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调节背垫.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7485913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8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82758.4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号:

CN206197548U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C20/02,B60N2/64,B60N2/56

主分类号:

A47C20/02,B60N2/64,B60N2/56

申请人:

陈进财

发明人:

陈进财

地址:

362399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办事处帽山坪后工业园

优先权:

CN201620982758U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洪渊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背垫,包括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上述基座前侧壁两侧分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上述背垫主体,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两块背垫主体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该人体工学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设置的两块背垫主体配合两个弹性连接件的设置方式,可以令不同身材的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垫的时候,背垫在弹性连接件处自适应的弯折,使得两侧的人体工学弧形贴合人们背部的两侧,人们一靠便能达到完美的支撑效果,增加了产品的适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自适应调节背垫,包括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前侧壁两侧分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所述背垫主体,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两块背垫主体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该人体工学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主体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透气孔沿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背垫主体设置;所述透气孔由背垫主体内侧向背垫主体外侧辐射排布;两个该背垫主体的该透气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装配的基座连接片、连接弹簧以及背垫连接片,基座连接片装配于所述基座的前侧壁,背垫连接片装配于所述背垫主体的后侧壁;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件的所述基座连接片分别邻近该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设置;所述背垫连接片邻近所述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弹性连接件均由包括一所述基座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弹簧以及两个所述背垫连接片;每一该弹性连接件的两个该连接弹簧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两个该背垫连接片分别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的尾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的调节槽,两条调节槽分别设于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调节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弹性连接件的所述基座连接片分别装配于两条所述调节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弹簧外部均套设有一保护套,保护套为柔性保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两侧向所述背垫主体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装凸棱,安装凸棱由该基座底沿向背离所述背垫主体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复数个通风槽,通风槽沿该基座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沙发或者汽车座椅的座椅背垫,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背垫。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椅背垫有:海绵或充气等软背垫、瓷或玉或竹等片状硬背垫等。海绵或充气等软背垫本身材质柔软,无法对人体背部起到完全的支撑,并且背垫表面与人体本部完全贴合,散热效果差。而瓷或玉或竹等片状硬背垫本身材质硬,可以对人体背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是人们的体型高矮胖瘦各不一样,硬背垫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往往只能通过通过一定的弯曲以满足大部分人用着不会不舒服,而不能贴合每个人的各不一样的背部形态,这也就局限了产品的适用性且无法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目前市场上也有使用电动调节或者气囊调节的背垫,但是受限于该种背垫的复杂的结构,该种产品生产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重,并不适合家用沙发等,且该种产品需要人们针对各自的背部进行调节,不同的人还得分别调节,使用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背垫,以解决现有的大多数背垫不能调节、不便调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适应调节背垫,包括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上述基座前侧壁两侧分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上述背垫主体,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两块背垫主体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该人体工学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

上述背垫主体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透气孔沿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背垫主体设置。上述透气孔由背垫主体内侧向背垫主体外侧辐射排布。两个该背垫主体的该透气孔对称设置。

每一上述弹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装配的基座连接片、连接弹簧以及背垫连接片,基座连接片装配于上述基座的前侧壁,背垫连接片装配于上述背垫主体的后侧壁。两个上述弹性连接件的上述基座连接片分别邻近该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设置。上述背垫连接片邻近上述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每一上述弹性连接件均由包括一上述基座连接片、两个上述连接弹簧以及两个上述背垫连接片。每一该弹性连接件的两个该连接弹簧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两个该背垫连接片分别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的尾端。

上述基座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的调节槽,两条调节槽分别设于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调节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弹性连接件的上述基座连接片分别装配于两条上述调节槽内。

每一上述连接弹簧外部均套设有一保护套,保护套为柔性保护套。

上述基座为两侧向上述背垫主体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

上述基座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装凸棱,安装凸棱由该基座底沿向背离上述背垫主体方向延伸设置。

