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表水源取水的方法及其防堵塞取水头部和所构成的取水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涉及的是地表水取水时防止悬浮杂物对取水构筑物堵塞技
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从地表水源取水的方法及其取水系统和所用的防堵塞取水
头部。
背景技术
取水头部一般指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常用的取水头部形式有喇叭口、蘑菇形、
鱼形罩、箱式、桥墩式等。
目前,广泛应用的取水头部其防止泥砂和杂草堵塞的原理一般是先在取水河道设
置防护栏然后在管口加设筛(栅)网或者金属帽盖以防止堵塞。
但是,从现有的实践工程来看,传统取水头部的长期运行尚缺少安全保障,特别
是在水流速度急、泥沙及杂草较多的江河上,在长时间的运行中常常由于杂草等浮物
造成取水头部或后继管道和管式静态混合器堵塞,严重影响取水,甚至造成停水事故。
取水能力和防堵塞能力始终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
为了克服取水头部在实际取水工程中长期运行由于杂草等浮物所造成的堵塞问题,
一种不仅能在取水工程中高效取水,而且有效解决取水头部在长期运行造成的堵塞问
题,使取水头部保持最佳的取水能力的从地表水源取水的方法及其取水系统和所用的
防堵塞取水头部就被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在取水工程中高效取水,而且有效地解决取水头
部在长期运行造成的堵塞问题,使取水头部保持最佳的取水能力的从地表水源取水的
方法及其取水系统和所用的防堵塞取水头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设置一个至少包含侧壁(5)和底壁(6)
的槽形水流通道(1),槽形水流通道(1)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在水流
通道(1)中设置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含支架(2)和筛网(3),筛网(3)呈至少
设有迎水面(10)、上面(11)和下面(12)的箱状体,所述的迎水面(10)相对于水
平为非垂直面,即所述迎水面(10)与上面(11)和下面(12)形成斜方体状,在过
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设有取水管(4),
在所述过滤装置与水流通道(1)底壁(6)之间设有排砂区(8)。过滤装置上方
还可设置排浮渣区(9)。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流通道(1)最好设有上壁(7),使所述水流通道(1)呈一
管状体。
再进一步,上述的水流通道(1)最好呈一变径的管体,所述的变径可以为进水口
端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也可以为出水口端口径大于进水口口径,还可以为在水流通
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实现。
优选为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实现变径,可以在排砂区(8)
和排浮渣区(9)形成扰流,更好地实现排砂或排浮渣。
再进一步,上述的水流通道(1)进水口端口最好呈向前张开的喇叭口状。
本发明的方法所用的防堵塞取水头部,包含一个至少设有侧壁(5)和底壁(6)
的槽形水流通道(1),槽形水流通道(1)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在水流
通道(1)中设置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含支架(2)和筛网(3),筛网(3)呈至少
设有迎水面(10)、上面(11)和下面(12)的箱状体,所述的迎水面(10)相对于水
平为非垂直面,即所述迎水面(10)与上面(11)和下面(12)形成斜方体状,在过
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设有取水管(4),取水管周身设有若干小孔(13),
在所述过滤装置与水流通道(1)底壁(6)之间设有排砂区(8)。过滤装置上方
还可设置排浮渣区(9)。
进一步地,上述的水流通道(1)最好设有上壁(7),使所述水流通道(1)呈一
管状体。
再进一步,上述的水流通道(1)最好呈一变径的管体,所述的变径可以为进水口
端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也可以为出水口端口径大于进水口口径,还可以为在水流通
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实现。
优选为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实现变径。
再进一步,上述的水流通道(1)进水口端口最好呈向前张开的喇叭口状。
通过上述的防堵塞取水头部可以在任何一种水流中形成取水系统。
实际使用时:
水通过槽形水流通道(1)的进水口进入过滤装置,水中较轻杂的浮渣及夹杂的部
分杂草等浮物被筛(栅)网(3)拦截,由于浮力作用附着在筛网(3)的迎水面(10)
上;泥砂由于重力作用和水流的冲刷作用沉淀在筛网(3)的下面,由于槽形水流通道
(1),设有上壁(7)侧壁(5)和底壁(6),使所述水流通道(1)呈一管状体,当把
进水口端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或是把出水口端口径大于进水口口径时,就使所述水
流通道(1)呈一变径的管体,加大了流水速度,使设置在过滤装置与水流通道(1)
底壁(6)之间的排砂区(8)和过滤装置上方的排浮渣区(9)之间形成扰流,使附着
在筛网(3)的迎水面(10)的浮渣、杂草和筛网(3)的下面泥砂,更好地实现排砂
或排浮渣。最好是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来实现变径,由于凸起
