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438537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67758.4

申请日:

20180516

公开号:

CN108669526A

公开日:

2018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29/30,A23L19/10

主分类号:

A23L29/30,A23L19/10

申请人:

宣城市宣华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勇

地址: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

优先权:

CN201810467758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裴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涉及粉皮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组件:原浆生产装置,冷却装置,烘干装置,分切装置,动力装置,调温装置和生产线壳体。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冷却输送带。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包括位于保温冷冻箱的压缩机、位于保温烘干箱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加热箱内的热源装置;生产线壳体包围于冷却装置、烘干装置和加热箱外侧。通过该节能粉皮生产线可以有效的降低粉皮烘干的热损耗,同时降低整个粉皮生产线的功耗,同时可以对逸散无法利用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物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件:原浆生产装置,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11)、加热箱(12)和两端管接所述搅拌器(11)和加热箱(12)的输送泵(13),所述加热箱(12)端部具有挤出口(121);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所述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冷却输送带(21),所述冷冻部包括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21)下方的并一端开口的保温冷冻箱(22)和设于所述保温冷冻箱(22)内的冷冻输送带(23);所述冷却输送带(21)一端位于所述挤出口(121)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冻输送带(23)上方;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31)、保温烘干箱(32)和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32)内的烘干输送带(33),所述进料输送带(31)两端连接所述烘干输送带(33)和所述冷冻输送带(23);分切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41)和分切刀具(42),所述出料输送带(41)一端位于所述烘干输送带(33)下方,所述分切刀具(42)位于所述熟料输送带另一端;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带(21)、冷冻输送带(23)、烘干输送带(33)、进料输送带(31)、出料输送带(41)、输送泵(13)和和分切刀具(42);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保温冷冻箱(22)的压缩机(51)、位于所述保温烘干箱(32)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箱(12)内的热源装置;生产线壳体(6),所述生产线壳体(6)包围于所述冷却装置、烘干装置和加热箱(1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输送带(23)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冷冻输送带(231)和第二冷冻输送带(232),所述第一冷冻输送带(231)与第二冷冻输送带(232)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输送带(33)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烘干输送带(331)和第二烘干输送带(332),所述第一烘干输送带(331)与第二烘干输送带(332)(33)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铺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32)底面的反射层(52),沿所述反射层(52)表面设置的电热丝(53)和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装置包括风道(54),所述风道(54)包括进风口(541)、风管(542)和出风口(543),所述风道(54)呈对称于所述烘干输送带(33)的U型截面,所述进风口(541)位于所述风道(54)的U型底部并朝向所述电热丝(53),所述出风口(543)位于所述风道(54)U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风道(54)内的送风风机(54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32)内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热管(71)、温差发电装置(72)和蓄电池,所述热管(71)水平延伸于所述冷却输送带(21)上方,所述温差发电装置(72)贴合连接于所述热管(71)上表面,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7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调温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壳体(6)设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生产线壳体(6)的排风口和连接所述排风口的抽风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皮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节能粉皮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粉皮生产加工过程中,一般经过原料搅拌成浆、煮熟挤出、冷冻、干燥、分切的步骤可以得到成品粉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燃烧煤来进行粉皮的干燥、蒸煮,同时通过冷冻箱中的输送带进行粉皮的冷却。在以上现有技术中,一方面,烧煤干燥需要专门的燃烧室和换热器,其占地面积大,传热效率较低、浪费严重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温度调控,故无法进行有效的烘干调节,导致粉皮生产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煮熟的粉皮原浆直接进入冷冻箱中冷却的话其与冷冻箱中温差过大,冷冻箱需要消耗过大的能量来将粉皮原浆冷冻,导致能耗过高。

