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28183.1 (22)申请日 2017.03.09 (73)专利权人 米海琴 地址 重庆市潼南县梓潼街道办事处新生村 7组101号 (72)发明人 米海琴 蒙蓉 夏卫 张艳 曹广红 肖建 向胜龙 钟国文 (51)Int.Cl. A47G 9/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 功能组合用枕, 其结构包括一号用枕、 连带用枕、 四号用枕, 一号用枕与连带用枕相连接, 连带。
2、用 枕与四号用枕相连接, 一号用枕包括一号束带、 一号固定带、 一号枕套、 一号束带扣、 一号魔术 贴, 一号束带设于一号枕套上, 一号固定带安装 于一号枕套正面, 一号束带扣与一号枕套相连 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通过设有的 一号束带、 一号固定带、 二号固定带和四号束带 能够为用户提供固定束缚, 形成用户上下肢和各 体位的抗痉挛功效, 且由于组合枕型缘故, 以及 二号枕套与三号枕套采用连接用带连接方法, 使 设备能够帮助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不利 于独立完成部分活动, 减少了他人的辅助, 节省 了人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7012022 U 20。
3、18.02.16 CN 207012022 U 1.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特征在于: 其结构包括一号用枕 (1) 、 连带 用枕 (2) 、 四号用枕 (3) , 所述一号用枕 (1) 与连带用枕 (2) 相连接, 所述连带用枕 (2) 与四号 用枕 (3) 相连接, 所述一号用枕 (1) 包括一号束带 (101) 、 一号固定带 (102) 、 一号枕套 (103) 、 一号束带扣 (104) 、 一号魔术贴 (105) , 所述一号束带 (101) 设于一号枕套 (103) 上, 所述一号 固定带 (102) 安装于一号枕套 (103) 正面, 所述一号束带扣 (104) 。
4、与一号枕套 (103) 相连接, 所述一号枕套 (103) 通过一号魔术贴 (105) 与连带用枕 (2) 连接, 所述连带用枕 (2) 包括二号 枕套 (201) 、 连接用带 (202) 、 二号连带贴 (203) 、 二号固定带 (204) 、 二号魔术贴一 (205) 、 三 号魔术贴一 (206) 、 三号枕套 (207) 、 定时器 (208) 、 三号连带贴 (209) 、 二号魔术贴二 (210) 、 三号魔术贴二 (211) , 所述二号枕套 (201) 与二号连带贴 (203) 相连接, 所述二号枕套 (201) 通过二号魔术贴二 (210) 与一号魔术贴 (105) 连接。
5、, 所述连接用带 (202) 与二号连带贴 (203) 相连接, 所述连接用带 (202) 通过三号连带贴 (209) 与三号枕套 (207) 连接, 所述二号固定带 (204) 设于二号枕套 (201) 上, 所述二号魔术贴一 (205) 与二号枕套 (201) 相连接, 所述三号 枕套 (207) 通过三号魔术贴一 (206) 与二号魔术贴一 (205) 连接, 所述三号枕套 (207) 通过三 号魔术贴二 (211) 与四号用枕 (3) 连接, 所述定时器 (208) 与三号枕套 (207) 相连接, 所述四 号用枕 (3) 包括四号束带 (301) 、 四号枕套 (302) 、 四号束。
6、带扣 (303) 、 四号魔术贴 (304) , 所述 四号束带 (301) 与四号枕套 (302) 相连接, 所述四号枕套 (302) 通过四号魔术贴 (304) 与三号 魔术贴二 (211) 连接, 所述四号束带扣 (303) 与四号枕套 (302) 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 枕套 (103) 设有两个一号束带 (10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 枕套 (103) 设于二号枕套 (201) 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
7、特征在于: 所述四号 枕套 (302) 设有两个四号束带 (301)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号 枕套 (302) 设于三号枕套 (207) 上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12022 U 2 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属于组合枕头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枕头, 是一种睡眠工具。 一般认为, 枕头就是人们为睡眠的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 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 人体的脊柱, 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 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 的曲线, 。
