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温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86972.7 (22)申请日 2016.08.29 (73)专利权人 惠州市嘉程驾校有限公司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澳头中 兴五路15号 (72)发明人 程保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何平 (51)Int.Cl. A47B 3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保温装置 (57)摘要 一种保温装置, 包括: 车体、 保温机构及限位 机构, 保温机构安装于车体上, 限位机构设置于 。
2、保温机构上。 上述保温装置通过设置车体及保温 机构, 能够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 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的过 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 CN 206792049 U 2017.12.26 CN 206792049 U 1.一种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车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架、 推拉组件及行走轮, 所述推拉组件包括连接部及推拉杆, 所 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拉杆连接, 所述 行走轮与所述车架底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运动; 保温机构, 所述保温机构包。
3、括保温箱、 进水管、 第一密封塞、 出水管及第二密封塞, 所述 保温箱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所述保温箱具有空心结构, 其内形成保温腔体, 所述保温箱包括 框体、 顶板及底板,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框体的两端连接, 用于封闭所述框体, 所述顶板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密封塞塞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 所述 底板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塞塞入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 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三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 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一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 面, 所述第一限位圈具有椭圆环状结构的。
4、横截面,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 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二限位圈具有圆环状 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圈, 所述第三限位圈设置于所述 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三限位圈具有方形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其中, 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防烫机构, 所述防烫机构包括多个防烫条, 多个所述防烫条 均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外侧面上, 且多个所述防烫条依次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防烫条平行设 置, 所述防烫条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具有弧面结构; 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握持机构, 所述握 持机构包括多个隔热部及握持套, 多个所述隔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推。
5、拉杆的外侧壁连接, 所述推拉杆具有圆形杆状结构, 多个所述隔热部以所推拉杆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 所 述保温装置还包括提手机构, 所述提手机构包括安装部及提手环, 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与 所述第一密封塞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侧面连接, 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提手环连接, 所 述提手环具有圆形环状结构, 所述提手环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滑条纹; 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 定位机构,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转轴、 转动杆及抵持杆, 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板, 所述转动 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抵持杆连接, 所述抵持杆与 所述第二密封塞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侧面抵持, 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抵持杆垂直设。
6、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圈及 所述第三限位圈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抵持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塞包括第一塞体及第一 盖体, 所述第一塞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 所述第一塞体塞入所述进水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均为圆管状 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7920。
7、49 U 2 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售货工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一些场合下, 例如, 在酒店或餐厅内, 由于厨房距离用餐区域较远, 在菜品 较多的情况下, 为了一次性运送更多的菜品且为了提高运餐的安全性, 通常使用送餐工具 将厨房中烹饪完成的菜品运送至用餐区域。 0003 然而, 基于各种情况, 例如, 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 容易在使用送餐工具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温性能较好的保温装置。 0005 一种保温装置,。
8、 包括: 0006 车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架、 推拉组件及行走轮, 所述推拉组件包括连接部及推拉 杆, 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拉杆连接, 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车架底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运动; 0007 保温机构,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箱、 进水管、 第一密封塞、 出水管及第二密封塞, 所述保温箱安装于所述车架上, 所述保温箱具有空心结构, 其内形成保温腔体, 所述保温箱 包括框体、 顶板及底板,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框体的两端连接, 用于封闭所述框 体, 所述顶板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密封塞塞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 所 述。
