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器.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46790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616016.4

申请日:

20170527

公开号:

CN207412034U

公开日:

2018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21,A47J36/02,A47J36/24

主分类号:

A47J27/21,A47J36/02,A47J36/24

申请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金柳生,刘云祥,南春来,柳维军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乐路19号

优先权:

CN201720616016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海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身,所述壶身包括采用玻璃材质制成的壶体、底盖、电热组件以及导热件,所述底盖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所述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壶体的下方,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将所述电热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其中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中,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减小了热量对所述底盖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所述壶身包括:全玻璃材质的壶体;底盖,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所述壶体的下方;以及,导热件,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将所述电热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其中,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腔的散热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底盖底部,所述底盖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热组件之间,以及所述底盖与所述导热件之间预留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所述导热件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下端,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壶体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所述环形外翻边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由耐热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相较所述壶体上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在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台阶部,所述底盖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例如电水壶,用于烧水和存水。壶体的主要材质还主要是塑料和不锈钢,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的危险。人们越来越想有更健康的材质。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玻璃壶体水壶(养生壶),其底部都是金属板,无法完全解决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问题。而且按照市面上目前提供的电热管加热方案,由于电热管需要与壶体的底壁接触,且电热管的加热功率比较高,一般在800w以上,而玻璃的导热性很差,导热系数只有1W/(m*k),电热组件向壶体传导的热量变小,大量热量会向四周和向下传导,一般底盖的材质为塑料材质,就会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软化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旨在解决电热组件大量热量会向四周和向下传导,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软化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体加热器,包括壶身,所述壶身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体;

底盖,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所述壶体的下方;以及,

导热件,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将所述电热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且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其中,

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优选地,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腔的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底盖底部,所述底盖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热组件之间,以及所述底盖与所述导热件之间预留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

所述导热件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下端,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壶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所述环形外翻边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由耐热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相较所述壶体上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在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台阶部,所述底盖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壶体与底盖之间形成底腔,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底腔,用以向所述壶体加热,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减小了热量对所述底盖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盖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液体加热器 3 电热组件 1 壶体 4 导热件 11 环形台阶部 41 环形外翻边 2 底盖 5 固定环 21 散热孔 6 电源底座 22 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壶身,所述壶身包括壶体1、底盖2、电热组件3以及导热件4,所述壶体1为全玻璃材质的,所述底盖2与所述壶体1底部盖合,共同围设形成底腔,所述电热组件3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壶体1的下方,所述导热件4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1底部,将所述电热组件3热导接至所述壶体1底部,且与所述壶体1底部热接触,其中,所述底盖2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可以是咖啡壶、养生壶或电水壶等等,只要具有上述结构的液体加热器10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100的范围内。以下将以电水壶为例进行介绍,以下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即为电水壶。

请参阅图1,所述液体加热器100一般包括壶盖组件、壶体1、底盖2、电热组件3、手柄组件、电源底座6。因为金属加热过程中会存在重金属离子析出,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故所述壶体1为全玻璃材质的。但是,如果所述壶体1采用全玻璃材质的,由于玻璃本身的导热系数小的特性,所述电热组件3的很多热量会向四周和向下传递,一般所述底盖2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会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2软化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热组件3设于所述壶体1与底盖2之间形成的底腔内,所述电热组件3用以向所述壶体1加热,并且有热量传递至所述底盖2,所述底盖2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有用以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进行隔热的隔热罩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2,减小了热量对所述底盖2的影响。

具体地,选用耐热材料制成的所述底盖2自身就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不会因为受热而发生形变,一般地,制成所述底盖2的耐热材料可以是耐热PP或者尼龙。

为了减小热量对所述底盖2的影响的方式,也可以是在现有的塑料材质的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置隔热罩(未在图中示出),通过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进行隔热。所述隔热罩的设置方式有,可以是在底腔内直接填充隔热材料,以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间隔开,也可以是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朝向所述电热组件3延伸形成呈包覆所述电热组件3设置的所述隔热罩,同样也使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间隔开,所述隔热罩的设置方式还有其他很多方式,在这就不一一叙述了。

具体地,所述隔热罩的材料为隔热材料,例如石棉、玻璃纤维等。

当然,把采用耐热材料制成的底盖2和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置隔热罩两个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减小热量对所述底盖2的影响的效果是最好的。

