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轮打捞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探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牙轮打捞器。
背景技术
牙轮钻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钻井钻头。牙轮钻头工作时切削
齿交替接触井底,破岩扭矩小,切削齿与井底接触面积小,比压高,
易于吃入地层;工作刃总长度大,因而相对减少磨损。牙轮钻头能
够适应从软到坚硬的多种地层。
石油钻井和地质钻探中应用最多的还是牙轮钻头。牙轮钻头在
旋转时具有冲击、压碎和剪切破碎地层岩石的作用,所以,牙轮钻
头能够适应软、中、硬的各种地层。特别是在喷射式牙轮钻头和长
喷嘴牙轮钻头出现后,牙轮钻头的钻井速度大大提高,是牙轮钻头
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牙轮钻头按牙齿类型可分为铣齿(钢齿)牙轮钻头、镶齿(牙轮上
镶装硬质合金齿)牙轮钻头;按牙轮数目可分为单牙轮钻头、三牙轮
钻头和组装多牙轮钻头。国内外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三牙轮钻头。
典型产品三牙轮钻头是石油钻井的重要工具,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钻井质量、钻井效率和钻井成本。
在使用牙轮钻头进行钻孔的过程中,牙轮受到极大的方向作用
力,随着钻头长时间的使用,牙轮容易脱落。
而现在缺少一种牙轮打捞工具,脱落的牙轮要么不去打捞,要
么采用人工打捞,而采用人工打捞的话,牙轮混在钻孔时的泥浆里,
十分难发现,十分耗时,效率很低。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牙轮打捞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轮打捞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
乏专业的牙轮打捞工具,人工打捞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牙轮打捞器,所述牙轮打捞器
包括圆柱形钻杆;所述钻杆外套装有打捞筒;所述打捞筒一端固接
有挡环,另一端开口;所述挡环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
所述钻杆上还固接有螺旋输送叶片,所述螺旋输送叶片位于所
述打捞筒开口一端,所述螺旋输送叶片伸入所述打捞筒内。
可选的,所述打捞筒呈圆筒形。
圆筒形的打捞筒便于加工,加工步骤简单,加工成本低,与所
述挡环固定也方便。
可选的,所述挡环与所述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环,所述第
一加强环与所述挡环固接,所述第一加强环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环与所述钻杆固接,便于设置旋转件,挡环
厚度较薄,不容易设置旋转件。
可选的,所述挡环背离所述打捞筒一侧还固接有多块肋板;多
块所述肋板围绕所述钻杆均匀分布;多块所述肋板均与所述第一加
强环固接;多块所述肋板均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
多块所述肋板起到加强打捞筒结构强度的作用,能够对打捞筒
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打捞筒在进入钻孔内从钻杆上脱落,影
响打捞。
可选的,所述钻杆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环,多块所述肋板与所
述第二加强环固接,所述第二加强环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环与所述钻杆固接,便于设置旋转件,肋板
与所述钻杆垂直,不容易设置旋转件。
可选的,所述钻杆上还固接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
挡块位于所述打捞筒内,与所述第一加强环抵接;所述第二挡块位
于所述第二加强环背离所述打捞筒的一端,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
二加强环抵接。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便于固定所述第一加
强环、第二加强环以及肋板和打捞筒,防止它们在打捞过程中发生
轴承蹿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呈环形,所述第一挡
块与所述第二挡块的旋转轴心与所述钻杆的旋转轴心共线。
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均呈环形,绕所述钻杆一圈都能
对所述第一加强环和所述第二加强环进行抵挡,能够更好的防止所
述第一加强环和所述第二加强环的轴向蹿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钻杆之间固接有加强肋;所述第
二挡块与所述钻杆之间固接有加强肋。
通过设置加强肋,提高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的阻挡作
用,提高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环和所述第二加强环均通过密封轴承与
所述钻杆转动连接。
采用轴承转动连接技术比较成熟,加工简单,使用方便,转动
顺滑。也可以使用别的转动方式,例如滑轨和滑槽匹配的方式,均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挡环与所述打捞筒焊接。
焊接的方式固定牢靠,加工简单,能够有效的使挡环和打捞筒
结合固定。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牙轮打捞器,所述牙轮打捞器包括圆柱形钻
杆;所述钻杆外套装有打捞筒;所述打捞筒一端固接有挡环,另一
端开口;所述挡环与所述钻杆转动连接;所述钻杆上还固接有螺旋
输送叶片,所述螺旋输送叶片位于所述打捞筒开口一端,所述螺旋
输送叶片伸入所述打捞筒内。在使用时,所述钻杆靠近所述螺旋输
送叶片一端与其余钻杆连接,通过其余钻杆带动进入需要打捞的孔
内。然后,所述钻杆靠近所述打捞筒一端与其余钻杆连通,由其余
钻杆带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钻杆上的所述螺旋输送叶片转动。
打捞筒并不随之转动,牙轮通过螺旋输送叶片的带动,慢慢的上升
输送至打捞筒内,然后带出所述牙轮打捞器,从而打捞起牙轮。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牙轮打捞器,对现有的钻杆进行了改装,采
