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园管理机.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428809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99281.0

申请日:

20140318

公开号:

CN103959940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33/02,A01B33/10,A01B33/12

主分类号:

A01B33/02,A01B33/10,A01B33/12

申请人:

宁波奥晟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焕军

地址: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临山镇临浦村

优先权:

CN201410099281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宝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园管理机,旨在提供一种实际翻耕覆盖面较大,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能保障耕地过程稳定高效的田园管理机。它包括动力总成、变速传动箱、机身,机身上设有扶手架、两个旱地刀组,旱地刀组包括主刀筒、副刀筒,主刀筒上设有若干内犁刀,副刀筒上设有外边犁刀,副刀筒内端具有一台阶,台阶插在邻近主刀筒外端的连接孔内,主刀筒上设有穿过台阶的连接销,台阶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旱地刀组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侧倾及震动,操控难度较低;翻耕过程中的翻地面积大、翻耕效率较高且机身稳定性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力总成(1)、变速传动箱(2)、机身,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11)、变速传动支架(21)、后连接架(31),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4),所述的扶手架(4)成“V”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及动力总成(1)设于机身上,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离合、倒档的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51)、右外轮(52),所述的左外轮(51)、右外轮(52)通过传动轴(5)连接至动力总成(1),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6),所述的旱地刀组(6)包括由动力总成(1)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61),所述的主刀筒(61)外端设有副刀筒(62),所述的主刀筒(61)上设有若干内犁刀(63),所述的副刀筒(62)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64),所述的内犁刀(63)、外边犁刀(64)均由四块刀板(65)构成,所述的刀板(65)包括板身(651),所述的板身(651)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652),所述的外边犁刀(64)上四块刀板(65)的犁钩部(652)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筒(62)的内端方向弯曲;在构成一个内犁刀(63)的四块刀板(65)中,至少一块、至多三块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61)的内端方向弯曲、其余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自身其所在主刀筒(61)的外端方向弯曲,所述的副刀筒(62)内端具有一台阶(621),所述的台阶(621)插在邻近主刀筒(61)外端的连接孔内,所述的主刀筒(61)上设有穿过台阶(621)的连接销(622),所述的台阶(621)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所述的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3),所述的扶手架(4)的末端设有握持把手(41),所述的扶手架(4)包括一连接保护杆(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7),所述的两块挡泥板(7)分别处在左外轮(51)、右外轮(52)的上方且完全覆盖左外轮(51)、右外轮(52)上方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架(71)、保险杠总成(8),所述的挡泥板(7)通过泥板支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8)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保险杠总成(8)包括保护横杠(81)及立杠(82),所述的立杠(82)以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座(43),所述的扶手架(4)前端设有磨盘齿(44),所述的磨盘齿(44)与齿座(43)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9),所述的前顶架(9)包括前顶板(91)、前(92),所述的两个旱地刀组(6)设于一刀架(10)之上,所述的旱地刀组(6)与刀架(10)转动连接,转动中心为主刀筒(61)的轴向,所述的刀架(10)与前杠(92)滑动连接,所述的前顶板(91)与刀架(10)之间设有一对由动力总成(1)提供旋转动力的深耕凸轮(101),所述的深耕凸轮(101)与前顶板(91)、刀架(10)均接触,所述的前顶板(91)与刀架(10)之间设有若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102),两个主刀筒(61)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611),一个主动伞齿轮(103)与两个从动伞齿轮(611)啮合,所述的主动伞齿轮(103)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104)上,所述的带动轴(104)通过十字轴万向节(105)连接动力轴(106),所述的动力轴(106)通过十字轴万向节(105)连接至动力总成(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园管理机。

