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4694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33403.X

申请日:

2016.04.15

公开号:

CN105735543A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5/23申请日:2016041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23

主分类号:

E04B5/23

申请人:

成都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

发明人:

刘成; 林吉勇; 胡笳; 王海川; 何耀琳; 俆言毓; 邹丽娜; 林雪梅; 曾宪友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琴台路14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代理人:

刘华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包括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的内角处的支撑件,靠接于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面拼接形成的角落位置处并将该处的拼接缝隙封堵的内角封堵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处并将所述支撑件和内角封堵件相互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本发明针对建筑时叠合梁和叠合板之间混凝土浇筑时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通过巧妙的结构解决梁板拼接间隙漏浆问题,避免现有解决方案产生的弊端,保证了混凝土结固质量,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的内角处的支撑件,靠接于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面拼接形成的角落位置处并将该处的拼接缝隙封堵的内角封堵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处并将所述支撑件和内角封堵件相互连接固定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封堵件呈与其所处角落边缘形状匹配的弯折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封堵件的长度与其所对应的相互拼接的叠合梁和叠合板长度匹配;所述支撑件为一个,其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或者所述支撑件为至少两个,且所有支撑件构成的整体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撑件至少连接一个连接件,且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至少连接两个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供混凝土浆穿过的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梁侧面之间还设有软垫,或/和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板底面之间还设有软垫。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一端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与之卡接,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支撑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完成后,将所述支撑件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角处,然后将内角封堵件贴合安置在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板拼接形成的角落缝隙处,再用连接件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后与支撑件连接固定,最后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浇灌混凝土浆,即可避免混凝土浆沿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泄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的混凝土浆结固后,拆出连接件,取下内角封堵件后用于另一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处。

说明书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讲,涉及的是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领域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大致分为现浇和叠合板两种。现浇方式是先用钢筋作筋,围上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取开模板,制成楼板、楼柱或梁等构件,该种方式的缺点是耗时长,建筑效率低;而叠合板方式是通过工厂生产预制板构件,在建筑现场通过布置定位,再在各个衔接处及板面上现浇混凝土,使预制板构件和混凝土结合为整体,这种方式较为便捷,随着近年来的推广应用,已然有成为目前国内主要建筑方式的趋势。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叠合梁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用支架等手段将叠合板撑起与叠合梁边缘拼接,使两相邻叠合板端部之间和叠合梁上顶部构成槽状空隙,然后在该空隙内,通过配置钢筋、浇筑混凝土等方式将三个部件结合在一起,构成整体。在长期的实践施工中,发现在这种混凝土梁柱板的交接处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叠合板和叠合梁的拼接位置问题,会因各种内外部的因素,常常在拼接处产生一定的缝隙,尤其是叠合板底面端部和叠合梁侧面顶部之间,是最容易产生缝隙的地方,而混凝土在调配后呈稀状,浇筑在叠合板端面和叠合梁顶面构成的槽状空隙内,其中的水分很容易从缝隙的地方流失,从而影响混凝土成分和粘接性,严重时还会影响梁柱板结合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对此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在调配混凝土时考虑到这部分水分流失,相对多添配水,但是这在实际中具体情况添配水的用量很难把握,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快捷的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包括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的内角处的支撑件,靠接于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面拼接形成的角落位置处并将该处的拼接缝隙封堵的内角封堵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处并将所述支撑件和内角封堵件相互连接固定的连接件。

具体地,所述内角封堵件呈与其所处角落边缘形状匹配的弯折形状。通常叠合梁侧面和叠合板底面呈直角形式,因此内角封堵件的弯折形状一般是直角,优选地,可采用标准的角钢作为内角封堵件。

为了有效地对缝隙进行封堵,所述内角封堵件的长度与其所对应的相互拼接的叠合梁和叠合板长度匹配;所述支撑件为一个,其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或者所述支撑件为至少两个,且所有支撑件构成的整体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实践中,由于支撑件所位于的槽内会存在一些钢筋突出的情况,因此支撑件的数量通常按与实际匹配的情况进行选择,但优选地支撑件按均布方式排布。

为了便于有效的连接,一个所述支撑件至少连接一个连接件,且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至少连接两个连接件。为了保障支撑的稳定,通常连接件在整个内角封堵件长度上呈均布状态。