如公开号为CN203505480U所述的一种粉皮米皮加工机,其机架一侧的微压锅炉通过与蓄水室相连通的蒸汽输送管与蒸熟箱连通,而微压锅炉又通过与其燃烧室相连通的耐火管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通过干热空气输送管与烘干箱连通,于换热器的热风出口连有引风机,冷风进口连有鼓风机,构成该加工机的供热装置。 微压锅炉通过与其蓄水室连通的蒸汽输送管与蒸熟箱连通,而微压锅炉又通过与其燃烧室相连通的耐管经换热器,及干热空气输送管与烘干箱连通,构成供热装置。 不仅能有效的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还能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一部分直接输送到蒸熟箱内,可满足其内所需要的热量,有效的蒸熟物料,另一部分经耐火管、换热器直接输送到烘干箱内可满足烘干箱内所需要的热量。其虽然提高了热效率,但是其仍然采用燃烧烘干的方式,热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其并没有解决整个生产线上的热损耗和能耗过大的问题;同时,多出于烘干所需热量的热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该节能粉皮生产线可以有效的降低粉皮烘干的热损耗,同时降低整个粉皮生产线的功耗,同时可以对逸散无法利用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物质量。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包括以下组件:原浆生产装置,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加热箱和两端管接所述搅拌器和加热箱的输送泵,所述加热箱端部具有挤出口;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所述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冷却输送带,所述冷冻部包括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下方的并一端开口的保温冷冻箱和设于所述保温冷冻箱内的冷冻输送带;所述冷却输送带一端位于所述挤出口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冻输送带上方;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保温烘干箱和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内的烘干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两端连接所述烘干输送带和所述冷冻输送带;分切装置,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和分切刀具,所述出料输送带一端位于所述烘干输送带下方,所述分切刀具位于所述熟料输送带另一端;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带、冷冻输送带、烘干输送带、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输送泵和和分切刀具;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保温冷冻箱的压缩机、位于所述保温烘干箱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箱内的热源装置;生产线壳体,所述生产线壳体包围于所述冷却装置、烘干装置和加热箱外侧。

由此,通过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可以将作物淀粉或红薯等作物本身在所述搅拌器内搅拌成原浆,并通过所述输送泵送入所述加热箱,通过所述加热箱的加热作用将原浆做熟。所述挤出口将原浆送出至所述冷却装置,首先挤出至所述冷却输送带,其裸露于空气中使得之前加热沸腾的原浆先在空气中散热降温,通过其在所述冷却输送带上的行程,其温度可以降低到与室温相近,此后再通过所述冷冻输送带在所述保温冷冻箱内输送即可减少保温冷冻箱所要降低的热量,减少能耗和需要冷却的输送长度;所述保温冷冻箱的保温效果可以减少冷气的逸散和升温,进一步减少能耗。此后所述进料输送带将冷冻后的粉皮条送入所述保温烘干箱内,通过提供热量的方式进行烘干,所述保温烘干箱的保温效果可以减少热气的逸散和降温,进一步减少能耗。此后,粉皮原料落到所述出料输送带上并被送到所述分切装置切割成粉皮。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带、冷冻输送带、烘干输送带、进料输送带、出料输送带、输送泵和和分切刀具。所述调温装置通过所述压缩机为所述保温冷冻箱制冷,所述加热装置为所述保温烘干箱制热,所述热源装置用于将粉皮原浆制熟。所述生产线壳体将会产生热量的烘干装置、冷却装置的压缩机和加热箱包围于内侧,使得其中的热量不易向外逸散,从而使得所述生产线壳体内侧保持较为温暖的温度状态,使得在冬天等加温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减少加热制熟和烘干的升温温差,从而进一步减少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冷冻输送带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冷冻输送带和第二冷冻输送带,所述第一冷冻输送带与第二冷冻输送带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由此,所述第一冷冻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冷冻输送带的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使得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中实现交错往复的较长的冷却距离,同时使得所述保温冷冻箱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减少其内空气的降温所需能耗。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输送带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烘干输送带和第二烘干输送带,所述第一烘干输送带与第二烘干输送带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由此,所述第一烘干输送带和所述第二烘干输送带的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使得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中实现交错往复的较长的冷却距离,同时使得所述保温烘干箱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减少其内空气的加温所需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铺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底面的反射层,沿所述反射层表面设置的电热丝和传热装置。

由此,所述电热丝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放出热量供保温烘干箱内的粉皮进行烘干,所述反射层通过其反射作用将电热丝放出的热量进行向上的反射,从而避免热量向下散失,从而提高其烘干效率;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底部使得其加热所述保温烘干箱内的空气并通过热空气密度较小易上升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整个保温烘干箱内,提高热效率。所述传热装置可辅助将热量向整个保温烘干箱内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包括进风口、风管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呈对称于所述烘干输送带的U型截面,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U型底部并朝向所述电热丝,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U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

由此,所述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所述电热丝加热的空气向整个保温烘干箱内传导,其U型截面即对称设置于所述烘干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电热丝加热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口中进入所述风道并通过风道的导向从所述出风口内向烘干输送带传送,出风口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从而可以指向每一层烘干输送带,从而提高对每一层烘干输送带上粉皮的烘干作用;避免没有风道时,热空气直线上升被下层的烘干输送带遮挡影响上层烘干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送风风机。