背景技术

田园管理机是专门为果园、菜地、温室大棚、丘陵坡地和小块地作业而 设计的农机产品,其可具有配套机具二十余种,可从事近四十项农田作业, 其中,小范围的耕地作业,是其核心功能,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功能。目前 的田园管理机,主要是通过多排耕地刀组来进行耕地,虽然能够实现对小块 土地的翻耕,但是,由于耕地刀组的数目有限,因此在翻耕时实际翻耕到的 土地面积较小,如此一来,若单是开沟间题还不大,但若需翻耕、培土比较 彻底的话,则必须多次反复操作,严重影响效率;再者,田园管理机体积较 小,重量也不大,人力推动其前进进行开沟、培土的过程中,由于土地往往 是两侧高低不平,若操作时把握不当,极易出现机身晃动甚至侧翻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田园管理机的一些不足,提供了一种实际翻 耕覆盖面较大,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能保障耕地过 程稳定高效的田园管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力总成、变速传动箱、机身,所述的 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变速传动支架、后连接架,所述的机身上设 有扶手架,所述的扶手架成“V”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所述 的变速传动箱及动力总成设于机身上,所述的变速传动箱分别连接 用于控制离合、倒档的离合拉索、倒档拉索,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 左外轮、右外轮,所述的左外轮、右外轮通过传动轴连接至动力总 成,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所述的旱地刀组包括由动力 总成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所述的主刀筒外端设有副刀筒,所述 的主刀筒上设有若干内犁刀,所述的副刀筒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 所述的内犁刀、外边犁刀均由四块刀板构成,所述的刀板包括板身, 所述的板身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所述的外边犁刀上四 块刀板的犁钩部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筒的内端方向弯曲;在构成 一个内犁刀的四块刀板中,至少一块、至多两块刀板上的犁钩部向 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的内端方向弯曲、其余刀板上的犁钩部向着自 身其所在主刀筒的外端方向弯曲,所述的副刀筒内端具有一台阶, 所述的台阶插在邻近主刀筒外端的连接孔内,所述的主刀筒上设有 穿过台阶的连接销,所述的台阶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 整腔,所述的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所述的扶手架的末端设有握持 把手,所述的扶手架包括一连接保护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所述的两块挡泥板分 别处在左外轮、右外轮的上方且完全覆盖左外轮、右外轮上方区域。 挡泥板提供保护和挡泥效果,同时防止培土时泥土过分不均。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架、保险杠总成,所述的 挡泥板通过泥板支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之上,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包 括保护横杠及立杠,所述的立杠以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 保险杠总成提供前端的保护,必要时还可以作为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座,所述的扶手架前端设有磨盘 齿,所述的磨盘齿与齿座啮合。扶手架通过磨盘齿的转动就可以实 现水平旋转,方便使用者操控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所述的前顶架包括前顶 板、前杠,所述的两个旱地刀组设于一刀架之上,所述的旱地刀组 与刀架转动连接,转动中心为主刀筒的轴向,所述的刀架与前杠滑 动连接,所述的前顶板与刀架之间设有一对由动力总成提供旋转动 力的深耕凸轮,所述的深耕凸轮与前顶板、刀架均接触,所述的前 顶板与刀架之间设有若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两个主刀 筒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一个主动伞齿轮与两个从动伞齿轮啮 合,所述的主动伞齿轮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上,所述的带动 轴通过十字轴万向节连接动力轴,所述的动力轴通过十字轴万向节 连接至动力总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时旱地刀组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侧倾及震动, 操控难度较低;翻耕过程中的翻地面积大、翻耕效率较高且机身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旱地刀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保险杠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磨盘齿及齿座连接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刀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带动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动力总成1、动力支撑板11、变速传动箱2、变速传动支 架21、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阻力棒3、后连接架31、扶手 架4、握持把手41、连接保护杆42、齿座43、磨盘齿44、传动轴 5、左外轮51、右外轮52、旱地刀组6、主刀筒61、副刀筒62、 内犁刀63、外边犁刀64、刀板65、板身651、犁钩部652、台阶 621、连接销622、挡泥板7、挡泥板支架71、保险杠总成8、保护 横杠81、立杠82、前顶架9、前顶板91、前杠92、刀架10、深耕 凸轮101、复位拉簧102、从动伞齿轮611、主动伞齿轮103、带动 轴104、十字轴万向节105、动力轴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田园管理机,包括动 力总成1、变速传动箱2、机身,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11、 变速传动支架21、后连接架31,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4,所 述的扶手架4成“V”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所述的变速传动 箱2及动力总成1设于机身上,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分别连接用于 控制离合、倒档的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所述的机身下部设 有左外轮51、右外轮52,所述的左外轮51、右外轮52通过传动 轴5连接至动力总成1,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6,所述 的旱地刀组6包括由动力总成1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61,所述 的主刀筒61外端设有副刀筒62,所述的主刀筒61上设有若干内 犁刀63,所述的副刀筒62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64,所述的内犁刀 63、外边犁刀64均由四块刀板65构成,所述的刀板65包括板身 651,所述的板身651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652,所述 的外边犁刀64上四块刀板65的犁钩部652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 筒62的内端方向弯曲;在构成一个内犁刀63的四块刀板65中, 至少一块、至多两块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其自身所连主刀 筒61的内端方向弯曲、其余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自身其所 在主刀筒61的外端方向弯曲,所述的副刀筒62内端具有一台阶 621,所述的台阶621插在邻近主刀筒61外端的连接孔内,所述的 主刀筒61上设有穿过台阶621的连接销622,所述的台阶621与 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所述的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 3,所述的扶手架4的末端设有握持把手41,所述的扶手架4包括 一连接保护杆42。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7,所述的两块挡 泥板7分别处在左外轮51、右外轮52的上方且完全覆盖左外轮51、 右外轮52上方区域。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架71、保险杠总 成8,所述的挡泥板7通过泥板支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8之上。所 述的保险杠总成8包括保护横杠81及立杠82,所述的立杠82以 上端向内、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座43,所 述的扶手架4前端设有磨盘齿44,所述的磨盘齿44与齿座43啮 合。