为了让所述电热组件3传递至所述底盖2的热量加快散出,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底盖2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腔的散热孔21,通过所述散热孔21来把所述电热组件3传递过来的热量给排放出去。

具体地,所述散热孔21可以设在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也可以是设在所述底盖2的底壁上,出于对所述液体加热器100整体外观的考虑,一般是在所述底盖2的底部设置所述散热孔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21设于所述底盖2底部,所述底盖2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22,所述液体加热器100还包括电源底座6,所述电源底座6设置有供所述电热组件3电性连接的插接座,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安装的时候,所述底盖上安装在所述电源底座6上的,所述散热孔21设于所述底盖2底部。为了避免所述电源底座6堵住所述散热孔21,影响热量的散出,所述底盖2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22,所述支撑脚22用以在所述壶身置于所述电源底座6上时,支撑在所述电源底座6上,将所述散热孔21与所述电源底座6相间隔,如此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源底座6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加快对所述底盖2的散热。

进一步,所述散热孔21设置为多个,且沿环形排布在所述多个支撑脚22所排布的圆环上,如此就能所述底盖2进行均匀散热,不会导致热量集中,且所述壶身支撑也更加稳定。

一般地,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之间,以及所述底盖2和所述导热件4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内有空气,空气层大大降低了所述电热组件3传递至所述底盖2的热量。

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连接可以是两者直接连接,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导热件4可以呈盘状或者板状,壶体底部也可以外凸或者内凹设置,两者之间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之间形成有效热接触。

也可以是通过固定环5来连接,所述固定环5通过螺纹连接、粘接或者箍紧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壶身1底部的侧壁,所述导热件4固设于所述固定环5的下端,通过所述固定环5固定于所述壶体1底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液体加热器10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1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5,所述导热件4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述固定环5的下端,通过所述固定环5固定于所述壶体1底部。

进一步,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41,所述环形外翻边41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41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5螺纹连接,当然所述金属导热盘与所述固定环5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耐热胶粘接、焊接、卡接等等。

一般所述固定环5为塑料材质,为了降低所述导热件4对所述固定环5的影响,所述导热件4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5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5的材质为耐热材质,例如,所述固定环5为石棉材质,或者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固定环5通过隔热胶粘接,或者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固定环5之间设置隔热垫等等。

为了增加所述壶体1底部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壶体1底部的侧壁相较所述壶体1上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在所述壶体1底部与所述壶体1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台阶部11,所述底盖2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11(因为所述底盖2和壶体1两者材质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为了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可以在所述底盖2与所述环形台阶部11对接处设置橡胶环来填充缝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液体加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液体加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液体加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体加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加热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16016.4 (22)申请日 2017.05.27 (73)专利权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三乐路19号 (72)发明人 罗金柳生 刘云祥 南春来 柳维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51)Int.Cl. A47J 27/21(2006.01) A47J 36/02(2006.01) A47J 36/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液体加。

2、热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体加热器, 包括壶 身, 所述壶身包括采用玻璃材质制成的壶体、 底 盖、 电热组件以及导热件, 所述底盖与所述壶体 底部盖合, 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所述电热组件设 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壶体的下方, 所述导热件设 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 将所述电热 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部, 且与所述壶体底部 热接触, 其中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 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 的液体加热器中, 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的方式, 相 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 减小了热量对 所述底盖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412034 U 2018.05.29 CN 207412034 U 1.一种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壶身, 所述壶身包括: 全玻璃材质的壶体; 底盖, 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 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电热组件, 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所述壶体的下方; 以及, 导热件, 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 将所述电热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体底 部, 且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其中, 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 腔的散热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4、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底盖底部, 所述 底盖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热组件之间, 以及 所述底盖与所述导热件之间预留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 体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 所述导热件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 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下端, 通过 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壶体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 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 所述环形外翻边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 。

5、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 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由耐热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相较所述壶体上 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 在所述壶体底部与所述壶体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台阶部, 所述底 盖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412034 U 2 液体加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液体加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中, 例如电水壶, 用于烧水和存水。 壶体的主要材质 还主。

