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体育场或类似工程的修建或其铺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藏地区现有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是半刚性基层结构,这种半刚性基层结构由下
至上依次包括半刚性基层(即下文所称路基)、同步碎石封层、沥青混凝土面层,这种半刚性
基层结构具有板体性强、承载力高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目前交通荷载及交通增长的需求。
但是半刚性路面结构也具有缺点:1、铺设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时,易产生反射裂
缝:产生原理为高海拔/高寒地区(如西藏)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半刚性基层易产生温缩
或干缩裂缝,而且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这种温缩或干缩裂缝会从半刚性基层向上延
伸至沥青混凝土面层,即形成反射裂缝。2、铺设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时,易产生表面裂缝:原
理为高海拔/高寒地区常年处于低温、日夜温差大,气温反复骤降导致有约束的沥青层内产
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造成沥青混凝土面层开裂,即表面裂缝,表面
裂缝严重时会向下延伸扩展至半刚性基层,这样会导致:①破坏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性及
连续性,雨水或路面积水等会通过表面裂缝从沥青混凝土面层渗入半刚性基层,浸蚀路基,
导致路面承载力降低,同时为冻融提供了条件;②雨水滞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
之间,在行车荷载高速作用下产生极大动水压力,进而冲刷半刚性基层,使沥青混凝土面层
丧失半刚性基层的支撑,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大面积破坏。
从整体看,半刚性路面结构的以上缺点还会相互影响造成更大的路面危害:反射
裂缝与表面裂缝连通后会对路面造成路面断层裂缝,在层间抗剪力不强的情况和车荷载的
作用下,使得路面完全断裂,而雨水通过路面断层裂缝下渗使得路基软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止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延伸扩展,同时防止表面裂缝和反
射裂缝连通,避免雨水渗入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
本发明一种沥青路面,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半刚性基层、同步碎石封层、沥青混凝
土面层,该沥青混凝土面层由下至上依次分为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还包括位于下面层
与中面层之间的聚丙烯材料结构层。
有益效果:①聚丙烯材料结构层导热系数低,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时,路面外部热
量传递受阻于聚丙烯材料,对半刚性基层起到隔热保温作用,降低了半刚性基层的温差应
力,抑制温缩裂缝的产生,降低反射裂缝出现几率;②即使半刚性基层已产生温缩或干缩裂
缝,在向上反射扩展时会受到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阻隔,防止反射裂缝扩展至沥青混凝土
面层的中面层和上面层,具体原理为:温缩或干缩裂缝处应力集中,而聚丙烯材料具柔韧性
好、强度高变形量大,聚丙烯材料结构层可以吸收裂缝处的应力,从而达到阻隔作用;③聚
丙烯材料结构层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内,在施工时会被沥青浸透,形成密封防水层,一方
面,密封防水层相比浸透前的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抗渗性更高,也比沥青混凝土的抗渗性
更高,当出现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表面裂缝时,密封防水层可有效地的阻隔雨水进入聚丙
烯材料结构层以下的路面结构(包括下面层、同步碎石封层、半刚性基层)中;另一方面,聚
丙烯材料结构会使得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有所提高,减少表面裂缝和防止表
面裂缝扩展;④聚丙烯材料结构层具有较大的延伸能量,即起到了吸收部分拉伸能量的作
用,可以承担部分水平应力,增加了沥青路面结构承载力,且位于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之
间,可以防止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厚度≤0.2cm,类似于黏结层作用,可以将沥
青混凝土中、上面层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紧密粘接,但是如聚丙烯材料结构过厚(>
0.2cm),聚丙烯材料结构层会变成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之间的软弱夹层,在车荷载作用
下,造成路面推移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热沥青粘层油的温度为145~150℃,在高温下能提高沥青的渗透
性;撒布量为1.0~1.2kg/m2,较为适宜,可以防止过多的游离沥青形成软弱夹层,保证下面
层与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粘结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材料结构层与下面层通过热沥青粘层油粘接,相比于乳化
沥青,黏结力度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碎石封层的沥青用量为1.2kg/m2~1.4kg/m2,碎石直径为5~
10mm,碎石满铺率:60~70%,同步碎石封层的作用:一是封闭半刚性基层,起保水防水作
用;二是在路基与沥青表面层之间形成过渡和有效联结。
进一步地,所述半刚性基层(即路基)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成为路面和土基之间
的过渡层,形成一个有机体。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160g/m2,抗拉强度≥