8、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 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 人们睡眠时必须 采用枕头, 枕头一般由枕芯和枕套两个部分构成。 0003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 201520451308.8的一种组合式枕头, 包括枕芯和枕底 板, 枕底板上设有置于四个角的侧枕区、 置于两长边中间的颈枕区以及置于正中间的头枕 区, 枕芯包括装填于侧枕区的侧枕、 装填于颈枕区的颈枕以及装填于头枕区的头枕, 枕芯装 填在枕底板上使枕面形成高度为侧枕大于颈枕大于头枕的凹形架构, 因此具备同时满足人 体仰侧两种睡姿对颈椎保护高度需求的功能, 且这种结构等于将一个枕头分为独立使用的 前后两个部分, 相当于两个枕头, 这种。
9、结构其本身已构成了两种组合, 用更少规格的独立枕 头即能构成更多组合, 因此其适应性是一般组合形式枕头的两倍。 现有技术不能够有效保 持用户摆放姿势, 易滑脱, 不利于重复使用, 且对于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不利于独立 完成部分活动, 需要他人的辅助, 耗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 合用枕, 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够有效保持用户摆放姿势, 易滑脱, 不利于重复使用, 且对于 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不利于独立完成部分活动, 需要他人的辅助, 耗费人力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
10、案来实现: 一种抗痉挛体位 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 其结构包括一号用枕、 连带用枕、 四号用枕, 所述一号用枕与连带用 枕相连接, 所述连带用枕与四号用枕相连接, 所述一号用枕包括一号束带、 一号固定带、 一 号枕套、 一号束带扣、 一号魔术贴, 所述一号束带设于一号枕套上, 所述一号固定带安装于 一号枕套正面, 所述一号束带扣与一号枕套相连接, 所述一号枕套通过一号魔术贴与连带 用枕连接, 所述连带用枕包括二号枕套、 连接用带、 二号连带贴、 二号固定带、 二号魔术贴 一、 三号魔术贴一、 三号枕套、 定时器、 三号连带贴、 二号魔术贴二、 三号魔术贴二, 所述二号 枕套与二号连带贴相连接, 。
11、所述二号枕套通过二号魔术贴二与一号魔术贴连接, 所述连接 用带与二号连带贴相连接, 所述连接用带通过三号连带贴与三号枕套连接, 所述二号固定 带设于二号枕套上, 所述二号魔术贴一与二号枕套相连接, 所述三号枕套通过三号魔术贴 一与二号魔术贴一连接, 所述三号枕套通过三号魔术贴二与四号用枕连接, 所述定时器与 三号枕套相连接, 所述四号用枕包括四号束带、 四号枕套、 四号束带扣、 四号魔术贴, 所述四 号束带与四号枕套相连接, 所述四号枕套通过四号魔术贴与三号魔术贴二连接, 所述四号 束带扣与四号枕套相连接。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012022 U 3 0006 进一步地, 所。
12、述一号枕套设有两个一号束带。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一号枕套设于二号枕套上方。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四号枕套设有两个四号束带。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四号枕套设于三号枕套上方。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一号固定带由合成橡胶制成, 保证其弹性。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用带由涤纶制成, 保证其耐磨防潮性。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装置通过设有的一号束带、 一号固定带、 二号固定带和 四号束带能够为用户提供固定束缚, 形成用户上下肢和各体位的抗痉挛功效, 且由于组合 枕型缘故, 以及二号枕套与三号枕套采用连接用带连接方法, 使设备能够帮助一侧肢体功 能障碍的情况下。
13、不利于独立完成部分活动, 减少了他人的辅助, 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001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号用枕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号用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带用枕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带用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四号用枕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四号用枕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4、: 一号用枕-1、 连带用枕-2、 四号用枕-3、 一号束带-101、 一号固定带-102、 一 号枕套-103、 一号束带扣-104、 一号魔术贴-105、 二号枕套-201、 连接用带-202、 二号连带 贴-203、 二号固定带-204、 二号魔术贴一-205、 三号魔术贴一-206、 三号枕套-207、 定时器- 208、 三号连带贴-209、 二号魔术贴二-210、 三号魔术贴二-211、 四号束带-301、 四号枕套- 302、 四号束带扣-303、 四号魔术贴-3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
