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布带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布带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187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 CN 203801874 U (21)申请号 201420141935.7 (22)申请日 2014.03.26 A44B 19/3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泽普拉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 201101 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 5500 号 第 1 幢 5593 室 (72)发明人 唐志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39 代理人 杜林雪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在布 带与。
2、注塑拉链链牙 (1)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小 孔 (4) , 所述小孔通过相邻经纱 (3) 以隔空筘位的 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相邻经纱 (3) 夹住数条纬纱 (2) 进行扭转形成纬纱之间的 隔离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经纱不易发生移位, 从而 始终可以保持小孔大小和位置的稳定。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01874 U CN 203801874 U 1/1 页 2。
3、 1.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在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 (1) 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小孔 (4) , 其特 征在于所述小孔通过相邻经纱 (3) 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相 邻经纱 (3) 夹住数条纬纱 (2) 进行扭转形成纬纱之间的隔离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 (3) 分成二组分别 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其特征在于每组经纱各包含二条经纱 (3) 。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其特征在于每组经纱各包含二条以上经 纱 (3) 。 。
4、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其特征在于相邻经纱 (3) 夹住固定数量 条数的纬纱 (2) 并进行扭转。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其特征在于相邻经纱 (3) 夹住的纬 纱 (2) 的数量小于注塑拉链链牙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条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01874 U 2 1/4 页 3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布带, 用于注塑拉链用, 尤其是该布带在织造的同时形 成位置和大小稳定的小孔, 由此可以改善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力强度。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注塑拉链所用的布带, 其边缘有较粗的。
5、中心线, 拉链生产时热熔后的注塑材 料注入拉链模具, 在模具中位于布带两侧, 冷却后夹住布带边缘较粗的中心线, 形成链牙与 布带的结合。由于链牙材质为塑胶材料, 所以这样的结合方式使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 的结合强度始终较弱。尤其是注塑拉链多用于羽绒服装, 寒冷的季节, 特别低温的场合, 塑 胶材料还有可能会低温脆化, 从而使注塑拉链存在链牙脱落的风险。 0003 2006 年 2 月 1 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了日本 YKK 株式会社的一项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专利号 : 200510084983.2, 发明名称为 “拉链牙链及其制造方法” ) , 旨在提高注塑拉链 强度, 其技术方案为 : 在。
6、布带边缘 (即中心线的旁边) 形成经纱排除区域, 而其经纱排除区域 的是利用织带时该区域预先设置的水溶性纱线在布带染色时溶解而形成的, 利用该经纱排 除区域, 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可以穿透布带, 使得链牙可以牢固的安装在布带上, 而其 结合强度也可以得到提升。此方案中虽然布带形成了经纱排除区域, 但是该区域中纬纱依 然以原来的状态方式存在, 因此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穿透布带是有难度, 不充分的, 因 此对链牙与布带结合强度的提升是有限的 ; 此外由于布带边缘经纱排除区域的存在, 布带 边缘中心线就减少了本来对其起固定作用的部分经纱, 中心线的位置稳定就存在了风险, 这样注塑拉链生产时布带在。
