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47233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6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6520.9

申请日:

2015.04.23

公开号:

CN104806110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F 15/605申请日:20150423|||公开

IPC分类号:

E05F15/605(2015.01)I

主分类号:

E05F15/605

申请人:

邯郸学院

发明人:

李慧; 丁万宁; 张延军; 司玲玲

地址:

056005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学院北路5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2

代理人:

宋宝库; 何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家具行业,旨在解决无法限定折叠门位置而导致其可能移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该折叠门包括与墙壁枢接的第一本体部分,第一本体部分包括第一侧,该致动装置包括枢转弹簧、枢转杆、固定在墙壁上的枢转套、锁定销和锁定销驱动器,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一侧与枢转杆连接,枢转杆与枢转套枢接,枢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枢转杆和枢转套连接来驱使两者相对枢转,枢转杆上设有第一销孔,枢转套上设有第二销孔,当传感器检测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彼此对准时控制器命令锁定销驱动器驱动锁定销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中。使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实现枢转部件的自锁,解决了折叠门打开后无法固定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所述折叠门包括与墙壁枢接的第一本体部分,该第一本体部分包括彼此对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包括第一自锁部分,所述第一自锁部分包括枢转弹簧、枢转杆和固定在墙壁上的枢转套,该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一侧与所述枢转杆连接,所述枢转杆与所述枢转套枢接,所述枢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枢转杆和所述枢转套连接以便能够驱使所述枢转杆相对于所述枢转套枢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部分还包括锁定销和驱动该锁定销的锁定销驱动器,所述枢转杆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并且所述枢转套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锁定销的直径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孔径,在未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销仅插入到所述第二销孔中;
所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内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锁定销驱动器信号连通的基于计算机指令的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是否彼此对准,当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表明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彼此对准时,所述控制器便命令所述锁定销驱动器驱动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一销孔,从而将所述枢转杆和所述枢转套锁定在一起,
所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自锁部分,所述第二自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二侧处的锁芯和设置在墙壁上对应位置处的锁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设置有插入部分和芯座,所述芯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两端细中间粗并且截面为菱形,所述锁壳包括第一锁块、第二锁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块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块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都处于被压缩状态从而将所述第一锁块与所述第二锁块压紧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插入部分相匹配,从而可以将该插入部分容纳在该空腔中并且通过所述两个弹簧的压紧力锁定在该空腔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设置有插入部分和芯座,所述芯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两端细中间粗并且截面为菱形,所述锁壳包括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块的右端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块的右端从而将所述锁块的左端压紧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插入部分相匹配,从而可以将该插入部分容纳在该空腔中并且通过所述弹簧的压紧力锁定在该空腔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门还包括第二本体部分和第三本体部分,所述折叠门打开时所述三个本体部分能够枢转并且叠合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套具有圆环形的枢接部,所述枢转杆插入所述枢接部的孔中来将两者枢接,所述枢转套还设置有固接部,所述枢转套通过该固接部固定到墙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折叠门处于打开位置并贴合到墙壁上时,所述枢转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枢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枢转杆上的第一凸缘连接并且所述枢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枢转套上的第二凸缘连接。