用螺旋输送的原理,将牙轮带到打捞筒里后带出,通过机械的方式
打捞,比人工打捞效率消耗时间短了很多,极大的提高了打捞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较之原有技术,具有牙轮打捞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
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
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牙轮打捞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钻杆;2-打捞筒;
3-挡环;4-螺旋输送叶片;
5-第一加强环;6-肋板;
7-第二加强环;8-第一挡块;
9-第二挡块;10-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
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
连接,也可以是电焊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图1为牙轮打捞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
例中提供了一种牙轮打捞器,所述牙轮打捞器包括圆柱形钻杆1;
所述钻杆1外套装有打捞筒2;所述打捞筒2一端固接有挡环3,
另一端开口;挡环3作为筒底,用来承接牙轮;所述挡环3与所述
钻杆1转动连接;
所述钻杆1上还固接有螺旋输送叶片4,所述螺旋输送叶片4
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钻杆1上。所述套筒和所述螺旋输送叶片根据
孔径不同可以制成和孔径差不多。所述螺旋输送叶片4位于所述打
捞筒2开口一端,所述螺旋输送叶片4伸入所述打捞筒2内,从而
能够将牙轮顺利送入打捞筒2内。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牙轮打捞器,在使用时,所述钻杆1靠近所
述螺旋输送叶片4一端与其余钻杆连接,通过其余钻杆带动进入需
要打捞的孔内。然后,所述钻杆1靠近所述打捞筒2一端与其余钻
杆1连通,由其余钻杆带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钻杆1上的所
述螺旋输送叶片4转动。
这个时候,打捞筒2并不随之转动,牙轮通过螺旋输送叶片4
的带动,慢慢的上升输送至打捞筒2内,然后带出所述牙轮打捞器,
从而打捞起牙轮。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牙轮打捞器,通过带动钻杆1转动,采用螺
旋输送的原理,将牙轮带到打捞筒2里后带出,通过机械的方式打
捞,比人工打捞效率消耗时间短了很多,极大的提高了打捞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较之原有技术,具有牙轮打捞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打捞筒2呈圆筒形。
圆筒形的打捞筒2便于加工,所述打捞筒2呈圆筒形,加工步
骤简单,加工成本低,与所述挡环3固定也方便。也便于进入钻过
的孔内。
如图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挡环3与所述钻杆1之
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环5,所述第一加强环5与所述挡环3固接,所
述第一加强环5与所述钻杆1转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环5与所述钻杆1固接,便于设置旋转件,
挡环3厚度较薄,不容易设置旋转件。
进一步的,所述挡环3背离所述打捞筒2一侧还固接有多块肋
板6;多块所述肋板6围绕所述钻杆1均匀分布;多块所述肋板6
均与所述第一加强环5固接;多块所述肋板6均与所述钻杆1转动
连接。
多块所述肋板6起到加强打捞筒2结构强度的作用,能够对打
捞筒2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打捞筒2在进入钻孔内从钻杆1
上脱落,影响打捞。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1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环7,多块所述肋
板6与所述第二加强环7固接,所述第二加强环7与所述钻杆1转
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环7与所述钻杆1固接,便于设置旋转件,
肋板6与所述钻杆1垂直,不容易设置旋转件。
进一步的,所述钻杆1上还固接有第一挡块8和第二挡块9,
所述第一挡块8位于所述打捞筒2内,与所述第一加强环5抵接;
所述第二挡块9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环7背离所述打捞筒2的一端,
所述第二挡块9与所述第二加强环7抵接。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挡块8和所述第二挡块9,便于固定所述第
一加强环5、第二加强环7以及肋板6和打捞筒2,防止它们在打捞
过程中发生轴向蹿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8和所述第二挡块9均呈环形,所述
第一挡块8与所述第二挡块9的旋转轴心与所述钻杆1的旋转轴心
共线。
所述第一挡块8和所述第二挡块9均呈环形,绕所述钻杆1一
圈都能对所述第一加强环5和所述第二加强环7进行抵挡,能够更
好的防止所述第一加强环5和所述第二加强环7的轴向蹿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8和所述钻杆1之间固接有加强肋10;
所述第二挡块9与所述钻杆1之间固接有加强肋10。
通过设置加强肋10,提高所述第一挡块8和所述第二挡块9的
阻挡作用,提高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环5和所述第二加强环7均通过密封轴
承与所述钻杆1转动连接。
采用轴承转动连接技术比较成熟,加工简单,使用方便,转动
顺滑。也可以使用别的转动方式,例如滑轨和滑槽匹配的方式,均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挡环3与所述打捞筒2焊接。
焊接的方式固定牢靠,加工简单,能够有效的使挡环3和打捞
筒2结合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
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
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