热交换,
实现室内的温度调节;对流换热后的热空气与该层顶部回风口的室内回风混合,
经通风口送入上一楼层辐射换热夹层,实现对上一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若上
一楼层辐射换热夹层的热空气不足时,可从通风夹层Ⅱ进行补充,补充风量由
该层补风口所设风量调节阀Ⅱ控制。
当所述通风夹层I和所述通风夹层Ⅱ的厚度均为200至400mm时,在提供
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当所述辐射换热夹层的厚度为
100至300mm时,热量利用效率更高。
当所述保温外墙的内表面贴附有一层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
时,所述保温外墙的保温效果最好。当所述保温内墙的内外表面均贴附有一层
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时,所述保温内墙的保温效果最好。当所述
保温外墙的外侧由一种相变蓄热材料组成时,所述保温外墙能够进行蓄热保温,
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性能。
当所述辐射板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辐射板、陶瓷辐射板、钢制辐射板
或高分子非金属辐射板时,所述辐射板能够更好的进行辐射换热。当所述辐射
板的面积占房间此面墙体总面积的1/5至1/3时,辐射换热效果最好。
当所述换热翅片的形状为波纹形、圆形或螺旋形时,所述换热翅片的换热
效率更高。当所述换热翅片由不锈钢、碳钢或铸铁制成时,所述换热翅片的导
热性能更好。当所述换热翅片的安装高度范围为0.15m至2.0m时,有利于增加
工作区辐射效果,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当所述湿度调节阀Ⅰ、所述风量调节阀Ⅰ、所述湿度调节阀Ⅱ和所述风量
调节阀Ⅱ均设置为电动调节阀时,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
当所述辐射板室内侧设有独立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时,温度感应器把
室内环境的温度信号传递给风量调节阀Ⅰ和风量调节阀Ⅱ调节辐射换热所需风
量;湿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湿度信号传递给湿度调节阀Ⅰ和湿度调节阀Ⅱ调
节湿度处理所需的风量,能够及时地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减少不必要的
能耗。
当所述通风口为设置于楼板上的圆形孔洞时,通风效率高,噪音小。当所
述通风口的孔径为70mm至150mm时,通风效果好。
当在所述回风口内设有回风机,能够极大的提高回风的效率。
当所述通风夹层I内处理室内潜热的新风由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时,
工作效率高,效果好。当所述通风夹层Ⅱ内的冷或热空气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
机组提供时,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3)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辐射板在辐射换热夹层
侧的表面上合理设置换热翅片,换热性能好,安装高度达到人员活动区域,在
保证清洁卫生、高舒适度的同时,减少了辐射空调的热损失,并实现了建筑室
内温湿度的独立控制,避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温湿度耦合处理所带来的能量损
失和不舒适感;同时合理利用室内回风,循环利用,并适当地引入新风,降低
了能量损耗;而且合理利用建筑墙体,减少了原有空调系统的管材及设备耗材,
楼板开设的通风口,使得下层辐射换热后的冷或热空气继续供给以上楼层用户
再利用,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具有舒适卫生、环保节能、节约室内空间,
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室内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通风夹层I,2-通风口,3-保温内墙,4-保温外墙,5-
湿度调节阀Ⅰ,6-进风口I,7-送风口,8-换热翅片,9-辐射板,10-回风机,
11-回风口,12-楼板,13-辐射换热夹层,14-通风夹层Ⅱ,15-风量调节阀Ⅰ,
16-进风口Ⅱ,17-补风口,18-湿度调节阀Ⅱ,19-风量调节阀Ⅱ,20-保温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多层建筑辐射换热空调墙体,如图1-4所示,包括有通风夹层I1、通
风夹层Ⅱ14、辐射换热夹层13、楼板12和保温隔墙20;通风夹层I1包括有保
温外墙4和湿度调节阀Ⅰ5;在保温外墙4的前部设置有进风口I6,湿度调节阀
Ⅰ5设置在进风口I6内;在通风夹层I1的后方设置有通风夹层Ⅱ14,通风夹层
Ⅱ14包括有保温外墙4、风量调节阀Ⅰ15和风量调节阀Ⅱ19;在保温外墙4的
后部设置有进风口Ⅱ16,在进风口Ⅱ16的右侧设置有补风口17,风量调节阀Ⅰ
15设置在进风口Ⅱ16内,风量调节阀Ⅱ19设置在补风口17内。