7、拉链模具中的定位就会发生偏差, 反而影响注塑拉链的正常生 产。 0004 此外 2011 年 1 月 5 日, 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告了另外一项发明专利 (中国专利号 : 200910057534.7, 发明名称为 “一种布带” ) , 其技术方案为 : 在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 面区域内通过对布带经纱的结构组织的设定, 如图3所示, 将经纱33、 35设定成一上一下循 环的结构组织, 中间经纱34设定成三下三上循环的结构组织 ; 而经纱36、 38及37则与经纱 33、 35 及 34 对应相反, 设定成一下一上及三上三下循环的结构组织。这样结构组织下织成 的布带, 由于经纱张力作用的影响, 。
8、纬纱21、 23与经纱33、 35、 36、 38的交织点就会发生移位 并紧紧贴近纬纱 22, 同样纬纱 24、 26 与经纱 33、 35、 36、 38 的交织点也会发生移位并紧紧贴 近纬纱 25 ; 同时由于纬纱张力作用的影响, 经纱 33、 35 与纬纱 21、 23、 24、 26 的交织点就会 移位并紧紧贴近经纱 34, 同样经纱 36、 38 与纬纱 21、 23、 24、 26 的交织点也会移位并紧紧贴 近经纱 37 ; 这样交织点发生移位后就在经纱 35、 36, 纬纱 23、 24 中间形成小孔 4。这样织带 的同时就在布带经纱 35、 36 之间形成了每三条纬纱为间隔的成。
9、排小孔 4 ; 利用该小孔使得 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在布带两侧能够互相穿透, 从而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 此方案利用经纱组织结构的设定和纱线的张力确实可以在织带的同时形成小孔, 但是由于 此方案中布带中经纱是依次排列的, 布带织好之后, 经纱就不再受织带时所加的张力的影 响了, 依据纱线总是会向阻力最小的移动的原理, 这样小孔两边的经纱 35、 36 就存在向小 说 明 书 CN 203801874 U 3 2/4 页 4 孔中心移动的趋势, 特别是布带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 ; 而布带织好之后到注塑拉链的生产 之间还有很多生产工序, 包括定型、 绕带、 染色、 烘干、 排牙等等, 每个工。
10、序中间布带都会历 经滚轮、 压轮等多个挂件, 并承受多次拉紧、 放松的外力, 再加上高温染色时经纬纱收缩的 影响, 布带小孔两边经纱 35、 36 就会发生移位, 向小孔中心靠拢, 并使得原先织带时形成的 小孔变小 ; 这样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在布带两侧有效互相穿透就存在了不确定性, 从 而影响到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拉链布 带, 该布带产生的小孔的大小和位置在后续注塑拉链生产的各工序环节中都不受影响, 藉 此可以提高链牙与布带之间结合力。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11、 0007 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在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 1 的结合面区域内设有小孔 4, 所述小 孔 4 通过相邻经纱 3 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相邻经纱 3 夹住 数条纬纱 2 进行扭转形成纬纱之间的隔离空间。 0008 优选地, 所述经纱 3 分成二组分别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 空间。 0009 优选地, 每组经纱各包含二条经纱 3。 0010 进一步, 每组经纱各包含二条以上的经纱 3, 两组经纱之间空间会更大一点。 0011 优选地, 相邻经纱 3 夹住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 2 并进行扭转, 小孔之间的间隔固 定。 0012 优选地, 相邻经纱。
12、 3 夹住的纬纱 2 的数量小于注塑拉链链牙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条 数, 这样每个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面之内就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小孔, 即 无需考虑注塑拉链生产时布带与拉链模具之间的定位, 以常规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确保此新 型布带生产的注塑拉链每个链牙都能与布带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进而每个链牙与布带之间 结合力的提升可以得到保障。 0013 本实用新型注塑拉链布带, 其有益之处为 : 一组内的经纱夹住固定数量条数的纬 纱, 并以该固定数量条数为间隔进行扭转, 这样扭转以后被两条经纱所夹住的那几条纬纱 就会被挤成纬纱束条, 生产时连续以所述固定数量条数纬纱为间隔进行扭转的结果, 就会 形成。
13、纬纱束条之间的空间 ; 而另一有益之处为本组内两条经纱经过扭转后互相换位, 原先 在内侧与纬纱发生交织关系的那条经纱换位到外侧, 而原来在外侧的那条经纱换位到内 侧, 并与纬纱进行交织 ; 这样连续换位、 交织的结果使得这一组内的两条经纱的位置被牢牢 固定。 0014 上述经纱扭转、 换位的结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布带即使在织带之后到注塑拉链生产 历经多个工序, 以及经过各工序中间的滚轮、 压轮等多个挂件, 也不会使这两条经纱发生移 位, 从而始终可以保持小孔大小和位置的稳定。 0015 本实用新型布带中小孔以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为间隔, 大小及位置始终固定 ; 藉 此注塑拉链生产时热熔的注塑材料就可。