工作时,使用者可以直接握着扶手架4进行操作,其上的连接 保护杆42可以在操作者向前摔倒时进行阻挡保护。旱地刀组6由 动力总成1提供动力,沿着主刀筒61轴线转动,实现开沟、翻地 等功能。离合拉索22、倒档拉索23分别用于控制离合及倒档功能, 左外轮51、右外轮52则能带动本发明机身前进及后退。翻耕时, 旱地刀组6转动、开始翻地,内犁刀63、外边犁刀64同时工作, 两个外边犁刀64的犁钩部652对称、向内弯曲,因此整个刀组结 构的两端较为均衡。翻耕时,地面不平,机身容易晃动、侧倾,此 时副刀筒62上的台阶621可以在自调整腔内根据外力沿着连接销 622自动径向移动,从而使得副刀筒62上的外边犁刀64也进行移 动,从而针对不平的土地进行适应性自调节,提高抗侧倾能力,维 持机身的平稳。翻耕时,由于内犁刀63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不 全为同向弯曲,且至少有一个异向弯曲,因此,内犁刀63在转动 翻土时,翻耕的真实覆盖面很大,在同样数目犁刀的前提下,本发 明的旱地刀组6可以翻耕更多面积的土地,因此翻耕效率较以往大 为提高。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及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不 同之处在于,如图5、图6中所示: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9, 所述的前顶架9包括前顶板91、前杠92,所述的两个旱地刀组6 设于一刀架10之上,所述的旱地刀组6与刀架10转动连接,转动 中心为主刀筒61的轴向,所述的刀架10与前杠92滑动连接,所 述的前顶板91与刀架10之间设有一对由动力总成1提供旋转动力 的深耕凸轮101,所述的深耕凸轮101与前顶板91、刀架10均接 触,所述的前顶板91与刀架10之间设有若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 复位拉簧102,两个主刀筒61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611,一个主 动伞齿轮103与两个从动伞齿轮611啮合,所述的主动伞齿轮103 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104上,所述的带动轴104通过十字轴 万向节105连接动力轴106,所述的动力轴106通过十字轴万向节 105连接至动力总成1。

本实施例中,当旱地刀组6在转动翻耕时,深耕凸轮101也一直在转动, 从而顶动整个刀架10上下运动,而刀架10在下移后,随着凸轮转动,刀架 10与顶板之间距离变大且出现位移空间时,复位弹簧又会将刀架10 上体,从而带动整个旱地刀组6上移,如此一来,旱地刀组6在翻耕时, 还具有一个往复下压的动作,可以相对加大耕深和翻土能力,这对于开沟过 程尤其重要,因为开沟时,土质还没有打松,往往会因为向下的翻土力不足 造成初次开沟深度不足,且会加大机身的震动,而本实施例中,正好为旱地 刀组6提供下压力,因此可以较为轻易高效的进行开沟和翻土。而主刀筒61 的动力仍然来自动力总成1,其间设置动力轴106和两个十字轴万向节 105,保障动力总成1在无需移动的状态下就能一直让主刀筒61能 够正常转动。而在整个翻地过程中,由于反作用力,机身会因一直 被向上顶而产生较大的震动,本实施例中,则可以通过刀架10的 上下移动并配合复位弹簧的伸缩来进行消减,使震动不会全部传导 给整个机身,而是集中在刀架10结构上,从而提高工作过程的稳 定性、操作人员操控的舒适性,以及延长机身的使用寿命。