由此,通过所述送风风机可以使得所述传热装置的风道具有主动送风的功能,在所述保温烘干箱低温启动需要较快的加热时;或其内温度较高,被动的冷热空气循环减弱时,可以通过开启所述送风风机提高空气循环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内的多个。

由此,其间隔多个的设置可以分段的进行空气循环输送,即在所述保温烘干箱内形成多段的空气循环,从而具有更好的热空气循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热装置,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热管、温差发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热管水平延伸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上方,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贴合连接于所述热管上表面,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由此,所述热管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上方使得在室温中降温的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上的高温粉皮向上散发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所述温差发电装置,温差发电装置为通过塞贝克效应即不同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具有不同的自由电子密度(或载流子密度),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相互接触时,在接触面上的电子就会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而电子的扩散速率与接触区的温度成正比,所以只要维持两金属间的温差,就能使电子持续扩散,在两块金属的另两个端点形成稳定的电压。故温差发电装置底面为吸收热量的热管,顶面为裸露的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差来发电,从而实现对高温粉皮原浆热量的回收利用,减少散失浪费。所述蓄电池用于储存所述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并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调温装置。

由此啊, 所述蓄电池可以通过其电能为所述调温装置功能,在工作时,优选为正常的电网供电来实现快速的加热制冷效果,在所需温度达到后,可以间歇性的的降低或关闭电网的升温/制冷功率并通过所述蓄电池供电以低功率维持温度,起到节约电能、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热效率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生产线壳体设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生产线壳体的排风口和连接所述排风口的抽风机。

由此,所述负压装置即使用所述抽风机通过所述排风口向外部环境排气,形成所述生产线壳体内的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所述负压装置内实现除尘的效果,提高粉皮的生产质量,尤其是裸露的冷却输送带上的粉皮原浆的洁净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通过冷却输送带的先行裸露散热有效降低冷冻步骤中的能耗,通过生产线壳体的保温作用保证烘干的加热空气能耗较低;

2. 通过调温装置可以动态的进行烘干冷却的温度调节,从而实现较好的能耗管理;

3. 通过冷冻输送带和烘干输送带的多层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需调温空气的体积,降低能耗;

4. 通过传热装置可以在发热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整体烘干效果;

5. 通过集热装置可以具有热回收的功能,进一步减少浪费并降低功耗;

6. 通过动力装置、负压装置、分切装置和原浆生产装置的配合可以实现高效洁净的粉皮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保温烘干箱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集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1搅拌器,12加热箱,121挤出口,13输送泵,21冷却输送带,22保温冷冻箱,23冷冻输送带,231第一冷冻输送带,232第二冷冻输送带,31进料输送带,32保温烘干箱,33烘干输送带,331第一烘干输送带,332第二烘干输送带,41出料输送带,42分切刀具,51压缩机,52反射层,53电热丝,54风道,541进风口,542风管,543出风口,544送风风机,6生产线壳体,71热管,72温差发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包括以下组件:原浆生产装置,原浆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11、加热箱12和两端管接搅拌器11和加热箱12的输送泵13,加热箱12端部具有一个扁平的用于挤出粉皮原浆的挤出口121。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一条冷却输送带21,冷冻部包括位于冷却输送带21下方的并一端开口的保温冷冻箱22和设于保温冷冻箱22内的冷冻输送带23;冷却输送带21一端位于挤出口121下方,另一端位于冷冻输送带23上方。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31、保温烘干箱32和设于保温烘干箱32内的烘干输送带33,进料输送带31呈一定的倾角两端连接烘干输送带33和冷冻输送带23,其较低的一端连接冷冻输送带23;较高的一端连接烘干输送带33。分切装置,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41和在出料输送带41端部转动分切的分切刀具42,出料输送带41一端位于烘干输送带33下方,分切刀具42位于熟料输送带另一端。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冷却输送带21、冷冻输送带23、烘干输送带33、进料输送带31、出料输送带41、输送泵13和和分切刀具42。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包括位于保温冷冻箱22的压缩机51、位于保温烘干箱32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加热箱12内的热源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热源装置可以为蒸箱、电热装置或者微波加热器。生产线壳体6(图中只示出其框架),生产线壳体6包围于冷却装置、烘干装置和加热箱12外侧,并在原浆生产装置和分切装置进出处设有隔温帘,不妨碍原料进出和人员检修的同时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输送带都为网状的输送带。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冻输送带23包括从上到下六层间隔设置的各三个个第一冷冻输送带231和第二冷冻输送带232,第一冷冻输送带231与第二冷冻输送带232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烘干输送带33包括从上到下五层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烘干输送带331和两个第二烘干输送带332,第一烘干输送带331与第二烘干输送带33233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在工作时,将红薯或红薯粉加入搅拌器11中进行搅拌成浆,此后通过输送泵13向上输送到加热箱12中,加热箱12中的热源装置将原浆煮熟,并通过挤出口121挤到冷却输送带21上,以图上的所示方向,在运输粉皮时,挤出的粉皮从冷却输送带21上向左输送,并在其左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到最上层的第一冷冻输送带231上向右输送并在保温冷冻箱22内冷冻,并在其最右端落到下方的第二冷冻输送带232的端部;同理,在往复输送后输送至进料输送带31上,进料输送带31以倾斜向上的方式将粉皮输送带烘干输送带33上并在保温烘干箱32内热风烘干,如冷冻输送带23的运行方式,在多层的输送后粉皮落到出料输送带41上并最终运到与粉切装置接触进行分切刀具42的切割。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包括铺设于保温烘干箱32底面的反射层52,沿反射层52表面设置的电热丝53和传热装置。