15、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3 请参阅图1-图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痉挛体位摆放多功能组合用枕的技术方 案: 其结构包括一号用枕1、 连带用枕2、 四号用枕3, 所述一号用枕1与连带用枕2相连接, 所 述连带用枕2与四号用枕3相连接, 所述一号用枕1包括一号束带101、 一号固定带102、 一号 枕套103、 一号束带扣104、 一号魔术贴105, 所述一号束带101设于一号枕套103上, 所述一号 固定带102安装于一号枕套103正面, 所述一号束带扣104与一号枕套103相连接, 所述一号 枕套103通过一号魔术贴105与连带用枕2连接, 所述连带用枕2包括二号枕套20。
16、1、 连接用带 202、 二号连带贴203、 二号固定带204、 二号魔术贴一205、 三号魔术贴一206、 三号枕套207、 定时器208、 三号连带贴209、 二号魔术贴二210、 三号魔术贴二211, 所述二号枕套201与二号 连带贴203相连接, 所述二号枕套201通过二号魔术贴二210与一号魔术贴105连接, 所述连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012022 U 4 接用带202与二号连带贴203相连接, 所述连接用带202通过三号连带贴209与三号枕套207 连接, 所述二号固定带204设于二号枕套201上, 所述二号魔术贴一205与二号枕套201相连 接, 所述三号枕。
17、套207通过三号魔术贴一206与二号魔术贴一205连接, 所述三号枕套207通 过三号魔术贴二211与四号用枕3连接, 所述定时器208与三号枕套207相连接, 所述四号用 枕3包括四号束带301、 四号枕套302、 四号束带扣303、 四号魔术贴304, 所述四号束带301与 四号枕套302相连接, 所述四号枕套302通过四号魔术贴304与三号魔术贴二211连接, 所述 四号束带扣303与四号枕套302相连接, 所述一号枕套103设有两个一号束带101, 所述一号 枕套103设于二号枕套201上方, 所述四号枕套302设有两个四号束带301, 所述四号枕套302 设于三号枕套207上方, 一。
18、号固定带102由合成橡胶制成, 保证其弹性, 所述连接用带202由 涤纶制成, 保证其耐磨防潮性。 0024 在进行使用时, 用户只需通过一号用枕1能够便于对人体上肢使用, 而通过魔术贴 搭配连接有便于人不同体位的使用的连带用枕2, 和连带用枕2再通过魔术贴搭配下肢使用 的四号用枕3, 使用户能够进行全面的抗痉挛体位摆放使用和使患者能够自行进行局部运 动。 0025 例如在进行组合枕使用时, 用户可通过设有的一号用枕1、 一号束带101和一号固 定带102将肩胛置于外展、 上旋位, 下垫一小枕; 肩关节置于外旋、 外展位, 腕、 肘伸直, 防上 肢内收, 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 肘关。
19、节伸直, 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 腕关节 背伸手指伸展, 拇指外展, 而连带用枕2设有的二号枕套201、 连接用带202、 三号枕套207能 够灵活拆分与连接产生不同体位功能, 而四号用枕3和设有的四号束带301则主要用于踝关 节保持中立位, 也可用于后背的支撑, 性状可随肢体需要改变, 实现有效保持用户摆放姿 势, 且不易滑脱, 利于重复使用和节约对于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不利于独立完成部 分活动的他人劳动力。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
20、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002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012022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7012022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7012022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7012022 U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7012022 U 9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7012022 U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7012022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