在通风夹层I1和通风夹层Ⅱ14的右侧设置有辐射换热夹层13,辐射换热
夹层13包括有保温内墙3、辐射板9和换热翅片8;保温内墙3设置在保温外
墙4的右侧,在保温外墙4与保温内墙3之间设置有风道;辐射板9设置在保
温内墙3的右侧,在保温内墙3与辐射板9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8;在保温内墙
3的前部设置有送风口7,在送风口7内设置有湿度调节阀Ⅱ18;在保温内墙3
的后部设置有补风口17,在辐射板9的上部设置有回风口11。
楼板12设置在保温内墙3的右侧,楼板12与保温内墙3相连接;在楼板
12上设置有通风口2,通风口2与换热翅片8相对应,楼板12与辐射板9为间
隔式设置;在保温内墙3与保温外墙4之间设置有保温隔墙20,保温隔墙20的
右壁与保温内墙3的中部相连接,保温隔墙20的左壁与保温外墙4的中部相连
接。
所述通风夹层I1和所述通风夹层Ⅱ14的厚度均为200至400mm,所述辐射
换热夹层13的厚度为100至300mm。所述保温外墙4的内表面贴附有一层厚度
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所述保温内墙3的内外表面均贴附有一层厚度
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所述保温外墙4的外侧由一种相变蓄热材料组
成。所述辐射板9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辐射板、陶瓷辐射板、钢制辐射板
或高分子非金属辐射板,所述辐射板9的面积占房间此面墙体总面积的1/5至
1/3。
所述换热翅片8的形状为波纹形、圆形或螺旋形,所述换热翅片8由不锈
钢、碳钢或铸铁制成,所述换热翅片8的安装高度范围为0.15m至2.0m。所述
湿度调节阀Ⅰ5、所述风量调节阀Ⅰ15、所述湿度调节阀Ⅱ18和所述风量调节阀
Ⅱ19均设置为电动调节阀。所述辐射板9室内侧设有独立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
应器,温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温度信号传递给风量调节阀Ⅰ15和风量调节阀
Ⅱ19调节辐射换热所需风量;湿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湿度信号传递给湿度调
节阀Ⅰ5和湿度调节阀Ⅱ18调节湿度处理所需的风量。
所述通风口2为设置于楼板12上的圆形孔洞,所述通风口2的孔径为70mm
至150mm。在所述回风口11内设有回风机10。所述通风夹层I1内处理室内潜
热的新风由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所述通风夹层Ⅱ14内的冷或热空气由
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
工作原理:在建筑墙体内设置有通风夹层I1、通风夹层Ⅱ14、辐射换热夹
层13和保温隔墙20。当准备使用本发明时,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
后所形成的新风,由进风口I6送入通风夹层I1内;其中部分新风直接由底层
送风口7送入室内,对室内进行湿度调节;而剩余新风,则由各个楼层的送风
口7送入各个楼层室内进行湿度调节,送风量分别由各层相对应的湿度调节阀
Ⅱ18进行控制。
同时,经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冷或热空气由进风口Ⅱ16
送入通风夹层Ⅱ14内;其中部分冷或热空气直接由底层补风口17进入到辐射换
热夹层13内,进入辐射换热夹层13内的冷或热空气以对流换热方式将能量传
递给辐射板9,承担室内冷或热负荷;对流换热后的冷或热空气与该层顶部回风
口11的回风混合,经通风口2送入上方的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内,实现对各
个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若上方的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内的冷或热空气不足时,
可从通风夹层Ⅱ14内进行补充,补充风量由该层补风口17所设的风量调节阀Ⅱ
19进行控制。
本发明将通风夹层I1内经湿度处理的新风,送入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利用
通风夹层Ⅱ14内的冷或热空气,通过辐射换热夹层13,实现室内的温度调节,
从而实现建筑室内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同时,室内空气可通过该层顶部回风口
11与该层辐射换热夹层13的冷或热空气混合,经通风口2送入以上楼层辐射换
热夹层13,实现以上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
夏季运行实施例: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新风,
由底层进风口I6进入通风夹层I1,湿度感应器根据各层室内湿度要求调节各层
送风口7上的湿度调节阀Ⅱ18,通过各层送风口7为室内送入适量的室温状态
下的新风,对各层房间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同时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