一种田园管理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田园管理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田园管理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田园管理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田园管理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99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59940 A (21)申请号 201410099281.0 (22)申请日 2014.03.18 A01B 33/02(2006.01) A01B 33/10(2006.01) A01B 33/12(2006.01) (71)申请人 宁波奥晟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临山镇临 浦村 (72)发明人 沈焕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9 代理人 林宝堂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田园管理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园管理机。

2、, 旨在提供一 种实际翻耕覆盖面较大, 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 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 能保障耕地过程稳定高效 的田园管理机。它包括动力总成、 变速传动箱、 机 身, 机身上设有扶手架、 两个旱地刀组, 旱地刀组 包括主刀筒、 副刀筒, 主刀筒上设有若干内犁刀, 副刀筒上设有外边犁刀, 副刀筒内端具有一台阶, 台阶插在邻近主刀筒外端的连接孔内, 主刀筒上 设有穿过台阶的连接销, 台阶与连接孔内部之间 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 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 本发 明的有益效果是 : 工作时旱地刀组可以自我调节 来适应侧倾及震动, 操控难度较低 ; 翻耕过程中 的翻地面积大、 翻耕效率较高且机身稳定性好。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59940 A CN 103959940 A 1/1 页 2 1. 一种田园管理机, 包括动力总成 (1)、 变速传动箱 (2)、 机身, 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 撑板(11)、 变速传动支架(21)、 后连接架(31),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4), 所 述的扶手架(4)成 “V” 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2)及动力总成(1)设 于机身上,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 (2。

4、) 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离合、 倒档的离合拉索 (22)、 倒档拉索 (23), 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所述的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通 过传动轴 (5) 连接至动力总成 (1),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 (6), 所述的旱地刀组 (6) 包括由动力总成 (1) 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 (61), 所述的主刀筒 (61) 外端设有副刀筒 (62), 所述的主刀筒(61)上设有若干内犁刀(63), 所述的副刀筒(62)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 (64), 所述的内犁刀(63)、 外边犁刀(64)均由四块刀板(65)构成, 所述的刀板(65)包括板 身 。

5、(651), 所述的板身 (651) 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 (652), 所述的外边犁刀 (64) 上四块刀板 (65) 的犁钩部 (652) 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筒 (62) 的内端方向弯曲 ; 在构成 一个内犁刀 (63) 的四块刀板 (65) 中, 至少一块、 至多三块刀板 (65) 上的犁钩部 (652) 向 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 (61) 的内端方向弯曲、 其余刀板 (65) 上的犁钩部 (652) 向着自身其 所在主刀筒 (61) 的外端方向弯曲, 所述的副刀筒 (62) 内端具有一台阶 (621), 所述的台阶 (621)插在邻近主刀筒(61)外端的连接孔内, 所述的主刀筒。

6、(61)上设有穿过台阶(621)的 连接销 (622), 所述的台阶 (621) 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 所述的机身后部 设有阻力棒 (3), 所述的扶手架 (4) 的末端设有握持把手 (41), 所述的扶手架 (4) 包括一连 接保护杆 (4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 (7), 所述的两块挡泥板 (7) 分别处在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的上方且完全覆盖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上方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 架 (71)、。

7、 保险杠总成 (8), 所述的挡泥板 (7) 通过泥板支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 (8) 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保险杠总成(8)包括保护 横杠 (81) 及立杠 (82), 所述的立杠 (82) 以上端向内、 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座(43), 所 述的扶手架 (4) 前端设有磨盘齿 (44), 所述的磨盘齿 (44) 与齿座 (43) 啮合。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田园管理机,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 (9), 所述的前顶架 (9) 包括前顶板 (91)、。

8、 前 (92), 所述的两个旱地刀组 (6) 设于一刀架 (10) 之上, 所述的旱地刀组 (6) 与刀架 (10) 转动连接, 转动中心为主刀筒 (61) 的轴向, 所 述的刀架 (10) 与前杠 (92) 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顶板 (91) 与刀架 (10) 之间设有一对由动 力总成 (1) 提供旋转动力的深耕凸轮 (101), 所述的深耕凸轮 (101) 与前顶板 (91)、 刀架 (10) 均接触, 所述的前顶板 (91) 与刀架 (10) 之间设有若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 (102), 两个主刀筒 (61) 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 (611), 一个主动伞齿轮 (103) 与两个。