上述基座开设有复数个通风槽,通风槽沿该基座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设置的两块背垫主体配合两个弹性连接件的设置方式,可以令不同身材的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垫的时候,背垫在弹性连接件处自适应的弯折,使得两侧的人体工学弧形贴合人们背部的两侧,人们一靠便能达到完美的支撑效果,增加了产品的适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存在开放空间,再配合透气孔的设置,有利于提升人们背部的散热效果,并且由于背垫主体与基座弹性连接的关系,人们可以在身体自然的晃动中改变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从而加快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弹性连接件设有两个连接弹簧的设置方式,增加了背垫主体自适应包裹人们背部的过程的阻尼,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具有质感而不会松松垮垮。两个连接弹簧竖直分布的的设置方式可以极大地限制背垫主体沿竖直方向倾斜的能力,在人们背部压向背垫主体的过程,特别是用力压向的过程中,该种设置方式将对人们的背部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支撑的作用,减少当意外发生的时候(特别是该背垫在汽车座椅上使用过程中)不当支撑带来的有损人们腰部、背部健康的情况,增加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呈弧形设置,使得本产品更加符合人体工学,使人们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加好的包裹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的舒适性。而当本产品在汽车座椅使用的过程中,该种设置也将提升背垫的使用的安全性。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槽的设置,使得背垫主体与基座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或者遇到特别高或则特别矮的使用者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背垫也可以适用,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适用性。

第六,本实用新型新型的安装凸棱的设置,使得背垫可以卡入沙发或者汽车座椅的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缝隙内,起到固定安装基座的效果,而基座与沙发或者座椅的固定装配,人们在使用背垫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基座与沙发或者座椅的位移而带来不必要的不便与危险,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槽的设置,当沙发或者汽车座椅有通风装置的时候,使用背垫不会带来沙发或者汽车座椅固有的通风装置的不能使用,提升产品的适用性与使用便利性。而如果沙发或者汽车座椅没有通风装置,通风槽的设置也能节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的使用以及增加基座背面与沙发或者汽车座椅靠背的摩擦力,节省产品的制造成本以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自适应调节背垫,包括基座1以及装配于基座1的左背垫主体2A以及右背垫主体2B,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对称设置,基座1为两侧向背垫主体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上述基座1前侧壁左侧通过一弹性连接件3装配左背垫主体2A,基座1前侧壁右侧通过令一上述弹性连接件3装配右背垫主体2B。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21设置,该人体工学弧形21用于与人体背后左、右两侧贴合。

参考图2、图3,上述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均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22,透气孔22沿所在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所在背垫主体设置。上述透气孔22由所在背垫主体内侧向所在背垫主体外侧辐射排布。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的透气孔22对称设置。每一上述弹性连接件3均由包括依次装配的一基座连接片31、两个连接弹簧32以及两个背垫连接片33。基座连接片31装配于上述基座1的前侧壁,背垫连接片33装配于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的后侧壁。背垫连接片33邻近上述人体工学弧形21设置。每一该弹性连接件3的两个该连接弹簧32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31竖直方向上的两端,两个该背垫连接片33分别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32的尾端。

参考图1、图2、图3,上述基座1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1的调节槽11,两条调节槽11分别设于基座1前侧壁的左右两侧侧沿,调节槽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弹性连接件3的上述基座连接片31分别装配于两条上述调节槽11内。基座连接片31通过一锁固螺丝可沿调节槽11延伸方向上、下调节地装配于调节槽11内。每一上述连接弹簧32外部均套设有一保护套321,保护套321为柔性保护套321,优选地为,保护套321为橡胶保护套321,不同的保护套321可以辅助调节不同的连接弹簧32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手指、杂物等被连接弹簧32多卡住,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使用安全性。

参考图1,上述基座1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装凸棱12,安装凸棱12由该基座1底沿向背离上述背垫主体方向延伸设置。基座1开设有复数个通风槽13,通风槽13沿该基座1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优选地通风槽13开设于基座左右两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自适应调节背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适应调节背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适应调节背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适应调节背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适应调节背垫.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82758.4 (22)申请日 2016.08.30 (73)专利权人 陈进财 地址 362399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办 事处帽山坪后工业园 (72)发明人 陈进财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代理人 洪渊源 (51)Int.Cl. A47C 20/02(2006.01) B60N 2/64(2006.01) B60N 2/5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自适应调节背垫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背垫, 。

2、包括 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 上述基座前侧 壁两侧分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上述背 垫主体, 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 两块背垫主 体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该人体工学 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对 称设置的两块背垫主体配合两个弹性连接件的 设置方式, 可以令不同身材的人在使用本实用新 型的背垫的时候, 背垫在弹性连接件处自适应的 弯折, 使得两侧的人体工学弧形贴合人们背部的 两侧, 人们一靠便能达到完美的支撑效果, 增加 了产品的适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197548 U 2017.05.31 CN 20619。

3、7548 U 1.自适应调节背垫, 包括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前侧 壁两侧分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所述背垫主体, 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 两块背 垫主体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该人体工学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垫主体开设有复数个透 气孔, 透气孔沿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背垫主体设置; 所述透气孔由背垫主体内侧向背垫 主体外侧辐射排布; 两个该背垫主体的该透气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依次 装配的基座连接片、 连接弹簧以。