后的冷空气由底层进风口Ⅱ16进入通风夹层Ⅱ14;温度感应器根据底层室内温
度要求控制调节底层补风口17上的风量调节阀Ⅱ19,为辐射换热夹层13提供
所需的冷空气;冷空气进入该辐射换热夹层13后,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与辐射板
9进行热交换,实现室内的温度调节;对流换热后的冷空气与该层顶部回风口
11的室内回风混合,经通风口2送入以上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实现对上一楼
层房间的温度调节;若上一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的冷空气不足时,可从通风夹
层Ⅱ14进行补充,补充风量由该层补风口17所设的风量调节阀Ⅱ19进行控制。
过渡季节运行实施例:室外空气经过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进行过滤后,
直接进入通风夹层I1内,由各层送风口7送入室内,此时各楼层所设湿度调节
阀Ⅰ5和湿度调节阀Ⅱ18均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室内回风由回风口11排入辐射
换热夹层13后,直接排至室外,达到室内通风换气目的。
冬季运行实施例:首先,经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处理后所形成的室温状
态下的新风,由底层进风口I6进入通风夹层I1,湿度感应器根据各层室内湿度
要求调节各层送风口7上的湿度调节阀Ⅱ18,通过各层送风口7为室内送入适
量的室温状态下的新风,对各层房间室内进行湿度调节。同时由温度独立控制
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热空气由底层进风口Ⅱ16进入通风夹层Ⅱ14;温度感应器根
据底层室内温度要求控制调节底层补风口17上的风量调节阀Ⅱ19,为辐射换热
夹层13提供所需的热空气;热空气进入该辐射换热夹层13后,以对流换热的
方式与辐射板9进行热交换,实现室内的温度调节;对流换热后的热空气与该
层顶部回风口11的室内回风混合,经通风口2送入上一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
实现对上一楼层房间的温度调节;若上一楼层辐射换热夹层13的热空气不足时,
可从通风夹层Ⅱ14进行补充,补充风量由该层补风口17所设风量调节阀Ⅱ19
控制。
当所述通风夹层I1和所述通风夹层Ⅱ14的厚度均为200至400mm时,在提
供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当所述辐射换热夹层13的厚
度为100至300mm时,热量利用效率更高。当所述保温外墙4的内表面贴附有
一层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时,所述保温外墙4的保温效果最好。
当所述保温内墙3的内外表面均贴附有一层厚度为5至10mm气泡垫镀铝反射膜
时,所述保温内墙3的保温效果最好。当所述保温外墙4的外侧由一种相变蓄
热材料组成时,所述保温外墙4能够进行蓄热保温,极大的提高了保温性能。
当所述辐射板9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辐射板、陶瓷辐射板、钢制辐射板或
高分子非金属辐射板时,所述辐射板9能够更好的进行辐射换热。当所述辐射
板9的面积占房间此面墙体总面积的1/5至1/3时,辐射换热效果最好。
当所述换热翅片8的形状为波纹形、圆形或螺旋形时,所述换热翅片8的
换热效率更高。当所述换热翅片8由不锈钢、碳钢或铸铁制成时,所述换热翅
片8的导热性能更好。当所述换热翅片8的安装高度范围为0.15m至2.0m时,
有利于增加工作区辐射效果,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当所述湿度调节阀Ⅰ5、
所述风量调节阀Ⅰ15、所述湿度调节阀Ⅱ18和所述风量调节阀Ⅱ19均设置为电
动调节阀时,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当所述辐射板9室内侧设有独立温度感应
器和湿度感应器时,温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温度信号传递给风量调节阀Ⅰ15
和风量调节阀Ⅱ19调节辐射换热所需风量;湿度感应器把室内环境的湿度信号
传递给湿度调节阀Ⅰ5和湿度调节阀Ⅱ18调节湿度处理所需的风量,能够及时
地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当所述通风口2为设置于楼板12上的圆形孔洞时,通风效率高,噪音小。
当所述通风口2的孔径为70mm至150mm时,通风效果好。当在所述回风口11
内设有回风机10,能够极大的提高回风的效率。当所述通风夹层I1内处理室内
潜热的新风由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时,工作效率高,效果好。当所述通
风夹层Ⅱ14内的冷或热空气由温度独立控制空调机组提供时,工作效率高,效
果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
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
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