本实施例中,传热装置包括风道54,风道54包括进风口541、风管542和出风口543,风道54呈对称于烘干输送带33的U型空心截面,进风口541位于风道54的U型底部的下方并笼罩在电热丝53的上方并朝向电热丝53,出风口543位于风道54U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并具有斜向上的四个。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风道54内的对称的送风风机544,两个送风风机544转向对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热装置,集热装置包括热管717、温差发电装2置和蓄电池,热管71水平延伸于冷却输送带21上方,温差发电装置72贴合连接于热管71上表面,蓄电池一端连接温差发电装置72。蓄电池另一端连接调温装置。本实施例中的热管71为三根平行的铜管,其还具有设于下方的集热罩和设在铜管上方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温差发电装置71贴合设置,集热罩为铜制的集热罩,其下表面为向下的圆弧面,在提高集热面积的同时可以导向从粉皮原浆上散发的水汽在冷凝后从两侧滴落,避免影响粉皮质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于保温烘干箱32内的三个,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在保温烘干箱32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生产线壳体6设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包括设于生产线壳体6的排风口和连接排风口的抽风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风道54在电热丝53处断开,形成分离的U型截面,其断开处为进风口541,进风口541指向电热丝53。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一横向进风的进风口541设置使得在进行热空气循环的同时可以使得电热丝53的热辐射也能向上输送,提高烘干效果。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67758.4 (22)申请日 2018.05.16 (71)申请人 宣城市宣华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 (72)发明人 徐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裴金华 (51)Int.Cl. A23L 29/30(2016.01) A23L 19/10(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57)摘要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涉及粉皮生产设备技 术领域, 包括以下组件: 原。

2、浆生产装置, 冷却装 置, 烘干装置, 分切装置, 动力装置, 调温装置和 生产线壳体。 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 部, 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冷却输送 带。 调温装置, 调温装置包括位于保温冷冻箱的 压缩机、 位于保温烘干箱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加 热箱内的热源装置; 生产线壳体包围于冷却装 置、 烘干装置和加热箱外侧。 通过该节能粉皮生 产线可以有效的降低粉皮烘干的热损耗, 同时降 低整个粉皮生产线的功耗, 同时可以对逸散无法 利用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物 质量。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08669526 A 2018.10.19 CN 1086。

3、69526 A 1.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组件: 原浆生产装置, 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 (11) 、 加热箱 (12) 和两端管接所述搅拌 器 (11) 和加热箱 (12) 的输送泵 (13) , 所述加热箱 (12) 端部具有挤出口 (121) ; 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 所述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 中的冷却输送带 (21) , 所述冷冻部包括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 (21) 下方的并一端开口的保温 冷冻箱 (22) 和设于所述保温冷冻箱 (22) 内的冷冻输送带 (23) ; 所述冷却输送带 (21) 一端位 于所述挤出口 (121) 下。

4、方, 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冻输送带 (23) 上方; 烘干装置,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 (31) 、 保温烘干箱 (32) 和设于所述保温烘干 箱 (32) 内的烘干输送带 (33) , 所述进料输送带 (31) 两端连接所述烘干输送带 (33) 和所述冷 冻输送带 (23) ; 分切装置, 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 (41) 和分切刀具 (42) , 所述出料输送带 (41) 一端位于所述烘干输送带 (33) 下方, 所述分切刀具 (42) 位于所述熟料输送带另一端; 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带 (21) 、 冷冻输送带 (23) 、 烘干输送带 (33) 、 进料输。