说明书

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行业,具体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
背景技术
折叠门主要用作家庭、车间、商场和办公楼等场所的隔断、屏风或内门。折叠门通常具有多片可折叠的本体。使用时,可以将这些可折叠本体推移到侧边的墙壁处来打开折叠门,也可以将这些折叠本体从侧边的墙壁拉回来从而将折叠门关闭。但是现有技术的折叠门仍然存在下述缺陷:将折叠门的本体推移到侧边的墙壁处来打开折叠门后无法限定本体的位置,导致本体在打开之后可能向关闭折叠门的方向移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将折叠门的本体推移到侧边来打开折叠门后无法限定本体的位置从而导致本体可能向关闭折叠门的方向移动。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所述折叠门包括与墙壁枢接的第一本体部分,该第一本体部分包括彼此对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包括第一自锁部分,所述第一自锁部分包括枢转弹簧、枢转杆和固定在墙壁上的枢转套,该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一侧与所述枢转杆连接,所述枢转杆与所述枢转套枢接,所述枢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枢转杆和所述枢转套连接以便能够驱使所述枢转杆相对于所述枢转套枢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部分还包括锁定销和驱动该锁定销的锁定销驱动器,所述枢转杆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并且所述枢转套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锁定销的直径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孔径,在未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销仅插入到所述第二销孔中;所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内的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锁定销驱动器信号连通的基于计算机指 令的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是否彼此对准,当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表明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彼此对准时,所述控制器便命令所述锁定销驱动器驱动所述锁定销插入所述第一销孔,从而将所述枢转杆和所述枢转套锁定在一起;所述折叠门致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自锁部分,所述第二自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二侧处的锁芯和设置在墙壁上对应位置处的锁壳。
在上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芯设置有插入部分和芯座,所述芯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两端细中间粗并且截面为菱形,所述锁壳包括第一锁块、第二锁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外壳,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块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块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都处于被压缩状态从而将所述第一锁块与所述第二锁块压紧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插入部分相匹配,从而可以将该插入部分容纳在该空腔中并且通过所述两个弹簧的压紧力锁定在该空腔中。
在上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芯设置有插入部分和芯座,所述芯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两端细中间粗并且截面为菱形,所述锁壳包括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块的右端并且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锁块的右端从而将所述锁块的左端压紧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插入部分相匹配,从而可以将该插入部分容纳在该空腔中并且通过所述弹簧的压紧力锁定在该空腔中。
在上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门还包括第二本体部分和第三本体部分,所述折叠门打开时所述三个本体部分能够枢转并且叠合在一起。
在上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枢转套具有圆环形的枢接部,所述枢转杆插入所述枢接部的孔中来将两者枢接,所述枢转套还设置有固接部,所述枢转套通过该固接部固定到墙壁上。
在上述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折叠门处于打开位置并贴合到墙壁上时,所述枢转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枢转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枢转杆上的第一凸缘连接并且所述枢转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枢转套上的第二凸缘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因为所述第一自锁部分的锁定销能够插入所述枢转杆上的第一销孔和所述枢转套上的第二销孔中,所以本发明实现了折叠门的第一本体部分的自锁,因此解决了将折叠门的本体推移到侧边来打开折叠门后无法限定本体的位置从而导致本体可能向关闭折叠门的方向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折叠门在其关闭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折叠门在其打开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一自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一自锁部分的枢转弹簧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剖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剖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折叠门在其关闭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折叠门包括与墙壁4枢接的第一本体部分1、第二本体部分2和第三本体部分3。