4、及背垫连接片, 基座连接片装配于所述基座的前侧壁, 背垫 连接片装配于所述背垫主体的后侧壁; 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件的所述基座连接片分别邻近该 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设置; 所述背垫连接片邻近所述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弹性连接件均由包括 一所述基座连接片、 两个所述连接弹簧以及两个所述背垫连接片; 每一该弹性连接件的两 个该连接弹簧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竖直方向上的两端, 两个该背垫连接片分别固 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的尾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 的调节槽, 两条调节槽分别。

5、设于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 调节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两个弹性 连接件的所述基座连接片分别装配于两条所述调节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连接弹簧外部均套设 有一保护套, 保护套为柔性保护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为两侧向所述背垫主 体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 装凸棱, 安装凸棱由该基座底沿向背离所述背垫主体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节背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开设有复数个通风 槽, 通风槽沿该基座厚度。

6、方向贯穿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97548 U 2 自适应调节背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沙发或者汽车座椅的座椅背垫,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调 节背垫。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市场上常见的椅背垫有: 海绵或充气等软背垫、 瓷或玉或竹等片状硬背垫 等。 海绵或充气等软背垫本身材质柔软, 无法对人体背部起到完全的支撑, 并且背垫表面与 人体本部完全贴合, 散热效果差。 而瓷或玉或竹等片状硬背垫本身材质硬, 可以对人体背部 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但是人们的体型高矮胖瘦各不一样, 硬背垫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往 往只能通过通过一定的弯曲以满足大。

7、部分人用着不会不舒服, 而不能贴合每个人的各不一 样的背部形态, 这也就局限了产品的适用性且无法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0003 目前市场上也有使用电动调节或者气囊调节的背垫, 但是受限于该种背垫的复杂 的结构, 该种产品生产成本高、 体积大、 重量重, 并不适合家用沙发等, 且该种产品需要人们 针对各自的背部进行调节, 不同的人还得分别调节, 使用繁琐。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调节背垫, 以解决现有的大多数背垫不能调节、 不便 调节等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自适应调节背垫, 包括基座以及装配于基座的背垫主体。 上述基座前侧壁两侧。

8、分 别通过一弹性连接件装配有一上述背垫主体, 两块该背垫主体对称设置, 两块背垫主体外 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设置, 该人体工学弧形用于与人体背后两侧贴合。 0007 上述背垫主体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 透气孔沿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背垫主体设 置。 上述透气孔由背垫主体内侧向背垫主体外侧辐射排布。 两个该背垫主体的该透气孔对 称设置。 0008 每一上述弹性连接件包括依次装配的基座连接片、 连接弹簧以及背垫连接片, 基 座连接片装配于上述基座的前侧壁, 背垫连接片装配于上述背垫主体的后侧壁。 两个上述 弹性连接件的上述基座连接片分别邻近该基座前侧壁的两侧侧沿设置。 上述背垫连接片邻 近上述人体工。

9、学弧形设置。 0009 每一上述弹性连接件均由包括一上述基座连接片、 两个上述连接弹簧以及两个上 述背垫连接片。 每一该弹性连接件的两个该连接弹簧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竖直方 向上的两端, 两个该背垫连接片分别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的尾端。 0010 上述基座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的调节槽, 两条调节槽分别设于基座前侧壁的两侧 侧沿, 调节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两个弹性连接件的上述基座连接片分别装配于两条上述调 节槽内。 0011 每一上述连接弹簧外部均套设有一保护套, 保护套为柔性保护套。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197548 U 3 0012 上述基座为两侧向上述背垫主体方向。

10、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 0013 上述基座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装凸棱, 安装凸棱由该基座底沿向背离上述背垫主 体方向延伸设置。 0014 上述基座开设有复数个通风槽, 通风槽沿该基座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0015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 点: 0016 第一, 本实用新型的对称设置的两块背垫主体配合两个弹性连接件的设置方式, 可以令不同身材的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背垫的时候, 背垫在弹性连接件处自适应的弯 折, 使得两侧的人体工学弧形贴合人们背部的两侧, 人们一靠便能达到完美的支撑效果, 增 加了产品的适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0017 第二, 本实用。