9、底板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塞塞入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0008 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 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三限位组件, 所述 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一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 侧面, 所述第一限位圈具有椭圆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 限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二限位圈具有圆环 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圈, 所述第三限位圈设置于所 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三限位圈具有方形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
10、所述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圈及所述第三限位圈的表 面均设置有多个抵持凸起。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密封塞包括第一塞体及第一盖体, 所述第一塞体 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 所述第一塞体塞入所述进水管内。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均为圆管状结构。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设置。 0014 上述保温装置通过设置车体及保温机构, 所述保温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所述 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箱、 进水管、 第一密封塞、 出水管及第二密封塞, 能够避免在送餐时间较 说 明 书。
11、 1/6 页 3 CN 206792049 U 3 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 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使用时, 可以将热水从进水管灌入保温箱中, 保温箱中的热水通 过保温箱的顶板及框体, 对放置在保温箱的顶板上的菜品, 起到保温的效果, 避免在送餐时 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 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而在保温箱中的热水变凉后, 可以通过从出水管中拔出第二密 封塞, 放出保温箱中的水, 以待下一次添加热水至保温箱中用于运送菜品, 整个过程既简单 又便捷。 附图说明 。
12、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的保温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所示的保温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
13、全面的描 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4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的” 、“左” 、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5 除非另有定义, 本。
14、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及/或” 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 例如, 一种保温装置, 包括: 车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架、 推拉组件及行走轮, 所述推 拉组件包括连接部及推拉杆, 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 第二端与所述推拉杆连接, 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车架底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运动; 保温 机构,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箱、 进水管、 第一密。
15、封塞、 出水管及第二密封塞, 所述保温箱安 装于所述车架上, 所述保温箱具有空心结构, 其内形成保温腔体, 所述保温箱包括框体、 顶 板及底板,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框体的两端连接, 用于封闭所述框体, 所述顶板 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密封塞塞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 所述底板与所 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塞塞入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6792049 U 4 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 第二限位组件及第三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 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一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16、, 所述第一限位圈具有 椭圆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圈设 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二限位圈具有圆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三 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圈, 所述第三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框体的侧 面, 所述第三限位圈具有方形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0027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保温装置, 又一个例子是, 请参阅图1, 保温装置10 包括: 车 体100及保温机构200, 所述保温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0028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 车体100包括车架110、 推拉组件120及行走轮130, 所述推拉 组件120包括连接部。
17、121及推拉杆122, 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 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拉杆连接, 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车架底部连接, 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运 动。 0029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1, 保温机构200包括保温箱210、 进水管220、 第一密封塞230、 出水管240及第二密封塞250, 所述保温箱安装于所述车架110上, 所述保温箱具有空心结 构, 其内形成保温腔体, 所述保温箱包括框体211、 顶板 212及底板213, 所述顶板及所述底 板分别与所述框体的两端连接, 用于封闭所述框体, 所述顶板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 密封塞塞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 所述底板与。