三个本体部分1、2 和3各自分别包括彼此对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一侧(图1中的右侧)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自锁部分5(如图2、3、4所示)枢接到墙壁4上,第二本体部分2的第一侧(图1中的右侧)枢接到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二侧(图1中的左侧),第三本体部分3的第一侧(图1中的右侧)枢接到第二本体部分2的第二侧(图1中的左侧)。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称的墙壁是指大体上具有墙壁的功能和/或形状并且能够安装折叠门的物体。在本文中词语“枢接”是“枢转连接”的简写,被“枢转连接”的两个部件或部分被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相对于彼此枢转。图1所示的折叠门处于其关闭状态,三个本体部分也都分别处于各自的关闭位置。
图2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折叠门在其打开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折叠门的右侧部分。如图2所示,在折叠门处于其打开状态时,三个本体部分相对于彼此枢转并且完全叠合在一起,第一本体部分1通过第一自锁部分5枢转并紧贴在墙壁4上,并且该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二侧通过第二自锁部分6锁紧连接(此后简称为锁接)到墙壁4。因为第一本体部分1被锁接到墙壁4上,所以第二本体部分2和第三本体部分3也紧贴在墙壁4上,从而使得折叠门在打开状态下占据的空间很小并且不会朝关闭方向移动。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一自锁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自锁部分5包括枢转杆51、枢转套52、锁定销53和枢转弹簧54(如图4所示)。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一侧连接到枢转杆51(图3中未示出该连接),枢转杆51与枢转套52枢接。具体地说,枢转套52具有大体上圆环形的枢接部,枢转杆51插入枢接部的孔来将两者枢接。枢转套52还设置有固接部分523,枢转套52通过该固接部分523固定到墙壁4上。如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枢转弹簧54的两端分别与枢转杆51和枢转套52连接以便驱使两者相对于彼此枢转。枢转杆51上设置有第一销孔511,枢转套52上设置有孔径大小与第一销孔相同的第二销孔521。锁定销53的直径设置成稍小于第一销孔511和第二销孔522的孔径。在折叠门未被锁定的状态下锁定销53插入到第二销孔521中。第一销孔511和第二销孔521的位置设置成当第一本体部分1随着枢转杆51旋转而贴近墙壁4的时候两个销孔511、521彼此对准。第一自锁部分5还包括锁定销驱动器(图 中未示出),当第一销孔511和第二销孔521对准时锁定销驱动器驱动锁定销53使其继续深入从而插入到第一销孔511中。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销孔511内的传感器(未图示)以及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锁定销驱动器信号连通的基于计算机指令的控制器(未图示),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销孔511与第二销孔521是否彼此对准,当所述控制器从所述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表明第一销孔511与第二销孔521彼此对准时,所述控制器便命令所述锁定销驱动器驱动锁定销5插入第一销孔511,从而将枢转杆51和枢转套52锁定在一起。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称的基于计算机指令的控制器是指,该控制器与设置于外部的计算机或者设置在内部的计算机(例如,单片机)通讯连接从而可以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更好的完成对部件的控制工作。此外,所述传感器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容传感器或磁力传感器。再者,所述锁定销驱动器也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式,例如电磁阀。因为锁定销53插入到第一销孔511和第二销孔521中,所以此时枢转杆51和枢转套52不能相对枢转。这样一来就实现了第一自锁部分5的自锁,也因此限定了连接到枢转杆51的第一本体部分1的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一自锁部分的枢转弹簧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此时锁定销53插入到第一销孔511和第二销孔521中,枢转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与枢转杆51上的第一凸缘512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枢转套52上的第二凸缘522连接(为清楚起见,图4中并未示出枢转套52除其第二凸缘522之外的其他部分)。此时,枢转弹簧54的弹力驱使枢转杆51相对于枢转套52枢转;随着枢转杆51的枢转,连接到其上的第一本体部分1也随之转动并离开墙壁4直到回到其在折叠门关闭状态时所处的位置。图2中仅示出为第一本体部分1与墙壁4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自锁部分5枢接。然而,备选地,第一本体部分1与第二本体部分2以及第二本体部分2与第三本体部分3之间的枢接也都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自锁部分5来实现。这样一来,当折叠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只要将锁定销53从枢转杆51的第一销孔511中拔出就能实现折叠门的自动关闭(即,所有本体部分自动回到关闭位置)。在折叠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只要施加一个力来克服枢转弹簧54的弹力就能打开折叠门。随 着折叠门的打开,枢转杆51与枢转套52相对于彼此旋转。当枢转杆51上的第一销孔511与枢转套52上的第二销孔521彼此对准时,控制器命令锁定销驱动器驱动锁定销53插入到枢转套52上的第二销孔521中并且将枢转杆51与枢转套52锁定在一起,使两者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从而限定通过第一自锁部分5枢接在一起的第一本体部分1、第二本体部分2和第三本体部分3的位置。