9、从动 伞齿轮 (611) 啮合, 所述的主动伞齿轮 (103) 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 (104) 上, 所述的 带动轴(104)通过十字轴万向节(105)连接动力轴(106), 所述的动力轴(106)通过十字轴 万向节 (105) 连接至动力总成 (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59940 A 2 1/4 页 3 一种田园管理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农用机械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田园管理机。 背景技术 0002 田园管理机是专门为果园、 菜地、 温室大棚、 丘陵坡地和小块地作业而设计的农机 产品, 其可具有配套机具二十余种, 可从事近四十项农田作业, 其中, 小范围的耕地。

10、作业, 是 其核心功能, 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功能。目前的田园管理机, 主要是通过多排耕地刀组来 进行耕地, 虽然能够实现对小块土地的翻耕, 但是, 由于耕地刀组的数目有限, 因此在翻耕 时实际翻耕到的土地面积较小, 如此一来, 若单是开沟间题还不大, 但若需翻耕、 培土比较 彻底的话, 则必须多次反复操作, 严重影响效率 ; 再者, 田园管理机体积较小, 重量也不大, 人力推动其前进进行开沟、 培土的过程中, 由于土地往往是两侧高低不平, 若操作时把握不 当, 极易出现机身晃动甚至侧翻的状况。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田园管理机的一些不足, 提供了一种实际翻耕覆盖 面较大。

11、, 翻耕时机身具有应对震动侧翻的自调节能力, 能保障耕地过程稳定高效的田园管 理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田园管理机, 包括动力总成、 变速传动箱、 机身, 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 变速传动支架、 后连接架,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扶手架, 所述的扶手架成 “V” 形且开口朝向机 身后上方,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及动力总成设于机身上,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分别连接用于控 制离合、 倒档的离合拉索、 倒档拉索, 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 右外轮, 所述的左外轮、 右外轮通过传动轴连接至动力总成,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 所述的旱地刀组包 括由动。

12、力总成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 所述的主刀筒外端设有副刀筒, 所述的主刀筒上设 有若干内犁刀, 所述的副刀筒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 所述的内犁刀、 外边犁刀均由四块刀板 构成, 所述的刀板包括板身, 所述的板身外端向着一侧弯曲形成一犁钩部, 所述的外边犁刀 上四块刀板的犁钩部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刀筒的内端方向弯曲 ; 在构成一个内犁刀的四块 刀板中, 至少一块、 至多两块刀板上的犁钩部向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的内端方向弯曲、 其余 刀板上的犁钩部向着自身其所在主刀筒的外端方向弯曲, 所述的副刀筒内端具有一台阶, 所述的台阶插在邻近主刀筒外端的连接孔内, 所述的主刀筒上设有穿过台阶的连接销, 所 述的台阶。

13、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 所述的机身后部设有阻力棒, 所述的扶 手架的末端设有握持把手, 所述的扶手架包括一连接保护杆。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 所述的两块挡泥板分别处在左外轮、 右 外轮的上方且完全覆盖左外轮、 右外轮上方区域。 挡泥板提供保护和挡泥效果, 同时防止培 土时泥土过分不均。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架、 保险杠总成, 所述的挡泥板通过泥板支 说 明 书 CN 103959940 A 3 2/4 页 4 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之上, 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包括保护横杠及立杠, 所述的立杠以上端向 内、 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保险杠。

14、总成提供前端的保护, 必要时还可以作为支撑。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座, 所述的扶手架前端设有磨盘齿, 所述的磨盘齿 与齿座啮合。扶手架通过磨盘齿的转动就可以实现水平旋转, 方便使用者操控调节。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 所述的前顶架包括前顶板、 前杠, 所述的 两个旱地刀组设于一刀架之上, 所述的旱地刀组与刀架转动连接, 转动中心为主刀筒的轴 向, 所述的刀架与前杠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顶板与刀架之间设有一对由动力总成提供旋转 动力的深耕凸轮, 所述的深耕凸轮与前顶板、 刀架均接触, 所述的前顶板与刀架之间设有若 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 两个主。

