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454113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070488.0

申请日:

20170825

公开号:

CN207383493U

公开日:

201805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4B3/04

主分类号:

A24B3/04

申请人: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久雷,马晓华,李奇,赵春元,姚志超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榆林南路16号

优先权:

CN201721070488U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时立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包括烘丝机滚筒,烘丝机滚筒的外部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入口热风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阀,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置有增湿管道,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气源,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通,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手动球阀、气动薄膜阀。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动薄板烘丝机,只需在现有薄板烘丝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造即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薄板烘丝机的干头干尾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包括烘丝机滚筒,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外部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入口热风主管路沿烘丝机滚筒的上部设置,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入口热风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阀,其特征在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置有增湿管道,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气源,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通,所述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手动球阀、气动薄膜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除尘滤网的后部设置有排潮风口,所述排潮风口与排潮风机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的入口热风副管路,所述入口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的下部,且出风口竖直朝上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用于给滤网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所述滤网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朝向除尘滤网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背景技术

薄板烘丝机是制丝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去除烟丝中的部分水分,提高烟丝的膨胀效果,使其含水率达到卷制工艺要求,保持稳定,并减少烟丝在烘丝机中的造碎,满足后续烟丝贮存、卷制等要求,同时改善其感官质量和物理特性。

薄板烘丝机在生产前必须进行预热,如果不单独采取措施,就不可避免产生干头干尾现象。以前比较有效解决方法是在薄板烘丝机前端和后端加水。前端主要是在HT处加水,由于烟丝吸收水分的限制,加水量是有限的;后端加水虽然不受限制,但是,对烘丝机薄板影响较大。烘丝机薄板较薄,后端加水后使薄板内壁和外壁受热不一样,加热后薄板两边膨胀也就不一样,很容易产生裂纹即内漏,使烟丝产生湿团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彻底解决薄板内漏,除了更换薄板没有别的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无需改动薄板烘丝机,只需在现有薄板烘丝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造即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薄板烘丝机的干头干尾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包括烘丝机滚筒,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外部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入口热风主管路沿烘丝机滚筒的上部设置,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入口热风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阀,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置有增湿管道,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气源,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通,所述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手动球阀、气动薄膜阀。

作为优选,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除尘滤网的后部设置有排潮风口,所述排潮风口与排潮风机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的入口热风副管路,所述入口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的下部,且出风口竖直朝上吹风。

作为优选,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用于给滤网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所述滤网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朝向除尘滤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增加了增湿管道,无需改变烘丝机的原有结构,蒸汽随着入口热风主管路中的热风一块进入烘丝机滚筒中,使蒸汽在烘丝机滚筒中扩散开来,从而保证滚筒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实现当进料时,烘丝机滚筒内已经具有一定的湿度,防止干头的发生,进料后经过一定的延时关闭气动薄膜阀;当生产进入到料尾时,再次打开薄膜阀,保证烘丝机滚筒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防止干尾的发生;由于蒸汽进入增湿管道时压力较大,需要使用减压阀对其进行减压;当设备需要检修时,关闭手动球阀,从而对整个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包括烘丝机滚筒14,烘丝机滚筒14的外部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1,入口热风主管路1沿烘丝机滚筒14的上部设置,且入口热风主管路1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处,入口热风主管路1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14后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5,入口热风主管路1和后室热风主管路5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阀3,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处设置有增湿管道13,增湿管道13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气源6,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且与其连通,增湿管道13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10、手动球阀11、气动薄膜阀12。

烘丝机滚筒14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8,除尘滤网8的后部设置有排潮风口7,排潮风口7与排潮风机相连接(排潮风机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此处未予示出)。入口热风主管路1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14的入口热风副管路2,入口热风副管路2的出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的下部,且出风口竖直朝上吹风。通过入口热风副管路2朝上吹风,在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的前部形成一道热风屏障,从而防止外界空气的进入,防止外界空气影响烘丝机滚筒14内部的干湿平衡,保证烘丝效果。

入口热风主管路1上还连通有用于给除尘滤网8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4,滤网热风副管路4的出风口朝向除尘滤网8设置。