为了避免支撑件的设置对混凝土浇筑产生影响,尤其只选用一个或很少量的支撑件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供混凝土浆穿过的透孔,如此使得支撑件周围的混凝土与槽内的混凝土之间结固良好。

为了提高内角封堵件的密封性,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梁侧面之间还设有软垫,或/和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板底面之间还设有软垫。另一方面,软垫的设置还能够使避免内角封堵件自身弯折误差带来的与叠合梁板表面的匹配问题。

更具体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一端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与之卡接,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部件的利用率,所述连接件与支撑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采用自攻螺钉,与支撑件上开设的对应连接孔连接。

基于上述构造,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完成后,将所述支撑件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角处,然后将内角封堵件贴合安置在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板拼接形成的角落缝隙处,再用连接件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后与支撑件连接固定,最后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浇灌混凝土浆,即可避免混凝土浆沿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泄漏。

进一步地,待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的混凝土浆结固后,拆出连接件,取下内角封堵件后用于另一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建筑时叠合梁和叠合板之间混凝土浇筑时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通过巧妙的结构解决梁板拼接间隙漏浆问题,避免现有解决方案产生的弊端,保证了混凝土结固质量,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内角封堵件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使用一个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使用多个支撑件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2至图6所示,该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包括搭接在叠合梁1和叠合板2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3的内角处的支撑件4,靠接于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面拼接形成的角落位置处并将该处的拼接缝隙封堵的内角封堵件5,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处并将所述支撑件和内角封堵件相互连接固定的连接件6。

具体地,所述内角封堵件呈与其所处角落边缘形状匹配的弯折形状。通常叠合梁侧面和叠合板底面呈直角形式,因此内角封堵件的弯折形状一般是直角,优选地,可采用标准的角钢作为内角封堵件。为了提高内角封堵件的密封性,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梁侧面之间还设有软垫7,或/和所述内角封堵件与叠合板底面之间还设有软垫。另一方面,软垫的设置还能够使避免内角封堵件自身弯折误差带来的与叠合梁板表面的匹配问题。

为了有效地对缝隙进行封堵,所述内角封堵件的长度与其所对应的相互拼接的叠合梁和叠合板长度匹配;如图5,所述支撑件为一个,其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或者如图6,所述支撑件为至少两个,且所有支撑件构成的整体长度与内角封堵件的长度匹配。实践中,由于支撑件所位于的槽内会存在一些钢筋突出的情况,因此支撑件的数量通常按与实际匹配的情况进行选择,但优选地支撑件按均布方式排布。

为了便于有效的连接,一个所述支撑件至少连接一个连接件,且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至少连接两个连接件。为了保障支撑的稳定,通常连接件在整个内角封堵件长度上呈均布状态。

为了避免支撑件的设置对混凝土浇筑产生影响,尤其只选用一个或很少量的支撑件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供混凝土浆穿过的透孔10,如此使得支撑件周围的混凝土与槽内的混凝土之间结固良好。

更具体地,如图4,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内角封堵件上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8;所述连接件一端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与之卡接,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固定。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部件的利用率,所述连接件与支撑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采用自攻螺钉,与支撑件上开设的对应连接孔9连接。

基于上述构造,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的应用方法,具体过程为: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完成后,将所述支撑件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角处,然后将内角封堵件贴合安置在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板拼接形成的角落缝隙处,再用连接件穿过内角封堵件上的通孔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后与支撑件连接固定,最后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浇灌混凝土浆,即可避免混凝土浆沿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泄漏。

进一步地,待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内的混凝土浆结固后,拆出连接件,取下内角封堵件后用于另一叠合梁和叠合板的拼接缝隙处。通过这种设置,内角封堵件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有效地节约了零部件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及其应用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化建筑混凝土叠合梁柱板内角关模结构,包括搭接在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形成的槽状间隙的内角处的支撑件,靠接于叠合梁侧面与叠合板底面拼接形成的角落位置处并将该处的拼接缝隙封堵的内角封堵件,穿过叠合梁和叠合板拼接边缘处并将所述支撑件和内角封堵件相互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本发明针对建筑时叠合梁和叠合板之间混凝土浇筑时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通过巧妙的结构解决梁板拼接间隙漏浆问题,避免现有解决方案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