5、送带 (31) 、 出料输送带 (41) 、 输送泵 (13) 和和分切刀具 (42) ; 调温装置, 所述调温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保温冷冻箱 (22) 的压缩机 (51) 、 位于所述保温 烘干箱 (32) 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加热箱 (12) 内的热源装置; 生产线壳体 (6) , 所述生产线壳体 (6) 包围于所述冷却装置、 烘干装置和加热箱 (12) 外 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输送带 (23) 包括 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冷冻输送带 (231) 和第二冷冻输送带 (232) , 所述第一冷 冻输送带 (231) 与第二冷冻输送带。

6、 (232) 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输送带 (33) 包括 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烘干输送带 (331) 和第二烘干输送带 (332) , 所述第一烘 干输送带 (331) 与第二烘干输送带 (332) (33) 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 包括铺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 (32) 底面的反射层 (52) , 沿所述反射层 (52) 表面设置的电热丝 (53) 和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

7、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装置包括风道 (54) , 所述风道 (54) 包括进风口 (541) 、 风管 (542) 和出风口 (543) , 所述风道 (54) 呈对称于 所述烘干输送带 (33) 的U型截面, 所述进风口 (541) 位于所述风道 (54) 的U型底部并朝向所 述电热丝 (53) , 所述出风口 (543) 位于所述风道 (54) U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 所述风道 (54) 内的送风风机 (544)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 于。

8、所述保温烘干箱 (32) 内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 热装置, 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热管 (71) 、 温差发电装置 (72) 和蓄电池, 所述热管 (71) 水平延伸 于所述冷却输送带 (21) 上方, 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72) 贴合连接于所述热管 (71) 上表面, 所 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72) 。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669526 A 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调温 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其特。

9、征在于, 所述生产线壳体 (6) 设有 负压装置, 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生产线壳体 (6) 的排风口和连接所述排风口的抽风 机。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669526 A 3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粉皮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节能粉皮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在一般的粉皮生产加工过程中, 一般经过原料搅拌成浆、 煮熟挤出、 冷冻、 干燥、 分 切的步骤可以得到成品粉皮。 在现有技术中, 一般通过燃烧煤来进行粉皮的干燥、 蒸煮, 同 时通过冷冻箱中的输送带进行粉皮的冷却。 在以上现有技术中, 一方面, 烧煤干燥需要专门 的燃烧室和换。

10、热器, 其占地面积大, 传热效率较低、 浪费严重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温度调控, 故无法进行有效的烘干调节, 导致粉皮生产质量不稳定; 另一方面, 煮熟的粉皮原浆直接进 入冷冻箱中冷却的话其与冷冻箱中温差过大, 冷冻箱需要消耗过大的能量来将粉皮原浆冷 冻, 导致能耗过高。 0003 如公开号为CN203505480U所述的一种粉皮米皮加工机, 其机架一侧的微压锅炉通 过与蓄水室相连通的蒸汽输送管与蒸熟箱连通, 而微压锅炉又通过与其燃烧室相连通的耐 火管与换热器连通, 换热器通过干热空气输送管与烘干箱连通, 于换热器的热风出口连有 引风机, 冷风进口连有鼓风机, 构成该加工机的供热装置。 微压锅炉通过。

11、与其蓄水室连通 的蒸汽输送管与蒸熟箱连通, 而微压锅炉又通过与其燃烧室相连通的耐管经换热器, 及干 热空气输送管与烘干箱连通, 构成供热装置。 不仅能有效的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还能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 一部分直接输送到蒸熟箱内, 可满足其内所需要的热量, 有效的蒸 熟物料, 另一部分经耐火管、 换热器直接输送到烘干箱内可满足烘干箱内所需要的热量。 其 虽然提高了热效率, 但是其仍然采用燃烧烘干的方式, 热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 其并没有解决整个生产线上的热损耗和能耗过大的问题; 同时, 多出于烘干所需热量的热 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2、提供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通过该 节能粉皮生产线可以有效的降低粉皮烘干的热损耗, 同时降低整个粉皮生产线的功耗, 同 时可以对逸散无法利用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物质量。 0005 为实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包括以下组件: 原浆生产装置, 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 加热箱和两端管接所述搅拌器和加热箱的输送泵, 所述加热箱端部具有挤出口; 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 所述室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冷却输送 带, 所述冷冻部包括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下方的并一端开口的保温冷冻箱和设于所述保温 冷。