烟丝经过烘丝机薄板后,要去掉多余的水分必须经过加热与排潮。加热的目的是使烟丝中的水分变为汽体;排潮作用是把这种汽体及时排走。如果烟丝中水分变为汽体后,不把潮气及时排掉或者只排掉一部分,薄板内湿度就会增加,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烟丝中水分汽化量与环境湿度被烟丝吸收水分量相等,即所谓动态平衡时,烟丝水分将不会变化。基于这种思想,可推断造成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真正原因是烘丝机开始工作时,薄板内湿度太低引起的。因此,要减少烘丝机干头干尾量,只要在机器预热阶段增加滚筒内湿度即可。生产开始时,烘丝机滚筒14首先进行预热,由于入口热风主管路1内通入的为干热风,内部没有水分,从而导致烘丝机滚筒14内的湿度过低,造成干头现象的发生,此时根据生产要求,打开气动薄膜阀12,蒸汽从增湿管道13进入烘丝机滚筒14内,随热风一起进入烘丝机滚筒14内,为减少蒸汽用量,此时要降低排潮风机的电机速度,使蒸汽在烘丝机滚筒14内扩散开来,从而使烘丝机滚筒14内保持一定的湿度,此时将烟丝送入烘丝机滚筒14内,当烟丝进入后,经过一定的延时,关闭气动薄膜阀,不再往烘丝机滚筒14内通入蒸汽,进入正常生产阶段,排潮风机也切换到正常的生产速度。由于蒸汽刚进入增湿管道13时的压力较大,一般为0.8MPa~1 MPa,对烘丝机滚筒14的冲击过大,容易损毁烘丝机滚筒14,因此在增湿管道13上增加了降低蒸汽压力的减压阀10,通过减压阀10的作用,进入到烘丝机滚筒14的蒸汽压力降低到0.2 MPa,通过气动薄膜阀12的自动调节,从而使蒸汽进入到滚筒烘丝机14内部。

当生产进入料尾时,此时打开气动薄膜阀12,蒸汽和热风再次进入到烘丝机滚筒14内,保证烘丝机滚筒14内的温度和湿度,直到所有的烟丝均生产完成,从而防止了烟丝干尾现象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70488.0 (22)申请日 2017.08.25 (73)专利权人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榆林 南路16号 (72)发明人 张久雷 马晓华 李奇 赵春元 姚志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04 代理人 时立新 (51)Int.Cl. A24B 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57)摘要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包括 烘。

2、丝机滚筒, 烘丝机滚筒的外部设置有入口热风 主管路, 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 筒前部入口处, 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 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 入口热风 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 热风量的风门调节阀, 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 置有增湿管道, 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 气源, 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 通, 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 手动球阀、 气 动薄膜阀。 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动薄板烘丝机, 只 需在现有薄板烘丝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造即 可,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有效解决了薄板烘丝机 的干头干尾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3、 附图1页 CN 207383493 U 2018.05.22 CN 207383493 U 1.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包括烘丝机滚筒, 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外部设 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 入口热风主管路沿烘丝机滚筒的上部设置, 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出 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 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室 热风主管路, 入口热风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 阀, 其特征在于: 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置有增湿管道, 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 气源, 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通, 所述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 手 动。

4、球阀、 气动薄膜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烘丝 机滚筒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 除尘滤网的后部设置有排潮风口, 所述排潮风口与排潮风 机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 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的入口热风副管路, 所述入口 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的下部, 且出风口竖直朝上吹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 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用于给滤网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 所述滤网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

5、 朝向除尘滤网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83493 U 2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草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薄板烘丝机是制丝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去除烟丝中的 部分水分, 提高烟丝的膨胀效果, 使其含水率达到卷制工艺要求, 保持稳定, 并减少烟丝在 烘丝机中的造碎, 满足后续烟丝贮存、 卷制等要求, 同时改善其感官质量和物理特性。 0003 薄板烘丝机在生产前必须进行预热, 如果不单独采取措施, 就不可避免产生干头 干尾现象。 以前比较有。

6、效解决方法是在薄板烘丝机前端和后端加水。 前端主要是在HT处加 水, 由于烟丝吸收水分的限制, 加水量是有限的; 后端加水虽然不受限制, 但是, 对烘丝机薄 板影响较大。 烘丝机薄板较薄, 后端加水后使薄板内壁和外壁受热不一样, 加热后薄板两边 膨胀也就不一样, 很容易产生裂纹即内漏, 使烟丝产生湿团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要彻 底解决薄板内漏, 除了更换薄板没有别的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 置, 无需改动薄板烘丝机, 只需在现有薄板烘丝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造即可, 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有效解决了薄板烘丝机。

7、的干头干尾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包括烘丝机滚筒, 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外部 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 入口热风主管路沿烘丝机滚筒的上部设置, 且入口热风主管路的 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 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后部连通的后 室热风主管路, 入口热风主管路和后室热风主管路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风量的风门调节 阀, 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设置有增湿管道, 增湿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高温水蒸气源, 另一端 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且与其连通, 所述增湿管道上依次连接有减压阀、 手动球阀、 气动 薄膜阀。 0007 作为优选, 。

8、所述烘丝机滚筒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 除尘滤网的后部设置有排潮 风口, 所述排潮风口与排潮风机相连接。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的入 口热风副管路, 所述入口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的下部, 且出风口 竖直朝上吹风。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入口热风主管路上还连通有用于给滤网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 所述滤网热风副管路的出风口朝向除尘滤网设置。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处增加了增湿管道, 无需改变烘丝机的原有结构, 蒸汽随着入口热风主管路中的热风一块进入烘丝机滚筒中, 说 明 书 1/。