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一剖视示意图。第二自锁部分6包括设置在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二侧处的锁芯61以及设置在墙壁4上对应位置处的锁壳62。锁芯61包括插入部分612和大体上为长方体的芯座611。备选地,该芯座611可以具有其他形状。芯座611用于连接到折叠门的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二侧。插入部分612大体上两端细中间粗,并且优选地具有大体上菱形的截面。锁壳62包括第一锁块621、第二锁块622、第一弹簧623、第二弹簧624以及外壳625。如图所示,第一弹簧623的一端连接第一锁块621并且另一端连接外壳625,第二弹簧624的一端连接第二锁块622并且另一端连接外壳625。在未插入的状态下第一弹簧623和第二弹簧624都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将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压紧在一起并且在两者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锁芯61的插入部分612相匹配从而可以将该插入部分612容纳在空腔中。在图5中,锁芯61并未插入锁壳62,即插入部分612并未插入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之间形成的空腔中。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二剖视示意图。图6和图7所示的第二自锁部分6与图5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在图6中锁芯61的插入部分612正在插入锁壳62的两个锁块之间,在图7中锁芯61的插入部分612已经完全插入锁壳62的两个锁块之间。因为锁芯61设置在折叠门的第一本体部分1的第二侧处,所以在打开折叠门时它随着第一本体部分1转动而靠近墙壁4上设置的锁壳62。随着锁芯61靠近锁壳62,插入部分612前端的细部插入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之间并且抵抗第一弹簧623和第二弹簧624的压紧弹力来将两个锁块分开。需要指出的是,外壳625应尽可能设置得较窄,优选地使第一锁块621和第二锁块622的右侧端 (按照图5的方位)抵靠到外壳625的内壁上,以便插入部分612能顺利地插入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之间。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三剖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随着插入部分612的细部的插入以及两个锁块之间距离的增大,插入部分612的粗部也插入两个锁块之间并被夹在两个锁块之间。随着整个插入部分612的继续插入,两个锁块在两个弹簧的压紧弹力的驱动下重新被压合在一起,从而将插入部分612夹紧在两个锁块之间形成的与该插入部分612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空腔中。这样就实现了第二自锁部分6的自锁,也因此进一步帮助限定第一本体部分1的位置。当人们将处于打开状态的折叠门关闭时,只需要首先将第一自锁部分5的锁定销53从枢转杆51的第一销孔511拔出,然后施加一个足以克服第一锁块621和第二锁块622对插入部分612的夹紧力就可以使插入部分612从两个锁块之间的空腔中拔出,并因此将折叠门关闭。优选地,可以在第一销孔511的侧壁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当用户想要打开折叠门时,他们会扳动折叠门从而使枢转杆51轻微枢转,因此使锁定销53抵靠设置在第一销孔511的侧壁上的压力传感器,当收到该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时控制器命令锁定销驱动器将锁定销53从枢转杆51的第一销孔511拔出,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施加一个足以克服第一锁块621和第二锁块622对插入部分612的夹紧力就可以使插入部分612从两个锁块之间的空腔中拔出,并因此将折叠门关闭。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致动装置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图8所示的第二自锁部分与图5-7中所示的第二自锁部分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图8中的第二自锁部分用弹簧628取代了图5-7中示出的第一弹簧623、第二弹簧624和外壳625。弹簧628的一端连接到第一锁块621并且其另一端连接到第二锁块622,并且弹簧628处于压缩状态。也就是说,将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的左端(按照图8的方位)压紧在一起的功能是通过弹簧628对两者的右端(按照图8的方位)施加向外撑开的力来实现的。尽管图8中没有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块621与第二锁块622之间的接触部位需要设置成枢轴的形式,以便利用“剪刀作用”通过弹簧628对两个锁块的右端施加撑开力来压紧它们的左端。图8所示的第二自 锁部分结构相对更简单,而图5-7中示出的第二自锁部分的稳定性更佳。虽然图8的第二自锁部分示出为插入部分612完全插入锁壳62的两个锁块之间,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其插入过程和拔出过程与图5-7中示出的第二自锁部分完全相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包括三个本体的折叠门,包括其他数量(1个、2个、4个、5个和6个等)本体的折叠门同样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折叠门本体可以连接到墙壁之外的其他器件上。这些改变并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也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家具行业,旨在解决无法限定折叠门位置而导致其可能移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指令的电动折叠门致动装置,该折叠门包括与墙壁枢接的第一本体部分,第一本体部分包括第一侧,该致动装置包括枢转弹簧、枢转杆、固定在墙壁上的枢转套、锁定销和锁定销驱动器,第一本体部分的第一侧与枢转杆连接,枢转杆与枢转套枢接,枢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枢转杆和枢转套连接来驱使两者相对枢转,枢转杆上设有第一销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