6、要是塑料和不锈钢, 塑料在长期高温时易产生有害物质, 不锈钢又有重金属离子析出 的危险。 人们越来越想有更健康的材质。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玻璃壶体水壶(养生壶), 其底部 都是金属板, 无法完全解决重金属离子析出的问题。 而且按照市面上目前提供的电热管加 热方案, 由于电热管需要与壶体的底壁接触, 且电热管的加热功率比较高, 一般在800w以 上, 而玻璃的导热性很差, 导热系数只有1W/(m*k), 电热组件向壶体传导的热量变小, 大量 热量会向四周和向下传导, 一般底盖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就会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软化变 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 。

7、旨在解决电热组件大量热量会向 四周和向下传导, 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软化变形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体加热器, 包括壶身, 所述壶身包括: 0005 全玻璃材质的壶体; 0006 底盖, 与所述壶体底部盖合, 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0007 电热组件, 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所述壶体的下方; 以及, 0008 导热件, 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底部, 将所述电热组件热导接至所述壶 体底部, 且与所述壶体底部热接触; 其中, 0009 所述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0010 优选地, 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腔的散热孔。 001。

8、1 优选地, 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底盖底部, 所述底盖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 0012 优选地, 所述底盖与所述电热组件之间, 以及所述底盖与所述导热件之间预留有 间隙。 0013 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 0014 所述导热件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 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述固定环的下端, 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壶体底部。 0015 优选地, 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 所述环 形外翻边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 0016 优选地, 所述导热件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由耐热材质 制成。。

9、 0017 优选地, 所述壶体底部的侧壁相较所述壶体上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 在所述壶体 底部与所述壶体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台阶部, 所述底盖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412034 U 3 001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 壶体与底盖之间形成底腔, 电热组件设于所述底 腔, 用以向所述壶体加热, 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的方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 减小了热量对所述底盖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

10、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的底盖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号说明: 0023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00液体加热器3电热组件 1壶体4导热件 11环形台阶部41环形外翻边 2底盖5固定环 21散热孔6电源底座 22支撑脚 002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

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需要说明,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7 另外, 若本实用新型实。

12、施例中有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述, 则该 “第一” 、“第 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 另外,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体加热器, 请参阅图1至图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包括壶身, 。

13、所述壶身包括壶体1、 底盖2、 电热组件3以及导热件4, 所述壶 体1为全玻璃材质的, 所述底盖2与所述壶体1底部盖合, 共同围设形成底腔, 所述电热组件3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412034 U 4 设于所述底腔内且位于壶体1的下方, 所述导热件4设于所述底腔且安装在所述壶体1底部, 将所述电热组件3热导接至所述壶体1底部, 且与所述壶体1底部热接触, 其中, 所述底盖2采 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有隔热罩。 0029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可以是咖啡壶、 养生壶或电水壶等等, 只要具有上述结构的液 体加热器100,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100的范。

14、围内。 以下将以电水壶为例进 行介绍, 以下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即为电水壶。 0030 请参阅图1,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一般包括壶盖组件、 壶体1、 底盖2、 电热组件3、 手 柄组件、 电源底座6。 因为金属加热过程中会存在重金属离子析出, 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 问题, 故所述壶体1为全玻璃材质的。 但是, 如果所述壶体1采用全玻璃材质的, 由于玻璃本 身的导热系数小的特性, 所述电热组件3的很多热量会向四周和向下传递, 一般所述底盖2 的材质为塑料材质, 会导致塑料材质的底盖2软化变形。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 所述电热组件3设于所述壶体1与底盖2之间形成 的底腔内, 所。

15、述电热组件3用以向所述壶体1加热, 并且有热量传递至所述底盖2, 所述底盖2 通过底盖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有用以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 件3进行隔热的隔热罩的方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塑料材质的底盖2, 减小了热量对所述底 盖2的影响。 0032 具体地, 选用耐热材料制成的所述底盖2自身就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不会因为受热 而发生形变, 一般地, 制成所述底盖2的耐热材料可以是耐热PP或者尼龙。 0033 为了减小热量对所述底盖2的影响的方式, 也可以是在现有的塑料材质的所述底 盖2的内侧面设置隔热罩(未在图中示出), 通过所述隔热罩将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 进行隔热。