15、刀筒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 一个主动伞齿轮与 两个从动伞齿轮啮合, 所述的主动伞齿轮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上, 所述的带动轴通 过十字轴万向节连接动力轴, 所述的动力轴通过十字轴万向节连接至动力总成。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工作时旱地刀组可以自我调节来适应侧倾及震动, 操控难 度较低 ; 翻耕过程中的翻地面积大、 翻耕效率较高且机身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 0012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旱地刀组的爆炸图 ; 0013 图 3 是本发明保险杠总成的爆炸图 ; 0014 图 4 是本发明磨盘齿及齿座连接处的爆炸图 ; 0015 图 5 是。

16、本发明实施例 2 中刀架处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 2 中带动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 动力总成 1、 动力支撑板 11、 变速传动箱 2、 变速传动支架 21、 离合拉索 22、 倒档拉索 23、 阻力棒 3、 后连接架 31、 扶手架 4、 握持把手 41、 连接保护杆 42、 齿座 43、 磨盘 齿 44、 传动轴 5、 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旱地刀组 6、 主刀筒 61、 副刀筒 62、 内犁刀 63、 外边犁 刀 64、 刀板 65、 板身 651、 犁钩部 652、 台阶 621、 连接销 622、 挡泥板 7、 挡泥板支架 71、。

17、 保险 杠总成 8、 保护横杠 81、 立杠 82、 前顶架 9、 前顶板 91、 前杠 92、 刀架 10、 深耕凸轮 101、 复位 拉簧 102、 从动伞齿轮 611、 主动伞齿轮 103、 带动轴 104、 十字轴万向节 105、 动力轴 10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9 实施例 1 : 0020 如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所示的实施例中, 一种田园管理机, 包括动力总成 1、 变速传 动箱2、 机身, 所述的机身包括动力支撑板11、 变速传动支架21、 后连接架31, 所述的机身上 设有扶手架 4, 所述的扶。

18、手架 4 成 “V” 形且开口朝向机身后上方,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 2 及动 力总成 1 设于机身上, 所述的变速传动箱 2 分别连接用于控制离合、 倒档的离合拉索 22、 倒 档拉索 23, 所述的机身下部设有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所述的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通过传 动轴 5 连接至动力总成 1, 所述的机身上设有两个旱地刀组 6, 所述的旱地刀组 6 包括由动 力总成1提供转动动力的主刀筒61, 所述的主刀筒61外端设有副刀筒62, 所述的主刀筒61 上设有若干内犁刀 63, 所述的副刀筒 62 的外端设有外边犁刀 64, 所述的内犁刀 63、 外边犁 说 明 书 CN 1。

19、03959940 A 4 3/4 页 5 刀64均由四块刀板65构成, 所述的刀板65包括板身651, 所述的板身651外端向着一侧弯 曲形成一犁钩部652, 所述的外边犁刀64上四块刀板65的犁钩部652均向着其自身所连副 刀筒62的内端方向弯曲 ; 在构成一个内犁刀63的四块刀板65中, 至少一块、 至多两块刀板 65上的犁钩部652向着其自身所连主刀筒61的内端方向弯曲、 其余刀板65上的犁钩部652 向着自身其所在主刀筒 61 的外端方向弯曲, 所述的副刀筒 62 内端具有一台阶 621, 所述的 台阶 621 插在邻近主刀筒 61 外端的连接孔内, 所述的主刀筒 61 上设有穿过台阶。

20、 621 的连 接销 622, 所述的台阶 621 与连接孔内部之间的空间形成自调整腔, 所述的机身后部设有阻 力棒 3, 所述的扶手架 4 的末端设有握持把手 41, 所述的扶手架 4 包括一连接保护杆 42。所 述的机身上设有两块挡泥板 7, 所述的两块挡泥板 7 分别处在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的上方 且完全覆盖左外轮 51、 右外轮 52 上方区域。所述的机身还包括挡泥板支架 71、 保险杠总成 8, 所述的挡泥板 7 通过泥板支架固定在保险杠总成 8 之上。所述的保险杠总成 8 包括保护 横杠81及立杠82, 所述的立杠82以上端向内、 下端向外的形式倾斜。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齿。