10KN/m,纵、横极限伸展率为40~80%,CBR顶破强度≥2KN,刺破强度≥400N,沥青浸油量≥
1.2kg/m2,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应力吸收效果较好。
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①半刚性基层清扫,保证基层表面清洁干燥、平整密实;
②在半刚性基层表面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油,喷洒后静置24h;
③撒布同步碎石封层;
④铺设沥青混凝土形成下面层;
⑤撒布热沥青粘层油,撒布时热沥青的温度为145~150℃,撒布量为1.0~1.2kg/
m2,热沥青粘层油撒布宽度宽于铺设宽度5cm;
⑥在热沥青粘层油温度≥120℃时,在热沥青粘层油表面铺设聚丙烯材料结构层;
⑦采用25t胶轮压路机匀速地将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碾压密实;
⑧质量检查与缺陷处理;
⑨铺设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⑩铺设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有益效果:热沥青粘层油的温度为145~150℃,在高温下能提高沥青的渗透性,热
沥青粘层油温度≥120℃时进行铺设聚丙烯材料层,避免热沥青热沥青粘层油温度过高导
致聚丙烯材料层发生热变形进而卷曲,也可以避免热沥青热沥青粘层油温度过低时发生固
化,失去粘接作用;撒布量为1.0~1.2kg/m2,较为适宜,可以防止过多的游离沥青形成软弱
夹层,保证下面层与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粘结强度;热沥青粘层油撒布宽度宽于铺设宽度
5cm,可以保证聚丙烯材料结构层与热沥青粘层油充分接触,避免出现未粘接的死角等。
进一步地,所述半刚性基层的厚度为32cm;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7.2cm,其中
下面层厚度为7cm、中面层厚度为6cm、上面层厚度为4cm。聚丙烯材料结构层厚度为0.2cm,
类似于黏结层作用,可以将沥青混凝土中、上面层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紧密粘接,但是如聚
丙烯材料结构过厚(>0.2cm),聚丙烯材料结构层会变成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之间的软弱
夹层,在车荷载作用下,造成路面推移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聚丙烯材料结构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160g/m2,抗拉强度≥
10KN/m,纵、横极限伸展率为40~80%,CBR顶破强度≥2KN,刺破强度≥400N,沥青浸油量≥
1.2kg/m2,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应力吸收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沥青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同步碎石封层2;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聚丙烯非织造布4;沥
青混凝土中面层5;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
实施例
一种沥青路面,设置于土基顶面,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32cm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同步碎石封层2,7cm的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0.2cm的聚丙烯非织造布4、6cm的沥青混凝土
中面层5、4cm的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所述聚丙烯非织造布4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20~160g/
m2,抗拉强度≥10KN/m,纵、横极限伸展率为40~80%,CBR顶破强度≥2KN,刺破强度≥
400N,沥青浸油量≥1.2kg/m2。
上述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步骤如下:
①清扫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保证该基层表面清洁干燥、平整密实;
②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的表面喷洒乳化沥青透层油,喷洒后静置24h;
③在乳化沥青透层油上撒布同步碎石封层2,同步碎石封层2的沥青用量为1.4kg/
m2,碎石直径为5~10mm,碎石满铺率:60~70%。;
④铺设沥青混凝土形成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
⑤撒布热沥青粘层油,撒布时热沥青的温度为150℃,撒布量为1.2kg/m2,热沥青
粘层油撒布宽度宽于铺设宽度5cm;
⑥在热沥青粘层油温度≥120℃时,在热沥青粘层油表面铺设聚丙烯非织造布4,
乳化沥青透层油,保证沥青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黏贴效果,铺设原则“撒布匀、线型直、受力
紧、铺装平”;
⑦采用25t胶轮压路机匀速地将聚丙烯非织造布4碾压密实;
⑧质量检查与缺陷处理:检查重叠拼接部位、接缝处、硬路肩和中分带边缘,剪裁
褶皱、消除重叠;
⑨铺设沥青混凝土中面层5;
⑩铺设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
试验测试
1、试验准备:
试件一:利用路面取芯机取出本实施例(即一种沥青路面)尺寸为10mm*10mm的试
件;
试件二:与试件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聚丙烯非织造布4铺在半刚性基层顶面。
试件三:与试件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铺设聚丙烯非织造布4。
2、试验项目和试验结果如下表:
![]()
由试验结果可知:“试件一”在一次性加载极限承载力试验、MTS疲劳寿命试验、开
裂应变试验、渗水系数实验中表现均优于“试件二”和“试件三”,其防水防裂能力更强。
注:渗水系数测定的是路面轻微开裂状态,渗水系数越大,路面的隔水性越差。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