14、以通过该小孔 4, 穿透布带, 冷却后连同布带两面的 链牙 1 与布带一起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使得布带与链牙的结合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说 明 书 CN 203801874 U 4 3/4 页 5 0016 由于间隔小孔的纬纱数量设定为小于注塑拉链链牙所覆盖布带的纬纱条数, 这样 每个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面之内就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或以上的小孔, 即无需考虑 注塑拉链生产时布带与拉链模具之间的定位, 以常规的生产工艺就可以确保此新型布带生 产的注塑拉链每个链牙都能与布带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进而每个链牙与布带之间结合力的 提升可以得到保障。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
15、 该布带采用两组经纱以隔空筘 位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各组内最边上的一条经纱与本组内多条经纱, 以所述同样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为间隔进行扭转 ; 这样每次扭转时所述最边上的那条经纱 会把本组内的其他经纱缠紧, 如图 2 可以看到经纱 31、 32、 33 被挤得更紧了些, 相当于在原 来隔空筘位的基础上加大了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同时每次扭转还是依然会形成固 定数量条数纬纱之间的间隔, 这样在布带生产的同时形成连续的小孔, 而且本改进方案的 小孔, 其两组经纱之间空间会更大一点, 小孔会更宽大一些 ; 显然用本改进方案布带所生产 的注塑拉链, 其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会更强。。
16、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带结构实施例 1 的局部示意图。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带结构实施例 2 的局部示意图。 0020 图 3 为现有技术注塑拉链布带的局部示意图。 0021 图中标号说明 : 0022 1注塑拉链链牙 0023 2纬纱 0024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纬纱 0025 2A纬纱束条 0026 3经纱 0027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经纱 0028 4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 1-2 来更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方案。
17、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 1 0031 由图 1 可知,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带结构, 在该布带与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 区域内设定两组经纱, 每组内两条经纱 33、 34 及 35、 36, 两组之间以隔空筘位的方式形成布 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一组内的两条经纱夹住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 21、 22、 23, 并以该 固定数量条数为间隔进行扭转, 这样扭转以后被两条经纱所夹住的那几条纬纱就会被挤成 纬纱束条 2A, 生产时连续以所述固定数量条数纬纱为间隔进行扭转的结果, 就会形成纬纱 束条之间的空间 ; 0032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型, 也可以只设定一组经纱, 形成较小的小孔。 或。
18、者设定更多组 的经纱, 形成多排小孔。 0033 实施例 2 说 明 书 CN 203801874 U 5 4/4 页 6 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带结构的进一步改进, 该布带的两组经纱以隔空筘位 的方式形成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 如图2所示, 其中外侧一组内两条经纱35、 36夹住 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 21、 22、 23 进行扭转, 而内侧一组内最边上的一条经纱 34 与本组内多 条经纱 30、 31、 32、 33, 以所述同样固定数量条数的纬纱为间隔进行扭转 ; 这样每次扭转时 所述最边上的那条经纱 34 会把本组内的其他经纱缠紧, 如图 2 可以看到经纱 30、 31。
19、、 32、 33 被挤得更紧了些, 相当于在原来隔空筘位的基础上加大了布带经纱方向上的隔离空间, 同 时每次扭转还是依然会形成固定数量条数纬纱之间的间隔, 这样在布带生产的同时形成连 续的小孔 4, 而且本改进方案的小孔, 其两组经纱之间空间会更大一点, 小孔会更宽大一些。 0035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这些仅是举例说明, 凡是通过利用注塑拉链布带内经纱夹住数条纬纱进行扭转, 并通过扭 转在织带同时形成小孔的布带, 都是在本实用新型注塑拉链布带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背 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 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的多种变更或修改, 均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801874 U 6 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1874 U 7 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1874 U 8 3/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01874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