16、。 所述隔热罩的设置方式有, 可以是在底腔内直接填充隔热材料, 以将所述底盖2 与所述电热组件3间隔开, 也可以是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朝向所述电热组件3延伸形成呈包 覆所述电热组件3设置的所述隔热罩, 同样也使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间隔开, 所述隔 热罩的设置方式还有其他很多方式, 在这就不一一叙述了。 0034 具体地, 所述隔热罩的材料为隔热材料, 例如石棉、 玻璃纤维等。 0035 当然, 把采用耐热材料制成的底盖2和所述底盖2的内侧面设置隔热罩两个方式结 合起来使用, 减小热量对所述底盖2的影响的效果是最好的。 0036 为了让所述电热组件3传递至所述底盖2的热量加快散出, 在本实施。

17、例中, 请参阅 图2, 所述底盖2上开设有连通外界和所述底腔的散热孔21, 通过所述散热孔21来把所述电 热组件3传递过来的热量给排放出去。 0037 具体地, 所述散热孔21可以设在所述底盖2的侧壁上, 也可以是设在所述底盖2的 底壁上, 出于对所述液体加热器100整体外观的考虑, 一般是在所述底盖2的底部设置所述 散热孔21,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散热孔21设于所述底盖2底部, 所述底盖2的底部凸设有支撑 脚22,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还包括电源底座6, 所述电源底座6设置有供所述电热组件3电性 连接的插接座,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安装的时候, 所述底盖上安装在所述电源底座6上的, 所 述。

18、散热孔21设于所述底盖2底部。 为了避免所述电源底座6堵住所述散热孔21, 影响热量的 散出, 所述底盖2的底部凸设有支撑脚22, 所述支撑脚22用以在所述壶身置于所述电源底座 6上时, 支撑在所述电源底座6上, 将所述散热孔21与所述电源底座6相间隔, 如此所述底盖2 与所述电源底座6之间形成散热通道, 加快对所述底盖2的散热。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412034 U 5 0038 进一步, 所述散热孔21设置为多个, 且沿环形排布在所述多个支撑脚22所排布的 圆环上, 如此就能所述底盖2进行均匀散热, 不会导致热量集中, 且所述壶身支撑也更加稳 定。 0039 一般地, 。

19、所述底盖2与所述电热组件3之间, 以及所述底盖2和所述导热件4之间预 留有间隙, 间隙内有空气, 空气层大大降低了所述电热组件3传递至所述底盖2的热量。 0040 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连接可以是两者直接连接, 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通 过螺纹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导热件4可以呈盘状或者板状, 壶体底部也可以外凸 或者内凹设置, 两者之间的形状不做限制, 只要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壶体1之间形成有效热 接触。 0041 也可以是通过固定环5来连接, 所述固定环5通过螺纹连接、 粘接或者箍紧连接等 方式固定在所述壶身1底部的侧壁, 所述导热件4固设于所述固定环5的下端, 通过所述固定 环。

20、5固定于所述壶体1底部。 0042 具体地, 在本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1, 所述液体加热器10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壶体1 底部的侧壁上的固定环5, 所述导热件4为呈盘状的金属导热盘, 所述金属导热盘固设于所 述固定环5的下端, 通过所述固定环5固定于所述壶体1底部。 0043 进一步, 所述金属导热盘的上端设有沿径向倾斜向上翻折的环形外翻边41, 所述 环形外翻边41通过贯穿所述环形外翻边41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环5螺纹连接, 当然所述金属 导热盘与所述固定环5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是耐热胶粘接、 焊接、 卡接等等。 0044 一般所述固定环5为塑料材质, 为了降低所述导热件4对所述固定环5的影响, 所述。

21、 导热件4通过隔热件与所述固定环5连接和/或所述固定环5的材质为耐热材质, 例如, 所述 固定环5为石棉材质, 或者所述导热件4与所述固定环5通过隔热胶粘接, 或者所述导热件4 与所述固定环5之间设置隔热垫等等。 0045 为了增加所述壶体1底部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壶体1底部的侧壁相较 所述壶体1上部的侧壁呈内凹设置, 在所述壶体1底部与所述壶体1上部之间处形成有环形 台阶部11, 所述底盖2的上端对接至所述环形台阶部11(因为所述底盖2和壶体1两者材质的 膨胀系数不一样, 为了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缝隙, 可以在所述底盖2与所述环形台阶部11对接 处设置橡胶环来填充缝隙)。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 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412034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412034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412034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