物(14)对水流的所形成的干扰更大,使排砂或排浮渣更好地实现。过滤后的水通过设
置在过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的取水管(4)取出,而取水管周身设有若干小孔(13),
使所取得水掺杂的杂物更少。可以有效避免后继管道或管式静态混合器的堵塞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高效的取水的同时,还能解决取水头
部在长期运行造成的堵塞问题,使取水头部保持最佳的取水能力,同时有效解决后继
管道或管式混合器堵塞问题。
本发明具有耗能低,结构简单高效取水,解决堵塞问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1-1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2-2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形水流通道,2.支架,3.筛网,4.取水管,5.侧壁,6.底壁,7.上壁,
8.排砂区,9.排浮渣区,10.迎水面,11.上面,12.下面13.小孔,14.突起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2和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1包含一
个至少包含侧壁5和底壁6的槽形水流通道1,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过滤装置,该过
滤装置包含支架2和筛网3,筛网3呈至少设有迎水面10、上面11和下面12的箱状
体,所述的迎水面10相对于水平为非垂直面,在过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设有取水
管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包含一个至少设有侧壁5、底壁6的槽形水
流通道1,槽形水流通道1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
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水流通道1底壁6之间设有排砂区8。该过滤装置包含支架2
和筛网3,筛网3呈至少设有迎水面10、上面11和下面12的箱状体,所述的迎水面
10相对于水平为非垂直面,即所述迎水面10与上面11和下面12形成斜方体状,在
过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设有取水管4。
实施例3:与实施例1、2相比,本实施例包含一个至少设有侧壁5、底壁6和上
壁7的呈一管状体的槽形水流通道1,槽形水流通道1的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
水口,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水流通道1底壁6之间设有排砂区
8。该过滤装置包含支架2和筛网3,筛网3呈至少设有迎水面10、上面11和下面12
的箱状体,所述的迎水面10相对于水平为非垂直面,即所述迎水面10与上面11和下
面12形成斜方体状,在过滤装置的箱状体中间部位设有取水管4,取水管周身设有若
干小孔13。
实施例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2、3相比,本实
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诉的过滤装置上方还可设置排浮渣区9。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所述的水流通道1呈一变径的管体。实现变径的手
段为进水口端口径大于出水口口径,使水流在排砂区8和排浮渣区9形成扰流,更好
地实现排砂或排浮渣。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相比,实现变径的手段为为出水口端口径大于进水口口径,
也可使水流在排砂区8和排浮渣区9形成扰流,更好地实现排砂或排浮渣。
实施例7:图5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4、5、6相比,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水流通道1进水口端口最好呈向前张开的喇叭口状,
对水流速度起到改变作用,加快了砂或浮渣等杂物的排出。
实施例8: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水流通道1最好
呈一变径的管体,实现变径的手段是在水流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凸起物14,当水流遇
到凸起物14时,排砂区8和排浮渣区9的水面就会出现层状绕流和紊状绕流,绕流速
度的变化,就加快了砂或浮渣等杂物的排出。
实施例9:与实施例8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诉的水流通道1中
设置若干不规则状的个凸起物14。
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诉的水流通道1中
设置若干个规则状的凸起物14。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诉的水流通道1
中的侧壁设置若干个规则状的凸起物14或不规则状的凸起物。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诉的水流通道1
中的上壁设置若干个规则状的凸起物14或不规则状的凸起物。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诉的水流通道1
中的底壁设置若干个规则状的凸起物14或不规则状的凸起物。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