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746266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33005.8

申请日:

2016.04.15

公开号:

CN105715039A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9/00申请日:20160415|||公开

IPC分类号:

E04G9/00

主分类号:

E04G9/00

申请人:

中铁五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万龙; 夏真荣; 王镜策; 杨英青; 黄宇; 成丽君; 张方元; 欧俊; 何勇; 李兴能; 陈超群; 周昊

地址: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工业五路五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它包括前横向背肋(1)、后横向背肋(2)、左纵向背肋(3)、右纵向背肋(4)、斜撑(5)、拉杆(7)、撑杆(6)和销轴(9);前横向背肋(1)、右纵向背肋(4)、后横向背肋(2)及左纵向背肋(3)依次通过销轴(9)直角连接,在模板(8)外围成矩形外框,拉杆(7)穿通前横向背肋(1)、模板(8)及后横向背肋(2)锁紧,撑杆(6)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顶紧模板(8),4个直角处均设置斜撑(5)。模板(8)和背肋分离,单块质量减小,安装简单、快速,降低了吊装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背肋可移动循环,节省了钢材,降低了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横向背肋(1)、后横向背肋(2)、左纵向背肋(3)、右纵向背肋(4)、斜撑(5)、拉杆(7)、撑杆(6)和销轴(9);前横向背肋(1)、右纵向背肋(4)、后横向背肋(2)及左纵向背肋(3)依次通过销轴(9)直角连接,在模板外(8)围成矩形外框,拉杆(7)穿通前横向背肋(1)、模板(8)及后横向背肋(2)锁紧,撑杆(6)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顶紧模板(8),4个直角处均设置斜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均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仅两端设置有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其特征在于:斜撑(5)与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斜撑(5)与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连接方式均为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杆(7)和销轴(9)采用40Cr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其特征在于:撑杆(6)采用直径为32mm的40Cr丝杆。

说明书

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模板设计是将模板和背肋焊接在一起,当遇双面收坡的变截面混凝土墩身时,模板和背肋均不可重复使用,为一次性投入,同时,模板偏重,安装难度风险上升,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将模板和背肋分离,重复使用背肋,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前横向背肋、后横向背肋、左纵向背肋、右纵向背肋、斜撑、拉杆、撑杆和销轴;前横向背肋、右纵向背肋、后横向背肋及左纵向背肋依次通过销轴直角连接,在模板外围成矩形外框,拉杆穿通前横向背肋、模板及后横向背肋锁紧,撑杆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及右纵向背肋顶紧模板,4个直角处均设置斜撑。

前横向背肋及后横向背肋均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左纵向背肋及右纵向背肋仅两端设置有连接孔。

斜撑与左纵向背肋及右纵向背肋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斜撑与前横向背肋及后横向背肋连接方式均为销轴连接。

拉杆采用40Cr材质,撑杆采用直径为32mm的40Cr丝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模板和背肋分离,单块质量减小,安装简单、快速,降低了吊装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2、背肋可移动循环,节省了钢材,降低了施工成本。

3、背肋设计简单实用,且拉杆采用了40Cr材质,降低了爆模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墩身收坡前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墩身收坡后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它包括前横向背肋1、后横向背肋2、左纵向背肋3、右纵向背肋4、斜撑5、拉杆7、撑杆6和销轴9;前横向背肋1、右纵向背肋4、后横向背肋2及左纵向背肋3依次通过销轴9直角连接,在模板8外围成矩形外框,拉杆7穿通前横向背肋1、模板8及后横向背肋2锁紧,撑杆6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顶紧模板8,4个直角处均设置斜撑5。

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均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仅两端设置有连接孔。

斜撑5与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斜撑5与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连接方式均为销轴连接。

拉杆7和销轴9采用40Cr材质,撑杆6采用直径为32mm的40Cr丝杆。

使用时,待安装调整模板8到位,吊装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到位,同时拉杆7穿通前横向背肋1、模板8及后横向背肋2并锁紧,再分别吊装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并用销轴9分别与前横向背肋1及后横向背肋2连接,撑杆6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3及右纵向背肋4顶紧模板8,销轴9连接斜撑5与前横向背肋1及斜撑5与后横向背肋2,至此,单层背肋安装完毕,以此循环,安装完一次混凝土浇筑高度所需的一组背肋。

浇筑混凝土并到达拆模条件后,首先拆除撑杆6和取下拉杆7的螺帽,然后拆除左侧2个销轴9,吊装取下左纵向背肋3,再拆除右侧2个销轴9,吊装取下右纵向背肋4,最后分别吊装取下前横向背肋1、后横向背肋1及拆除拉杆7,至此,单层背肋拆除完毕,以此循环,拆除完一次混凝土浇筑高度所需的一组背肋。

施工墩身下一节段,继续重复循环上述过程。

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循环使用模板背肋装置,它包括前横向背肋(1)、后横向背肋(2)、左纵向背肋(3)、右纵向背肋(4)、斜撑(5)、拉杆(7)、撑杆(6)和销轴(9);前横向背肋(1)、右纵向背肋(4)、后横向背肋(2)及左纵向背肋(3)依次通过销轴(9)直角连接,在模板(8)外围成矩形外框,拉杆(7)穿通前横向背肋(1)、模板(8)及后横向背肋(2)锁紧,撑杆(6)分别穿通左纵向背肋(3)及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