13、冻箱内的冷冻输送带; 所述冷却输送带一端位于所述挤出口下方, 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冻 输送带上方; 烘干装置,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 保温烘干箱和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 内的烘干输送带, 所述进料输送带两端连接所述烘干输送带和所述冷冻输送带; 分切装置, 所述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和分切刀具, 所述出料输送带一端位于所述烘干输送带下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669526 A 4 方, 所述分切刀具位于所述熟料输送带另一端; 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 输送带、 冷冻输送带、 烘干输送带、 进料输送带、 出料输送带、 输送泵和和分切刀具; 调温装 置, 所述调温装置。

14、包括位于所述保温冷冻箱的压缩机、 位于所述保温烘干箱的加热装置以 及设于所述加热箱内的热源装置; 生产线壳体, 所述生产线壳体包围于所述冷却装置、 烘干 装置和加热箱外侧。 0006 由此, 通过所述原浆生产装置可以将作物淀粉或红薯等作物本身在所述搅拌器内 搅拌成原浆, 并通过所述输送泵送入所述加热箱, 通过所述加热箱的加热作用将原浆做熟。 所述挤出口将原浆送出至所述冷却装置, 首先挤出至所述冷却输送带, 其裸露于空气中使 得之前加热沸腾的原浆先在空气中散热降温, 通过其在所述冷却输送带上的行程, 其温度 可以降低到与室温相近, 此后再通过所述冷冻输送带在所述保温冷冻箱内输送即可减少保 温冷冻。

15、箱所要降低的热量, 减少能耗和需要冷却的输送长度; 所述保温冷冻箱的保温效果 可以减少冷气的逸散和升温, 进一步减少能耗。 此后所述进料输送带将冷冻后的粉皮条送 入所述保温烘干箱内, 通过提供热量的方式进行烘干, 所述保温烘干箱的保温效果可以减 少热气的逸散和降温, 进一步减少能耗。 此后, 粉皮原料落到所述出料输送带上并被送到所 述分切装置切割成粉皮。 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冷却输送带、 冷冻输送带、 烘干输送 带、 进料输送带、 出料输送带、 输送泵和和分切刀具。 所述调温装置通过所述压缩机为所述 保温冷冻箱制冷, 所述加热装置为所述保温烘干箱制热, 所述热源装置用于将粉皮原浆制 熟。 。

16、所述生产线壳体将会产生热量的烘干装置、 冷却装置的压缩机和加热箱包围于内侧, 使 得其中的热量不易向外逸散, 从而使得所述生产线壳体内侧保持较为温暖的温度状态, 使 得在冬天等加温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减少加热制熟和烘干的升温温差, 从而进一步减少 能耗。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冷冻输送带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冷冻输送带和 第二冷冻输送带, 所述第一冷冻输送带与第二冷冻输送带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 相反。 0008 由此, 所述第一冷冻输送带和所述第二冷冻输送带的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使 得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中实现交错往复的较长的冷却距离, 同时使得所述保温冷冻箱具 有较。

17、小的体积, 从而减少其内空气的降温所需能耗。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烘干输送带包括从上到下多层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烘干输送带和 第二烘干输送带, 所述第一烘干输送带与第二烘干输送带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 相反。 0010 由此, 所述第一烘干输送带和所述第二烘干输送带的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使 得可以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中实现交错往复的较长的冷却距离, 同时使得所述保温烘干箱具 有较小的体积, 从而减少其内空气的加温所需能耗。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铺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底面的反射层, 沿所述反射 层表面设置的电热丝和传热装置。 0012 由此, 所述电热丝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放。

18、出热量供保温烘干箱内的粉皮进行烘干, 所述反射层通过其反射作用将电热丝放出的热量进行向上的反射, 从而避免热量向下散 失, 从而提高其烘干效率; 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底部使得其加热所述保温烘干箱内的空气并 通过热空气密度较小易上升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整个保温烘干箱内, 提高热效率。 所述传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669526 A 5 热装置可辅助将热量向整个保温烘干箱内传递。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传热装置包括风道, 所述风道包括进风口、 风管和出风口, 所述风 道呈对称于所述烘干输送带的U型截面,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U型底部并朝向所述电 热丝, 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U。

19、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 0014 由此, 所述传热装置通过风道将所述电热丝加热的空气向整个保温烘干箱内传 导, 其U型截面即对称设置于所述烘干输送带的两侧, 所述电热丝加热的空气从所述进风口 中进入所述风道并通过风道的导向从所述出风口内向烘干输送带传送, 出风口可以为一个 或多个, 从而可以指向每一层烘干输送带, 从而提高对每一层烘干输送带上粉皮的烘干作 用; 避免没有风道时, 热空气直线上升被下层的烘干输送带遮挡影响上层烘干效率的问题。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风道内的送风风机。 0016 由此, 通过所述送风风机可以使得所述传热装置的风道具有主动送风的功能, 在 。