18、所述出水管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 塞塞入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使用时, 可以将热水从进水管灌入保温箱中, 保温 箱中的热水通过保温箱的顶板及框体, 对放置在保温箱的顶板上的菜品, 起到保温的效果, 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而在保温箱 210中的热水变凉后, 可以通过从出 水管240中拔出第二密封塞250, 放出保温箱210中的水, 以待下一次添加热水至保温箱中用 于运送菜品。 0030 上述保温装置10通过设置车体100及保温机构200, 所述保温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 上, 所述保温机。
19、构200包括保温箱210、 进水管220、 第一密封塞230、 出水管240及第二密封塞 250, 能够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 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使用时, 可以将热水从进水管灌入保 温箱中, 保温箱中的热水通过保温箱的顶板及框体, 对放置在保温箱的顶板上的菜品, 起到 保温的效果, 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 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而在保温箱210中的热水变凉后, 可 以通过从出水管240中拔出第二密封塞250, 放出保温箱21。
20、0中的水, 以待下一次添加热水至 保温箱中用于运送菜品, 整个过程既简单又便捷。 0031 可以理解, 保温箱的密封性能会影响到保温箱对菜品的保温效果, 而第二密封塞 对出水管的密封效果尤其重要, 由于箱体中的水的重量较大, 容易发生第二密封塞从出水 管中脱落的问题, 为了避免由于箱体中的水的重量较大, 容易发生第二密封塞从出水管中 脱落的问题, 例如, 请参阅图4, 保温装置10还包括定位机构300,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转轴 310、 转动杆320及抵持杆330, 所述转轴310设置于所述底板213, 所述转动杆的第一端与所 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抵持杆连接, 所述抵持杆与。
21、所述第二密封塞 250远离所述出水管240的侧面抵持, 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抵持杆垂直设置, 使用时, 可以将抵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6792049 U 5 持杆330在转动杆320的带动下通过转轴310向靠近所述第二密封塞250 的方向进行转动, 使抵持杆330与第二密封塞250远离所述出水管240的侧面抵持, 对第二密封塞250起到进一 步的紧固作用, 避免第二密封塞250从出水管240中脱落的问题, 在需要放出保温箱中的水 时, 可以将抵持杆330在转动杆320的带动下通过转轴310向远离所述第二密封塞250的方向 进行转动, 使抵持杆330与第二密封塞250远离所述出水管。
22、240的侧面相脱离, 方便于对放出 保温箱中的水的操作, 非常便捷。 0032 为了使得所述抵持杆与所述第二密封塞的抵持更紧密, 例如, 所述抵持杆设置有 抵持面, 所述抵持面与所述第二密封塞远离所述出水管的侧面抵持, 又如, 所述第二密封塞 包括第二塞体及第二盖体, 所述塞体的端部与所述盖体连接, 所述塞体塞入于所述出水管 内, 又如, 所述出水管具有圆管状结构, 又如,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 这样, 能够 使得所述抵持杆与所述第二密封塞的抵持更紧密。 0033 又如, 所述进水管具有圆管状结构, 方便于向保温箱中加入热水, 又如, 所述进水 管与所述顶板垂直连接, 使得向保温箱中。
23、加入热水时进水速度更快。 0034 通过设置上述定位机构300, 可以将抵持杆330在转动杆320的带动下通过转轴310 向靠近所述第二密封塞250的方向进行转动, 使抵持杆330与第二密封塞250远离所述出水 管240的侧面抵持, 对第二密封塞250起到进一步的紧固作用, 避免第二密封塞250从出水管 240中脱落的问题, 在需要放出保温箱中的水时, 可以将抵持杆330在转动杆320的带动下通 过转轴310向远离所述第二密封塞250的方向进行转动, 使抵持杆330与第二密封塞250远离 所述出水管240的侧面相脱离, 方便于对放出保温箱中的水的操作, 非常便捷。 0035 可以理解, 在使用。
24、保温装置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由于菜品是放置在保温箱的顶板 上,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菜品从餐盘中洒出的问题, 为了避免在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菜品 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菜品从餐盘中洒出的问题, 例如, 请参阅图5, 保温装置 10还包括限位机构400,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410、 第二限位组件420及第三限位 组件430,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圈411, 所述第一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 板212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一限位圈具有椭圆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限位组 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圈421, 所述第二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212远离所述框体的侧 。
25、面, 所述第二限位圈具有圆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 圈431, 所述第三限位圈设置于所述顶板212远离所述框体的侧面, 所述第三限位圈具有方 形环状结构的横截面, 使用时, 可以根据餐盘的尺寸和形状, 分别将餐盘放置于第一限位组 件410的第一限位圈411内和/或第二限位组件420的第二限位圈421内和/或第三限位组件 430的第三限位圈431 内, 第一限位圈411、 第二限位圈421及第三限位组件430对放在其中 的餐盘有限位作用, 避免在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菜品 从餐盘中洒出的问题。 0036 为了进一步地增强对餐盘的限。
26、位作用, 避免在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菜品从餐盘中洒出的问题, 例如, 所述第一限位圈、 所述第二限位 圈及所述第三限位圈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抵持凸起(图未示), 能够进一步地增强对餐盘的 限位作用, 避免在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菜品从餐盘中 洒出的问题。 0037 又如, 所述第一密封塞包括第一塞体及第一盖体, 所述第一塞体的端部与所述第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6792049 U 6 一盖体连接, 所述第一塞体塞入所述进水管内, 这样, 更方便于第一密封塞的使用, 使得第 一密封塞的密封效果更好。 又如, 所述。
27、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均为圆管状结构。 又如, 所述行 走轮为万向轮, 使得保温装置的推移更方便。 又如, 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设置, 使得保 温箱的箱体更大, 能够装入更多体积的热水, 对菜品的保温效果更好。 0038 通过设置上述限位机构400, 可以根据餐盘的尺寸和形状, 分别将餐盘放置于第一 限位组件410的第一限位圈411内和/或第二限位组件420的第二限位圈 421内和/或第三限 位组件430的第三限位圈431内, 第一限位圈411、 第二限位圈421及第三限位组件430对放在 其中的餐盘有限位作用, 避免在使用保温装置运送菜品的过程中, 容易发生餐盘滑动, 使得 菜品从餐盘中洒出的。