11、新型的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存在开放空间, 再配合透气孔的设置, 有 利于提升人们背部的散热效果, 并且由于背垫主体与基座弹性连接的关系, 人们可以在身 体自然的晃动中改变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的空间的体积从而加快背垫主体和基座之间的 空气流动,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0018 第三,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弹性连接件设有两个连接弹簧的设置方式, 增加了背垫 主体自适应包裹人们背部的过程的阻尼, 使得产品的使用更加具有质感而不会松松垮垮。 两个连接弹簧竖直分布的的设置方式可以极大地限制背垫主体沿竖直方向倾斜的能力, 在 人们背部压向背垫主体的过程, 特别是用力压向的过程中, 该种设置方式将对人们的背部。

12、 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支撑的作用, 减少当意外发生的时候 (特别是该背垫在汽车座椅上使 用过程中) 不当支撑带来的有损人们腰部、 背部健康的情况, 增加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舒适 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0019 第四, 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呈弧形设置, 使得本产品更加符合人体工学, 使人们在使 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加好的包裹体验, 从而提升产品的舒适性。 而当本 产品在汽车座椅使用的过程中, 该种设置也将提升背垫的使用的安全性。 0020 第五,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槽的设置, 使得背垫主体与基座具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在 不同的使用环境或者遇到特别高或则特别矮的使用者的时候,。

13、 本实用新型的背垫也可以适 用, 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适用性。 0021 第六, 本实用新型新型的安装凸棱的设置, 使得背垫可以卡入沙发或者汽车座椅 的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缝隙内, 起到固定安装基座的效果, 而基座与沙发或者座椅的固定装 配, 人们在使用背垫的过程中, 不会由于基座与沙发或者座椅的位移而带来不必要的不便 与危险,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 0022 第七,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槽的设置, 当沙发或者汽车座椅有通风装置的时候, 使用 背垫不会带来沙发或者汽车座椅固有的通风装置的不能使用, 提升产品的适用性与使用便 利性。 而如果沙发或者汽车座椅没有通风装置, 通风槽的设置也能节省。

14、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的物料的使用以及增加基座背面与沙发或者汽车座椅靠背的摩擦力, 节省产品的制造成本 以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197548 U 4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调节背垫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考图1、 图2、 图3, 自适应调节背垫, 包括基座1以及装配于基座1的左背垫主体2A 以及右背垫主体2B, 左背垫主体2A。

15、与右背垫主体2B对称设置, 基座1为两侧向背垫主体方向 弯曲的弧形板状结构。 上述基座1前侧壁左侧通过一弹性连接件3装配左背垫主体2A, 基座1 前侧壁右侧通过令一上述弹性连接件3装配右背垫主体2B。 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 外侧均弯曲成人体工学弧形21设置, 该人体工学弧形21用于与人体背后左、 右两侧贴合。 0028 参考图2、 图3, 上述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均开设有复数个透气孔22, 透气 孔22沿所在背垫主体厚度方向贯穿所在背垫主体设置。 上述透气孔22由所在背垫主体内侧 向所在背垫主体外侧辐射排布。 左背垫主体2A与右背垫主体2B的透气孔22对称设置。 每一 上述。

16、弹性连接件3均由包括依次装配的一基座连接片31、 两个连接弹簧32以及两个背垫连 接片33。 基座连接片31装配于上述基座1的前侧壁, 背垫连接片33装配于左背垫主体2A与右 背垫主体2B的后侧壁。 背垫连接片33邻近上述人体工学弧形21设置。 每一该弹性连接件3的 两个该连接弹簧32首端固定装配于该基座连接片31竖直方向上的两端, 两个该背垫连接片 33分别固定装配于两个连接弹簧32的尾端。 0029 参考图1、 图2、 图3, 上述基座1开设有两条贯穿基座1的调节槽11, 两条调节槽11分 别设于基座1前侧壁的左右两侧侧沿, 调节槽11沿竖直方向延伸。 两个弹性连接件3的上述 基座连接片3。

17、1分别装配于两条上述调节槽11内。 基座连接片31通过一锁固螺丝可沿调节槽 11延伸方向上、 下调节地装配于调节槽11内。 每一上述连接弹簧32外部均套设有一保护套 321, 保护套321为柔性保护套321, 优选地为, 保护套321为橡胶保护套321, 不同的保护套 321可以辅助调节不同的连接弹簧32的同时, 还能够防止手指、 杂物等被连接弹簧32多卡 住, 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与使用安全性。 0030 参考图1, 上述基座1后侧壁底沿设有一安装凸棱12, 安装凸棱12由该基座1底沿向 背离上述背垫主体方向延伸设置。 基座1开设有复数个通风槽13, 通风槽13沿该基座1厚度 方向贯穿设置, 优选地通风槽13开设于基座左右两侧。 0031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 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 为。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197548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197548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197548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197548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