20、所述保温烘干箱低温启动需要较快的加热时; 或其内温度较高, 被动的冷热空气循环减弱 时, 可以通过开启所述送风风机提高空气循环作用。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于所述保温烘干箱内的多个。 0018 由此, 其间隔多个的设置可以分段的进行空气循环输送, 即在所述保温烘干箱内 形成多段的空气循环, 从而具有更好的热空气循环效果。 0019 作为优选, 所述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热装置, 所述集热装置包括热管、 温差发电装 置和蓄电池, 所述热管水平延伸于所述冷却输送带上方, 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贴合连接于所 述热管上表面, 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0020 由此, 所述热管位于。

21、所述冷却输送带上方使得在室温中降温的位于所述冷却输送 带上的高温粉皮向上散发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所述温差发电装置, 温差发电装置为通过塞 贝克效应即不同的金属导体 (或半导体) 具有不同的自由电子密度 (或载流子密度) , 当两种 不同的金属导体相互接触时, 在接触面上的电子就会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而电子的扩 散速率与接触区的温度成正比, 所以只要维持两金属间的温差, 就能使电子持续扩散, 在两 块金属的另两个端点形成稳定的电压。 故温差发电装置底面为吸收热量的热管, 顶面为裸 露的空气, 存在一定的温差来发电, 从而实现对高温粉皮原浆热量的回收利用, 减少散失浪 费。 所述蓄电池用于储存所。

22、述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并备用。 0021 进一步的, 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调温装置。 0022 由此啊, 所述蓄电池可以通过其电能为所述调温装置功能, 在工作时, 优选为正 常的电网供电来实现快速的加热制冷效果, 在所需温度达到后, 可以间歇性的的降低或关 闭电网的升温/制冷功率并通过所述蓄电池供电以低功率维持温度, 起到节约电能、 降低电 能损耗、 提高热效率的功能。 0023 作为优选, 所述生产线壳体设有负压装置, 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生产线壳 体的排风口和连接所述排风口的抽风机。 0024 由此, 所述负压装置即使用所述抽风机通过所述排风口向外部环境排气, 形成所 述生产线壳体内的。

23、负压环境, 从而使得所述负压装置内实现除尘的效果, 提高粉皮的生产 质量, 尤其是裸露的冷却输送带上的粉皮原浆的洁净性。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通过冷却输送带的先行裸露散热有效降低冷冻步骤中的能耗, 通过生产线壳体的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669526 A 6 保温作用保证烘干的加热空气能耗较低; 2. 通过调温装置可以动态的进行烘干冷却的温度调节, 从而实现较好的能耗管理; 3. 通过冷冻输送带和烘干输送带的多层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需调温空气的体积, 降低 能耗; 4. 通过传热装置可以在发热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较好的整体烘干效果; 5. 通过集热装置可以具有热。

24、回收的功能, 进一步减少浪费并降低功耗; 6. 通过动力装置、 负压装置、 分切装置和原浆生产装置的配合可以实现高效洁净的粉 皮生产。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保温烘干箱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集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 11搅拌器, 12加热箱, 121挤出口, 13输送泵, 21冷却输送带, 22保温冷 冻箱, 23冷冻输送带, 231第一冷冻输送带, 232第二冷冻输送带, 31进料输送带, 32保温烘干 箱, 33烘干输送带, 331第一烘干输送带, 332第二烘。

25、干输送带, 41出料输送带, 42分切刀具, 51压缩机, 52反射层, 53电热丝, 54风道, 541进风口, 542风管, 543出风口, 544送风风机, 6生 产线壳体, 71热管, 72温差发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节能粉皮生产线, 包括以下组件: 原浆生产装置, 原浆生产装置包括 搅拌器11、 加热箱12和两端管接搅拌器11和加热箱12的输送泵13, 加热箱12端部具有一个 扁平的用于挤出粉皮原浆的挤出口121。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包括室温冷却部和冷冻部, 室 温冷却部包括裸露于空气中的一条冷却输送带21, 冷冻部包。