28、问题。 0039 可以理解, 第一密封塞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水的热胀冷缩特性, 容易发生第一密封 塞较难拔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得第一密封塞更方便取出, 例如, 请参阅图7, 保温装置10还 包括提手机构500, 所述提手机构包括安装部510及提手环520, 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与所述 第一密封塞230远离所述进水管220的侧面连接, 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提手环连接, 所述提手环具有圆形环状结构, 所述提手环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滑条纹, 这样, 通过设置所述 提手机构500, 使用时, 用手提住所述提手环520使力, 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塞更方便取出, 避 免在第一密封塞在使用过程中, 第一密封塞较。
29、难拔出的技术问题, 还能够避免第一密封塞 掉落到地上的问题。 0040 为了使得提手环更容易操作, 避免因为滑动而出现的费力问题, 例如, 所述提手环 的内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防滑条纹, 又如, 多个所述防滑条纹依次间隔设置, 能够使得提手 环更容易操作, 避免因为滑动而出现的费力问题。 0041 为了使安装部更牢固, 例如, 所述安装部具有圆柱状结构, 能够使安装部更牢固。 0042 为了使提升坏更牢固, 较难损坏, 例如, 所述提手环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 筋位于所述提手环的表面, 又如, 所述提手环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 能使提升坏更牢固, 较难损坏。 0043 通过设置上述提手机构。
30、500, 能够使得第一密封塞更方便取出, 使用时, 用手提住 所述提手环520使力, 就能够更方便地将第一密封塞取出, 避免在第一密封塞在使用过程 中, 第一密封塞较难拔出的技术问题, 还能够避免第一密封塞掉落到地上的问题。 0044 需要说明的是, 在使用保温装置对菜品进行运送时, 需要用手握捏住所述推拉组 件的推拉杆, 而由于保温箱中的热水温度过高, 且金属较好的热传导性, 使得推拉杆容易出 现烫手的问题, 不利于送餐, 为了避免推拉杆容易出现烫手的问题, 请参阅图7, 保温装置10 还包括握持机构600, 所述握持机构600包括多个隔热部610及握持套620, 多个所述隔热部 610的第。
31、一端与所述推拉杆 122的外侧壁连接, 所述推拉杆具有圆形杆状结构, 多个所述隔 热部以所推拉杆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 所述握持套套置于所述推拉杆外, 多个所述隔 热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握持套的内侧壁连接, 且所述握持套的内侧壁与所述推拉杆的外侧 壁设置有间隔, 这样, 通过设置所述握持机构600, 使用时, 只需要将手握捏住所述握持套 620, 就可以对保温装置进行推移, 避免了因为手直接接触推拉杆容易出现推拉杆烫手的问 题。 0045 为了提高所述握持机构的隔热效果, 例如, 所述握持机构设置四个所述隔热部, 四 个所述隔热部以所推拉杆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分布, 又如, 所述握持套具有圆环形。
32、结构, 又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6792049 U 7 如, 所述隔热部具有圆柱状结构, 这样, 能够提高所述握持机构的隔热效果。 0046 又如, 所述框体具有两端开口的中空矩形体状结构, 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箱的体 积, 且便于安装。 又如, 所述出水管具有圆形管状结构, 又如, 所述进水管具有圆形管状结 构, 更便于保温装置的制造与安装。 0047 可以理解, 保温箱的框体由于保温箱中的热水温度较高, 容易出现框体温度高而 烫人的问题, 为了避免因框体温度高而烫人的问题, 例如, 请参阅图8, 保温装置10还包括防 烫机构700, 所述防烫机构包括多个防烫条710, 多个。
33、所述防烫条均设置于所述框体211的外 侧面上, 且多个所述防烫条依次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防烫条平行设置, 所述防烫条远离所述 框体的侧面具有弧面结构, 这样, 通过设置所述防烫机构700, 就能够避免因框体温度高而 烫人的问题。 0048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烫机构的放烫效果, 例如, 所述每相邻两个所述防烫条之间的 距离相等设置, 这样, 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烫机构的放烫效果。 0049 为了更好的固定所述防烫条, 使防烫条不易脱落, 例如, 所述框体的外侧面设置有 嵌置凹槽, 所述防烫条的至少部分嵌置于所述嵌置凹槽内, 这样, 能够更好的固定所述防烫 条, 使防烫条不易脱落。 0050 为了使所述。
34、防烫条的防烫效果更好, 例如, 所述防烫条具有三棱柱状结构, 又如, 所述防烫条具有半圆形结构的横截面, 这样, 能够使所述防烫条的防烫效果更好。 0051 又如, 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 能够使保温箱的体积更大, 装入热水的体积 更多, 对菜品的保温效果更好。 0052 上述保温装置10通过设置车体100及保温机构200, 所述保温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 上, 所述保温机构200包括保温箱210、 进水管220、 第一密封塞230、 出水管240及第二密封塞 250, 能够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品 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
35、差的问题, 使用时, 可以将热水从进水管灌入保 温箱中, 保温箱中的热水通过保温箱的顶板及框体, 对放置在保温箱的顶板上的菜品, 起到 保温的效果, 避免在送餐时间较长、 送餐距离较长或环境温度较低等情况时, 容易在运送菜 品的过程中, 导致菜品变凉变冷、 保温性能较差的问题。 而在保温箱210中的热水变凉后, 可 以通过从出水管240中拔出第二密封塞250, 放出保温箱210中的水, 以待下一次添加热水至 保温箱中用于运送菜品, 整个过程既简单又便捷。 0053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 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保温装置。 0054 以上所述实施。
36、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5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6792049 U 8 图1。
37、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9 CN 206792049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10 CN 206792049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11 CN 206792049 U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2 CN 206792049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3 CN 206792049 U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4 CN 206792049 U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5 CN 206792049 U 15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6 CN 206792049 U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