9、3 页 3 CN 207383493 U 3 使蒸汽在烘丝机滚筒中扩散开来, 从而保证滚筒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从而实现当进料时, 烘 丝机滚筒内已经具有一定的湿度, 防止干头的发生, 进料后经过一定的延时关闭气动薄膜 阀; 当生产进入到料尾时, 再次打开薄膜阀, 保证烘丝机滚筒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从而防止 干尾的发生; 由于蒸汽进入增湿管道时压力较大, 需要使用减压阀对其进行减压; 当设备需 要检修时, 关闭手动球阀, 从而对整个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

10、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3 请参阅图1。 须知,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 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 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 整, 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 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 间” 及 “一”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

11、的范围, 其 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14 一种防止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装置, 包括烘丝机滚筒14, 烘丝机滚筒14的外部 设置有入口热风主管路1, 入口热风主管路1沿烘丝机滚筒14的上部设置, 且入口热风主管 路1的出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处, 入口热风主管路1上还设置有与烘丝机滚筒14后 部连通的后室热风主管路5, 入口热风主管路1和后室热风主管路5的交接处设置有调节热 风量的风门调节阀3, 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处设置有增湿管道13, 增湿管道13的一端连通 有高温水蒸气源6, 另一端朝向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且与其连通, 。

12、增湿管道13上依次连接 有减压阀10、 手动球阀11、 气动薄膜阀12。 0015 烘丝机滚筒14的后部设置有除尘滤网8, 除尘滤网8的后部设置有排潮风口7, 排潮 风口7与排潮风机相连接 (排潮风机为本领域常规技术, 此处未予示出) 。 入口热风主管路1 上还连通有隔绝外界冷空气进入烘丝机滚筒14的入口热风副管路2, 入口热风副管路2的出 风口位于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的下部, 且出风口竖直朝上吹风。 通过入口热风副管路2朝 上吹风, 在烘丝机滚筒前部入口9的前部形成一道热风屏障, 从而防止外界空气的进入, 防 止外界空气影响烘丝机滚筒14内部的干湿平衡, 保证烘丝效果。 0016 入口热风主。

13、管路1上还连通有用于给除尘滤网8除潮的滤网热风副管路4, 滤网热 风副管路4的出风口朝向除尘滤网8设置。 0017 烟丝经过烘丝机薄板后, 要去掉多余的水分必须经过加热与排潮。 加热的目的是 使烟丝中的水分变为汽体; 排潮作用是把这种汽体及时排走。 如果烟丝中水分变为汽体后, 不把潮气及时排掉或者只排掉一部分, 薄板内湿度就会增加, 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烟丝 中水分汽化量与环境湿度被烟丝吸收水分量相等, 即所谓动态平衡时, 烟丝水分将不会变 化。 基于这种思想, 可推断造成薄板烘丝机干头干尾的真正原因是烘丝机开始工作时, 薄板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383493 U 4 。

14、内湿度太低引起的。 因此, 要减少烘丝机干头干尾量, 只要在机器预热阶段增加滚筒内湿度 即可。 生产开始时, 烘丝机滚筒14首先进行预热, 由于入口热风主管路1内通入的为干热风, 内部没有水分, 从而导致烘丝机滚筒14内的湿度过低, 造成干头现象的发生, 此时根据生产 要求, 打开气动薄膜阀12, 蒸汽从增湿管道13进入烘丝机滚筒14内, 随热风一起进入烘丝机 滚筒14内, 为减少蒸汽用量, 此时要降低排潮风机的电机速度, 使蒸汽在烘丝机滚筒14内扩 散开来, 从而使烘丝机滚筒14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此时将烟丝送入烘丝机滚筒14内, 当烟丝 进入后, 经过一定的延时, 关闭气动薄膜阀, 不再往。

15、烘丝机滚筒14内通入蒸汽, 进入正常生 产阶段, 排潮风机也切换到正常的生产速度。 由于蒸汽刚进入增湿管道13时的压力较大, 一 般为0.8MPa1 MPa, 对烘丝机滚筒14的冲击过大, 容易损毁烘丝机滚筒14, 因此在增湿管道 13上增加了降低蒸汽压力的减压阀10, 通过减压阀10的作用, 进入到烘丝机滚筒14的蒸汽 压力降低到0.2 MPa, 通过气动薄膜阀12的自动调节, 从而使蒸汽进入到滚筒烘丝机14内 部。 0018 当生产进入料尾时, 此时打开气动薄膜阀12, 蒸汽和热风再次进入到烘丝机滚筒 14内, 保证烘丝机滚筒14内的温度和湿度, 直到所有的烟丝均生产完成, 从而防止了烟丝干 尾现象的发生。 0019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38349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383493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