26、括位于冷却输送带21下方的并 一端开口的保温冷冻箱22和设于保温冷冻箱22内的冷冻输送带23; 冷却输送带21一端位于 挤出口121下方, 另一端位于冷冻输送带23上方。 烘干装置, 烘干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31、 保 温烘干箱32和设于保温烘干箱32内的烘干输送带33, 进料输送带31呈一定的倾角两端连接 烘干输送带33和冷冻输送带23, 其较低的一端连接冷冻输送带23; 较高的一端连接烘干输 送带33。 分切装置, 分切装置包括出料输送带41和在出料输送带41端部转动分切的分切刀 具42, 出料输送带41一端位于烘干输送带33下方, 分切刀具42位于熟料输送带另一端。 动力 装置, 动力装置。

27、用于驱动冷却输送带21、 冷冻输送带23、 烘干输送带33、 进料输送带31、 出料 输送带41、 输送泵13和和分切刀具42。 调温装置, 调温装置包括位于保温冷冻箱22的压缩机 51、 位于保温烘干箱32的加热装置以及设于加热箱12内的热源装置, 本实施例中的热源装 置可以为蒸箱、 电热装置或者微波加热器。 生产线壳体6 (图中只示出其框架) , 生产线壳体6 包围于冷却装置、 烘干装置和加热箱12外侧, 并在原浆生产装置和分切装置进出处设有隔 温帘, 不妨碍原料进出和人员检修的同时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输 送带都为网状的输送带。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

28、8669526 A 7 0028 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 冷冻输送带23包括从上到下六层间隔设置的各三个个第 一冷冻输送带231和第二冷冻输送带232, 第一冷冻输送带231与第二冷冻输送带232水平方 向上交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0029 本实施例中, 烘干输送带33包括从上到下五层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一烘干输送带 331和两个第二烘干输送带332, 第一烘干输送带331与第二烘干输送带33233水平方向上交 错设置且输送方向相反。 0030 在工作时, 将红薯或红薯粉加入搅拌器11中进行搅拌成浆, 此后通过输送泵13向 上输送到加热箱12中, 加热箱12中的热源装置将原浆煮熟, 并通过挤。

29、出口121挤到冷却输送 带21上, 以图上的所示方向, 在运输粉皮时, 挤出的粉皮从冷却输送带21上向左输送, 并在 其左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到最上层的第一冷冻输送带231上向右输送并在保温冷冻箱22 内冷冻, 并在其最右端落到下方的第二冷冻输送带232的端部; 同理, 在往复输送后输送至 进料输送带31上, 进料输送带31以倾斜向上的方式将粉皮输送带烘干输送带33上并在保温 烘干箱32内热风烘干, 如冷冻输送带23的运行方式, 在多层的输送后粉皮落到出料输送带 41上并最终运到与粉切装置接触进行分切刀具42的切割。 0031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 加热装置包括铺设于保温烘干箱32底面的。

30、反射层52, 沿 反射层52表面设置的电热丝53和传热装置。 0032 本实施例中, 传热装置包括风道54, 风道54包括进风口541、 风管542和出风口543, 风道54呈对称于烘干输送带33的U型空心截面, 进风口541位于风道54的U型底部的下方并 笼罩在电热丝53的上方并朝向电热丝53, 出风口543位于风道54U型两向上延伸部分的壁面 并具有斜向上的四个。 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风道54内的对称的送风风机544, 两个送风风机 544转向对称。 0033 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 室温冷却部还包括集热装置, 集热装置包括热管717、 温 差发电装2置和蓄电池, 热管71水平延伸于冷却。

31、输送带21上方, 温差发电装置72贴合连接于 热管71上表面, 蓄电池一端连接温差发电装置72。 蓄电池另一端连接调温装置。 本实施例中 的热管71为三根平行的铜管, 其还具有设于下方的集热罩和设在铜管上方的连接板, 连接 板与温差发电装置71贴合设置, 集热罩为铜制的集热罩, 其下表面为向下的圆弧面, 在提高 集热面积的同时可以导向从粉皮原浆上散发的水汽在冷凝后从两侧滴落, 避免影响粉皮质 量。 0034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 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 传热装置具有间隔设于保温烘干箱32内的三个, 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在 保温烘干箱32内。 0035 实施例三。

32、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 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 生产线壳体6设有负压装置, 负压装置包括设于生产线壳体6的排风口和 连接排风口的抽风机。 0036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近似, 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 风道54在电热丝53处断开, 形成分离的U型截面, 其断开处为进风口541,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8669526 A 8 进风口541指向电热丝53。 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这一横向进风的进风口541设置使得在进行 热空气循环的同时可以使得电热丝53的热辐射也能向上输送, 提高烘干效果。 0037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 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 的各种变型和改进, 均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 已经全部记 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669526 A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10 CN 108669526 A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1 CN 108669526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