21、 座 43, 所述的扶手架 4 前端设有磨盘齿 44, 所述的磨盘齿 44 与齿座 43 啮合。 0021 工作时, 使用者可以直接握着扶手架 4 进行操作, 其上的连接保护杆 42 可以在操 作者向前摔倒时进行阻挡保护。旱地刀组 6 由动力总成 1 提供动力, 沿着主刀筒 61 轴线转 动, 实现开沟、 翻地等功能。离合拉索 22、 倒档拉索 23 分别用于控制离合及倒档功能, 左外 轮 51、 右外轮 52 则能带动本发明机身前进及后退。翻耕时, 旱地刀组 6 转动、 开始翻地, 内 犁刀63、 外边犁刀64同时工作, 两个外边犁刀64的犁钩部652对称、 向内弯曲, 因此整个刀 组结构的。

22、两端较为均衡。翻耕时, 地面不平, 机身容易晃动、 侧倾, 此时副刀筒 62 上的台阶 621 可以在自调整腔内根据外力沿着连接销 622 自动径向移动, 从而使得副刀筒 62 上的外 边犁刀 64 也进行移动, 从而针对不平的土地进行适应性自调节, 提高抗侧倾能力, 维持机 身的平稳。翻耕时, 由于内犁刀 63 刀板 65 上的犁钩部 652 不全为同向弯曲, 且至少有一个 异向弯曲, 因此, 内犁刀 63 在转动翻土时, 翻耕的真实覆盖面很大, 在同样数目犁刀的前提 下, 本发明的旱地刀组 6 可以翻耕更多面积的土地, 因此翻耕效率较以往大为提高。 0022 实施例 2 : 本实施例的基本。

23、结构及实施方式同实施例 1, 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 5、 图 6 中所示 : 所述的机身还包括一前顶架 9, 所述的前顶架 9 包括前顶板 91、 前杠 92, 所述 的两个旱地刀组 6 设于一刀架 10 之上, 所述的旱地刀组 6 与刀架 10 转动连接, 转动中心为 主刀筒 61 的轴向, 所述的刀架 10 与前杠 92 滑动连接, 所述的前顶板 91 与刀架 10 之间设 有一对由动力总成 1 提供旋转动力的深耕凸轮 101, 所述的深耕凸轮 101 与前顶板 91、 刀架 10 均接触, 所述的前顶板 91 与刀架 10 之间设有若干始终处在拉伸状态的复位拉簧 102, 两 个主刀筒。

24、61内端均设有从动伞齿轮611, 一个主动伞齿轮103与两个从动伞齿轮611啮合, 所述的主动伞齿轮 103 设于一与自身同轴的带动轴 104 上, 所述的带动轴 104 通过十字轴 万向节 105 连接动力轴 106, 所述的动力轴 106 通过十字轴万向节 105 连接至动力总成 1。 0023 本实施例中, 当旱地刀组 6 在转动翻耕时, 深耕凸轮 101 也一直在转动, 从而顶动 整个刀架 10 上下运动, 而刀架 10 在下移后, 随着凸轮转动, 刀架 10 与顶板之间距离变大且 出现位移空间时, 复位弹簧又会将刀架 10 上体, 从而带动整个旱地刀组 6 上移, 如此一来, 旱地刀。

25、组 6 在翻耕时, 还具有一个往复下压的动作, 可以相对加大耕深和翻土能力, 这对于 开沟过程尤其重要, 因为开沟时, 土质还没有打松, 往往会因为向下的翻土力不足造成初次 开沟深度不足, 且会加大机身的震动, 而本实施例中, 正好为旱地刀组 6 提供下压力, 因此 说 明 书 CN 103959940 A 5 4/4 页 6 可以较为轻易高效的进行开沟和翻土。而主刀筒 61 的动力仍然来自动力总成 1, 其间设置 动力轴106和两个十字轴万向节105, 保障动力总成1在无需移动的状态下就能一直让主刀 筒 61 能够正常转动。而在整个翻地过程中, 由于反作用力, 机身会因一直被向上顶而产生 较。

26、大的震动, 本实施例中, 则可以通过刀架 10 的上下移动并配合复位弹簧的伸缩来进行消 减, 使震动不会全部传导给整个机身, 而是集中在刀架 10 结构上, 从而提高工作过程的稳 定性、 操作人员操控的舒适性, 以及延长机身的使用寿命。 说 明 书 CN 103959940 A 6 1/4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9940 A 7 2/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9940 A 8 3/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9940 A 9 4/4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959940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